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19 21:14:25| 人氣1,4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談20世紀的電影音樂(1)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影片,是路易斯·普林斯在18881014日拍攝的「朗德海花園場景」Une scène au jardin de Roundhay),片長只有兩秒鐘,無聲電影。(請參閱維基百科「朗德海花園場景」條)這是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現存最早的電影片。之後約40年間,在1927年發表世界第1部長篇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為止,世界各國製作公演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不過,在「爵士歌手」之前,也有許多不同方式的非商業用的有聲電影)。在無聲電影時期的劇情電影,是用啞劇與插播對白字幕方式表演的藝術。在日本,甚至由電影院聘僱專業講解師看著映幕加進對白講解劇情。

最初的放映機是兼有攝影功能的機器,稱為Cinématographe,這種放映機在放映時會發出很大的噪音,電影則沒有聲音。因此上映電影時,常用鋼琴或腳踏風琴演奏伴奏音樂,以掩蓋這噪音。現在的無聲電影(無對白,但有配音)常配以當時流行的狐步舞或步態舞等音樂,就是這個原故。後來成為有名作曲家或指揮家的不少古典音樂家,年輕時曾當過無聲電影時代電影院的鋼琴伴奏家。

最早上映有聲電影1900年在巴黎,但成為商用電影,就還得等10年以上。商用有聲電影的第1步,開始在1920年代後半。當初都是一些短片電影,世界第1部長片有聲電影,是192710月公開的「爵士歌手」 (https://youtu.be/eRVzdUA1vyY , https://youtu.be/-iX2lg4eYwQ ),不過其聲音是錄在唱片上的。這種把聲音獨立紀錄於唱片碟盤上的影音分離Sound-on-disc)技術,後來發展為將電影的配樂以光學方式紀錄於影片膠捲上的音軌錄音Sound-on-film)技術,並成為有聲電影的主流。

1926年,福萊夏製片廠(Fleischer Studios)發表有聲卡通影片「肯塔基老家」My Old Kentucky Home(https://youtu.be/xdgBDgWFre4m )1928年,迪士尼公司發表使用音軌錄音方式的短片卡通「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https://youtu.be/BBgghnQF6E4 )

之後,經過許多技術上的改進,各製片公司錄音等的統合,以及初期的批評與波折,有聲電影就成為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樣式。有聲電影的音軌上所收錄的,為劇中人物的對白、效果音、配樂與電影插曲。初期的有聲電影,都沒錄對白,對白部分依無聲電影(默片)的作法,必要時錄製字幕。配樂則常使用當時已成名的樂曲。(參考:1930年法國電影「黃金時代」l'âge d'orhttps://youtu.be/RDbav8hcl5U )。

稍後,電影的配樂,就由專業人員,配合電影情節與場合,使用適當音樂,甚至譜寫音樂,而這些人員中不少是有名的作曲家。電影音樂也在音樂界占領了一席之地,現在的音樂演奏會,常以組曲形式演奏某部電影的配樂,並受大眾歡迎。

本文不是在解説電影史,而是隨意漫談20世紀有名的或是令人懷念的電影音樂。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微笑( Smile )
這是一部1936年的無聲喜劇電影,由查理·卓別林執導和編劇,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請參閱維基百科「摩登時代」條。)卓別林以此片譴責機械文明喪失人性。「微笑」一曲出現在男女主角想像共築溫暖家庭(https://youtu.be/xq45pfU5_nU )與最後場景(https://youtu.be/W5tTGfCTf5w ),原為器樂曲,後來也有人加歌詞演唱。
(Nat King Cole
演唱https://youtu.be/0DXBgJ_2E5U )
(Michael Jackson
演唱https://youtu.be/9Kj-mMWD4H4 )

全片可以在Youtube上觀賞(https://youtu.be/HAPilyrEzC4 ),雖然配有聲音,但所配聲音僅有背景音樂與效果音,劇中人物的對話採用默片形式,因此常被歸類在無聲電影。

作曲者為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972年授名譽獎給卓別林而當他上台領獎時,也演奏此曲。
「驛馬車」(Stagecoach--「不要把我埋在寂寞的草原
( Bury me not on the lone prairie )

這是一部1939年由約翰·福特導演的經典西部片。由克萊兒·崔華、約翰·韋恩主演。本片是約翰·韋恩的成名之作,得到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兩個獎項:最佳原創音樂獎、最佳男配角獎。(維基百科「驛馬車」條)。這是要談美國西部片時不可或缺的名片,被評為代表電影史的傑作。配樂者為Gerard Carbonara等人。驛馬車主題音樂:https://youtu.be/P0Gd7Pr1cpU

片中主要使用兩首音樂。一首是「不要把我埋在寂寞的草原」。這原是19世紀在英國譜寫的音樂The Ocean Brial 」,是船員們所唱的歌。渡過海洋到新大陸美國的開拓者們,把曲中的歌詞「大洋」改成「草原」,由牛仔演唱下來的民謠。(Johnny Cash演唱「不要把我埋在寂寞的草原( Bury me not on the lone prairie )  https://youtu.be/ZF1KRnkKNlc )在片中是器樂演奏。

另一首是福斯特創作的民歌「金髪的琴妮」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Jan DeGaetani女中音,https://youtu.be/D-SbWVE2umU 在片中也是器樂演奏。

Youtube上可以看到整部「驛馬車」(https://youtu.be/D0w_d3aiUnU ),可惜沒有中文字幕。片中阿帕奇族人與美國騎兵追逐的場面,到以後的警匪片就演變成汽車追逐的場面,到宇宙片就成太空飛機追逐的場面。

「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彩虹之上(Over the Rainbow)」

這是一部1939年的美國歌舞奇幻電影,改編自李曼·法蘭克·鮑姆於1900年撰寫的同名童話書。描述女主角桃樂絲(劇中設定為14歲)與三位夥伴──稻草人、錫樵夫、膽小獅一道前往歐茲王國找回家路程的故事。稻草人則想得到聰明的頭腦,錫樵夫想得到能愛人的心,膽小獅想得到勇敢的膽。(維基百科「綠野仙蹤」條)。

童話書「綠野仙蹤」在出版兩年後改編為音樂劇而獲得大成功。1939年完成的電影「綠野仙蹤」原來計畫由當時走紅的童星秀蘭·珍·鄧波爾(10歲)飾演女主角桃樂絲,但與她所屬的福斯公司談不攏,乃改用米高梅公司自己公司所屬的茱蒂·嘉蘭17歲)。

本片在作曲、歌曲兩部門得到金像獎,茱蒂·嘉蘭還得到特別獎。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選出的「AFI百年百大電影」中排名第62006年選出的「音樂劇電影最佳25片」中排名第32008年依部門別選出的「幻想電影」部門中排名第1。片中「彩虹之上」一曲,2001年由全美唱片協會等舉辦的「20世紀的名曲」中,也被選為20世紀的名曲之一。作曲者為Harold ArlenYip Harburg作詞。

此片敘述現實部分使用黑白畫面,幻境部分則使用彩色畫面。歌曲「彩虹之上」出現在開始後不久的現實部分,由主角桃樂絲唱出。電影一上演,這首歌馬上走紅,茱蒂·嘉蘭終生演唱這首歌做為她的招牌歌曲。
(茱蒂·嘉蘭唱)  https://youtu.be/PSZxmZmBfnU

Youtube上找不到整部「綠野仙蹤」,只有片段集(The Wizard of Oz Full Movie)。不過點閱片段集將各片段依序自動播放,也可以看到整部影片,只是有時重覆,有時欠缺一小段。

故事發生地點是堪薩斯州的一個農場,據說茱蒂·嘉蘭去世時,此地也發生龍捲風。

「木偶奇遇記」(Pinocchio--「當你祈求星星(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這是一部194027日公開的迪士尼長篇卡通影片,原作是卡洛·科洛迪撰寫的「木偶奇遇記」。(參閱維基百科「木偶奇遇記」條)

這部化費兩年時間以及龐大製作費製作的影片,在公開當時並不賣座,更有迪士尼公司勞動條件惡劣引起的糾紛,使公司的股價從25美元掉落到4美元,公司遭遇到空前的經營危機。但劇中吉米尼蟋蟀(克里夫·愛德華茲(Cliff Edwards)演唱)所唱「當你祈求星星」獲得第13屆金像獎的歌曲獎,美國電影協會的「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歌曲100首」中列為第7位而成為古典動畫傑作。作曲:Leigh Harline,作詞:Ned Washington

(Cliff Edwards演唱) https://youtu.be/HKh6XxYbbIc
(Cliff Edwards
演唱 有歌詞) https://youtu.be/Ds2LbtOX7fY

這部卡通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整部影片。
https://youtu.be/HT4LGAweQ_c       
1部分
https://youtu.be/vSz2js25y7c          
2部分

「假期飯店」(Holiday Inn--「白色聖誕節(White Christmas)」

1942年美國的一部音樂電影。導演是馬克·桑德里,主演是賓·克羅斯比和弗雷德·阿斯泰爾。「白色聖誕節」一曲由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作詞與作曲。(參閱維基百科「假期飯店」條)片中由賓·克羅斯比演唱。
(Bing Crosby
演唱) https://youtu.be/P8Ozdqzjigg

此曲得金像獎的歌曲獎,在2001年由全美唱片協會等舉辦的「20世紀的名曲」中排行第22004年美國電影學會(AFI)選定的「AFI百年百大電影歌曲」中排行第5;賓·克羅斯比演唱的單曲唱片,在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史上最暢銷的單曲唱片。(推估賣了5000萬張)

北非諜影」(Casablanca--「時光流轉」(As Time Goes By)

1942年的美國愛情電影,影史上最成功的經典電影之一。(參閱維基百科「北非諜影」條)。此片的配樂者是馬克斯·史坦納Max Steiner),但此曲的作曲、作詞者為赫爾曼·霍普菲(Herman Hupfeld)。演唱者為飾演 山姆(Sam)的杜利·威爾遜(Dooley Wilson)。

這首歌曲原為1931年的百老匯音樂劇Everybody's Welcome」所寫,因此不能成為金像獎頒獎對象。有説擔任此片音樂的馬克斯·史坦納在全片完成後,要求用他自己的音樂重拍這一段,但女主角英格麗·褒曼已經為拍攝下一部影片「戰地鐘聲」改變髪型而未成。

此曲在2004年美國電影學會(AFI)選定的「AFI百年百大電影歌曲」中排行第2

(片中場面與Sinatra的演唱)https://youtu.be/Do2olZ49M54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配樂(Soundtrack)

本片是一部1943年的美國戰爭電影,由山姆·伍德執導和監製,主演是賈利·古柏、英格烈·褒曼,改編自美國小說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1940年小說「戰地鐘聲」。(參閱維基百科「戰地鐘聲 (電影)」與「戰地鐘聲」條)

本片的音樂作曲者為維克多Victor Young, 1899 - 1956),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誕生在芝加哥,是波蘭裔猶太人。最初以小提琴家踏入音樂界,後來參加樂團移到通俗音樂界,譜作許多通俗音樂提供給歌手。1930年代中期,移到好萊塢專注於電影音樂。

這位電影音樂的大師被提名金像獎有22次之多,但在生前都沒得到獎,直到他去世之後,才以1956年的「環遊世界八十天」配樂得到1957年的作曲部門金像獎。

他除自己創作之外,也善於編曲,他編曲的「天倫夢覺」https://youtu.be/rPqGoLB4BlI )、「舞台生涯」https://youtu.be/4dlrHfeIows )等以他的管弦樂收錄的唱片,比電影原曲還受歡迎。

據說,「戰地鐘聲」是把原聲帶全部錄成唱片的第1部電影。

(大屠殺與愛的主題)https://youtu.be/koMt56rYu3c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親愛的克麗門泰(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

這是由美國導演約翰•福特執導,描述美國西部開拓史上OK牧場槍戰」的一部電影,由亨利•方達主演,於1946年上映。此片被認為是約翰·福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充滿詩情的傑出西部片。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整部電影。
(
俠骨柔情) https://youtu.be/rWE_olGSh8I

有其他的電影作品,描述這一事件,但多以動作片處理,這部「俠骨柔情」則較近戲劇片,以豐富的風情描述西部開拓時期的風貌。

這部片子是導演約翰•福特在二次大戰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而在片中,不少上場人物會喪失各人的親愛人物。片中一方面描寫因而產生的無處可排除的喪失感,另一方面描寫居民對恢復治安的警長的感謝之意,以及為建立敎堂而舉開的充滿歡樂氣氛的舞會等明朗和平的情景都仔細著墨。

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而醞釀出來的詩情,表現「付出許多犠牲後贏得的和平」,這可能跟製片時期正好在二次大戰結束時有密切的關係。

配音是艾佛瑞·紐曼Alfred Newman19011970)等人,片中「親愛的克麗門泰」一曲,原是19世紀中葉在黃金潮沸騰的加州,流行在礦工間的民歌。電影主角(1929年歿)或許也聽過原曲。

集錦https://youtu.be/5ckxOHQzb5E

「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哈利·萊姆的主題(The Harry Lime Theme)」

1949年上映的英國懸疑電影,由卡洛·李執導,約瑟夫·考登、艾莉達·瓦利、屈佛·霍華和奧森·威爾斯主演。(參維基百科「黑獄亡魂」條)1999年本片曾在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簡稱BFI)所評選的「百大英國影片」中名列第一。

音樂是安東卡拉斯(Anton Karas1906 - 1985)所寫。製作本片時,導演卡洛·李會同工作人員赴攝影地的維也納,遇到在酒店演奏齊特琴(Zither)的安東卡拉斯。卡洛·李聽到卡拉斯的演奏而感動,主張要用卡拉斯的音樂當配樂。其實,當時管弦樂的配樂已經準備好了。卡拉斯在英國期間,就住在導演家,邊看影片邊作曲,在重要地方傳出的齊特琴音色,很有提升場面情趣的效果。主題曲的題名,就使用劇中人物的名字而作「哈利·萊姆的主題」

電影公開上演之後,這主題曲大受歡迎,成為1950年代最大的流行曲,而卡拉斯的名字也永遠留在電影史上。

卡拉斯誕生在維也納薪水階級之家,是匈牙利人。12歲開始演奏齊特琴,15歲就在酒店演奏謀生。他在本片中的演奏大受歡迎,19499月受英國王室的邀請而在白金漢宮演奏,1951年受羅馬法王的邀請而在梵蒂岡宮演奏。

(Anton Karas齊特琴)https://youtu.be/2oEsWi88Qv0
(
電影集錦) https://youtu.be/I2ZWcwy12lk
(
本片最後場景) https://youtu.be/l64JIcG-O-k

本片的最後場景,是電影史上屈指可數的名終場,不過是不是很像「摩登時代」的終場畫面?

「仙履奇緣」(Cinderella--「比比地•巴比地•布 ( Bibbidi-Bobbidi-Boo )

這是一部由華特迪士尼於1950年製作並發行的動畫電影。為第12部華特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本片在Youtube可以看到整片。
(
仙履奇緣)https://youtu.be/rul4vBmVUmM

詳細情形則請參維基百科「仙履奇緣」條。

「比比地•巴比地•布」又叫做「魔咒歌」,由Jerry Livingston作詞,Al HoffmanMack David作曲,片中由飾演仙女的薇娜·費頓(Verna Felton,幕後配音)歌唱。「比比地•巴比地•布 ( Bibbidi-Bobbidi-Boo ) 」是一句咒語,沒有意義。

(薇娜·費頓與合唱) https://youtu.be/l2dGGaXIfl8

台長: 雲翁
人氣(1,445)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漫談 |
此分類下一篇:漫談20世紀的電影音樂(2)-「亂世佳人」
此分類上一篇:加泰隆尼亞民謠:雅梅麗亞的遺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