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1 09:51:21|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論-投資掃雷 勇敢搬開數位匯流的石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012-10-11 中國時報【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在國慶日的演講提到將著力改造產業結構、提高薪資水準,以及排除投資障礙、擴大就業機會。總統談話的四大方向有兩項跟經濟有關,可見馬總統期望拚經濟心切;然而,視野不足、缺乏執行力的政府,往往很容易就成為阻礙企業投資的幫凶。要排除投資障礙,實有賴政府拿出魄力,積極作為。

     以數位匯流為例。政府不僅政策、法規都落後且對業者推動數位匯流不友善,甚至對社會上許多未必正確又有妨礙數位匯流的聲音,都只敢順從接受,終而造成台灣數位匯流進度落後,也造成台灣經濟與產業的競爭力不及他國。

     傳統上電信、網際網路、廣播電視,是相對獨立的領域;但隨著科技軟硬體的進步,這三者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許多人不再只從電視上看電視節目,而還透過電腦上網看電視;電視不再只有電視節目,也可以上網;而智慧手機大行其道,讓手機語音功能的重要性下降,大家使用手機上網、看節目。這就是所謂的數位匯流,大陸則稱為「三網合一」;大陸在十二五計畫中把三網合一列入重點項目,預估未來可創造三十兆人民幣的商機。各界都期望將原本獨立或是分開的產業,整合成一較大的產業,對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與方便性,因此而能取得更大商機與產業發展。

     在評估每個國家的經濟與產業競爭力時,政府的基礎建設永遠是最重要的一環;公共建設不足,經濟發展很快就會受限而陷入瓶頸。廿年前的基礎建設,是公路、橋梁、鐵路、大型建物等;但在數位化浪潮下,過去的「硬性」基礎建設雖然仍有其重要性,但電信、網路、熱點等各種數位化基礎建設的重要性與影響,早已超越「傳統」的基礎建設。

     政府為了推動數位匯流,兩年前就成立「數位匯流專案小組」、訂定了「數位匯流發展方案」、舉辦了數位匯流論壇;民間也成立相關的協會,可說官民都有志一同的推動數位匯流。遺憾的是,兩年多下來,台灣講的遠比做的多;不但如此,社會上還有許多反對聲音,讓台灣的數位匯流腳步走得慢而崎嶇。因政府的保守、法令的落後、社會部分人士的「反財團」心態,讓台灣的數位匯流雖已起步,但速度極為緩慢。

     數據會說話,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牛步,表現算是「有目共睹」,在亞洲國家只能殿後。與他國比,日、港達百分之百,韓國廿二%,甚至連大陸都有四十九%;歐美國家中,英國九十六%、美國七十七%。台灣只有九.○八%。在4G的建設上,同樣遠遠落後其他國家。

     究其原因,政府的政策與社會因素,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因素。政府規畫的數位時程落後,主管單位對相關產業的管理以監督、管制、限制為最高指導原則,無視業者需要更自由、開放、友善的環境,才能快速發展,加速數位化腳步。而社會各界,則對財團化、大型化過度憂慮,因而對數位化進程產生牽制與拖延的影響。數位產業的特性是數位內容只要一經創作完成,未來的複製成本極低,因此規模經濟的重要性很高。要數位匯流能快速展開達陣,相關卻不同的產業間的併購,是最重要也最快速的方式。

     國外相關產業每年都有龐大的併購案,在妥適且有配套法令的規範下,得以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與競爭力;然而,台灣對併購卻十分不友善,造成業者跨入相關產業時,不是被主管單位為難、程序曠日廢時,就是即使通過,也被「五花大綁」,在數位匯流相關產業,部分立委甚至提案修法,要限制跨產業投資,只要持股十%以上者即受到限制。坦白說,數位匯流需要的就是跨業整合的能力,只有吸引「口袋深」的企業積極投入才能快速發展;如果致令這種「其器小哉」的法令通過,只會讓國內數位匯流尚未發展就沒落;如果身為「資訊大國」的台灣竟然成為數位基礎建設的後段班國家,丟人現眼不說,更可能錯失數位未來的美麗境界。政府該有勇氣向社會錯誤的聲音說「不」,更該有能力向社會說明正確的政策,盡快搬開那些橫在數位匯流道路上的石頭吧─投資掃雷,政府責無旁貸!

 

台長: Connie_Chin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新聞傳播 |
此分類下一篇:【調查報告】欣賞電影的主要管道 消費者怎麼選?
此分類上一篇:人氣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專題報導 (摘自巴哈姆特)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