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17 13:21:03| 人氣5,1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G旗下三個多CD系列—Panorama、2CD、Trio

本篇要介紹DG旗下三個多CD的系列,分別是雙CD的「全景系列」(Panorama)、「2CD系列」,以及內含三CD的「三重奏系列」(Trio)。

 

 

  

 

●「全景系列」Panorama)提供入門者完整古典概念 

 

古典樂海如此浩瀚且多面向,偉大作曲家真正最重要的作品是哪一部?哪一套錄音值得擔保是最佳演繹詮釋?對於一位古典音樂初入門的欣賞者來說,的確很難掌握全貌或鎖定深入的焦點。「全景系列」的Panorama,有著「全貌、概述」的意思,這個中價位的雙CD系列,發行概念是想透過系列中收錄的精彩音樂演出,幫助古典迷更容易展開欣賞之路。

 

這個系列尤其是針對「偉大作曲家的偉大作品」所展開的聲音旅程,當初第一批二十五位作曲家的發行,就包括巴洛克時期的韋瓦第、巴哈、韓德爾,一直到二十世紀的蓋希文、西貝流士等,當然也收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威爾第、華格納、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普羅高菲夫等人的傑作。之後,2000年第二波「全景系列」更將涵蓋範圍,拓展到帶著神祕色彩葛利果聖歌,以及伯恩斯坦、巴爾托克的作品,幾乎可說囊括了所有音樂史的關鍵之作。另外,西方的複音音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器樂演奏,例如小提琴與鋼琴,也是這個系列的核心。

 

DG發行的錄音一向不用擔心藝人陣容,「全景系列」也不例外。它寬廣地呈現了頂尖音樂家光譜,搜羅包括卡拉揚、伯恩斯坦、阿巴多等指揮巨匠,他們詮釋著從維也納古典學派到浪漫時期不同的曲風。加上戈貝爾(Reinhard Goebel)、皮諾克(Trevor Pinnock)這些學究級演奏者,率領著他們各自的樂團演出精采的巴洛克古樂。

 

 

在獨奏家方面陣容更是繁星點點,小提琴家穆特(Anne-Sophie Mutter)、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契(Mstislav Rostropovich),鋼琴家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等,男聲樂名家有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卡列拉斯(Jos é Carreras),以及女聲樂家史都德(Cheryl Studer)、李查芮麗(Katia Ricciarelli)、史柯朵(Renata Scotto)等人。這個雙CD的「全景系列」,提供我們一種觀看古典音樂的新機會,敞開了對所有偉大經典的大門。

 

 

 

 

●「DG 2CD系列」行家的收藏

 

DG另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雙CD系列,就是DG 2CD」,這是一個連唱片收藏行家也愛不釋手的發行。「兩張超低價CD合併銷售,是這個系列的格言,同時更提供收藏家精緻卻不乏傑作的典藏內容。

 

這個系列的封面採陰陽設計,左邊是藝人照片或圖畫,右邊則是色底反白的文字,相當具有設計感,辨識度極高。DG 2CD系列」部分錄音來自數位時期,但大多數都是類比,整個系列全部都經過DG特殊的、引以為傲、且跟「大花版」相同的原像位元處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技術進行母帶處理,音質遠遠超過一般錄音母帶重製的效果,甚至出現不少超越發燒片的錄音品質。

 

無論是曲目或是藝人方面,這個系列都呈現了DG最精采的目錄深度。以卡拉楊為例子就有多款絕對必須收藏的經典,幾乎都是與柏林愛樂的合作。例如1978年灌錄的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另外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威爾第「安魂曲」、李斯特「管絃作品集」、莫札特晚期的「第35-41號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號交響曲」,幾乎可以說套套不可錯過。

 

另外,我推薦DG另一位天王指揮伯恩斯坦在此系列的兩套唱片,他指揮維也納愛樂的舒曼「四首交響曲」,以及率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海頓「創世紀」。後者還曾被台灣「音響論壇」顧問劉仁陽先生推薦過,劉顧問另外推薦過此系列的肯普夫Willhelm Kempff)與萊特納Ferdinard Leitner)合作的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

 

交響曲部份,馬捷爾Lorin Maazel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德弗札克「第七、八、九號交響曲」,以及辛諾波里(Giuseppe Sinopoli)指揮愛樂管絃,搭配男中音特菲爾(Bryn Terfel)所合作的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也相當精采。協奏曲方面的推薦包括,收錄祖克曼Pinchas Zukeman)與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合作、密爾斯坦與約夫姆合作,內含貝多芬、布拉姆斯、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同類作品的「偉大小提琴協奏曲選」。以及基頓克雷曼(Gidon Kremer)與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合作的莫札特「五首小提琴協奏曲」。

 

歌劇方面,塞拉芬(Tullio Serafin)指揮的威爾第「遊唱詩人」,Antonino Votto指揮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威爾第「茶花女」,甚至是早期歷史錄音弗利柴(Fricsay)詮釋的莫札特「魔笛」,以及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揮歐洲室內管絃樂團演出的舒伯特罕見歌劇「Fierrabras」。

 

當然還有三套值得一提的巴哈作品,謝霖(Henryk Szeryng)拉奏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盲人管風琴家瓦爾哈(Helmut Walcha)的巴哈「管風琴作品集」,以及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指揮慕尼黑巴哈管絃樂團的「約翰受難曲」。

 

 

 

 

●「三重奏系列」(Trio)不容走寶

 

三,這個數字對中國人來說頗具文化意涵意義深遠,代表著「多、眾」的意思。因此我們有許多跟「三」相關的成語,像「無三不成禮」、「事不過三」、「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幾個雙CD系列之後,很自然地DG發展出內含三張CD的「三重奏系列」,由於時間長容量大得以允許不少大型傑作整套收錄,像整齣歌劇或大部頭作品、同類型經典等。

 

這個系列值得推薦的錄音,包括皮諾克的,巴哈「大鍵琴協奏曲全集」(封面為三顆櫻桃)、韓德爾「管風琴協奏曲」(封面為三根羽毛)。還有當今頂尖的美國弦樂四重奏團艾默生(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封面為三顆栗子)、以及舒伯特「晚期弦樂四重奏」(封面為三朵睡蓮)。

 

另外,伯恩斯坦也有幾款不可錯過的經典,像是他指揮大都會歌劇院的比才「卡門」全曲(封面為三片紅玫瑰花瓣),還有跟維也納愛樂的莫札特「晚期交響曲」(封面為三朵蘭花)。精采的管絃錄音還有,庫貝利克(Rafael Kubelik)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德弗札克兩套「斯拉夫舞曲,作品46、72」(封面為三株花苞),葉維(Neeme Jarvi)指揮哥廷堡交響樂團的西貝流士「音詩」(封面為三顆冰塊),和默契極佳的奧菲斯室內管絃樂團(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的莫札特「木管協奏曲全集」(封面為三片葉子)。器樂獨奏我推薦瓦薩里(Tamas Vasary)彈奏的蕭邦「鋼琴作品集」(封面為三朵百合)。

 

這個系列的「Trio」字眼,還有「重奏、合作」的意義,因此封面設計也刻意強調三這個數字,照片更刻意挑選與自然相關主題,成為收藏的一大特色。

 

 

台長: 歐頭
人氣(5,1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唱片品牌 |
此分類下一篇:DG在CD之外的幾個系列
此分類上一篇:全球錄音優等生—DG的「大獎」(Grand Prix)系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