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8-17 15:52:41| 人氣8,5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AS勁碟報到】Telarc的TAS入榜片

Telarc TAS上榜八張

台灣發燒片的市場情況,以古典、爵士、新世紀、世界音樂等小眾音樂類型來說,只要唱片具備「發燒」特質,透過發燒友口口相傳,銷售量保證可以多賣個三、四倍之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AS榜單榜上有名的CD。

儘管前一陣子發燒片浮濫,再加上近來景氣低迷,打著「發燒片」的唱片已經不保證會有過人的銷售成績。但是,發燒片依然有其死忠愛好者,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發燒圈中,盜版CD幾乎無法存活,因為發燒友追求聲音品質的極致表現,盜版唱片的低劣音質,他們一點也看不上眼。

眾多發燒片榜單中,最具歷史地位以及口碑的無非是HP的TAS榜單。而發燒友也喜歡以入榜張數的多寡,來研判唱片公司的發燒程度,因此像RR、Lyrita、喇叭花(Sheffield Lab)、Wilson Audio、Harmonia Mundi、Chesky、Telarc等榜上常客的品牌,都成了發燒代名詞。

最新的TAS榜單出爐,美國的Telarc囊括八張,實力不俗。Telarc是世界上率先採用數位錄音的幾家公司之一,十數年來該公司依然保持發燒先鋒的地位,不斷地在數位錄音品質上追求更傳真、更Hi-End的聲音重現,提供給愛樂者、發燒友第一流的影音饗宴。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它們入榜TAS八張唱片的特殊之處。

交響曲類上榜兩張

在交響曲類方面有,大衛辛曼指揮巴爾地摩交響管絃,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交響曲」,以及葉維指揮底特律交響管絃,演奏哈利斯、柯普蘭「第三號交響曲」兩張入選。

大衛辛曼向來對當代音樂很有好感,他的處理手法精準、過癮、不落俗套,在此巴爾地摩交響管絃以醇美厚實的弦樂詮釋拉赫曼尼諾夫的深情,濃郁厚實的和聲處理完全呈現拉氏的晦暗陰鬱,尤其第二樂章更彰顯這股氣質。另外加錄的「交響舞曲」節奏伶俐灑脫,毫不拖泥帶水,展現巴爾地摩交響管絃在大衛辛曼訓練下的紮實自信。要展現本片錄音的發燒效果,建議在「可容忍的範圍」將音量盡可能地開大,管絃齊奏的整體爆棚感,絕對值回票價。

哈利斯與柯普蘭的交響曲,過去並沒有發燒錄音出現,尤其是哈利斯的交響曲更連錄音都不多。本片一開聲,哈利斯「第三號交響曲」開始的大提琴solo,所散發出的高貴堂音,就注定本片的發燒經典的地位。底特律交響厚實的銅管中低音部,讓人想起萊納、蕭提時代的芝加哥交響,而綿密細柔的弦樂織度又有著歐洲百年老團的韻味,管絃交織的張力令人難忘。葉維端正深刻的詮釋,重新定位了哈利斯「第三號交響曲」的價值。至於柯普蘭的「第三號交響曲」,重炮型的鼓聲敲擊自然是免不了,深沉渾厚有彈性的擂擊貫穿全曲令人難忘。整體管絃樂的分離度、層次感相當好,木管群通透的聲音得以不淹沒在銅管與弦樂的夾擊之中。旋律熟悉的第四樂章,號角鐘鼓齊鳴的場面更是不可錯過。

協奏曲上榜三張

協奏曲類則有列維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演出羅茲莎的三首協奏曲,以及埃森巴哈指揮休斯頓交響,演出亞當斯、葛拉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還有康澤爾指揮那不勒斯愛樂,演出羅德利果「阿蘭輝茲協奏曲」,共三張CD。

米科洛斯‧羅茲沙(Miklos Rozsa)的好萊塢經典配樂包括「凱撒大帝」、「巴格達神偷」、「王中之王」、「暴君焚城錄」、「神咒」、「雙面人生」、「賓漢」等,後三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而「賓漢」、「暴君焚城錄」LP更是TAS發燒天碟。他來自布達佩斯是巴爾托克、高大宜的學生,在倫敦走上配樂之路,正好符合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大格局、大製作史詩風潮。

但其實羅茲沙也創作嚴肅音樂,本集收錄他「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為小提琴、大提琴與管弦樂團所寫的主題與變奏」三首古典作品。「小提琴協奏曲」寫給小提琴家海飛茲,有巴爾托克的味道,主題曾做過「名偵探福爾摩斯」(1970)的配樂,「為小提琴、大提琴與管弦樂團所寫的主題與變奏」,也是獻給海飛茲以及大提琴家皮亞第果斯基,充滿新古典主義的色彩。Telarc頭牌指揮列維(Yoel Levi),他的馬勒交響曲、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都是超級發燒的錄音。在此透過縝密厚實的管弦音色,搭配麥克杜菲(Robert McDuffie)瀟灑深刻的小提琴拉奏,以及哈瑞爾(Lynn Harrell)沈穩且能量飽滿的大提琴,呈現羅茲沙的深情張力,釋放嚴謹的結構邏輯,成為羅茲沙最典範錄音。

而麥克杜菲大概是唯一一位,兩張唱片入選最新TAS榜單的小提琴家,他詮釋兩位極微主義大師亞當斯與葛拉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將音樂的細膩與禪味完全地表達出來,冷靜中不失熱情,激烈中依舊沉穩。無論舒緩的長弓,或者是急促的跳奏,豐富的小提琴表情都被精準地收錄。

埃森巴哈與休斯頓交響十足控制音樂張力,尤其是在繁複的節奏變化掌握上有過人表現,同時也將亞當斯與葛拉斯的音樂美學分明的區隔出來。在過去欣賞極微音樂的唱片,或許只能討論唱片中的音樂理念,而無法盡情放大音量欣賞音響效果,但是這一回Tealrc讓你能有機會被細密繁複的音群團團包圍,用耳朵、身體、心靈一同感受一下「發燒極微主義」!

Telarc的發燒「老」王子康澤爾此次還是以羅德利果「阿蘭輝茲協奏曲」入選TAS,這已經是他第N次入選了!只不過這一回是以充滿異國情趣的羅德利果作品脫穎而出,本片除了「阿蘭輝茲協奏曲」外,還收錄「鄉紳幻想曲」、「節慶協奏曲」。Surround Sound的處理,讓你彷彿置身置身民風多樣的法西邊界,感受熱情婀娜的村姑曼妙舞姿。

「阿蘭輝茲協奏曲」深情的第二樂章當然不能不聽,吉他空靈的撥彈就像挑動聽者的心緒,透過逼真寫真的錄音效果,這樣的氣氛又比其他錄音更添加三分。康澤爾棒下的拿波里愛樂儘管是義大利的樂團,但是同樣能夠掌握那股南歐陽光風情,將音樂的搖晃煽動特質推展到極致。

「鄉紳幻想曲」中則可以聽到醇美的中音弦樂拉奏,以及木管充滿跳動的吹奏,音樂的步調深情舒緩呈現出優雅的鄉深之姿,流暢中不失貴氣,踞傲中隱約見真情。「節慶協奏曲」則完全迸發管絃合奏的火花,讓人想起西班牙各式各樣歷史悠久的個性節慶。

管絃樂上榜一張

管絃樂曲類方面只有一張,由大衛辛曼指揮巴爾地摩交響的「俄羅斯素描」,收錄有葛令卡的「露絲蘭與魯密拉」序曲、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的「高加索素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東俄羅斯序曲」、柴可夫斯基「雷米尼的法蘭西斯卡」、「選自尤金奧尼金的波蘭舞曲」,一共五首作品。

這些曲子雖非俄國管絃作品的一線經典,但卻稱得上是各具內涵的管絃樂曲。一開始的「露絲蘭與魯密拉」序曲,大衛辛曼與巴爾地摩交響以極其快速的弦樂音階琶行,展現此曲的奔馳快意感,宛如威廉泰爾彈無虛發的神射箭頭!伊波里托夫-伊凡諾夫的「高加索素描」,辛曼則以圓融渾厚的手法來處理,不同於多數人對俄羅斯管絃作品粗曠狂暴的刻板印象,改以深情柔性訴求,同時也契合中亞民俗旋律的嬌媚百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柴可夫斯基也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對「進階」發燒友來說,這張唱片等於就是量身定做的不二選擇。

合唱曲上榜兩張

合唱聲樂類有兩張,分別是羅伯蕭指揮亞特蘭大交響與合唱團,演唱白遼士的「安魂曲」,以及同樣是羅伯蕭指揮羅伯蕭室內歌手合唱團,演唱舒伯特「為男聲合唱所寫的歌曲集」。

我們都知道羅伯蕭是Telarc的合唱台柱,不過他過世之後,樂迷也只能從唱片中去追憶羅老對聲樂作品的高度掌控能力。所幸,羅伯蕭的錄音可以說是張張經典、片片發燒,就連過世之後,新的TAS榜單都難以免俗地選了兩張,實力可見一斑。

此版白遼士「安魂曲」早已經是世紀經典,無論獨唱、合唱、管絃樂團都呈現滴水不漏的緊密度,是音樂深度與音響發燒都達到最高水平的錄音。舒伯特「為男聲合唱所寫的歌曲集」,竟讓人與RR那張「明信片」有似曾相似之感,因為RR「明信片」的溪龜合唱團是兩百人純男聲,而羅伯蕭室內歌手合唱團也派出純男聲詮釋這張舒伯特「為男聲合唱所寫的歌曲集」。此外,兩張唱片有不少採A Cappella方式演唱,而且兩者堂音共鳴、合唱團員定位都同樣優異。羅伯蕭室內歌手合唱團的聲部層次、厚實音色,精準深刻地唱出舒伯特纖細多感的情愫,就連對聲樂不感興趣的朋友,都難以躲避它的魅力。

綜觀這一次Telarc入選TAS的八張唱片,有三大特色:第一,厚實的管絃編制表現。第二,通透渾厚的錄音效果,要有寬闊且能震撼人心的氣勢。第三,在發燒錄音之外,音樂詮釋的深度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台長: 歐頭
人氣(8,5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唱片品牌 |
此分類下一篇:【DVD-Audio特報】德國發燒廠Tacet四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