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6 16:37:55| 人氣1,17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間事.之二.長平之戰.中

推薦 11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顯示為彈盡援絕很久沒吃飯的趙國士兵在研究手上的玩意兒能不能吃。)






  好。歡迎大家繼續閱讀柚哥哥說歷史故事。


  上一回最後提到的是後勤方面的問題是吧。


  說來還真要感謝之前軍中的經歷。在後勤單位,又當了近兩年的後勤參四文書,雖說小兵接觸不到什麼高深的計畫跟機密,但是對於軍事後勤運作多少有些了解的。


  所以我才會對百萬大軍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對峙長達三年感到十分驚訝。不說別的,他們吃的穿的還有廝殺用的傢伙是怎麼補充的啊?


  我們先看看近代的例子。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4年9月,盟軍已經打到荷蘭,快到萊茵河岸了。照理說,是應該要一鼓作氣直撲柏林幹掉希特勒的,偏偏卻頓兵不前。因為這時候盟軍出現了一個重大的危機:由於各種因素,以致後勤補給不上。


  維基百科在<市場花園行動>這個條目有這樣的記載:有1400輛英軍的三噸半卡車因為機械問題故障了,原本估計一天可以運輸800公噸的物資到前線去,這時候全部動彈不得。


  好,一千四百輛卡車運輸八百噸的物資,是預計補給多少部隊呢?答案是兩個師。大約三萬人上下。


  而當時歐陸的盟軍有多少?各位客倌,大約是百萬上下吧。


  柚子數學不好,請大家自行推估,那百萬盟軍需要多少後勤能量才夠。


  喔,您說近現代的軍事裝備跟古代不能相提並論,至少那八百噸的重量有很大一部分是械彈之類的金屬,很重的,和戰國時代不同。


  這樣說也是有道理啦。好,那我們回到兩、三千年前的戰國時代,長平之戰。


  我們還是先估計參戰人數好了。根據歷史記載,趙軍全軍覆沒,戰敗投降後被坑殺了四十五萬人。那再加上之前作戰傷亡的,這一場戰爭,趙軍估計投入超過五十萬兵力。而秦軍相信也不會差距太遠。因此西元前260年,丹水流域長平地區確實是有百萬大軍在那邊窩了三年。


  那,來,我們先算吃的。民以食為天嘛。


  既然是古代,又是打仗,除非領兵將領,或是朝廷派來管理將領的有力人士,那才有可能吃得好些。一般來說,大概就是糧食煮熟就喀下去,了不起拔些野菜湊合湊合。至於肉類,基本上是要等「犒軍」的場合才有機會摸到。換句話說,古代軍中,特別是前線,基本上是沒有所謂副食品存在的。


  一般來說,因為食品種類少,加上運動量大,所以阿兵哥們一吃就吃很多,所謂「軍漢肚皮」是也。


  要是軍糧不足,那吃飯肯定是搶成一團的。基本上,在開飯時應該常常出現這場景:

















  大家搶喔。


  好,我們繼續。軍糧的部份,就以重量來估計吧。當時一斤約現在的兩百五十公克。假設,每人每天基本上消耗糧食一斤左右。我們大方點,以稻米來計算,生米煮出熟飯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二,也就是說,每人每天吃掉五百公克的飯。


  這個份量,用現在的比方來說……,我查一下,超商的御飯糰重量在一百克左右的,所以是……,唔?一天吃五個御飯糰?其實也不多啊……。


  算了,戰爭時期,省著點吃。……慢著,就算一人一天只吃五個御飯糰,那兩國合計百萬大軍……,一天就是五百萬個御飯糰耶!而且前後打了三年耶!


  生產御飯糰的廠商應該會很想回到那個時代去做生意吧……。


  喔,回來。


  長平之戰,假設雙方軍力差不多,各有五十萬。五十萬人一天需要五十萬斤糧食,折合如今125公噸。當然,後勤補給這件事並不是當天的份量當天送(又不是宅急便),所以我們一次至少得送十天份的糧食去,那就是一千兩百五十公噸囉。


  好,再借用前面提到的,二次大戰英軍的運輸能量。八百噸的物資要用1400輛卡車。那這一千兩百五十噸,應該是要2188輛。這是載重量三噸半的卡車,如果換成古早時代的牛車……。


  那兩、三千年前的秦國、趙國是怎麼有辦法運輸那麼多東西的啊?!難怪趙國大臣趙豹說秦軍有以水(船)運糧的優勢,趙軍沒勝算。


  而且各位人客,到這邊為止,我們都還只是計算人吃的糧,還沒算到馬吃的草喔。再說,打仗,也不是大家兩手空空衝上去剪刀石頭布比輸贏,還有武器裝備也要算進去。


  這又是另一個恐怖的重點了。


  如果按照戰國時期的單兵裝備,嗯……,我們參考魏國武卒的標準好了,是醬:「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嬴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慢著,全副武裝日中趨百里?扛著那些裝備半天時間跑五十公里?!這是海豹部隊的水準吧?……喔,也對,魏國武卒制度基本上是吳起建立的,本來就有特種部隊的性質。


  不過由此也可以大概推算古代單兵裝備的情形。我們把標準降到最低好了,每人一領甲、一柄戈(或矛),然後長平之戰有一百萬人上陣……。


  是誰跟我說兩、三千年前的工業產能非常低落的啊?


  還有,另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是弓、箭。尤其是箭,那是量最大的武器銷耗品。魏武卒單兵裝備是人手一弩、五十支箭,而長平之戰時,理論上不可能裝備那麼齊全讓每個人都有。假設十分之一好了(就像現在步兵班會配備一挺輕機槍作火力支援一樣),那秦、趙兩國各五十萬人馬,得各自準備五萬把弓(或弩);而最基本配置,五萬把弓要有……,要有兩百五十萬支箭?!


  窩滴媽呀。


  想那赤壁之戰,諸葛亮大費周章也不過借到了十萬支箭,大夥就覺得他老人家真神人也。但是那千辛萬苦的十萬支箭放到長平戰場來,嗯,也相當符合那句成語:「杯水車薪」。


  喔對,順道再跟各位賣弄……,不,是另外舉個例子。漢代李陵帶五千步卒出塞擊匈奴,不小心跟匈奴主力八萬騎兵遭遇,打得驚天動地。據《漢書》的說法,「一日五十萬矢俱盡。」那五千步兵一天就打掉五十萬支箭。


  長平之戰可是幾十萬人在那邊對射喔。


  另外,再補充一點。也許有人會說,不可以浪費地球資源,箭射出去可以撿回來繼續使用,所以弓箭的損耗沒有那麼驚人。但是說這話的人沒想到的是,戰場上你去資源回收的箭,有百分之一能堪用就要偷笑了。


  何以見得?古代箭頭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大致上都是尖利(方便破甲)、有倒刺(陷肉拔不出來,得鋸掉箭桿然後開刀)。而因為箭頭尖利,除非射中的是柔軟的東西,比方說草人,否則箭頭不是歪掉斷掉就是鈍掉,撿回去大概只能當柴燒吧。


  你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像唐伯虎一樣練到不用槍頭都捅得進去啊?(星爺上身ing)












  ……。


  ……。糟糕,這一張照片下去好像就很難拗回來怎麼辦……。ㄟ……。


  總之,長平之戰對於秦、趙兩國,不管是人力或物資上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的。秦國「死者過半,國內空」,差點傷了元氣;趙國則是首都邯鄲數次被圍,後來還因為太過虛弱,引來燕國入侵差點兩面作戰。雖然這幾關都撐過了,但是趙國仍舊兵禍連綿直到亡國。


  下一回,我們再來聊長平之役的戰鬥經過吧。












Ps.圖片:網摘。


Ps.維基百科的部份: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2%E5%A0%B4%E8%8A%B1%E5%9C%92%E8%A1%8C%E5%8B%95










台長: 柚子
人氣(1,177) | 回應(2)| 推薦 (11)|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人間事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事.之二.長平之戰.下
此分類上一篇:人間事.之二.長平之戰.上

ivy
那小猫跟松鼠好可愛哦~
2011-06-27 08:29:59
版主回應
嘿ㄚ~~~

在下盡量減低這一類文章的肅殺感覺就是了.......
2011-06-28 13:08:24
綠茶ㄆㄟㄆㄟ
哇~
這一集沒有打...-.-"

難怪鄔先生要說打仗打的是後援是糧草
那個大將軍王還是不要碰的好~
XD
2011-06-27 15:54:42
版主回應
鄔.....鄔先生咧............

大將軍王通常只有兩種下場:一、在金鑾殿當主子;二、在奉先殿當祖宗
所以沒事不要碰真的比較好

~~很快啦~~~下一集就打完了~~~
2011-06-28 13:11: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