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4 12:22:40| 人氣2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博若萊葡萄酒:Beaujolais(資料:大英百科與中國大百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薄酒萊新酒已上市了!"
( Le Beaujolais Nest Arrive!)

博若萊葡萄酒;Beaujolais

法國勃艮地南部博若萊地區所產的葡萄酒,世界上飲用最廣泛的紅葡萄酒之一。該酒用加邁(Gamay)葡萄製成,色澤中紅,醇度較低,有清涼的果味。
該地區南部所產葡萄酒直接稱為博若萊葡萄酒。該地區北部某些地方所產葡萄酒則稱為博若萊村莊葡萄酒(Beaujolais-Villages);它們通常色澤較深,醇度較高,被認為品質較好。北部有10個村莊生產最佳的博若萊葡萄酒,它們都被列為名葡萄酒產區,其中著名的有慕玲納凡(Moulin-a-Vent)村和福勒里耶(Fleurie)村。
在20世紀後半期博若萊葡萄酒聲譽鵲起。在葡萄收獲後不久飲用博若萊葡萄酒成為一種時尚,這種新釀造出來的酒叫新博若萊葡萄酒。到1990年代初期,所產的博若萊葡萄酒有一半以上是新酒。博若萊葡萄酒,特別是新博若萊葡萄酒,常常是冷藏後飲用的。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每年十一月,來自法國產區的葡萄酒──薄酒萊新酒開始銷售時,是愛好葡萄酒的人最期待的一件事,這也是全法國最早可以販賣的葡萄酒,每年固定在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開始銷售,足足比法定產區葡萄酒早一個月。

這樣子的葡萄酒收穫後不久飲用,不知不覺也成為全世界的共同習慣,包括歐洲、美國、澳洲、亞洲等不能免俗的舉辦凌晨零時的品鮮派對,像是一年一度的節慶。台灣也是近幾年來,或許是商家要帶動買氣,有意的促銷下,大量曝光訊息,使得台灣民眾對於飲一口今年新酒,開始有種莫名的期待了。

◆ 喝完這杯再說吧!

【中國觀點】

酒樓
tavern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jiulou
【中文詞條】酒樓
【外文詞條】tavern
【作  者】傅熹年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建築學/〔中國建築史〕/中國古代建築/〔類型〕/酒樓

飲宴用的店舖﹐又稱酒肆﹑酒舍﹑酒店。宋代酒店與食店分建﹐食店又稱飯莊﹑食肆﹐清代大店基本沒有區分﹐小店則酒﹑食不兼賣。

大型酒樓飯莊建築 宋至清代﹐大型酒樓飯莊的建築特點基本相同﹐可分樓房型﹑宅邸型和花園型三種。

樓房型 以二至三層的樓房為主﹐樓下布置散座﹐樓上分隔為小室﹐宋代稱閣子﹐清代稱雅座。樓梯不設在明間。有的廊廡環繞﹐前有庭院﹔有的全部建樓﹐不留院場。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畫了兩座酒樓﹐就是這種形式。宋代有很多豪華酒樓﹐如汴梁有豐樂樓和欣樂樓﹐前者由五座三層樓組成﹐用飛廊連通﹐後者大門和樓之間設百步柱廊﹔宿州有跨街的清平樓﹔相州有夾街對峙的康樂樓和月白風清樓。這些建築豐富了街景。南宋臨安有官酒樓和私酒樓多處。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傚法南宋官酒樓例﹐在南京建15座官酒樓﹐點綴昇平。

宅邸型 店內有若干院落和廳堂﹐廊廡也多做成單間閣子﹐可同時供若干宴會用。庭院上部罩以天棚﹐下設散座﹐有大宴會可在院中設戲台演戲。清代大飯莊多為此種類型。

花園型 在園內建軒館亭榭﹐種植花木﹐房屋使用靠背欄杆(釣窗)﹐有園林特色。有的利用舊園設店。宋新鄭門西宴賓樓附有亭榭﹑池塘﹑鞦韆﹑畫舫﹔城內張八家園宅正店﹐也屬此類。清乾隆年間﹐揚州一些大食店﹐樓台亭榭﹑水石花樹之美﹐器用之豪華﹐為全國之冠。


西方觀點】

酒館
tavern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酒館
【外文詞條】tavern

知識分類:社會科學/經濟

銷售飲料但只供堂飲的場所。歷史上酒館始終與商業、旅行和工業平行發展,遍布全世界。古希臘的leschai主要作為當地的俱樂部,既向外來客商也向本地人供應飯餐。西元前5世紀曾有奢華的phatne接待當地人及來往商賈、使者和政府官員。

古羅馬時有地位的人不進酒館,但另有lupanar位於安靜的小街僻巷深處,外面重門緊閉,裡面卻是花天酒地。頭戴面罩者常於天黑入內,飲酒賭博。但羅馬市民們並沒有給酒館以不當的稱譽。當時,低級和中級酒館能烹調並供應美味的筵席,店中有大房間及拱形天花板,有侍童站立著照顧顧客,老闆則坐在房間一端的高台上。中世紀英國酒館發展成為客棧,是徙步旅行的過路人休息的地方,也是兇手、盜賊和政治反抗者的避難所。由於客棧有每日三餐定時供應的習慣,成為現代飯店的雛形。16世紀中葉,城市各階層人士已有外出就餐的習慣,多數酒館供應上好的正餐,每餐一先令左右,葡萄酒、麥酒另算。自1565年引進捲煙後,也有出售。酒館可提供社交場所和茶點,設備較好的酒館逐步成為經常性會議場所和非官方會所。

美國第一個供應酒飯的公共場所是不見經傳的,可能在荷蘭移民到達後不久就有酒店和客棧了。波士頓的第一家酒館於1634年開張。紐約的第一家酒館是荷蘭殖民時代由總督凱菲脫(Kieft)開設的,該建築成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大廈,直到1880年代現在的市政大廈建成為止。殖民地政府要求每個社區都需設有類似酒館的公共場所。美國革命時期,亨利(Patrick Henry)稱酒館為「自由的搖籃」,因為酒館經常作為政治決策會議的場所。19世紀和20世紀,與城鎮酒吧間和鄉村的路旁小店相似,酒館仍然是社會活動的中心。


【Dr. iWord觀點】

酒館的形成剛開始是純粹旅行的過路人提供休息地方,可以單純地坐在酒館小酌,漸漸也開始提供餐食,到最後發展類似現代飯店提供住宿的地方。西方目前下班後上酒館小酌像是成為一種不成文規定,相形之下,東方對酒館的需要並不如前。

也不知是因為酒館是各路人馬聚集的地方,而顯得複雜,還是酒館的陳列永遠是那樣灰暗不明,剛開始時會給人不好的印象,所以有身份地位的人,是禁止出現在酒館的。而現在小至鄉村、大至國際都會,皆會有這樣一家毫不起眼,經常要在巷弄之間不期而遇的酒館,顯示酒館扮演類似社交活動的地域性場所,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

Dr.iWord這裡還是不能免俗的提醒大家,飲酒是件美事,但飲酒過後,最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不能飲酒過量,造成身體的負擔,傷了自己可是得不償失唷!


Sonia觀點

21世紀
新酒館
美女老闆娘
就在今夜
不醉不歸

台長: 羊皮書裡的天使
人氣(2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流行時尚(美容彩妝、保養、造型、塑身、流行情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