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3 15:50:04| 人氣1,3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五章第三節--新宗教中心事件

新宗教中心事件

東海大學是一所基督教大學,在創校之初即設有校牧室,並成立「宗教中心」以供教會活動、聚會使用。由於校園師生人數遽增,原有宗教中心空間逐漸不敷使用。1986初,年東海校牧室擬議「宗教中心擴建計畫」,計畫在女舍附近草坪興建「新宗教中心」,由於該地為居住女舍學生出入的通道,因此引起校內議論。

1987年5月29日,學生活動中心舉辦「興建宗教中心」座談會。由設計人東海建築系詹耀文教授,現場說明「新宗教中心」的建築形式和功能,以化解學生強烈的反對意見,師生出席踴躍但並未獲具體結論。唯學生活動中心總幹李美華於同年6月2日行政會議上表示,出席的同學已不再持強烈反對意見。但是校內的學生刊物,如《東潮》等仍對興建新宗教中心一事提出抨擊。剛成立的環生社也從環保觀點出質疑。

緊接著又在6月17日舉辦第二場座談會,同年11月活動中心暨生促會又出面舉行第二次說明會,但因出席學生人數不足十人,會議草草結束。

1988年4月18日,再次舉辦興建宗教中心說明會,並邀請簡春安教授、詹耀文系主任等解說增建原因,但是學生出席參與情況仍然不見改善。雖然兩位教授的說明勉強獲得在場同學支持,但是反對意見仍然很多,例如有學生質疑,宗教中心是專門蓋給基督徒用的,一般同學用不到,是否有必要犧牲校園綠地,興建只為少數人使用的建物。

1989年2月,新宗教中心在寒假動工,由於是利用假期時間動工,很多學生在開學回來後,發現校園景觀發生重大變化,引發強烈的不滿情緒。然因木已成舟,無可挽回,只能徒呼奈何。因應校內同學對新宗教中心於寒假動工的不滿情緒,《東海新聞》於同年3月製作「新宗教中心面面觀」專題,訪問不同立場的校內師生,對新宗教中心施工一事進行探討。

在該篇訪問中,東海校牧盧牧師表示,之所以新宗教中心會蓋在女舍附近綠地,是因為之前選定的銘賢堂東側(現有宗教中心及新建學生活動中心之間),因為產權問題無法取得建築執照。後來再選在教堂西側、舊圖書館附近,但因該地屬教學區且離原宗教中心太遠而放棄。現有宗教中心改建或擴建雖然影響最小,但是因為該地產權不全屬於學校而無法獲得建築執照。女舍門口附近草坪這塊地,是舊宗教中心周圍,唯一可以蓋的一塊地。而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已考慮到同學的質疑,為避免影響女舍生活,把較有可能產生噪音的度太活動置於地下層,靜態活動置於地上層。同時在設計時把底層往地下發展,使地上物不至破壞景觀,並和教堂、鐘樓成三位一體的之效果,顏色也和教堂相輔相成。而在蓋屋時所必須波及的樹木,也準備移植方式處理。

不過校內同學對於「新宗教中心」動工的不滿,並不只是盧牧師所提到的技術問題而已。同文中受訪的環生社副社長,說出了整個問題的關鍵:

校園環境整體規劃將是東海即將面臨的重要課題,必須全體師生共同努力,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今天只要有錢想在哪裡蓋房子就在哪蓋,如此的話---東海校園美景將成為明日黃花(《東新》第10期,1989.3.28)

雖然事件的規模不大,也沒有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但在整個東海校園空間運動歷史中,「新宗教中心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東海大學建築整個大環境的演變過程中,基督教活動中心的興建,促使學生開始想到自身和學校的關係,開始獨立思考並適時地表達意見;而校方也首次舉辦校園新設建築物的公聽會,建立一套新的意見溝通管道,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事實,而能主動地提供意見。這個事件在東海大學校史上的重要性,是無可抹煞的(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2002:121)

相較於全體師生一致對外的「電鍍廠事件」,「新宗教中心事件」則是東海學生首次對校內空間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時學生由於學校突兀地動工而產生的不滿,和對學校決策/行動不信任的情緒,並沒有隨著整個建物完工而消失。這些累積和蔓延的情緒,構成了引爆1990年「相思林事件」的火藥。

台長: 解影
人氣(1,3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碩士論文 |
此分類下一篇:第五章第三節--學生外宿社區問題
此分類上一篇:第五章第三節校園空間運動的萌芽--電鍍廠事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