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18 17:44:24| 人氣2,5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布西:弦樂四重奏曲g小調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893年.德布西31時,完成這首「弦樂四重奏曲g小調」(Quatuor à cordes en sol mineur)作品10。此曲完成後,當年1229日在巴黎的國家音樂協會由伊沙伊四重奏團首演,獲得的評價褒貶兩半。此曲在德布西現存的作品中,是唯一在出版時編有作品編號的一首。他本來想譜作兩首弦樂四重奏曲,因此這一首的正式標題上表明是「第1號」,但完成構想的只有這一首。不過,他在18943月的信函上面提到,他正跟小提琴奏鳴曲同時著手寫「弦樂四重奏曲第2號」,只是小提琴奏鳴曲的樂譜從未發現,「第2號」也停在計畫階段。稍早時候,他剛放棄譜寫抒情劇「羅德里格與希美奴」(Rodrigue et Chimène )。此曲於1892年着手譜寫,當時也開始寫後來讓他成名的「牧神午後前奏曲」

此曲採用連章形式,顯示深受法朗克的影響,卻在另一方面顯出離華格納主義的影響,正式趨向站在非功能性和弦與表現調式為基礎的他獨自的語法,而此曲是顯示這種變異的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德布西從1892年前後,與長他7半的富裕作曲家蕭頌甚有交往。除了德布西外,蕭頌還跟法朗克、丹第、佛瑞以及畫家竇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羅丹(Auguste Rodin)等年輕藝術家交往。他給德布西經濟上的援助,還介紹這些藝術家給德布西,就像兄長一樣。因此,這首弦樂四重奏曲打算呈獻給蕭頌,沒想到蕭頌對此曲的反應並不好,讓德布西非常失望。於是德布西向蕭頌説:「我另外為您譜寫衷心屬於您的作品,盡力把我的格調提高。」189425日),這首「弦樂四重奏曲」就沒有呈獻給他。不過‧這個約定始終沒有實現。蕭頌在同時期計畫把此曲改編為鋼琴連彈曲,這計畫也直到10年後,才由別人實現。這首作品,結果呈獻給首演此曲的伊沙伊弦樂四重奏團。

當時,德布西有個情人加布利挨杜邦(Gabrielle Dupont,暱稱嘉比 'Gaby'),蕭頌另提歌手羅潔爾(Thérèse Roger)促使德布西結婚,但德布西與嘉比 的同居關係沒斷,於是與羅潔爾的婚事也沒成。有關德布西的異性關係,請參本台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一文。執著於社交界習性的蕭頌與德布西的關係,就此斷

此曲首演後,法國作曲家居伊·羅帕茨Joseph Guy Ropartz)説:「在主題的詩情、少有類型的聲響方面,可聽到年輕的俄羅斯的影響」,比利時藝術評論家莫斯(Octave Maus )説:「單純又複雜的極富魅惑力的藝術作品」,也有人認為「曲中有令人聯想甘美朗(gamelan)音樂的一連串和聲」。次年出版樂譜時,法國作曲家保羅‧杜卡(Paul Abraham Dukas)主要對第1樂章評論説:「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曲明確表現他的作曲手法。雖然其形式極為自由,但其構想一切都整齊明確。旋律的精華凝聚,其具有醇厚的香味,深入伴有詩意的獨創性和聲中。和聲本身也非常大膽,然而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不自然或粗糙‧‧,這種不協和弦不但不會讓人覺得不快,在全體複雜的律動中,比協和音還和諧。」

這首作品雖然得到這麼多的好評,但還是沒有引起多大的話題。

全曲共有4個樂章,而各樂章以連章形式(cyclic form)互相關聯,這一點可以看出德布西所仰慕的法蘭克César Franck)給他影響。整體來説傾向於調式音樂形式,還傾向於於與其説是多調音樂(polifonic),還不如説是主旋律音樂(homophonic music),因而常常有人指出葛利格的弦樂四重奏曲給他刺激。其他也有人説可以看出玻羅定的影響,也有人聯想甘美朗音樂已如前述。

1樂章 很有活力而極為斷然(Animé et très decide) 4/4拍子。
Quatuor Viottihttps://youtu.be/sLHDfs-uCYg
(Danish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9pRJ2NAQetY

一開始,第1小提琴就提出連章主題,這主題會在後面的各樂章中改變形式出現。

2樂章 相當急速而富有節奏感(Assez vif et bien rythmé) 6/815/8拍子。
Quatuor Viottihttps://youtu.be/z_TCEpFXFAA
(Danish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EAMtEqwI7Zs

這是多用撥奏奏法的活潑樂章,有如詼諧曲。前半部是6/8拍子,後半部轉為15/8拍子,但可分為9拍子部分與6拍子部分。最後又回到6/8拍子。

3樂章 小行板,富於表情(Andantino, doucement expressif) 6/8拍子。
Quatuor Viottihttps://youtu.be/vZ6f6M0YuR8
(
Danish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DAKLvJMOJb8

整章甜美幽靜,沉思懷念的旋律。後段速度略為加快,但最後又回到原來速度。

4樂章 很中庸的─逐漸活躍的─甚為活躍而熱情的─甚為活潑的─極為活潑的(Très modéré -  En animant peu à peu -Très mouvementé et avec passion-Très animé -Très vif) 4/4-12/8-2/2拍子。
Quatuor Viottihttps://youtu.be/vbHZ5orz-04
(
Danish String Quartet) https://youtu.be/aknOKytJuKk

樂章從大提琴以弱音中庸速度奏出的旋律開始,逐漸加快,增加熱力而活潑。

Kodaly Quartethttps://youtu.be/-8I7uHb7GY0 (全曲)
Faust Quartetthttps://youtu.be/79ZcXt5BJYg
  (全曲)

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曲常與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曲放在一起製成唱片,也常把這兩位作曲家歸在「印象主義」這一範疇。之所以放在一起製成唱片,很可能在「印象主義」當中,很難找到另一首適合搭配的作品。

這兩首樂曲都是他們年輕時的作品,也是他們確立獨自性的作品。因此這兩首樂曲中,濃厚刻劃著兩人的不同色彩。

有謂「德布西是耳」。他聽到別人從來都沒有聽到的微妙的和聲聲響。那有點渺茫而幻想似的聲響,就是他這「耳」找出來的。即使這和聲在過去的史上被認為是禁止使用的雜音,一旦被德布西使用,就成為「既然他使用,那就好。

拉威爾就不一樣。他不犯規。他運用所有累積到現在的西洋音樂的技法,製造出精緻的工藝品。如果「德布西是耳」,拉威爾可以説是鐘錶師傅,而且是身懷超級技藝的鐘錶師傅。

這種特,也表現在這兩首弦樂四重奏曲中。
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曲,是要逃華格納的掌控所必須的作品。他説要聽到就要來臨的新的聲音,就要忘掉華格納那樣的音樂。他忘掉華格納的音樂後生的,就是這首弦樂四重奏曲。華格納以後的作曲家無法避開的課題,是如何避免依據從前的調性譜寫音樂,而德布西則活用古老的教會調式,把從前誰都沒有注意到的纖細而茫然的音響引進音樂中。

當然,當時的聽眾聽到這種音響就覺得是「不協和聲」而不接受,因此這首作品首演時,聽眾的反應極為冷淡。然而,在這些冷漠的聽眾當中,也有人看出這首作品顯示新的時代到來。以「魔法師的徒弟」出名的杜卡就是其中一位。他敘述此曲的本質説:「這種不協和弦不但不會讓人覺得不快,在全體複雜的律動中,比協和音還和諧。」真是一言中的。

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曲,則有較清晰的聲響。其聲響基本上優雅高貴,而不具德布西那種幻想性。在此曲中,貫徹要「組構」音樂的意志。的確,有些地方的聲響會令人想起德布西,但那顯然不是拉威爾的目的。拉威爾自己也説,他不是印象主義作曲家。不過德布西則覺得在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曲中看出自己開闢的道路上有了同道,高興得寫信告訴拉威爾:「憑音樂諸神之名與我的名字,你的四重奏曲裡的音符一個都不要動。」但是拉威爾更改這首作品好多次。

如果德布西的音樂是自己的靈感所聽到的音響世界,那拉威爾的音樂該是以堅固的意志所構築的世界。因此,這兩人雖有類同的部分,但在本質上拉威爾可以説是較為保守。而比較保守的聽眾會喜歡拉威爾,對德布西則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不過也有人聽拉威爾而覺得到20世紀了,怎麼還在寫這種古老的音樂。

弦樂四重奏曲這種形式的音樂,與德國緊緊結合。那充滿哲學性與精神性的音樂,正有如德國的專利。德布西與拉威爾這兩位年輕的法國作曲家的弦樂四重奏曲,顯然是忽然闖進來的異數作品。這就讓演奏者遇到很難的問題。該演奏成中規中矩的清晰音樂,或是演奏成幽幽而茫然的音樂?弦樂四重奏曲被稱為是「4個賢士對話」的音樂。這就是説,地位相等的4件樂器,把各自的聲音精密的重疊在一起構築成的音樂。然而,這兩位的音樂,尤其是德布西的,有種氣氛讓人覺得光是這樣演奏似乎不行。


台長: 雲翁
人氣(2,594)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室內樂曲 |
此分類下一篇:拉威爾:弦樂四重奏曲
此分類上一篇:布拉姆斯:鋼琴五重奏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