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21 00:53:38| 人氣65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間已無張居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萬曆十五年‧世間已無張居正》

一、張居正逝世後
萬曆皇帝深知自己的想法無法落實,甚至在朝中與魁儡無異、沒有自主權,實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整個文人集團之間,而他自己只不過是個形勢,為了符合禮儀或是倫理道德的工具。
導火線:
1.無法立皇三子常洵代替皇太子常洛為太子,文官不許廢長立幼。
2.張居正事件後明白別人同他一樣,一身具有「陰」、「陽」兩重要性。有「陽」則有「陰」,既有道德倫理,就有私心貪欲。然而這絕非人是間的力量可以消滅的。
處理方式:
1.以皇帝的身分向臣僚作長期的消極怠工,動機是出自於報復。

二、廢長立幼,史無前例?
萬曆時,君臣之間儼然已培養出道德人倫為中心的政治重心,促使萬曆無法將自己心中想法說出,否則,在法律上是有機可循的,如:
1.常洛亦非天生具有繼承大統的權利,因為皇帝的兒子在冊封以前統統沒有名義,否則就不用特別舉行太子或封王的典禮了。
2.立長而不立幼,只是傳統習慣而非強制性的法規,如永樂皇帝。
3.根據太祖洪武皇帝的規定,嫡子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權,可見皇子的地位決定於其母親的地位,出生年月反而是次要的。常洛之母為恭妃,常洵之母則為貴皇妃,子以母貴的原則在祖訓錢仍然大可商酌。
4.如果萬曆非立常洵不可,大可廢去孝端皇后而立鄭氏,使常洵為名正言順的嫡子。
但由於此時不是以法律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四書」中的倫理作為主宰,故這些原則是天下普遍認同的,因此,僅只是憑藉法律條文作為治國依據,容易讓人產生立國的根本有問題的意識,故在傳統觀念的臣僚束縛之下,萬曆亦被禮儀規範所綑綁。

三、正德皇帝事蹟對於萬曆的影響
正德時代,由於正德大膽不羈,行事作為果決,憑藉皇帝的權利而使文官無法如意,正德皇帝的行為也使得後代的皇帝無法真正利用皇帝之權,脫離文官所帶來的掌控。
文官因為有正德皇帝的前車之鑑,故皇帝年幼時立即革除宦官與軍官對其影響,並且將皇帝送進翰林書院進行「改造」,這也使得之後的皇帝陷入了道德倫理的迷失當中,萬曆皇帝雖有聽過正德皇帝的故事,但,行事較不果決的他,只能用消極的抗議。

四、結論
或許,萬曆皇帝看似平靜的生活與無聲的抗議,對於歷史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整個朝政所隱藏的危機卻很大,根據「世間已無張居正」此篇章,得到了某些啟發:
1.體制與道德理想是相違背的
2.文人之間相輕與格鬥
3.舊傳統對於皇帝的束縛
4.皇帝對於控制臣子的手段與對臣子的揣測感到厭倦
5.道德節操與倫理
皇帝對於權謀的手段以及性格,在對於朝政的力挽狂瀾上也有著重大的影響,或許,對一個朝代來說,君臣之間的互動與了解,對於政局的影響也有十分直接的關聯。

台長: 無責任會長
人氣(65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