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15 18:00:51| 人氣4,5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舒曼:交響曲第3號「萊茵」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 - 1856)交響曲第3號降E大調作品97萊茵」 (Sinfonie Nr. 3 Es-Dur op. 97 "Rheinische" 寫於1850年,並於1851年2月6日杜塞道夫舒曼自己指揮樂團首演。這本來是舒曼完成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也就是第4號交響曲,但由於第2號交響曲修改後以「第4號」出版,於是作品97這一首就提升為第3號。副題「萊茵」非舒曼所命名。

18475月,舒曼的長子死亡,11月,盟友孟德爾頌也去世,因而舒曼大受打擊。他接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之後指揮德勒斯登男聲合唱團,並致力於將此合唱團擴大為混聲合唱團。

18495月,德勒斯登發生革命。舒曼在心情上是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但顧及精神態與家人安全,就到馬克森避難。此間,他寫一些革命音樂與進行曲,並配合8月哥德100年生誕紀念日譜作「浮士德情景」,還完成鋼琴曲集「森林情景」

1850,又接希勒之後,就任杜塞道夫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音樂總監。9月,舒曼夫妻移居杜塞道夫,受到當地盛大的歡迎。克拉拉‧舒曼似乎不大滿意在德勒斯登的生活,因此也很高興移居杜塞道夫。舒曼一家,自1850年到1854年住在此地。到達此地後的第1次演奏會,據説也得到很大的成功。

舒曼移居杜塞道夫後,很喜歡沿著萊茵河岸散18509月與11月還走到在萊茵河上游的科隆,看到壯麗的科隆大教堂而甚受感動。這時剛好遇到科隆總主教約翰‧馮‧凱撒Johannes von Geissel)的樞機主教就任典禮,因而得到交響曲靈感。於是11月完成大提琴協奏曲後,馬上著手譜作交響曲,12月就完成。

雖然副題「萊茵」不是舒曼自己所命名,但他沿萊茵河走下,並大受河流與其週遭環境影響,其音樂無容置疑也與萊茵河深有關聯,其第1樂章與羅蕾萊Loreley),第2樂章與科布倫茨(Koblenz)到波昂Bonn)的一段,第3樂章與波到科隆的一段,第4樂章與科隆大教堂,第5樂章與杜塞道夫的狂歡節有很深的關係。他自己稱呼此曲為萊茵河的生活的一個片段」,聽這首音樂,好像是品5段故事的幻想曲,萊茵河的風景展現在腦裡。

。萊茵地區的人民多有明朗而開放的性格,患精神障礙的舒曼移居到杜塞道夫受到這些人的暖歡迎,渡過一段幸福的日子。這首第3號交響曲,反映這段幸福的日子,除了表現萊茵河的樣子外,或許也表現迎接他的萊茵的人們與環境。首演在次年2月已如上述。

然而,在杜塞道夫的幸福日子並不能維持很久。1852年將逝,舒曼的精神障礙惡化,影響到聽覺與語言,導致與管弦樂團的關係開始有齟齬。他的症一直惡化。

這首交響曲共有5個樂章,各樂章有不同的表情,並充滿夢想。

1樂章 活潑的Lebhaft)降E大調,3/4拍子,奏鳴曲式。
(Marcin Nałęcz-Niesiołowski - dyrygent指揮The Orchestra of the Podlasie Opera and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RdUqZH3FYLg

此曲的速度、表情的指示都使用德語。音樂一開始,就呈現生氣勃勃的第1主題。這堂皇的主題,會令人想到科隆大教堂,也會給聽者滔滔河水之印象。樂譜上是3/4拍子,但使用切分音給節奏予以變化之後,光聽音樂就會給人另外的節拍的印象。第2主題是由木管奏出的帶有哀愁感的旋律,小結尾的旋律則根據1主題的動機而來。呈示部不會重複一次,這在舒曼的交響曲第1樂章當中,是唯一不指定重複的一次。從第185小節開始稍長的發展部使用兩個主題與走句的動機,在後半圓號齊奏則雄壯的提出第1主題的擴大形,並進入再現部。尾聲部加入銅管樂器的強奏,在明亮的氣氛中結束。

「萊茵」的第1樂章使用的調號,與貝多芬「英雄」的第1樂章同樣的E大調,兩者的交響曲編號都是「第3」,開頭的雄壯氣氛也很相似。

有説,此章與羅蕾萊Loreley)有很深的關係。羅蕾萊是在萊茵河邊的岩山,高度約130公尺,該處的河寬較窄,因此水流湍急激疾,船隻航行甚難。詳情請參維基百科「羅蕾萊」條。

2樂章 詼諧曲。極為平穩的(Sehr mäßig)C大調,3/4拍子,ABABA的輪旋曲式。
(Marcin Nałęcz-Niesiołowski - dyrygent指揮The Orchestra of the Podlasie Opera and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6F7144maL9g

詼諧曲,實際上較少詼諧氣氛,是有流動感的輪旋曲。主題是連德勒舞曲(Ländler)風格旋律,其節奏有如表現蕩漾的水波。中間樂段轉為a小調,多有管樂器柔軟的聲響。這像是描繪萊茵河畔和平的風景。有説,這樂章描寫從科布倫茨波昂的一段。這兩個都是在萊茵河畔的都市,波昂科布倫茨北方,相距約半小時電車車程。

3樂章 不要太快Nicht schnell),降A大調,4/4拍子。
(Marcin Nałęcz-Niesiołowski - dyrygent指揮The Orchestra of the Podlasie Opera and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MalXj_sVacg

如仔細分析,則大致可看做ABCBCA曲式,但各部分的區分並不明確。這樂章像是全曲的間奏曲,其情緒有如一首牧歌。

單簧管帶領低音管、圓號、中提琴等樂器奏出馨的主題開這個樂章。稍後,弦樂器奏出以半音階上升的動機,這動機在這個樂章中出現好幾次。銅管樂器差不多都保持沉默,整個樂章始終平靜,充滿柔與愛情。

有説這樂章描述從科隆的一段。科隆在波北方約30公里處。

4樂章 莊嚴的(Feierlich)e小調,4/4拍子。
(
Marcin Nałęcz-Niesiołowski - dyrygent指揮The Orchestra of the Podlasie Opera and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A3Gv0I5Aims

舒曼居住的杜塞道夫上游,有都市科隆。他在19509月與11月造訪這個城市。當時,在科隆大教堂巧遇樞機主教就任典禮,還看到大教堂麗的哥德式建築而得到寫交響曲的靈感。當初,樂譜上註明「以莊嚴典禮的伴奏性格」,可見這一樂章是描述樞機主教就任典禮。

樂章開始,圓號與長號奏出緩慢而壯麗的主題。這主題像卡農出現在許多聲部上,釀出在教堂中引起共鳴的宗教氣氛。從這部分派生的低音弦短小動機形成中間樂段,然後回到開頭的旋律。樂章最後還有銅管樂器的號曲,形成風琴似的莊重聲響。

這樂章的素材,在終樂章也出現,因此這個樂章也可以看做具有終樂章序奏的性格。

5樂章 終樂章,生動的Lebhaft),降E大調,2/2拍子。
(Marcin Nałęcz-Niesiołowski - dyrygent指揮The Orchestra of the Podlasie Opera and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H7Mp52T0jQ

這樂章説是描寫杜塞道夫的狂歡節。這節日開始於1825年,現在已成為德國三大狂歡節之一。這一天正復活節46天前的大齋期(Fastenzeit)首日,本來是天主教的宗教節日,現在已成為舉行化裝遊行與活動的熱鬧節日。

進入這樂章後,從上樂章莊嚴的氣氛轉為很有活力的音樂。弦樂器由銅管樂器陪伴,在明快的低聲部上面,提出很有活力而有進行曲風格的第1主題。偶而插嘴的銅管的號曲,提高節日熱鬧的氣氛。第2主題不會太引人注目,也不易明確認出。發展部開始於弱音,慢慢高昂,途中也出現第4樂章的主題,經過很長的漸強樂句而進入再現部。速度加快,參入銅管強奏而到尾聲部,還出現第4樂章主題而到高潮後,在活力充沛中結束全曲。

在早些時候就有舒曼的配器法跟不上時代的説法,許多指揮家還覺得演奏舒曼的作品,很不容易讓管弦樂團發出舒暢的聲響。不過近年來,也有人認為這種不舒暢的聲響,反而顯示出個性。這首交響曲第4樂章開始部分,由圓號與長號一起演奏讚歌部分,常被提出來做為舒曼的配器法拙劣的例子。舒曼指定中音長號(Alto trombone)為第1長號(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作法),而音樂的最高音是降E音。這比拉威爾在「波麗路」中長號獨奏使用的音域還高。而且,要忽然上升4度而達到降E音,因此,以現代一般管弦樂團常用的次中音長號(Tenor trombone)演奏,則有時會吹不準音。

於是,以前常有指揮家對原譜的配器法予以變更,其目的不外把過分重疊的樂器疏鬆,或是配合樂器的性能改進(主要是銅管)而把過門樂句改為旋律。這首第3號交響曲,似乎比其他幾首交響曲更改得多。最代表性的改編例子,可能是馬勒版。馬勒版把一部分的樂器或演奏法變更,在兩端樂章削減小號與定音鼓的出現,加入變更音量之均衡與變化節奏的指示。有不少指揮家使用馬勒版演奏,也有人以馬勒版為底再予以變更。

Marek Janowski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https://youtu.be/3lRdCGIp-rg
(
Leonard Bernstein指揮紐約愛樂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TmKfrccpny0
(
Philippe Herreweghe指揮Radio Kamer Filharmonie o.l.v.) https://youtu.be/oR05wmcKLRM

 

台長: 雲翁
人氣(4,551)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布拉姆斯:交響曲第2號
此分類上一篇: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第2號c小調「小俄羅斯」

Scott Lin
舒曼的交響曲並不易懂
要多聽幾次才有感
他有家族精神病
晚年作品越來越可怕
據說克拉拉因此銷燬他遺留的一些作品
2019-11-27 15:07:50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19-11-27 15:20: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