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28 10:07:30| 人氣3,4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狂情錯愛》Faithles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狂情錯愛》Faithless
2003真善美影展

電影界的神:瑞典大師英瑪柏格曼在八○年代拍完《芬妮與亞歷山大》而宣布封鏡、隱居法洛島之後,仍然在小說、劇本、舞台劇、電視界各方面創作不輟,絲毫沒有世人所想像那種退休後的寂靜。而有趣的是,向來致力在自己電影裡抒發對宗教、對親情、對婚姻的懷疑與恐懼的柏格曼,身為導演時幾乎很少將鏡頭對向自己的人生(封山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或許是個例外)。但在退休之後,他卻反而開始專注地挖掘探索那些與自己相關的真實故事,除了有自傳【魔幻燈籠】The Magic Lantern盡情地揭露自己在創作以外的童年記憶與私生活外,他還將他父母的故事編寫成一組三部曲的劇本,分別拍成了《善意的背叛》The Best Intentions(比利奧古斯特執導,獲坎城金棕櫚與最佳女演員:奧古斯特之妻帕妮拉)、《禮拜日的孩子們》Sunday’s Children(柏格曼之子丹尼爾執導)及《私密告解》Private Confessions(柏格曼前妻及長期搭擋麗芙鄔曼執導,獲芝加哥影展最佳女主角:同樣是帕妮拉奧古斯特,次年她便與比利奧古斯特離異)。而在最近一部的《私密告解》中,柏格曼透過他母親的出軌戀情,從大段大段幾近是角色心靈獨白的告解中,陳述自己對愛情與婚姻的種種感觸,那股深切的痛楚與困阨感,沉重得絲毫不遜於信仰所加諸於他的那副枷鎖。

還記得柏格曼曾經拍過一部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電視劇《婚姻情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分為三個段落,看著一對夫妻(麗芙鄔曼與厄蘭喬瑟芬森飾演)戲劇性的分與合,以一次又一次兩人的唇槍舌戰(幾乎都把兩人封閉在場景內進行漫長無比的對話),辯證婚姻與愛情的相容與對立。而當麗芙鄔曼在執導《私密告解》時,似乎也採取了和柏格曼相仿的手法,冷靜而且誠實地面對角色,任其以長篇的內心告白,來表現出糾結的心境。於是在這次滿意的合作之後,柏格曼又構思了一個關於婚姻與出軌的劇本,再度交給了親密戰友麗芙鄔曼執導,便有了這部原名「不貞」的《狂情錯愛》。

和《私密告解》的古典與寧靜大不相同,《狂情錯愛》是激烈的、歇斯底里的,甚至是病態痛苦的,麗芙鄔曼似乎不再專注於柏格曼式陰沉的心理剖析,反而以她女性溫柔易感的角度,呈現出優雅的、情慾的、迷亂且沉溺的通俗劇風味來。

而這部片最大的詭趣之處,便在於柏格曼自己,和他的前妻(麗芙鄔曼),如何去「想」和「看」他過去的那段風流韻事。是的,《狂情錯愛》的故事正是柏格曼多年前破壞摯友家庭的往事改編而成(在自傳【魔幻燈籠】中就曾描述過),甚至影片本身的情節,就是從一名老導演在海邊別墅中構思劇本的過程開始。

老導演從回憶裡喚來了一名美麗的女子,並開始與她對談,虛虛實實之間,塵封的那段痛苦婚外情,隨著他們看似劇情討論的過程,在銀幕上緩緩揭露開來。麗芙鄔曼不同於《私密告解》中近乎疏離的冷眼旁觀態度,改以溫暖親膩的氣氛來陪襯老導演與女子幻影間的互動,彷彿陪著柏格曼一起沉入了當初愛的濃烈甜蜜當中。而在處理過去式的部份,從瑞典的室內景(包括臥房、美術館、劇院內)到巴黎的室外景,麗芙鄔曼也用夢樣迷人的色調,伴著女主角回憶的畫外音,呈現出情慾翻滾的陶醉與狂喜。然而到了中段的矛盾衝突、姦情爆發、家庭破滅之後,麗芙鄔曼處理現在式(老導演與幻影)時的燈光越來越昏沉,處理過去式時的色彩也越來越冰冷,像是把銳利的刀,直往老導演的心崁刺去。

把眼光轉回劇本上,柏格曼在追憶並陳述他自己的那段八卦軼事時,奇怪地並不採取自己的觀點來看,反而把敘事的重擔交給了那個曾讓他刻骨銘心地深愛過的女子,從那位女子的角度來說、來想,通篇的心理轉折以及觀眾認同的焦點都在她身上,柏格曼自己則成了陪襯的角色,沒有辯解、沒有自白,只有痛苦與自責。這樣獨特的自述過程(其實女子的心理及選擇都是他的揣想),簡直就像是篇自殘意味濃厚的贖罪狀,像是自我審判,像在懺悔...

而和柏格曼有過一段婚姻、生了個女兒(琳鄔曼‧【在你沉睡之前】小說家)、合作過一大堆電影的麗芙鄔曼,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她當然也有所感觸的大好機會(這麼說或許太不厚道)。在電影中,不僅回憶部份裡女子的婚外情對象:即多年前的柏格曼,根本就是個極端自戀、善妒、兇暴又冷酷的傢伙,還是個毫不討喜的罪魁禍首,甚至現在式老導演的角色,也找來了當年曾和她(麗芙鄔曼)針鋒相對三集電視劇《婚姻情景》的演員厄蘭喬瑟芬森,幾乎可說是柏格曼爛男人的化身,而對話背景就直接擺在柏格曼現居的法洛島家中書房(你還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御用電影放映室),甚至在最後上演職員字幕卡時,他的角色名字(在電影中他並不曾被用名字稱呼)更赤裸裸地打上了柏格曼的名號,簡直要他無所遁形。

不過麗芙鄔曼也並不是那麼兇猛,逮著柏格曼的痛處就猛踩(雖然柏格曼確實很濫情,結過四次婚還有不少羅曼史)。她在甜蜜的時刻,確實拍得既柔情又夢幻,彷彿也記起她和柏格曼曾有的浪漫,在哀傷悲慟的時刻,也感性地呈現出那種無盡的絕望與內疚,甚至在某個魔幻的剎那間,我們還看到了垂垂老矣的導演用他滄桑的手,觸摸著回憶裡自己那個角色沾滿淚水的臉頰,像是安慰,像是理解,也像是原諒。而那似乎透露出麗芙鄔曼,願意牽起柏格曼遲疑顫抖的手,將他往日深沉的傷痛輕輕地加以撫平的溫柔與善意。

《狂情錯愛》的光芒除了屬於柏格曼與麗芙鄔曼外,更在於柏格曼御筆欽點的女演員蓮娜艾德(本片開拍前柏格曼還曾和麗芙鄔曼及她慎重地召開一次記者會,向全世界介紹她),或許她的外貌和氣質確實就像是大師記憶中的那個女子吧!而蓮娜艾德也絲毫不負所望地將那個原本優雅自信,卻因沉迷於愛慾而逐漸失去一切的女子,演得性格完整而且立體,特別是在現在式她與老導演對談的過程中,時而抽離、時而沉溺,靈活自由地進出各種情緒(有時是老導演幻想中與他對話的旁觀者,有時又是回憶中劇情裡的人物),賦予影片極豐富的轉折與層次感,絕對可稱得上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經典演出。

從今年下半年院線上映的《出軌》,年底金馬影展贊努西的1975年舊作《波蘭式出軌》,到即將在2003年初真善美影展推出的《狂情錯愛》(其實是2000年坎城參賽片),我們看到了清教徒式的、道德兩難的、悔過書般的三種觀點與氣度都大不相同的女性出軌電影,而最為自溺感傷的《狂情錯愛》,在親身鑽研此道多年的大師柏格曼筆下,絕對不只有通俗劇的是非善惡、天堂地獄,而更可以讓觀眾清楚地看到人類在「愛、慾、妒、罪」心理困境中展現出的豐富原始面貌。即便是你只想看看大師的八卦,也能得到相當的滿足。

雖然文中對柏格曼的私生活語多詆毀,但我仍必須說,英瑪柏格曼至今仍是我心目中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4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我的偶像 |
此分類下一篇:詹姆斯艾佛利的巴黎新戀情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艾瑪很美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