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05 21:15:21| 人氣3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醒語:摘錄於一封來自學校月刊的好文好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知覺、動機、預期之內涵

「覺智」有「覺察」煩惱與「智悟真理」之意義。

「知覺」屬自覺之功課;佛教的「覺」可以讓吾人比較容易放得下,看得開,活潑自在;「覺之教育」的理念基於這個轉化作用的概念而推演。

「動機」是即因亦果的;機緣等。啟動正向之信念與動機〈動機可以是正或負;它非與生俱來的〉。

「預期」目標之設定:自發及主導角色或配角之選擇操之在已。

個人的改造=改過自己錯誤的行為;這必須發自內心的需要,要不然,沒有辦法持之以恆,而達到內化,化他的作用。

 

我思: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或許每個人著重點不同反省也會有所不同,但懂得自我反省,其產生的能量便會日漸讓人邁向成熟與圓滿,這雖是人人皆懂的道理,卻也是人常因自我執念而忘卻且難以達到的基本功夫,而這基本功夫漸漸練,就會驅向如上所言的「知覺」,知覺的醒悟其有時也緣自於你產生的動機,而動機若是善的,便會朝善的預期前去,而預期與動機卻也常是互為因果,所以要記得有時於茫茫人海與社會潮流中,不忘提語自己:你是誰?想成為怎樣的人?你走向了哪?別忘了走向真善美的正確途徑

 

擴展個人氣度:加深生命意義之兩層功夫--「評估」與「注意力」

「評估」指的是對工作進度及效果之判斷;重要的是對事不對人之評判。個人之判斷力的提昇更是經過這些年之奮鬥與歷練應自我要求的。

「注意力」指的是個人之定與慧的培養與開發。

 

我思:客觀是一件好事,不論在何時何地,它是理性的呼喚與實踐,雖在人世間還包含情感,但有時情感卻會擾了人的判斷,因此有時試著跳脫個人感覺,以事件的因與果邏輯試想,有時思考方式轉一下,會出現靈光乍現,有時它更接近事實的答案與真相。

 

生命之不斷培養與昇華:「情緒、制約」之觀照

「破壞性情緒」(destructive emotion)D.Goleman發現的;情緒具破壞性作用是二十世紀末相當常見之心理現象。

唯有自我調節或「制約」才有達到「中道」之修攝之可能。在生活中要知道如何對治習氣及生活週邊之問題。

 

我思:當你產生壞情緒時,你還想得起它帶你處於何種境況呢?相信每個人都有過壞情緒,如何學會與之相處,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以上所言的:知覺、判斷力的鍛練,都會讓你漸漸因自我了解而學會處之泰然,它也可以是一個習慣的養成,成了什麼習慣也就成了如何的你

 

如是聞 如是行

喧賓奪主:

人不使意,意便使人。

 

正念現前之義: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即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我思:學會控制自己,且盡力完成此時此刻的美好,接著記得順其自然,盡了本份就是達成每個人的可貴之處

 

後記:最近在忙論文的事,終於研究的方向有一點雛形了,要著力開始於此事的完成了,而今天整理房間時,看了來自學校月刊的內容,覺得蠻不錯的文字,是醒心腦、修身養性的好語,摘錄下來,待日後慢慢咀嚼,且與大家分享

台長: moon
人氣(3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心情絮語 |
此分類下一篇:生活紀實:輕鬆一下
此分類上一篇:舞台劇:一樣的月光-人間條件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