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搜尋結果
站內文章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共找到6筆符合1905年的資料 搜尋全站»
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圖片提供Naxos)是德國後期浪漫樂派的最後擎大旗者,從1888年他的交響詩《唐璜》首演,到1911年的歌劇《玫瑰騎士》上檔,這段期間受到歐洲人談論最......(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7-11 17:31 | 人氣:3018 | 回應:0
有「德國長老級指揮」之稱的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1973年7月6日),出生於德國,1905年因為負責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的合唱部分演出,而受到馬勒的賞識,作曲家親手將推......(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5-16 13:44 | 人氣:3134 | 回應:0
蘇聯慣用政治目的、意識型態主導藝術創作的手段,或許出身自由開放社會的藝術家們,難以體會箇中滋味。但對蕭斯塔高維契這等蘇聯典範作曲家來說,卻早已內化為暗喻、象徵的語言,把真實的心聲偽......(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42 | 人氣:3153 | 回應:0
綜觀蕭斯塔高維契的15首交響曲,可略分成兩大系統,一個系統是像《第1、5、10號交響曲》屬沒有標題的絕對音樂,另一個系統則是像《第9、11、12號交響曲》屬於設定敘述劇情的標題音樂。《第11、1......(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39 | 人氣:1890 | 回應:1
蕭斯塔高維契的不少交響曲,都代表著蘇聯發展的某個重要年份,像是《第11號》的「1905年」、《第12號》的「1917年」、以及《第7號》的「1941年」,還有這首《第13號》代表的「1956年」。1956年,......(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37 | 人氣:2000 | 回應:0
這是一張有雙重靈魂、兩個面向的錄音。一重是考究的、學術的面向,收錄1905年(俄國革命)至1922年(蘇聯成立)兩個俄國歷史關鍵期間,罕聽聞的俄國作曲家前奏曲作品。另一重則是溫情的、動聽的......(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1 15:36 | 人氣:1214 | 回應:0

 1 .
第 1 / 1 頁 , 共 6 筆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