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5 23:17:01| 人氣34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旅遊】日本行 — 東京的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可能會有點無聊,但是我覺得除了吃喝玩樂之外,對於東京的瞭解,應該是從它的發展歷史談起,於是我摘錄部分雜誌的文章,如下:

東京的舊稱是「江戶」,對於這個名稱的來源,一般都是說因為位於入江與海交接的入口處,所以稱為「入江」的「門戶」。它的發展應該可以從1590年豐臣秀吉將江戶封給德川家康開始,德川家康在1603年得到天下後,便正式著手建設江戶為全國的首都,用「天下普請」的方式,命各諸侯貢獻人力建設江戶,並於1635年規定各地的諸侯妻子必需居住在江戶,諸侯則必需隔一年住在江戶一年,因此其帶來的家丁、武士等,增加江戶的生活及消費人口。

因為人口的逐漸增加,開發也逐漸擴張,江戶已經開始做都市計畫,依照士農工商以及平民與諸侯的階級居住,並且以軍事防禦為中心建設,有內外護城河、廣大的武士宅第、還有平民住的町人地,其道路為了防止敵人長驅直入做成曲折狀。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他們這時候已經考慮到都市景觀,發展出以江戶城及富士山為地標的軸線,還有以富士山為背景的景觀地標。

1868年政權由幕府交回給天皇後,江戶正式改名為東京。對於都市空間的最大變化,就是因為武士階級的消失,佔有70%的武家地除居住用地外,全部被政府沒收,提供現在都市建築最需要的公共用地,如綠地,造就現在東京最大的綠地面積都是原來的神舍寺廟(明治神宮)、武家地等。

銀座的發展也因為木造房屋的大火,給了一個改造的機會,實施「銀座磚樓街計畫」,除了房屋以紅磚興建外,道路規劃為寬度54~27公尺,鋪設紅磚人行道、並種植行道樹,這些都是形成銀座現在的雛形。因為建築多以木頭為建材,經常造成大火的發生,所以才會讓東京注重綠地及防火線(道路、河川)的留設、防火材質的規定、也是成為轉換風貌重新建設的契機。

俗話說的好「要有大建設必先有大破壞」(誰說的?),所以東京的發展歷經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下,東京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在1956年仿「大倫敦計畫」提出第一次首都圈基本計畫,以母都市、綠帶、衛星都市的型態,將新宿、池袋、澀谷成為三個副都心,也在1960年將都廳(類似台北市市政府)遷移到新宿。另外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完成現在道路網絡的規劃與興建、1971年「廣場與藍天之東京」確定與多摩連環都市的連結。

至於1995年之後的發展,恩~~~由於本人看的雜誌是民國1995年的,所以之後的發展ㄟ~我再找找看,在告訴你們吧~拉~~敬請期待囉!

台長: 寶寶
人氣(34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悄悄話)
2010-11-14 17:11: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