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8 10:58:11| 人氣3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媒體素養加油站:堅持原則 教室也能談政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刊載於97.1.21國語日報)

文╱ 鄭智仁(台北市萬芳國小教師)

一直以來,我們中、小學社會科的教材中,對於選舉的介紹僅在制度、法規、組織等技術層次的討論,並不是說這些都不重要,而是這樣的方式缺乏了對「人」這個最核心因素的討論。諷刺的是,對照媒體每天上演的政治鬥爭,學生會發現課本上的內容,根本就是脫離現實的「理想型」。

基於避免學生受教的權益被干擾,學校禁止競選活動進入校園立意是好的,但是並不表示教師不能在課堂上談政治、談選舉。以法律而言,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條法律做出如此的限制,都只是來自上級的「勸導」。以現實而言,這樣的限制也沒有意義,因為再怎麼防堵,還是會有談論政治的老師,而這樣甘冒大不諱的老師,通常具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他所發表的內容,往往就較為主觀或偏向特定立場。與其讓學生只接觸到這種單一面向的言論,倒不如全面開放,讓愛談的、避諱的老師,都可以暢所欲言,學生才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聲音。

此外,我們應該正視媒體對學生社會化的負面影響。當學生從媒體上所接觸到的政治、選舉議題,都流於浮面的作秀與無意義的口水戰時,如果禁止教師在課堂上進一步的引導、討論、澄清,試問學生對民主政治的想法,會植基於課本上的「理想型」,還是會因為這些媒體訊息而對民主政治感到失望、冷感?這就跟我們不可能讓學生藉由A片去學習性知識是一樣的道理。

開放並非無限上綱,儘管沒有法規的束縛,教師在談論選舉議題時,應該尊重自己身為教育者的身份,以教育為出發點,把討論的層次提高。政黨、候選人都可以談,但原則是談A的好,就要連A的壞也批。例如從某政黨或候選人提出的政見,跟學生說明這樣的政見如果實現,會有什麼好處跟副作用,再從該政黨或候選人過去的作為,來分析提出政見的動機,以及真正落實的可能性,引導學生看選戰的熱鬧之餘,也要看出選舉花招的門道。

當然,這樣的立論無法保證所有老師都能很客觀、超然的堅持原則談選舉,但即便如此,開放在校園談論選舉的本身,就已經以言論自由實際體現民主政治了。

台長: 小鄭老師
人氣(3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