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1 21:07:28| 人氣1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昔日紅塵滾滾 訴盡美濃菸葉鉛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央社 陳守國 高雄縣31日摘要) 美濃是位於高雄縣的客家小鎮,由於受限於地理位置,在當年交通不便年代,不易與外界往來聯絡,也因此成為保有最多客家傳統的聚落,美濃鎮的43000多人口中90%是客家人士。

昔日美濃以養豬與種植菸葉為大宗,民國6070年代種植菸葉全盛時期有2000多公頃,與養豬業成為當地主要經濟來源。美濃鎮養豬業飼養毛豬高峰期30多萬頭,佔高縣總飼養頭數的1/3

「每當採收菸葉,總忙到深夜才休息。現在小孩實在幸福」,高雄縣美濃鎮農會常務監事林華昌雖已77歲,但當憶起年幼採收菸葉繁忙榮景,總是悠遊其中;如今菸葉景象已不復見。

日治時代,日本人引進菸葉,指導客家人士種植菸葉,當時林華昌的父親擁有大片農地,陳滿祥說,日本人在他未就讀小學時就教導父親種植菸葉,引發父親的興趣,越種越多,最後達到20公頃,收割處理後由日本人收購。台灣光復後繼續栽種菸葉。

每年到菸葉收割季節,即使僱用有工人處理,林華昌與同父異母的10多個兄弟姊妹都要幫忙,曬菸葉樹頭、串菸葉片,有時忙到晚上1112時才能睡覺,這是現在小孩子無法體會到的。「兄弟姊妹一起收割菸葉、串菸葉,工作中彼此間無所不談,感情很好」,林華昌很嚮往小時候的兄弟姊妹情誼,他表示,現在小孩間的情感沒有他們的好。

菸葉在冬天收割曝曬後串成大片狀,這些工作大都由小朋友負責,然後由父母將片狀菸葉掛在菸樓中的鐵條,燻蒸一週乾燥後,送交菸酒公賣局輔導站定等級收購。「交工」常出現在談論客家文化的文章中,甚至有客家樂團以「交工」為名。每當菸葉收割時,「厝邊隔壁」就相互幫忙收割,節省工錢,也培養客家人濃郁的感情、人際關係,自然形成所謂「交工」文化。

菸葉從播種、移植、採收、搬運、燻烤、分級到繳賣,期間長達34個月,煩悶又操勞的工作造就美濃子女勤奮、純樸,以及「晴耕雨讀」向上的精神。美濃鎮菸葉及養豬產業,讓美濃人培育出無數博士,贏得博士之鄉美譽,而擔任高縣國中、國小校長的近40位,佔校長總數的1/5

「菸葉有公賣局保價收購,確保美濃客家經濟來源」,這是前台灣省菸葉耕種事業改進社屏東分社長陳滿祥說明菸葉對美濃經濟重要註解。但時代變遷,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後的經濟轉變,接受是無奈、也是現實的命運。

美濃鎮農地5000多公頃,早期一半是菸田。民國6070年代美濃菸田2000多公頃,是高峰期,後來台灣省菸酒公賣局陸續收回菸葉許可證,種植面積逐漸減少。台灣在9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國菸葉、香菸自由進口,台灣省公賣局停止保價收購菸葉,每年與菸農協商後決定收購數量,目前每年維持約150公頃菸田。

隨後菸葉產業沒落,美濃鎮農村景觀改變,但曾經接受菸葉產業洗禮的客家人,還是難以忘懷當年辛苦而美好的回憶。

走進高雄客家美濃,現代化洋樓建築中交錯著頹廢紅瓦矮房,這是早期栽培客家子弟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豬舍;儘管養豬光環消逝,但特有景觀依然充分顯現,交織著濃郁美濃客家情緣。「富者莫忘書,窮者莫斷豬」,這句傳誦鄉久遠的客家諺語,最能刻畫出客屬人士與養豬的關係。

根據高雄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調查統計資料,美濃鎮在民國7080年代養豬頭數30多萬頭,居全縣之冠,居全縣養豬總頭數的1/3,直到8689年兩次輔導「離牧」計畫,養豬頭數驟減,到去年底只剩下635264頭。

美濃鎮位在高屏溪水質、水量、水源保護區內,因高屏溪水受畜牧廢水污染嚴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環保署輔導養豬業者「離牧」。「父母以養豬扶養42女長大,成家立業」,美濃鎮中壇里48歲的林姓男子娓娓道出「豬」在美濃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幾乎是美濃人的生命共同體,更是客家美濃的經濟命脈。

他表示,父母原是種植菸葉,但75年母親健康不佳,就改養豬,規模由原由的23隻種母豬擴大到100多頭的養豬場,89年離牧時結束養豬。因此,除極少數有錢人家,每戶美濃客家人都至少飼養23頭母豬,每6個月生產一胎,生長一段時間就出售,籌措子女繳交學雜費,讓子女高高興興上學。

「美濃黑母豬肚皮幾乎垂地,每胎1516頭仔豬遠超過其他種母豬的生產率」,美濃毛豬的多產,讓美濃客家人感到自豪,也感謝母豬的多產,養活了美濃人,也讓美濃子弟安心完成學業,培育出許多博士、碩士,美濃鎮因而有「博士之鄉」美譽。

在美濃養豬的年代中,更無形強化了客家人濃郁的情感、勤儉與堅韌的個性。昔日一般美濃子弟放學或假日,都需到田間協助父母收割蕃薯葉,以機器割碎後飼養母豬,母豬懷孕後還要添加米糠,增加營養,期盼多生仔豬,大家好過日子。

「小豬」是不少客家子弟幼年餵豬的特殊記憶;圓圓滾滾的小豬在當年是童稚客家子弟相互爭寵對象,當小豬要出售時,總是帶著難過與不捨,成為一場親情與經濟的拔河;這些點滴也成為中生代美濃客家子弟,回鄉與長輩們茶餘飯後的溫馨回憶。

當時經濟條件不佳,生活環境艱困,一般認為,以前家中剩餘的飯菜是飼養毛豬的主要飼料,但林姓民眾解釋,當時家中那有多餘的飯菜餵豬,可見生活環境的艱困。「養豬,讓客家人勇敢面對困境」,是美濃鎮民共同的體認,這也不啻說明了客家人較獨立(硬頸)的個性其來有自。

雖然政府輔導離牧,養豬戶可獲補償,但「實在對豬仔的感情難以割捨」,不少美濃鎮的老豬舍及大型豬舍迄今未拆除,大多數多是基於歷史情感,已成為美濃鎮民生活型態中的一部分,而予「保留」。

雖然菸葉等傳統產業式微,走入歷史,但代表美濃客家原有濃郁情感、勤儉與堅韌個性,也在此物換星移之際,更彰顯其價值,讓客家藍衫、紙傘產業成為傳承客家硬頸精神的活水龍頭。

「藍衫」是美濃客家婦女傳統服飾,位在美濃鎮永安老街的「錦興行藍衫店」,是碩果僅存的藍衫製造者,100歲的創辦人謝景來,已傳給媳婦鍾鳳梅,獨子謝國耀2年前從公職退休後也加入行列,傳承藍衫製作。「行政院客委會網站宣導藍衫,並代替接單」,讓藍衫店工作做不完,甚至應邀到各級學校教學。鍾鳳梅表示,國內外喜愛藍衫的民眾在行政院客委會網站下單,因此打開藍衫市場。

他表示,藍衫與唐衫相似,男女藍衫衣褲長都是7分,以方便工作。女性藍衫「斜襟」有鮮豔的滾邊,滾邊稱為「藍甘」,只有未婚女子可用,讓人一目了然婦女的身分

美濃油紙傘是美濃最著名的手工藝,也在地土方鄉親推動下重啟美濃生命力;早期美濃人請大陸廣東師傅,傳授油紙傘技藝,奠定美濃傘業根基,美濃的紙傘也成為追尋的客家文化焦點。早期美濃油紙傘店都冠以「廣」字號,「廣德興紙傘店」負責人朱雅蓮表示,主要是強調是真正的油紙傘真傳,但傳統技藝隨時代久遠逐漸被淡忘,加上老字號紙傘店經營不善或缺乏傳人而關閉,頗多新興紙傘店都不再重視「廣」字號。

油紙傘在客家人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實用性的遮風避雨,還帶有吉祥象徵,客家話的「油紙」諧音為「有子」,也就是有子嗣的意思。美濃油紙傘在文史工作者努力推動下,成為傳承美濃客家精神最佳代言物,不僅內含「圓」滿的傘,「紙」的材質也與客語的「子」同音(取其多子多孫之義),更因美濃油紙傘品質猶如客家精神般的百折不撓,也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精髓。

今天的美濃客家雖然面對環境衝擊,但仍秉持勤勞、節儉、強韌的天性,利用農業、文化產業轉型的機會,不僅再展美濃客家風華,也成為傳承客家硬頸精神的活水龍頭。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1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台灣史記 |
此分類下一篇:徐柏園與剝蕉案(一)
此分類上一篇:陳永春運轉五分車重現江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