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9 09:56:03| 人氣3,7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藏於帥、隱於形的細膩--專訪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People雜誌票選全球五十大最俊美的人!電影《紅色小提琴》配樂的演奏者!葛萊美獎「最佳器樂獨奏專輯」獎得主!英國泰晤士報:「最敏感細緻的小提琴,演奏出令人神眩迷惑的琴音。」華盛頓郵報:「同世代中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

上述的頭銜與美譽,都屬於小提琴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擁有。這趟他第三度來台,樂迷對他不陌生,且有更多話題可聊,更多層次討論他的提琴藝術。

他這次搭檔英國鋼琴家賽門‧慕利岡(Simon Mulligan),這個「帥哥二人組」面對媒體時真誠卻內斂,尤其在報紙大陣仗聯訪時,保持一種冷靜的距離感,盡力讓場面平衡不失控。但面對之後專業雜誌一、兩位編輯的深度專訪時,則卸下了偶像派的面具,以過人的幽默與慧擷,呈現藝術家充滿血肉的一面。

有些人戲稱約夏像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而說賽門長得像休‧葛蘭(Hugh Grant)。我個人則認為賽門比休葛蘭帥多了,至於約夏的確有點湯姆克魯斯的味道,但他的小提琴表現絕對比湯姆克魯斯的演技,細膩且豐富多了。

約夏‧貝爾1969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Bloomington,上天注定他在此地遇上小提琴貴人。因為Bloomington是印第安納大學總部所在,也是小提琴家金戈爾(Josef Gingold,1909-1995)、大提琴家史塔克(Janos Starker,1924)奉獻一生所學的地方,音樂風氣甚高。

約夏從小跟姐姐在印第安納州的小農場長大,5歲便開始學琴,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但與多數學琴孩子的文靜相反,他能動能靜,還擅長籃球、網球,10歲時還曾晉級美國國家網球聯賽總決賽!

12歲時約夏在金戈爾的影響之下,成為他的入門弟子(同時也是胡乃元的師弟),時間長達九年之久,同時立志為音樂奉獻一生。兩年之後才14歲的他,便登台於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並獲愛佛瑞‧費雪獎的肯定。

所以今年才36歲(當我說他今年37歲時,他正經八百地提出36歲的更正)的約夏,至今已經出名二十多年。面對未來還有很長的音樂路要走,他有什麼想法規劃呢?「我想持續不斷地自我挑戰,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卡住,是很重要的。」約夏毫不遲疑地說著,顯然他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他接著表示,「指揮、作曲,以及學習拉奏新的曲目都是我可以努力的事。」

從Decca唱片跳槽到Sony唱片,他灌錄的曲目也出現很大的轉變,除了更美國、更民謠、更跨界的專輯之外。在《小提琴協奏曲》方面,他錄過了西貝流士、郭德馬克(Goldmark)、尼可拉斯‧默(Nicholas Maw)、貝多芬、孟德爾頌等人的作品,未來還將為Sony世界首錄約翰‧柯里基安諾(John Corigliano)的《小提琴協奏曲》。看來主要朝著更經典傳統以及更前衛現代的兩個軸線前進。

「詮釋音樂最難的地方,並不在於技巧,是在於你對演奏的曲目沒感覺!」約夏深沉且一針見血地,說出許多演奏家的困境。他認為,「生命不該只有一種情緒,很多情況都是多種情緒複雜混和在一塊的,就像歡樂歡禮時往往也會有點淡淡憂傷。」因此他的音樂從不大剌剌地明說,而是充滿隱喻身段柔軟。

談到這裡,我跟他提了,「我很喜歡你演奏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很特別。」「真的嗎?」約夏瞪大眼睛,有點訝異地看著我。不知是認為我竟讚美他多年前的專輯不夠上道?還是認為我真的聽出其中的不同嗎?

我認為約夏詮釋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之所以特別,基本原因在於比法派與俄國派的詮釋差異。約夏的老師是金戈爾,而他的師祖是易沙意,易沙意是比法派的重要人物,講究細膩的運弓,呈現精緻柔美的聲音。因此約夏的詮釋跟台灣樂迷最熟悉的海飛茲風格就顯得南轅北轍,加上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精采具有深度的詮釋並不多,約夏的Decca版錄音更顯珍貴。可惜因時間的關係,我並未能就此曲與約夏深入討論。

不過我們還是聊了老話題—金戈爾,這個影響他最深的老師,從他身上約夏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約夏曾經在《讀者文摘》中撰文回憶這位「像他祖父」的良師,金戈爾教他「音樂可以不僅僅是個興趣,也可以是生命」,更讓他把玩史特拉底瓦里名琴,讓他懂得提琴音色的多樣變化,更允許他打電動帶他去鬼混,兩人建立起非常親密的關係。

「金戈爾教我認識美的聲音,對我來說,他也是與過去偉大的小提琴演奏者的連結。」約夏簡單且精準地描述他的小提琴教父。顯然金戈爾在技巧之外,對約夏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詮釋美學與視野。他接著表示,「金戈爾對音樂的態度很嚴肅,他的演奏有很強的音樂性,真誠且不造假。」當我提到從他跟胡乃元的演奏上,都可以感受到金戈爾的深度影響時,約夏依然謙虛地說,「但願我真的學到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精髓!」

那部由張艾嘉、山繆傑克森主演的電影《紅色小提琴》(Red Violin),讓約夏在接受訪問時多了許多話題。對於一般人最好奇的電影劇情,以及那把紅色小提琴的際遇,他輕描淡寫地說電影內容虛構為主,真實的部分少得可憐,小提琴主要象徵一種傳承精神。

該片的電影原聲帶,由美國當代曲家約翰‧柯里基安諾擔任配樂,展現了小提琴演奏的多重面貌,讓幕後發聲的約夏能夠盡情發揮。約翰‧柯里基安諾亦曾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著配樂」,他誇讚約夏在配樂中的表現實在太神了,「Joshua plays like a god!」

問起約夏他新擁有1713年的Gibson ex Huberman這把名琴,演奏風格是否因此有明顯的改變嗎?「其實差別不大的,是坊間的說法太多渲染。」他起初如此回答,「應該說,這把琴更容易做出我想要的音樂感覺,關於琴與演奏者,重點應該是後者,而不是前者。」約夏在這方面的關點跟大提琴麥斯基(Mischa Maisky)一樣,他們同樣提了海飛茲的故事為佐證。「我想換琴,主要差別是風格、品味的不同。」他做了簡短的結論。

然而,代表廣大唱片迷的我並不能滿足他的答案,便繼續追問,「那你的意思是說,發燒友如果比較你的新唱片跟舊唱片,感受到的差異會很有限摟?」顯然,約夏不敢輕忽台灣唱片迷的耳朵跟音響系統,便進一步解釋,「如果用音質的差異來比喻,我的舊琴聲音較暗較陰沈,偏向男低音,但這把Gibson ex Huberman的質感就顯得清新通透,較像女高音。」

實際上這把Gibson ex Huberman的出身不凡,對約夏的意義也不同凡響。它是18世紀傳奇的提琴製作巨匠史達維華斯所製,外觀血紅漆亮、音色醇美順滑。過去他曾經有機會演奏過這把琴,就直覺這把琴是為他而存在的,可說對它一見鍾情。有一回,約夏去倫敦修琴弓時,得知這把琴在找買主,立刻以四百萬美金買下,成為他所擁有的第三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這次來台他帶來的正是這把。

約夏表示,「假如小提琴有性別的話,Gibson ex Huberman應該是善解人意的女子。兼具多情、浪漫、性感、細膩、溫婉等特質,能表達熱情如火的感情,也懂得哀怨淒楚或冷若冰霜。」他換新琴之後所灌錄的專輯《Romance of the Violin》,更彷彿如虎添翼般銷售極佳,在Billboard古典榜上名次久久不墜。

最後我們聊到他的休閒活動,以及一些願景。身為e世代小提琴家的他,依然興趣廣泛,打網球、高爾夫、電腦、電玩通通都玩,尤其是最新的電視遊樂器,不管是PS2還是XBOX他通通都有。此外,他也協助MIT的電腦工程師,研發適合小朋友學習作曲的電玩軟體,他經常與工程師腦力激盪,提供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專業意見。

他正經地說,「我不能讓古典音樂在下一代消失,這是我這一代音樂家必須負起的責任。」因此瞭解樂迷現在想些什麽?該透過過什麽方式詮釋古典音樂?對他來說演奏這件事,絕對不光只是帥氣地站在台上拉琴,那樣的簡單、表象。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