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26 22:37:31| 人氣4,93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人靈歌與其他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諸多音樂當中,有一種所謂「靈歌」(Spirituals)的音樂。在很多時候,「靈歌」是指基督教義推廣到美國黑人奴隸中後,白人的宗教歌曲與非洲獨特的音樂感性融合在一起而產生的歌謠-「黑人靈歌」(Negro Spirituals)。不過,「黑人」(Negro)一詞後來被認為有歧視種族的意味,因此在現代常常只稱「靈歌」(Spirituals)或「非裔美國人靈歌」(African-American Spirituals)。「黑人靈歌」沒有很明確的音樂特徵,常常只很模糊的指「可能有黑人參與的宗教音樂」。

「靈歌」除黑人靈歌外,還有以基督教的宗教歌曲為起源的白人靈歌,其歷史遠較前者為早。這兩種靈歌的歌詞都是英語,另外還有以德語方言歌唱的「德裔賓夕法尼亞人(Pennsylvania Dutch)靈歌」。美國的靈歌就有這3種。

靈歌涵蓋的範圍比西洋所謂的「讚美詩」或「聖詠」為廣,而且與其他音樂的界線也很不清楚,其名稱也非常多。因此雖然有人認為靈歌是讚美詩,但也有人不把靈歌歸類在讚美詩之中。

「黑人靈歌」一直被認為是在黑人奴隸社會中自然產生並口頭流傳的宗教民謠。然而現在可以在唱片上或音樂會中聽到的音樂會靈歌,雖然還留有「非裔美國人」的民族性與基督教的宗教性等特性,但幾乎已缺少口頭流傳的民謠特性。

「靈歌」(Spirituals)一詞出於聖經中的「靈歌」(Spiritual songs),這並不特別指民謠,也不區分黑人或白人。而「靈歌」特別指黑人所唱的宗教歌謠,大概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到1860年代,就已成為一般名詞。如上所述,此詞所涵蓋的音樂較西洋的讚美歌為廣,至於實際上是否在教會中歌唱,則還得查證。像在「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中的讚美歌,則大概只有在歌唱劇與電影中才有(https://youtu.be/ROjW14qtnu0)。

「靈歌」在早些時侯有許多不一樣的名字,如:頌歌、賛美詩、心靈歌、歡樂歌、福音音樂、奴隸歌、奴隸小屋或農園歌、黑人之歌、農園賛美詩等等並不一定,現在也有沿用的時侯。

在錄音機器還沒有問世的時代,要把音樂記錄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紙張與筆記錄下來的音樂,只是原曲的模糊輪廓。黑人的聲音,有無法模仿的獨特性質,即使只一個歌手歌聲的微妙揚抑變化,都不可能再現在紙張上面。活生生的黑人民俗音樂,與印刷在紙張上面的樂譜間的差異極大。如果要把這種音樂塞進一般的西洋音樂形式,就不得不犧牲其一大半特質。

原來的「靈歌」愈來愈式微,反之,「音樂會靈歌」的聲勢愈來愈興旺。因此,現在一般所熟悉的黑人靈歌,一開始就是音樂會用的靈歌,而不是黑人的民謠。歌唱這些歌曲以推廣黑人靈歌的是費斯克大學(Fisk University1866年創設在田納西州的歷史性黑人大學)的久必里合唱團(Fisk Jubilee Singers)。而最接近久必里合唱團歌唱傳統的,有羅伯蕭(Robert Shaw)、羅傑華格納(Roger Wagner)等合唱團,聖詠隊,金門四重唱團(Golden Gate Quartet)。在歐洲與美國國內活動的羅蘭嗨茲(Roland Hayes),則以獨唱形態演唱黑人靈歌,把這些歌曲推廣到各地,繼承這傳統的有波爾羅布松(Paul Robeson)、瑪麗安安德遜(Marian Anderson),然後是傑西諾曼(Jessye Norman)、巴芭拉亨德莉克絲(Barbara Hendricks)、凱莎琳芭特爾(Kathleen Battle)等人。

當初,黑人靈歌所以獲得許多人的歡迎,大該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發現」黑人竟會創作很有獨創性的宗教性歌曲;另一是美國竟然也有自己的文化。至於其起源,則大致有以非洲為起源的説法、以歐洲為起源的説法,以及非洲與歐洲融合形成的説法等三種,而現在最通行的説法,似乎是融合説。

上述這些事相當麻煩,真正討論起來可以寫一篇論文,我們聆聽音樂不必那麼麻煩,麻煩事交給學者去。不過,一定要留意的是,這些黑人靈歌原是當時由非洲擄到美國出售的黑奴的心靈之歌,是他們吶喊之聲。

有關靈歌的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黑人聖歌」條,最好能參閱英文版。網路上也有很多介紹黑人靈歌的文章可參閱。下面就介紹現今常聽到的幾首歌曲吧。

輕搖,甜美的馬車(Swing Low, Sweet Chariot)
(
飛鴿聖樂團) https://youtu.be/8MtHFIAi6BY    有中文字幕
(
連芳貝指揮台大合唱團•Jean Anne Shafferman編曲) https://youtu.be/V_PeRp5-I8Y
(The Robert Shaw Chorale) https://youtu.be/ngWYB_50AFQ
(
浅井敬壹指揮京都回音Roger Wagner編曲) https://youtu.be/iCdpvLWp9EM
(
林俊逸獨唱,杜明遠指揮淡江大學校友合唱團) https://youtu.be/9PGrXSD735s
(Plantation Singers) https://youtu.be/ljup8cIRzIk
(Louis Armstrong) https://youtu.be/MVGkJFOlw_s

先看歌詞大意:
「輕搖,甜美的馬車,要來載我回家。
在約旦河邊遙望,我看見了什麽?一群天使伴隨著我。
有時我喜悅,有時我憂傷,但我始終心繫我家。」

這首歌,以舊約聖經「列王紀下」第2章所敘述的故事做為背景。先知以利亞與以利沙在約旦河邊站住。「以利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來,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而過。」「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a chariot of fireand horses of fire)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

由此,這首靈歌開頭的「甜美的馬車(Sweet Chariot)」,應該指的是出現在以利亞面前的「火車火馬」。字典上解釋Chariot這個字,是「(古代的)雙輪戰車」,也就是「列王紀下」所說的「火車」,這也表現神的力量。然而接下來的句子「要來載我回家(Comin’ for to carry me home)」,則不會是用「戰車」來接他回家。那Chariot是字典上的另一個解釋「四輪馬車」。

19世紀,在美國稱呼「馬車」的用詞是wagoncarriagecoach,這曲的歌詞刻意使用平時不常用的Chariot,顯然是疲於奴隸生活的黑人們,希望像「列王紀下」所描述的那樣,趕快派馬車接他們回「家」,在天上的家。

羅伯•蕭等人的編曲,始終反復「Swing LowSweet ChariotComin ’for to carry me home」的句子,形成美麗的頭韻,表現急切的願望,使這歌詞有很高的文學韻味。

去吧 摩西Go Down Moses

(連芳貝指揮台大合唱團•Tom Scott編曲) https://youtu.be/T5zyaXTGz40
(
浅井敬壹指揮京都回音・Roger Wagner編曲) https://youtu.be/IZ0gWMwFv2c
(Harlem Gospel Singers) https://youtu.be/Uz0sQDhx1rE
(Louis Armstrong) https://youtu.be/xSvU39fdYyA

先看此曲歌詞重點:「去吧,摩西,到埃及地,告知法老,放我的百姓走。」

這句話是根據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8章第1節而來。在「出埃及記」中記述希伯來人摩西受到神的指示,到埃及帶被法老奴役的希伯來人離開埃及的故事。歌詞中也很清楚的提到「法老」(Pharaoh)、「埃及」(Egypt)等詞,並傳神的意志「放我的百姓走」(Let my people go)。在此句前面還有一段歌詞:「當以色列在埃及地時,欺壓太甚,他們無法抵抗。」

作曲的詳細情形不很清楚,但常跟19世紀中葉美國南北戰爭前後,因奴隸解放運動而從南部各州逃亡的非洲勞動者躲在門羅堡(Fort Monroe),以及與幫助他們逃亡的秘密組織「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談在一起。當時逃離南部各州的黑人勞動者認為,只要逃到維吉尼亞州北軍的門羅堡,就能獲得自由,因此門羅堡被稱為「自由堡」。逃到門羅堡附近的黑人勞動者最後達到1萬人,他們在有大橡樹的屋外教室學習讀書寫字,1863年奴隸解放宣言發表時,老師也在橡樹下唸解放宣言給他們聽,此後這大橡樹就被稱為「解放的橡樹」。

此曲的創作經過並不清楚,但好像常有人説,寫曲的人是否把逃離埃及與黑人逃離南部連想在一起,做為象徵解放運動的樂曲。

這首音樂,給美國文學大師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在1942年出版的小說「去吧,摩西」很大的靈感。

深河(Deep River)
(
高端禾指揮政大振聲合唱團) https://youtu.be/-8g9aVlH-GA
(
質平合唱團) https://youtu.be/SoVvFRbahDo
(Robert Shaw Chorale) https://youtu.be/1H_zsAFhXTs
(Brady Allred
指揮Salt Lake Choral Artists Concert Choir, Arr. Mack Wilberg) https://youtu.be/TBOQILPCED0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https://youtu.be/LiIURFm63Yk
(Marian Anderson) https://youtu.be/2bytFrsL4_4
(Jessye Norman) https://youtu.be/TPslJMheiPU

先看歌詞(大意):「深河,我家在過約但河那邊,主啊,我要過河到營地。你不願意過河進入那一切平安的應許之營地嗎?」

歌詞裡提到的約但河Jordan River),是施洗約翰為基督施洗的神聖河流。關於約但河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約旦河」條。在約但河西岸,離注入死海Dead Sea)河口西北約15公里處,有耶利哥城市。
美國東海岸有北卡羅來納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其中北部吉爾福德郡(Guilford County)綠鄉市(Greensboro)就有一條河就叫「深河」。全長約200公里,與開普菲爾河(the Cape Fear River)合流後,流入大西洋。這條河是否與黑人靈歌「深河」有關係並不清楚,但也有一說,在19世紀時,吉爾福德郡附近有推動奴隸解放運動的貴格會(Quaker),因此是否與他們中的某人寫這首靈歌。當時,北卡羅來納州採用奴隸制度,南北戰爭時參加南軍,但也有不少自由的非裔美國人。北卡羅來納州正處北部州與南部州之境界上,深河」正好流過州中,就像約但河象徵自由與奴役、生與死的界線。

約書亞記第3章提到約書亞帶百姓到約但河岸等了3天,因正是收割的日子,河水漲過兩岸。公元前13年,在埃及被奴役的以色列人,花40年的時間回到迦南。這首靈歌,想是唱出當時站在約但河東岸,遙望對岸的故鄉,急著等待水退的心情。歌詞中「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營地」(campground)等詞,都跟聖經有關。
耶利哥之戰Joshua fit the battle of Jericho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https://youtu.be/pIIX0oCDAs0

(
台大合唱團) https://youtu.be/EQ0taWjb6Vo
(The Martins)
https://youtu.be/FoeSdDcS1LA

黑人靈歌大多是以奴隸們祈求脫離被奴役的生活為其内容,因此其情調活潑不起來,這是其中很少數的活潑的一首。

先看歌詞(大意):「約書亞面臨耶利哥戰役,於是城牆就崩潰。你可以提希伯來人的士師基甸,你可以提掃羅王,但都沒有耶利哥戰役中的約書亞那麼英雄。他手舉槍,向耶利哥城前進。「吹響羊角號,勝利在望。」當吹動羊角,號角高響時,約書亞下令小孩子們大叫,於是耶利哥的城牆就崩潰。」

「深河」還有後續故事。渡過約但河之後,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人民到了西岸的耶利哥城。神向約書亞説:「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並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約書亞記第6章)於是約書亞攻略耶利哥城。這首靈歌就是根據這故事所寫。

有趣的是這首歌一再強調「小孩子們大叫,耶利哥的城牆就崩潰」而不是強調約書亞戰勝。還説約書亞比基甸、掃羅王還偉大,因為他是由神差遣來攻略耶利哥城的。這些都顯示奴隸們多麼盼望神蹟而得到解放,而且是得到一位英雄帶領小孩子們大叫而得的。

歌詞内容與約書亞記的記述有一點差異。歌詞中提到「手舉槍」,但約書亞記中沒這麼寫。在約書亞記中,約書亞是令群眾大叫,而不是小孩。城牆的崩潰,暗示奴隸制度的崩潰。奴隸們依他們的想像與祈望做這些改變,使這首歌成為他們的靈歌,而不是以色列人的歌曲。

無人知曉我的苦難(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 see)
(Marian Anderson) https://youtu.be/Sl7YvG3tqME
(Louis Armstrong) https://youtu.be/MTQJhnA46UA
(
連芳貝指揮台大合唱團•Ruth Elaine Schram) https://youtu.be/ZyMWsFZ4pmM
(Jeremy Matheis
指揮Choir of the Sound) https://youtu.be/pbZxNlv8Wf8
(Lucky Peterson
演唱Wynton Marsalis Quintet) https://youtu.be/bBa5HynDByw
歌詞(大意):「無人知曉我的苦難,無人知道我的悲哀,除了我主。榮耀歸於主!有時我快活,有時我煩悶,甚至就要倒地不起,沒錯,我主。如果你先到那兒,告訴我所有朋友,我也就要到天國。」

有許多歌手演唱此曲,其中最有名的,也許是爵士歌手路易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編曲演唱的一首。還有瑪麗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是被譽為「她的聲音是一種豐富,充滿活力的內在美的女低音。」以及「百年才得一位」的歌唱家。詳情參閱維基百科「瑪麗安•安德森」條。她演唱很多黑人靈

歌。

歌詞中雖說「無人知曉我的苦難,無人知道我的悲哀」,這不是說孤獨而氣餒,而是說,主還是知道(Nobody knows but Jesus),因此還是要自立自強,然後到主之國土。這還是首祈望的歌。另一句歌詞是「榮耀歸於主!」(Glory hallelujah!),這句歌詞,在這首靈歌中一再出現。這句歌詞在美國歌曲「共和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中也出現。「共和國戰歌」是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為了稱讚北軍而譜作的歌曲,而南北戰爭是奴隸解放運動引起的戰爭(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原因。請參閱維基百科「南北戰爭」條。)可知「無人知曉我的苦難」與「共和國戰歌」兩首歌,不只是歌詞有關聯,其背景也有共通性。

「共和國戰歌」在網路上也可以聽到。
(美國陸軍樂隊) https://youtu.be/Jy6AOGRsR80

有時我覺得是個沒娘的小孩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
(Marian Anderson) https://youtu.be/QedPOq2gi7U
(Odetta) https://youtu.be/ZXg9UFUXFXU 
(Louis Armstrong) https://youtu.be/894v6kNSYu8

歌詞常有即興性變化,這是黑人靈歌常有的事情。在維基百科「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條有1899年的原譜。下面歌詞是許多版本中較常見者:
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A long ways from home
Sometimes I feel like I'm almos' gone
Way up in de heab'nly land

有時我覺得是個沒娘的小孩,遠離故鄉。
有時我覺得我差不多要走了,走到往天國之道路。」

這是19世紀在美國誕生的一首代表性黑人靈歌,有許多歌手都演唱此曲,較有名者有Louis ArmstrongMahalia JacksonBoney MBarbara Hendricks等人所演唱者。

從非洲的父母身邊,硬生生被抓到美國從事苛刻勞動的奴隸們,這一生再也看不到母親…,這些黑人勞動者有時會悲嘆自己像是沒娘的孩子…。歌詞中有一句「遠離故鄉」(A long ways from home),這裡所說的「故鄉」不只指著現實世界在非洲的故鄉,可能還指他們唯一的心靈支撐「安息之地」。

這首靈歌之旋律,也給後來的音樂一些影響,如有名的爵士樂曲「聖路易斯藍調」(St. Louis Blues)(Louis Armstrong https://youtu.be/D2TUlUwa3_o ),蓋希文的「夏日時光」(Summertime)都可以看到此曲的痕跡。Mahalia Jackson有段錄影在演唱「夏日時光」之後,竟以同一旋律直接演唱這首「有時我覺得是個沒娘的小孩」。(https://youtu.be/hohnr22zTxc )

 

至白人靈歌,有名的有「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等曲,不再詳述。關於「奇異恩典」一曲,請參閱維基百科「奇異恩典」條。
(Celtic Woman - Amazing Grace) https://youtu.be/HsCp5LG_zNE

 

唱出當時黑奴無奈心情之歌曲,還有一些勞動歌。這裡只談一首很有名的「老人河」(Ol'Man River)

老人河(Ol'Man River)

老人河」是百老匯音樂劇「畫舫璇宮」(Show Boat)中,由一個黑奴演唱的一首插曲。「畫舫璇宮」於1927315日首演,並獲得好評,續演572次。原作為1925年獲得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女作家埃德娜•費伯(Edna Ferber)所寫的同名小說。後來由美國作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寫成劇本,並予作詞,美國作曲家傑羅姆•柯恩(Jerome David Kern)譜曲,創作這齣被認為是全本音樂劇(Book Musical)1號的作品。這也是第1齣碰觸到種族問題的音樂劇。此劇在1927年首演以來,經常在百老匯重演,並3次(192919361951年)拍成電影。但1929年拍的是把小說直接拍成電影,而非音樂劇。

劇情:1880年代美國南部的密西西比河。遊藝船滿載藝人們的夢,每個晚上都在港口展開絢爛豪華的夢幻世界。船長的純情女兒瑪格娜麗雅與流浪的賭徒凱羅得相愛,不顧眾人擔心,與凱羅得結婚。但凱羅得的負債增加,他們的婚姻生活無法繼續,凱羅得終於離開瑪格娜麗雅與他們的女兒。瑪格娜麗雅只好在夜總會當歌女,最後與父親重逢。

這是1齣音樂劇,當然劇中有許多歌曲。「老人河」是其中之一首,而且是真正的名曲,在劇中由一個黑人奴僕唱出。被歧視,又被奴役的黑人,以這種美麗又純樸的旋律,唱出他們寧靜的反抗。在這作品的底部流動的,正是這個種族歧視的問題。這首歌的歌詞有許多版本, 也有許多中文翻譯版本,讀者有興趣,以關鍵字「老人河」或「Ol'Man River」在網路上搜尋,會得到許多資料。其中最詳盡的,或許是下面這個網頁。
https://www.lyricsplayground.com/alpha/songs/o/olmanriver.html

歌詞重點是:「老人河啊老人河,你一定知道一些事情,但是什麼都不講,只會流動而已。我已經很累了,什麼都不在乎了,不想活下去,但也怕死亡。但是老人河啊,你什麼都不講,只會流動而已。」

下面是1936年與1951年在電影中演唱「老人河」的片段。

(1936Paul Robeson) https://youtu.be/yyJtGNk9iEU
(1951
William Warfield) https://youtu.be/xwdKTz6vdmQ

台長: 雲翁
人氣(4,935)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漫談 |
此分類下一篇:加泰隆尼亞民謠:雅梅麗亞的遺言
此分類上一篇:快閃音樂會

Scott Lin
有人說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旋律引用了黑人靈歌,結果他本人非常生氣否認,強調是原創
2019-12-05 09:27:13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關於新世界交響曲,他很模糊的說,他只是利用美國的歌曲,唱出波希米亞的心而已。
2019-12-27 15:57: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