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3 10:56:23| 人氣2,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濟弱扶傾或為虎作倀?律師與基進社會運動(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接前文)


肆、他山之石—美國的社運與法律人參與



一、現象面

美國的律師(泛指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也包括法律教授)數量多,而從事業務之範圍也相當多樣。依據2004年的統計,全美律師計有1,084,504人。[15]職業的範圍,則包括私執業(private practice)、於政府部門執業、公益法律服務、企業內部法務,以及包括教書等其他類型。而從事公益服務者,約佔4%。[16]但若扣除公設辯護人(public defender)或是類似法律服務基金會的服務工作,真正在(非政府設立或支助)公益團體專任執業律師佔全部律師的1%。[17]但應注意者,此處的1%,係指「專任」於非政府公益團體的律師人數。尚不包括經常與公益團體合作的執業律師與學者。在可觀的律師總數底下,1%也已經是不低的數量了。

在收入方面,從事專任公益活動的律師是明顯較低的。美國律師的平均年薪為73,000美元,而即便是收入較低的個人執業平均年收入亦有55,000美元。但公益團體專任律師年平均收入僅有38,500美元。[18]這應該可以說明,為何從事此類活動的律師數量最少。在大學畢業後,花上高額學費讀了三年法學院,卻領取如此低的薪資收入,這種傻事當然是絕大部分的法律人所不樂為的。

但這絕不表示,在公益團體擔任專職律師的法律人素質較差。以全美最著名的環保公益組織Earthjustice而言,其專職律師幾乎多畢業自全美排名一流的著名法學院。[19]至於這些公益團體律師在社會運動爭取權益的表現與貢獻,更與他們的收入不成正比!(詳後述)

美國的公益團體與法律人的關係極為密切。而這些團體跟律師合作,以法律做為戰場來實現社運目標,更是美國政治的重要成分。

以著名的「全國有色人種權益促進會法律辯護與教育基金[20]」(NAACP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al Fund,以下簡稱LDF)而言,從1940年成立開始,就跟各項民權運動—尤其是黑人民權運動—開始分進合擊。其中尤以其創始人,也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大法官Thurgood Marshal在1954年打贏的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21]最為著名。Brown判決判定瀰漫於南方各地的學校隔離制度違反憲法上的平等保護條款(Equal Protection Clause),也引發並帶動了一連串的民權運動與民權立法。除此之外,LDF更在投票權、窮人健康照護、窮人住宅改善、貧窮少數族裔平等接近使用交通設施之權利等案件上獲取戰果。[22]

LDF的行動雖以訴訟為主,但並不限於訴訟,也包含其他的運動策略。如宣傳理念、教育推廣、監督行政與立法部門之行動、建立結盟,以及政策研究等。[23]依據LDF在2004年的年度報告,其進行中的案件超過100件,參與最高法院案件之比例更超越其他任何民間組織。[24]

LDF有相當數量的專職律師(staff attorneys)。如果不納入幹部,即有23名。[25]但LDF在進行各項活動時,實際上仍會與其他律師共同合作。

另值一提的是美國民權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以下簡稱ACLU)。ACLU在1920年成立,著重在提出並參與各類民權案件訴訟。其規模極為可觀—計有100名專職律師,並與2000名志願合作之律師,每年處理約6000件案件。[26]它在每個州都有一個以上的分會,[27]目前的總裁(President)Nadine Strossen[28]是哈佛法學院的優異畢業生,執行主任(Executive Director)Anthony D. Romero[29]是史丹佛法學院的JD,法務主任(Legal Director)Steven Shapiro[30]則是哈佛法學院畢業,同時目前也是哥倫比亞法學院的憲法兼任教授。

LDF與ACLU雖然都是標準的「民權團體」,看來似乎本來就與法律、律師有密切關連。但即便如此,台灣的民權團體(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中國人權協會等)的活動力,以及律師的參與度,又豈能與LDF或ACLU相較?

再稍加介紹之前提過的Earthjustice。這個組織原本也是著名環保團體Sierra Club的法律部門(Legal Defense Fund)。但1997年後已經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公益律師事務所。[31]它的專職律師有37名。[32]而其成立目的,是免費為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環保團體進行法律代理工作。目前有超過600名客戶。除了訴訟外,Earthjustice也在華府成立「政策與立法部門」(Policy and Legislation),由政策分析專家與運動倡議工作者,隨時與企業遊說者在國會、白宮與其他行政機關展開拉鋸。[33]

以上三個例子,有一些共同特性值得注意:

第一,它們都有許多專職律師,不計低微酬勞而加入。

第二,它們不是黨派政治(partisan politics)的附庸。因此與任何一個政黨均無直接關係。

第三,它們的行動均以訴訟為主,但不限於訴訟,也包括各種教育宣導、喚醒意識、結盟等。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們均有獨立追求之目標與理想,而訴訟、法律,都是追求目標的「手段」之一,而非目的之本身。

因此,參與這些活動的律師們,能從「策略」的角度看待法律、運用法律,以實現正義。他們也能彈性地交互運用各種手段來追求目標。例如Earthjustice近來反對布希總統提名之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Samuel Alito(因為其偏袒資本家,敵視環保運動的保守意識型態,以及傾向限縮解釋環保法規適用範圍的紀錄),故不但公開批判與反對此一任命案,[34]更籲請會員與讀者打電話給自己的參議員投票反對任命案。[35]



二、理論面—律師該參與社會運動嗎?

或許有人會質疑:社會運動,尤其是挑戰現狀的基進社會運動,真的適合法律人參加嗎?法律人,或是法律,不都是客觀中立冷靜的嗎?

自法律現實主義(Legal Realism,或譯作法律唯實主義)美國法界許多批判學派與進步派的論述,早已指出法律的「客觀中立」不過是個完全經不起考驗的迷思。但,做為一個在體制內運行,操作既有規則的律師,又怎能跳出法律預設的框框—即便知道那些東西都是騙人的?

(待續)

**************
【註釋】

[15]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National Lawyers Population by State, available at http://www.abanet.org/marketresearch/2005nbroflawyersbystate.pdf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16] See Ronit Divovitzer et al., After the JD: First Research of a National Study of Legal Careers 26 (2004).

[17] Id. at 27.

[18] Id. at 43.

[19] See the Staff List of Earthjustice, which is available at http://www.earthjustice.org/about/staff.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20] 「基金」乃是英文Fund的直譯,但實際上LDF乃是一個civil rights law firm,性質上是一個法律事務所。

[21] 347 U.S. 483 (1954).

[22] See LDF 2003-2004 Annual Report 1, available at http://www.naacpldf.org/content/pdf/pubs/annual/2003_2004_Annual_Report.pdf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23] Id.

[24] Id.

[25] Id. at 39.

[26] ACLU, Guardians of Freedom, available at http://www.aclu.org/about/faqs/21419res20051115.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27] http://www.aclu.org/affiliates/index.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28] http://www.aclu.org/about/staff/13278res20020211.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29] http://www.aclu.org/about/staff/13279res20030205.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0] http://www.aclu.org/about/staff/13281res20020211.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1] Earthjustice: About Us, available at www.earthjustice.org/about/history.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2] http://www.earthjustice.org./about/staff.htm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3] Earthjustice: Policy and Legislation, available at www.earthjustice.org/justice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4] See Earthjustice, Earthjustice Opposes Judge Alito’s Nomination to the Supreme Court: First Environmental Opposition to Supreme Court Nominee Since Bork in 1987, available http://www.earthjustice.org./news/display.html?ID=1093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See also Earthjustice, Halloween Nomination is a Scary Choice: Judge Alito Could Undermine Laws That Safeguard Health and Environment, available at http://www.earthjustice.org./news/display.html?ID=1072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35] http://ga0.org/campaign/Judge_Alito/explanation#call (last visited, Jan. 20, 2006).

台長: 布魯斯
人氣(2,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