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10 10:11:45| 人氣7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正行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View Image

- 

我有一位好朋友,她是個大善人,她學佛二十多年,也一直在行大善。在十幾年間,由她帶領的慈善機構,已經建成了幾百間希望小學,助養了很多孤兒,資助了很多貧窮的大學生,還有其他扶貧,助學的項目。十幾年間,從無間斷。這種堅持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為,只有無私大愛、大慈大悲的人間菩薩,才有這麼偉大的愛心和力量。 

 

每次跟她聊天,她都毫無保留地教我很多東西,令我獲益良多。她曾提到: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行為修正了,自然會走在正道,一片光明。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對我來說,確是充滿智慧和理性的教導。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 得到父母和學校的培養, 受著朋友和社會的影響, 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性格,一部份是先天,一部份是後天,而後天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天資聰穎,加上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定會是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材。

 

人性本善,出生時什麼都不懂,就像一張白紙,然後被塗上各種顏色,經過多年之後,可能會變成一幅美麗的山水,也可能會變成污濁的泥濘。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導我們,要明白因果,要去惡從善,要修正自己的行為,要清淨自己的內心。

 

前一陣子,去了幾個朋友的家作客,有朋友是愛好樹木的,家裡有個大花園,買了十幾棵樹,最貴的那棵要一百多萬;另一位朋友是愛好養魚的,池裡養了幾十條大魚,最貴的那條要幾十萬;有位朋友是愛好喝酒的,一天要喝千元的酒;另一位朋友是愛好古董的,家裡放著幾十萬的古董。他們經濟條件都非常好,金錢可以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

 

隨著全球科技的發達、經濟的增長,人類社會在物質上確實突飛猛進,這是值得驕傲的。但另一方面,由於物質過於豐富,令人類沈醉在個人享受,而忽略了身體和心靈的修養。如果充滿貪念,不滿足現狀,盡管擁有很多物質和財寶,可能心靈還是空虛的。

 

如何取得平衡,讓生活和心靈同樣能夠富足呢?

 

佛陀教導我們,要去除貪念,瞋恨,愚痴,這是內心的三毒。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的不滿足,會產生很多很多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

 

如能慢慢減輕貪念,以捨治貪;慢慢減輕脾氣,以忍治瞋;慢慢增加智慧,以學治愚;心靈就會平和自在,身心健康。

 

希望朋友們在生活中都能改善心靈,知足常樂,讓生活和心靈同樣滿足和幸福。

 

台長: Anna
人氣(7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思想 |
此分類下一篇:隨順因緣
此分類上一篇:把心安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