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5 01:46:48| 人氣7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由而孤獨的音樂對話---評張永宙小提琴演奏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沒有一絲的等待,眾所矚目的小提琴家張永宙(Sarah Chang)與鋼琴家安祖.馮.奧縈(Andrew von Oeyen)互換眼神後,隨即展開布拉姆斯的《F. A. E. 》奏鳴曲中的C小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樂章」。這個暖場曲開始有些急促,倒也配合著警示意味濃厚的開端。以「F-A-E 自由而孤獨」為主題,首次聽到此曲的錄音版本時,令我聯想到一段兒子與母親的對話。他是小提琴,她則是鋼琴,一開始他對她激昂地訴說理想,她則是在中央樂段適切地吐露人生的智慧。最終不失尊嚴的圓滿結束,肯定自由是必需,而孤獨也是必然。自四歲習琴、八歲即獲得紐約愛樂團和費城樂團合奏機會的張永宙,神童如她,也比任何人都深刻的感受到自由和孤獨的深層意涵。或許她藉由演奏此曲,率先連結自己和台下人群對話。接下來,她則要透過琴音的交流,創造同時代互相逕庭的布拉姆斯和法朗克(César Franck 1822-1890)的對話機會。儘管在當時他們各倨一方,不分翹楚,但時間洗煉出樂曲的菁華,而觀眾的耳可以自由感受一切。

布拉姆斯完整的D小調第三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二樂章柔板,聽來溫潤順耳,直入人心,彷彿有雙厚實雙手的輕撫,撫去失落者心中潛藏的憂傷。在法朗克的A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中,頭尾兩個表現不同的小快板總是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驚喜。兩種樂器的唱和發揮自如,穩重的鋪排卻不失輕盈的轉移,最後的結尾更是絕妙。據聞,張永宙目前所使用的小提琴是由一代名製琴家Guarneri del Gesu於1717年所製的琴,再加上個人的天賦異稟,彈指間能在細微之處婉約動人,也能在澎湃激昂時展現輝煌明亮的色彩,這兩個特點完全在加演的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愛的禮讚》,以及韋華第《四季》名曲中表露無遺。

全場音樂會值得注目的焦點,除了小提琴家張永宙之外,鋼琴家奧縈也有十分稱職的表現。事前選擇演出搭檔的重要性不容分說,而演出中情感拋接的拿捏更是需要絕對的默契,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關係更是如此。這裡要讚揚的是作曲家和演奏家之間,以及演奏拍檔之間創作對話的難能可貴。這兩層關係可以從音樂會下半場一開始呈現西奧法尼狄斯(Christopher Theofanidis b. 1967)專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幻想曲中獲得百分百的感動。弓弦和鍵盤時而緊湊時而泰然的互動,而相同的和弦有其重覆的深意,最後則以小而美的敲擊作結,是西奧法尼狄斯認為「最純粹的方式出現,以此表達醒覺的一刻」。依此看來,這首曲子是整場小提琴演奏會的高潮,張永宙和觀眾分享,她對音樂無盡的熱愛、堅持和自由聯想,不論古今音樂,她永遠都樂在其中,找到最具自信的姿態。

演出日期: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晚上
演出地點: 澳門文化中心大劇院
演出曲目: 布拉姆斯C小調與鋼琴「奏鳴曲樂章」(WoO2)選自《F. A. E. 奏鳴曲》
             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08
             希奧法尼狄斯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幻想曲》(澳門首演)
             法朗克A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張永宙官方網站: http://sarahchang.com/

台長: 烏龜盼盼
人氣(7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偏執的耳朵 |
此分類上一篇:轉彎,在小小書房遇見董運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