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08 09:45:01| 人氣1,3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十月懷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十月懷想

 

十月一向是光輝的日子,在大陸有“十一”,臺灣則為“雙十”.在看了大陸浩蕩的閱兵同時,我的內心除了激動,也有深刻的懷想.

 

我很懷念小時候一首很風行的歌,“中國一定強”.那時全臺灣的百姓,都有著共同的信念,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一定強!在讀歷史和地理的時候,都能隨著書中文字的起伏而澎湃不已,因為我們正在認識自己國家的一切.中國人在世界上締造佳績,無論選手來自臺灣或大陸,我們都與有榮焉.聽到李建復的“龍的傳人”時,每每熱淚盈眶.

 

如今,沒人唱“龍的傳人”了,也沒人唱“中華之愛”,一些帶有中國字樣的歌,更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在綠色執政的八年裡,主政者無時無刻不想盡辦法去中國化,任何國營事業裏含有“中國”二字都企圖以“臺灣”取而代之,當然有“中正”二字的,也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中正紀念堂與中正機場的招牌就在這種去而快之的心態下,硬生生地被扯了下來.

 

小時候,學校教育我們要“愛國”“愛同胞”,教科書裡的內容也大多以彰顯孝 道及愛國情懷,更致力中華文化的闡揚.受到整體中華意識的影響,我們都以身為炎黃子孫為榮,都驕傲地說自己是中國人!

 

如今時代變了,以往各級學校內必掛的牌匾“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早被棄於簍屢,國父 孫中山掛像也不知去向.漸漸地臺灣社會對於“中”“國”二字,甚為敏感,官員不敢提,百姓噤若寒蟬,連課本在面對歷史和地理時都書寫得曖昧不清;臺灣原本是民風純樸,社會詳和的美麗之島,但在少了堅定的民族認同後,逐漸轉變.只能“愛台”不能“愛國”,只能說自己是“臺灣人”不能承認自己的中華血統.這一切一切的轉變,讓我頗感悲涼,也替早期跟隨國民政府離鄉背景來台的老兵們,感到不值.

 

暫不論國共內戰的是是非非,當年那些投入戰場上的年輕人大多胸懷中國,他們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也為整個大中國而戰.而人們口中的老兵,指的就是當年那些壯志凌霄,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們.老兵們個個愛國,為了愛國,他們願意離開家鄉,離開親人,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的確,戰死沙場的老兵不計其數,倖存下來的,仍保持高度民族熱忱,即使來到臺灣,退去軍人職務後,他們依舊積極為國奉獻.

 

臺灣的十大建設,許多都是靠老兵們群策群力,胼手胝足完成.十大建設是臺灣步向開發中國家一個重要的基石,在此之前,臺灣還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物資匱乏,百姓生活艱困,亟需建設,所以十大建設計畫因運而生.但因工程艱巨,現代器具不足,民間無力承攬.政府遂成立榮民工程處以來台的外省退除役官兵為主力,默默地為臺灣建設流血流汗.

 

老兵,可說是臺灣最滄桑的特殊族群,他們是臺灣人口中的“外省仔”“老芋頭”,在臺灣,他們是外省人,回大陸又變成了“臺灣人”.他們就像陳之藩所說的“失根的蘭花”.許多人都是年少離家,有的連向家人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就莫名其妙跟著軍隊走了.我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當年他是在上學途中,聽到軍隊熱切的演說,慷慨激昂之餘,也就跟去了.本以為還可以回家收拾及和家人討論,沒想到這麼一去,就再也沒有回家.

 

老兵們個個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由於政治的阻隔,老兵們來台後,一直沒機會和大陸親人們連系,大陸像是被黑幕籠罩般,什麼都看不到,連通郵都不行,遑論“回家”了.畢竟是初出茅廬的大孩子,每個人最想念的總是母親,然而再見母親一面,成了遙不可及的夢.因為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年也一年一年流逝,一晃竟是數十年.有的老兵原本在大陸有妻子或女友,也因為政治因素,永永遠遠地分開了.

 

老兵不被臺灣認同,但他們又回不了家,他們一再地承受孤單寂寞,飽受思鄉之苦.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把這樣的情況放在自己身上,假想著自己十幾歲離家後,就和家鄉親人完全斷絶音訊,長達四,五十年,恍若家鄉在遙遠的外太空,一切一切都不得而知,這真是很殘酷的!同樣地,老兵們在臺灣的狀況,大陸的親人也是一無所知,二方就這麼互相牽掛幾十年.聽說有些老兵想家想到瘋了,但瘋了又如何?一樣回不了家.

 

老兵們想回家成了最大的渴望,猶記得開放探親之前,坊間一些老兵總暗地裏想盡辦法弄到大陸影像的錄影帶,即使畫面呈現的並非自己的鄉里,但只要是“大陸”,就足以讓他們老淚縱橫.他們看著電視機裡大陸的河山,市街上的人們,那股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鄉情,像洪流般傾泄而出,激動不已!

 

老兵把最青春的歲月,最壯年的力氣都留給了臺灣,他們少小離家,老大難回.為了國家,他們付出的代價真是夠大了.我時常在附近的榮民之家看到身形佝僂的老兵,獨行踽踽,也看到有的老兵只是靜靜地坐著,看著遠方,似乎在看自己遙遙遠遠的家鄉,他們再也沒有力氣與人細說從頭,因為他們老了,累了.雖然後來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但不是每個老兵都回得了家.有些還沒等到這一天,就在臺灣撒手人寰了.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在二岸慶祝國慶的今天,我們除了期許未來外,也不該忘了,早年那些為國為民,如今人老體衰所剩無幾的老兵們.

 

同樣的十月,不同樣的心情,十多年前的臺灣十月的確充滿著光輝燦爛,一片歡騰!但從2000年政黨易幟起,十月逐年暗淡,今年若不是大陸閱兵聲名遠播,有幾個人還記得原來我們也有雙十.何時昔日榮景才能再現?何時才能在電視上再聽到“龍的傳人”?何時...何時...

 

 

-稀客.

 

 

 

台長: 稀客
人氣(1,38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經典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山花依舊燦爛
此分類上一篇:不殞巨星 - 麥可傑克森

阿本
稀客此文,令我心戚戚焉.很榮幸讀到妳在十月裡的最新作品.
2009-11-04 23:14:17
版主回應
阿本,好:
沒想到居然在這裡遇到你.難道阿本在這裡也有開格?
我這篇沒有貼到城邦,所以能看到此文者算是很有緣的呢.^^
謝謝你的心有戚戚.
2009-11-05 19:49: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