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1-14 21:58:44| 人氣8,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知不覺憶起幾件往事⋯⋯》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年上海澡堂「快樂池」所在的巷子

前一陣子來到中山北路口久違的登山用品店(登山友)添購保暖的冬衣褲,今天又特地跑了一趟補購毛襪等用品。這一帶都是老建築了,包括中央大樓,在卅、四十年前是我不時有機會造訪之地。


這兒除了登山用品店之外,還有「學校美術社」,算是當年台北最老最為齊全的美術用品店。記得早在三芝任教時,假日來台北除了到中華商場的唱片行之外就是來學校美術社,中央大樓未建之前位在一樓,改建搬到二樓後,還逛過幾次。

從三芝搬到永和,等到退休多年後,在家姊吩咐下,曾一起接載住在安養院的老爸到中央大樓後面巷子的上海澡堂(快樂池)泡澡。有了車子後我也接送過幾次。把老爸送進澡堂之後,我和家姊便在附近的「西雅圖咖啡」喝杯拿鐵,一面聊家常一面等候父親出來。這些都成了珍貴的記憶。今天想找當年的西雅圖咖啡店,才發覺早換成怡客咖啡了,店面和室內的格局都有些改變,難以找回過去的感覺。而巷子裡的澡堂也早已收攤,看著裡頭一排房子,真看不出當年哪一棟是上海浴池。



講到澡堂,讀大學時老爸從豐原出差到台北之際,曾約我一起到這家澡堂體驗過一次。進門就是一團熱呼呼的水氣迎面撲來,然後是跑堂和師傅的熱烈招呼。看來家父是老客人,他們紛紛和父親打招呼,忘了稱呼我為公子還是少爺,頗有大陸電視劇裡老一輩的待客之道。像父親這一輩在泡澡時會享受搓背,好像是用濕毛巾來搓。泡完澡後還有捏腳、修老繭、修指甲等。記憶中我也躺在浴池旁的矮長凳上接受了搓背。那時我大約是大學一、二年級。



住在三芝時小女出生後,因為接觸幼兒教育,知道了有所謂蒙台梭利教育法,正好中央大樓二樓有一間蒙台梭利教育推廣中心,於是到那兒買了些書和教具,而有些自己能做的便參考書上的說明自製了不少,其中包括數學和地理教具,後來分別送給了一位幼教老師和一位中學的地理老師。



印象裡,中央大樓新建後第一次經過時,還有幾許陌生又熟悉的時光荏苒之唏噓。歷經這幾十年再度走過,連熟悉感都沒了,不但時間改變,空間裡的店家也不復舊觀。其實,中央大樓還負載著一段難過的痛心之隱。家母過世得早,在六十多歲時得帕金森症,這是當年一位台大的權威醫生的診斷。不過服藥之後不見改善。我基於原生家庭裡糾葛的親情關係,便建議家人往訪中央大樓一位諮商師聽取建議,忘了是否曾陪同母親一起去過。當年心理諮商剛剛在台灣興起,如今看來這位諮商師十分不及格,和前所提及的台大醫生一樣,以一副權威至上的撲克面孔和姿態向病人及對象講話,根本談不上有絲毫關切和溝通的心意。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而家母晚年的經歷是我一輩子無法泯除的悔疚⋯⋯

至於台大醫生的高傲,前年大弟罹癌住院時,我又再度領教了。那位主治醫生癱著身子、吊兒啷噹、非常沒有坐相地掛在轉椅上,指著電腦斷層影像,對著病患和為在四周的家屬說:「你們不懂,所以我“教育”你們⋯⋯」

我年輕時腸胃不好,經常到公保門診看腸胃科。有一次不知為什麼跑到台大看,可能是有朋友介紹吧。我前一位病號是阿婆,只見醫生和她用閩南語交談,有說有笑,關懷備至,我慶幸遇到了好醫生。接著輪到我,我一屁股坐下時,馬上見到他瞬間變臉,板起面孔簡單問話,接著不苟言笑地默默開藥,拿到藥單我摸摸鼻子悻悻然離開,心裡忖度著:難道是出於省籍歧視嗎?

幾十年了,台大某些醫生所遺傳的對待病人的態度始終未改⋯⋯




原來的西雅圖咖變成怡客咖啡店


添購的瑞士刀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8,109)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往事歷歷如繪 |
此分類下一篇:童年天地
此分類上一篇:三輪車跑得快和第一次性啟蒙——小學生活回憶(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