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5 12:38:19| 人氣1,546|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評)我看大陸電視劇《大明王朝》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趕在反貪肅貪的熱潮上,大陸的電視劇《大明王朝》,最近相當紅火。

 這部戲劇有個副題,叫「嘉靖與海瑞」,如果懂明朝歷史,對這副題,必會有強烈的感應。因為,明世宗嘉靖皇帝,大概是歷史上第二個追求長生不老(死)最誇張的皇帝,第一個要算是秦始皇,不過,比起嘉靖來,秦始皇可能是小巫,起碼,秦始皇還是管著國家大事的。

 但嘉靖皇帝(陳寶國飾),為了追求羽化成仙,天天煉丹藥,天天仙修,竟可以二十年不上朝,真是以個人死生為己任,置國家興亡於度外。

 這樣荒誕的皇帝,要拿來與另一個在歷史上以「清廉」著稱的名官──海瑞,做對照,就如「許純美與孫運璿」這樣的組合,一聽,就會令人噗哧一笑!

 奇怪的是,儘管不上朝,不過問國家大事,嘉靖皇帝對宮內的事,卻又是瞭若指掌。他知道嚴嵩父子的作惡,也知道太監陳洪的心狠手辣,臨終前,他把「徐階、高拱、張居正」用人的先後,做為遺詔給了將繼任的裕王,看來,嘉靖皇帝心靈中,似還有一小片清明之地。

 看這類戲劇,可以很輕鬆,看戲裡的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也可以很嚴肅,看歷史的面貌與前因後果。

 但做為歷史劇,就必須好好探究。

 這部戲的劇情,是以朝廷「改稻為桑」的政策發展出來,給我的感覺是,導演想以一件「小事」來勾勒明朝衰落的因由,很像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以萬曆十五年三月二日的一件「烏龍午朝」事件,開啟對明朝衰敗因由的討論。

 前段說「改稻為桑」是「小事」,是針對嘉靖帝而說的(對浙江百姓,可是『大事』),在他眼裡,只要能增加國庫,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嚴嵩一提出這個政策,嘉靖就同意了,還連聲說好,但從未想過,老百姓的想法,嚴嵩等一干大臣,又會如何方便從中牟利。

 最後一集中,嘉靖臨終前,說出了他的治國原則,「黃河水濁,長江水清,但長江之水灌溉數省兩岸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兩岸數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就是我為什麼要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也要治理……」

 這句話,說實話,真讓我驚訝,一個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竟能說出這麼一番透徹的道理,就像一個昏迷二十年的植物人,突然醒來,才讓大家發現,原來他胸中自有一塊天地,且遠比任何人都寬闊。

 最後,他把差點被他絞死的海瑞,推荐給了即將繼任皇位的裕王爺,稱海瑞是「大明朝一把神劍,唯有德者方可執之」,可用來對付貪官墨吏。

 結局與前頭四十多集一對照,顯得極為突兀。歷史劇,不論是電影和連續劇,不能像一般的警匪片或武俠片(尤其是古龍小說改編的),演到最後才發現,他原來是臥底警察,她原來才是兇手……,那可以讓觀眾最後在驚奇中,滿足地離開座位。

 是的,歷史劇,畢竟還是戲劇,當然可以改編,例如,歷史上的海瑞確曾在上奏疏前,先為自己準備了一副棺材,而嘉靖皇帝看了奏疏,也確實很生氣,但沒有《大明王朝》劇中那般曲折,歷史上的嘉靖看了奏疏,氣過之後,還是乖乖拿起被他扔在地上的海瑞奏疏,繼續看下去。

 戲劇不來一番曲折,將會很乏味,這樣的改編,對戲劇來講,有其必要。但「歷史」劇嘛,大方向總歸還是要朝「歷史」靠攏,嘉靖皇帝最後的那一番話,儘管是為政者的至理名言,但由嘉靖的嘴裡說出──還是那句老話,非常突兀。

 其實,由「治國如治長江黃河」的話,來做為四十六集的「跋」,是滿不錯的設計,我的質疑點是,不該由嘉靖帝來說,若由張居正口中帶出對嘉靖帝的「蓋棺論定」,效果可能會好些。

 因為在嘉靖之後,就是張居正開啟了十五年的改革之路,一直到萬曆十年去世為止,為大明的國祚再延續了近八十年。懂歷史愛歷史的人,會無限浩歎。

 不懂也不愛歷史的……,大概也不會看這齣戲了!



台長: 葛蘭特
人氣(1,546)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Robin
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多,沒人回復真是説不過去
2008-01-12 11:13:56
版主
Robein:

哈哈!

你在山谷中拋下一束玫瑰花時,

會期望聽到回聲嗎?

寫了高興,沒人回覆,也無所謂。

一個人跳舞,也有一個人跳舞的快樂。
2008-01-15 02:27:15
丁小V
我喜番 !!!
2012-05-18 01:10: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