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30 18:23:22| 人氣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悟自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自悟自度:
禪宗一向重視自我覺醒,任何只要是修持上的,必定是要自我覺醒,以此覺性自悟自度。本經亦強調此種觀念。自覺是自我反省、省察、自我覺悟,有自覺即能進步,是以壇經教人要能自覺。且五祖傳法與六祖時亦講:
「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佛教本是自覺的宗教,法是心心相印的,旨在於引導出自性智慧,令學佛者自覺自悟,方是正確之修行引導。於學術甚興的當時,必須再強調,方能引研究佛理者,將理棄於本心。
「迷時師渡,悟了自渡,度名雖一,用處不同。.....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
「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本經諸多訴求「自覺教育」。要自我發覺般若本性,此是自己本有的,如佛陀開悟之時亦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塵勞不能證得。」吾人所修即是要此自覺本性顯發耳。壇經最高境界,即把修行融入於行住坐臥,定慧等持一行三昧而得見,無奈眾生迷悟有差,故有凡夫與聖賢之別。所謂的「悟」,是心+吾,即悟自心的意思,自心當要自覺才能自悟,猶如吃喝拉撒睡,樣樣得靠自己才能做到,壇經處處都講究要自覺。人若能自覺即是佛,若不自覺即是凡夫。一如壇經所言:一念迷即眾生,一念悟即是佛。可見自覺之重要性。
六祖大師希望眾弟子,於般若上,不只是口說,要從自心去行。平日吾人口說者多,能達者顯少。五祖告訴六祖,佛法是以心傳心的,並且要開發他們自己本身具足的悟性。六祖又進一步的說,自悟自度,不假外求,因為一切知識源於自己的內心。如對惠明禪師:
「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
如惠明所問:密語密意之外,還有沒有密秘?此中的密秘,應是最高真理,若問此,則須自修自悟,好象偈語所言:「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須汝自我反觀迴照,即可發現,原來一直在找的佛性,就在自心中。無須假外尋求,但諸佛弟子,皆以為佛性於經典中探求可得,經典中只是文字般若,須經讀者消化吸收,方能成為自己之思想觀念,否則讀再多,也是枉然。

台長: ㄚ子
人氣(4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