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2 10:07:27| 人氣9,635|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音樂:屋上的提琴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joypeacehope
圖/網摘
這一部老片子集合了多位音樂家的演出、製作、編曲,成為最賣座的
音樂劇之一。本片入圍奧斯卡多項大獎,英國男星托普逗趣感人的
父親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先介紹電影一開始拉奏小提琴背景音樂是由著名
小提琴家大師艾克斯.特恩(Isaac Stern , 1920-2001) 幕後演奏。
 
 
在文革結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為西方第一位到中國演出的小提琴大
師,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他的此次中國之行被美國最負盛名的音樂家傳記片、藝術紀錄片導演
艾倫·米勒拍攝成新聞紀錄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這部影片向世界展示了剛剛開放的中國和中國年輕音樂家的才華,
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並獲得了1981年的奧斯卡
最佳紀錄長片獎和當年的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報導記錄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B4EczzPuo
 
這部記錄片( From Mao to Morzart : Isaac Stern in China )
得到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在Amazon.com 買到 DVD
他的琴聲聽起來有著動人的音樂性感情,音色極為扣人心弦,
這首巴哈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也是他精湛的演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8Nd8GeP2w
 
 

          20世紀的小提琴大師 Isaac Stern

 
閱讀:聰明的猶太人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http://www.pws.stu.edu.tw/wwchi/C/3_11.doc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絕大多數的百老匯音樂劇通常都是純粹提供娛樂和帶給人們 一些省思,但是 "屋上的提琴手" 卻與眾不同,因為它戲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企圖心,希望能夠透過這樣一齣戲,讓世人對猶太人的文化和遭遇有所了解。
 
我們知道,中國人擅長做生意,這是全世界都公認的事實,不過卻有另外一種民族賺起錢來比我們更有本事,那就是猶太人,因此,有這麼一句俗話說,“猶太人吃鴨,中國人吃鴨骨頭”,指的就是這意思。
 
在美國的政治界和經濟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士裡面,猶太人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當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和別的國家發生衝突的時候,美國政府通常會站在以色列這邊。
 
但是千百年來,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卻曾經遭受欺凌與誤解,因為他們除了積極的建立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以外,也希望透過各ˊ種方式來讓世人對他們的民族有所認識與了解,而 "屋上的提琴手" 這齣音樂劇就是這個前題之下誕生的。
 
這故事的原作者、編劇、填詞、譜曲到幕後和台前所有的演員,幾乎清一色全部都是猶太人,他們希望能夠透過這齣戲,讓世上的人們對到處受到欺凌的猶太人有所認識與了解,企圖心不可謂不大,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確辦到了。
 
Jerry Bock             Sheldon Harnick              Joseph Stein
 
為"屋上的提琴手" 這齣戲催生的三位靈魂人物,分別是作曲家杰瑞巴克(Jerry Bock)、作詞家薛爾登哈尼克(Sheldon Harnick)以及編劇高手約瑟夫史坦恩(Joseph Stein),其中杰瑞巴克與薛爾登哈尼克是百老匯著名的創作搭擋,他們兩人在1959年把曾經深受紐約市長菲歐雷拉加迪爾(Fiorello La Guardis)傳記搬上舞台,改編成音樂劇 "菲歐雷洛" (Fiorello!)一炮而紅,其後又在1963年推出歐洲風格的浪漫喜劇 "她愛我" (She Loves Me)而大受歡迎。
 
至於約瑟夫史坦恩則更資深,早在1949年就以一齣 "紳士愛美人"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造成轟動而成名,後來又陸續推出過好幾齣膾炙人口的名劇。
 
這三個人都同樣是猶太人,彼此相交甚篤。而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譜出一齣能夠讓世人對猶太文化有所認識與了解的音樂劇作品,經過研商之後,他們一致看中了俄國籍猶太作家休勒姆阿萊亨(Sholem Aleichem) 的一篇小說《泰維埃與他的女兒們》。
 
1916年過世的這位作家,一生致力於猶太文學的推廣,被稱為猶太文學界的 "馬克吐溫",非常受人敬重。

 
三人做出決定之後,立即著手改編,並且把初稿送請百老匯王牌製作人,同屬猶太人的哈洛普林斯(Harold Prince) 過目,哈洛普林斯對他們的構想大為激賞,並且指出,著名的大導演兼編舞劇名家杰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將是唯一把這個素材賦予國際化精緻品質的不二人險選,當然,他也是猶太人。就這樣,他們展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選定了多位優異的猶太演員。"屋上的提琴手" 正式登上了“帝國劇院” 的舞台。
 
剛開始的時候,這齣戲不被看好。主要原因是,它既沒有俊男美女和富麗堂皇的場景,內容也背離了一般人觀念中百老匯音樂劇應有的歡笑與熱鬧,探討著貧困而備受欺壓的猶太人文化以及他們的宗教,它能吸引的對象似乎太過於狹隘,更何況它的結局還極為傷感,顯然很難在講求商業效果的百老匯受到歡迎,但令人意外的是, 它竟然成功了,不但達成了目的,更令人意外的寫下一頁光輝的寶座記錄,連續上演了七年又九個月,3242場,還超過同年的“我愛紅娘” (Hello Dolly) 和“妙女郎” (Funny Girl),成為當時百老匯最長壽的一齣戲,直到1979年才被“火爆浪子” (Grease) 取代。
 
 
Prologue - Tradition  這是一部探討傳統的電影
 
這個故事背景是1905年,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境內,一處名叫安納特夫卡的小村莊,村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猶太人,上了年紀的男主角泰維埃一上場就解釋了劇名的涵意,猶太人世世代代被排擠,辛苦的討生活,但是他們樂天知命,在危機四伏當中,仍然不忘記找尋一些小小的、單純的幸福與快樂,就好像站在屋頂上的提琴手,讓自己開心,一邊又得小心,別讓自己從屋頂上掉下來,摔斷了脖子。
 
在人間生活, 就像在屋頂上拉琴,
不但要隨時留意「平衡」, 不要從屋頂上掉下來,
還要拉一首美麗的樂章!
屋頂上的提琴手~

 

屋上的提琴手》是60年代美國繼《窈窕淑女》之後,最成功的一部歌舞劇傑作,劇本改編自美籍小說家阿里奇姆 (Sholom Aleichem)的短篇小說,1964年9月24日在美國紐約帝國歌劇院首次演出後,廣受好評,連演3,000餘場,被認為自《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以來,最成功的一部傑作;改編成電影,也獲得1972年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殊榮。

導演 : 諾曼.傑維森 (Norman Jewison) .

演員 : Chaim Topol、Norma Crane、Leonard Frey、
Molly Picon、Paul Mann、 Rosalind Harris、
Michele Marsh、Neva Small、Paul Michael Glaser
 
電影開場,導演就藉著老父親的自問自答闡明了主旨:
猶太人就像屋頂上的提琴手,既要拉出優美的旋律,
又要謹慎不至於摔落,而平衡之道就是傳統。
 
 
優美的旋律,代表生活中種種美好的創造,這是在肯定「猶太人
有活出獨特文化風格的能力」。然而,為什麼優美的旋律不在
地面上好好拉,偏要冒險爬到屋頂上去?老父親簡單地解釋:
「那裡是我們的家」。

這答案有些拐彎抹角。若把它直了講,其實就是「沒有土地」的意
思。從歷史上看,猶太人幾千年來沒有任何專屬的土地,特別是近
代當盎格魯薩克遜、法蘭西、斯拉夫、日爾曼皆以民族國家之興起
後,猶太人更形窘迫。沒有地方拉小提琴,只好上屋頂。

爬上屋頂,等於寄人籬下。屋頂上的提琴手,就是寄人籬下的提琴
手。這個比喻,頗有自我解嘲的意味。

改編自百老彙名劇的歌舞片,以20世紀初期的烏克蘭鄉下為背景,
描寫個性樂天安命的猶太裔農夫特維跟妻子和三個女兒之間的故事。

1950年,在俄國大革命時期  , 一個猶太貧農和他三個女兒 , 在戰亂
時期的猶太民族,藉以安家保命的重要因素就是遵照傳統規矩。

然而三個女兒的婚姻對象或是背景除了門當戶對、宗教信仰的因素
外、三女兒又給了他另一個打破傳統的挑戰,那就是與異族同婚。
這時,他拒絕再讓步 .

就在這一場父女關係拉鋸戰之中,他們居住的猶太人社區正遭遇
專制沙皇和哈薩克人的逼害,一場集體大屠殺的悲劇正東勢待發。
特維只好接受現實,陸續把三個女兒嫁出去。

傳統被破壞了,也對他的一貫信仰做出最大的挑戰。猶太貧農在
這種情況,並未被擊倒,將變局當作是上帝的賞賜,充分顯露出
猶太民族隨遇而安的習性。 
 
 
不過,屋頂拉琴也衍生出「以傳統來平衡」的必要性。照老父親的
說法,宗教、文字、怎麼吃、怎麼睡、怎麼工作、怎麼穿著、父母
兒女的本分都算是傳統。

失去傳統就是失去平衡,人就等於摔下來,於是優美旋律沒有了,
猶太人也不成其為猶太人。反之,若保持住傳統,猶太人就能明白
自己的身分,以及上帝所賜予的期望。

傳統有兩層涵義,一是「傳」,一是「統」。像上面提及的風俗習慣
都屬於「傳」,這其中有小事、有大事、有起源早、有起源晚。
不過空間一廣、時間一長,風俗習慣難免變動。

只是有的變、有的不變、有些可以變,有些不能變。而那些不會變、
不能變的,就屬於「統」。傳統、傳統、傳中有統。「傳」與
「統」,各別代表了時空遞移中的「異與同」、「變與常」。
 
在現實裡,傳統並不容易拿捏。老父親的口中易說,但不斷而來的
時代衝擊卻難辨。這就是電影接下來要申述的內容。
 


三個女兒,正值適婚年齡。老父親本來要安排大女兒嫁給有錢的老屠
夫,可是大女兒卻鍾情於裁縫師。裁縫師登門求婚,自己作自己的
媒,還說倆人早已海誓山盟。老父親聽了刺耳,因為這違背了媒妁
定婚、父親作主的傳統。然而,當他看到女兒眼中的期待時,他讓
步了。

不久,二女兒也表示要結婚,對象是位熱中激進革命的大學生。
這次更糟,因為他們並不請求允許,而是請求祝福。老父親氣壞了,
但氣歸氣,想到這是女兒喜歡的人,他又讓步了。

甚至當大學生後來被當局逮捕、下放到西伯利亞時,老父親縱有千般
不捨,也強忍著讓女兒前去陪他。

但是到了三女兒就不同了,老父親堅決反對她嫁給一個農夫。三女兒
於是私奔,自己去完了婚。老父親知道之後灰心至極,只當她死了。

屋頂上的提琴手 2.jpg

大女兒、二女兒的私定終身,都是違背傳統,但老父親都接納了,
因為小倆口之間有愛。有愛,就比他這個父親重要。

但為什麼他不接納三女兒?她和農夫之間不也有愛?
老父親拒不答應,因為前者的對象都是猶太人,但農夫卻是斯拉
夫人、是異教徒。大女兒出嫁前先報准,這種關係可說是上下的。
二女兒是來告知,只當父親是朋友,這關係是左右的。然而,
三女兒的私奔就變成是內與外。
 
父親在內,女兒叛教在外。這並非因為婚約之地,是從遮篷下
換到了十字架前。也不僅是因為證婚者,是從猶太牧師換成了
東正教神父。

而是因為猶太民族歷來沒有國家,原本只靠著宗教的維繫而不散。
一旦與異教通婚,那麼這個維繫的基礎就會瓦解。這是危險的,
小我之愛不允許去傷害種族之愛。這是列祖列宗親手劃下的一道
底線,是傳統中不可以違背的部份。

老父親這樣的決定或許不近人情,但他何以這麼執著?
為什麼他寧可斷了父女之情,也不願背負破例之名?
猶太人與異教徒之間的關係如此水火不容,
是因為當年的猶大出賣了耶穌?

因為《舊約》與《新約》裡不同的神諭?
因為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猶太人一直遭受著血的報應?
果真是這些教義上、歷史上的糾紛,從遙遠的過去貽害到了今天嗎?
影片中對此沒有著墨,它只就近的、淺淺的呈現了一小段政治所
加諸的災難。然而僅此一事,就已積重難解。

村民世居之地,是烏克蘭鄉間的一處農村,夾雜在斯拉夫人的城鎮
之間。兩民族雖有些齟齬,卻沒有敵意,也相安無事,酒館裡照樣
是一同喝酒作樂。興起時,斯拉夫人擊鞋而舞,猶太人也圍圈子跳。

當地的行政官與老父親更是私交甚篤、共同活了大半輩子的好友。
然而一紙令下,行政官就被迫要率眾焚燒猶太人的住屋,搗毀他們
的教堂學校。甚至到了最後,沙皇乾脆叫所有猶太人限期離境,要求
整個區域淨空。上帝的選民,三天內就成了流民、難民。

這種大環境下,民族間怎能不嫌隙、不結怨?
猶太人怎會不暗自提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不共戴天
的猜疑,就是在世世代代的恐懼中不斷被鑄成的。因而老父親即便
深愛女兒,也無法不趕她走,以趕走整個種族可能漸漸斷絕的隱憂。

屋頂上的提琴手 3.jpg 

這無疑是人世的悲哀,因為三女兒喜愛的農夫是個好人。
他愛讀書,也因為欣賞三女兒的愛讀書才開始戀情。而當猶太
全村被迫遷移時,農夫也決定帶著三女兒離開俄羅斯遠走波蘭。


傳統中「變與常」的分寸該設在哪裡?
老父親顯然是設在宗教,雖然最後有了鬆動。但其他人呢,
未來的猶太後人呢,會設在哪裡?可不可能有一天,猶太人
會從傳統的自豪自信中追問,上帝從萬民裡挑選出來、
與之立約的特別民族,究竟是具備了什麼本質?
會不會有其他民族的人也有這種本質?
有這種本質的人能不能也夠資格稱為「上帝選民」?


他們千百年來等待出現的彌賽亞,是不是也肯解救其他的民族?
猶太民族所能確立自我的憑藉僅有宗教一項嗎?

 

fiddler 2
 
這部電影,明明講到了父權的專制,卻拍得這麼讓人理解。
明明講到了信仰的封閉,卻拍的這麼讓人尊重。為什麼?
因為這裡面瀰漫有人的溫情、有對自身民族的讚美與體諒。
我們看到了前因後果、也看到了委屈無奈。
於是,我們對猶太民族就油然生出了同情。
 
猶太人是人,別的民族也是人。既都是人,那麼除了宗教之外,
必還有其他能相互理解的基礎,至少電影主旋律「日出日落」
Sunrise Sunset 中的濃郁親情就是其中ㄧ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LEBAQLZ3Q&NR=1
 
  「這是我曾抱著的小女孩嗎?
    這是那個在玩耍著的小男孩嗎?
    我不覺得我變老,
    他們卻何時長大了?
    幾時她成了美麗少女?
    幾時他長得如此高大?
    昨天不都還是小毛頭嗎?

    日出,日落,
    時光飛逝,
    幼苗一夜長成了向日葵,
    我們就看著花朵盛開。

    日出,日落,
    歲月飛逝,
    秋去春又來,
    充滿了歡欣與淚水。

    我能給他們什麼智慧的話語?
    怎麼幫他們一生順遂?
    如今他們必須彼此體諒,
    日復一日。

    他們看來天造地設,
    就如新婚夫婦一般,
    還有另一頂遮蓬給我嗎?

    日出,日落,
    歲月飛逝,
    秋去春又來,
    充滿了歡欣與淚水」

 

日出日落,眼底的孩子長大成人,從此展開自己的人生。
不盡的愛怎麼道別,不盡的愛怎麼祝福?上帝的選民也好,
非選民也好,有誰家父母不希望子女永遠的喜樂平安?
又有誰家的兒女不畏懼流離之苦?
 
日落與日出的霞光,壯麗非凡,
普天之下又有誰不期待享有這美好的時刻?

這些願望,是不是該成為認識異民族的起點?而能促成這些願望的,
是不是就該成為一個民族的新傳統、新的不能改變的核心?
 
 

           Jerry Bock                                        John Willliams
 
原聲帶是出自於約翰.威廉斯(77歲)John Williams)之手,
他指揮的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nJR5SBmli0   
這位大手的經歷的可豐富了,除了這張屋上提琴手聲名遠播之外,
星際大戰、第三類接觸、超人、法櫃奇兵、哈利波特...等大氣勢等等
也是他的大作。這裡有一些他的介紹:http://www.loyalwise.com/jw.htm
 

作曲:Jerry Bock 傑里.博克(80歲)

是20世紀60年代最成功的一個百老匯戲劇和背景音樂作曲家

http://www.rhapsody.com/jerry-bock

 

【譜例】:有兩頁在相簿「微聲盼望」

http://photo.pchome.com.tw/joypeacehope/124979469284


影片資料

英文片名

Fiddler on the Roof

出品年代

1971

導演

諾曼.傑維生(Norman Jewison)

劇本

修隆.阿雷先(Sholom Aleichem)—故事
約瑟夫.史丹(Joseph Stein)—編劇
薛爾登.哈尼克(Sheldon Harnick)—作詞

主要角色

托普(Topol)

飾老父親泰維Tevye

音樂

傑瑞.巴克(Jerry Bock) —音樂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指揮
艾薩克斯.特恩(Issac Stern) —小提琴手

時代背景

1910年代,俄國大革命前夕



這張原聲帶的曲目如下:

1.  Prologue/Tradition/Main Title /傳統/猶太父親一上場說明整齣劇的重心
2.   Matchmaker / 媒人/鎮上媒人帶來了讓三姐妹感到意外的 “好消息”
3.   If I Were a Rich Man / 如果我是富翁/ 就可以不用再送牛奶了                   
4.  Sabbath Prayer / 安息日祈禱年輕的伯奇克替平靜村莊帶來了 “壞消息”
5.  To Life  / 敬人生!泰維埃和想成為自己女婿的老屠夫飲酒高歌
6.  Miracle of Miracles /奇蹟中的奇蹟
7.  Tevye's Dream /泰維埃的夢
8.  Wedding Procession  /婚禮遊行
9.  Sunrise, Sunset / 日昇日落
10. Wedding Celebration/The Bottle Dance /瓶舞/婚禮在眾人歡慶跳舞中結束
11. First Act Finale /第一幕終曲
12. Entr'acte /間奏曲
13. Do You Love Me? / 妳愛我嗎/ 泰維埃和愛妻歌蒂兩人逗趣的對唱
14. Far from the Home I Love / 遠離我愛的家鄉
15. Chava Ballet Sequence /Chava芭蕾舞連續鏡頭
16. Rejection Scene / 伯奇克和二女兒哈朵向父親泰維埃請求祝福
17. Anatevka  / 安納提夫卡小鎮/鎮民們最後一次回顧自己的家鄉
18. Finale /終曲
19. Any Day Now /任何時候

 

以上若區域版權問題不能看,可用Amazon.com 試聽 http://xrl.us/be86e8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db.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7382

其他影評 - 延伸閱讀
1. http://web.my8d.net/x29df/fiddler.html
2. http://www.folkmusic.com.tw/fiddlerontheroof.htm
3. http://www.geocities.com/mymusicalsworld/fiddlerontheroof.htm
4. http://blog.chinatimes.com/onlooker/archive/2007/10/05/203423.html
5. http://blog.sina.com.tw/stringmusic/article.php?pbgid=13465&entryid=5790

 

這是了解猶太民族的文化、習俗、民謠與智慧的好電影。

,¸¸,ø¤ºº¤ø,¸¸¸¸,ø¤ºGREATº¤ø,¸¸,ø¤ºMOVIEº¤ø,¸¸,ø¤ººº¤ø,¸¸¸¸,

 

台長: joypeacehope
人氣(9,635)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音樂人生 |
此分類下一篇:法國電影:濃情巧克力
此分類上一篇:鋼琴小曲《Heart and Soul》

位子
我記得不知哪部電影還是舞台劇,一開場就唱『傳統...傳統...』
2009-08-13 22:28:20
版主回應
那這部你看過沒? 你講的應該這片吧?
好片不寂寞。推薦大家看。
2009-08-15 04:06:06
AGI
記得有部電影叫黑色喜劇吧
也是在屋頂上演奏
不過他演奏的是鋸琴
那個音質更哀怨
好像在屋頂發生的事情都很淒涼
而且時間點一定會是在傍晚日落時分!
2009-08-14 08:44:03
版主回應
時間過的真快,「微聲盼望」開台滿兩週年了。(8/14/2007)

認識你一年多了,謝謝你時時鼓勵我,再次謝謝!
說到氣氛,去餐廳吃飯,高級的都是昏暗的,對吧?
很巧合,我昨天去逛書店,門口正好擺了一堆DVD,是這部片在促銷。
猶太民族很了不起!
講我最喜歡的一曲:Do You Love Me? 這首歌是三個女兒將離開父母,
父親問著結婚已經25的老伴:「妳愛我嗎?」
年輕時,這句話很羅曼蒂克,當我感到年紀變成長輩時,這意味有些不同。
2009-08-15 04:08:00
位子
最近一打開店是就是看救災新聞...
2009-08-16 00:09:35
版主回應
這兩天災民仍在搶救中?
朋友送相片來給我,一邊看,一邊落淚,實在是大劫難!
教會已經發起樂捐,最慘是菜價,我爸電話中告訴我:菜比平常貴五倍!
2009-08-17 13:00:34
無法沉默的貓
我老家的屏東(靠近林邊)在這次水災中重創,
現場真是一片狼籍
還是感謝主,只是東西毀了,人都安全。
不過,聽到鄰居的阿伯不見了,
心裡還是很難過,這幾天連新聞都不忍看。
2009-08-21 11:32:19
版主回應
在惡境時,就算凶多吉少,最壞的打算...真的失去親人的話,
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除了依依不捨之外,求神施恩安慰他們的家屬。
我家人都很好,但想到我老爸,常常感到愧疚,
在地球兩端,身為女兒,卻無法就近去探望他...。
2009-08-22 06:26:29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