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09 22:55:58| 人氣4,03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國民謠(續)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一篇文章裡,曾經説明英國民謠可大別為二:盎格魯-撒克遜民族(Anglo-Saxon)的英格蘭民謠,與先住民凱爾特人(Celt)的民謠。而後者又分為蘇格蘭民謠、威爾斯民謠與愛爾蘭民謠。

蘇格蘭民謠,是由大不列顛島北部與其周圍各島組成的蘇格蘭的民謠。這些民謠當中,有不少已流傳於國際間,有的保持原來樣貌,有的稍加變更而被大眾喜愛,有些甚至被誤為流入地當地的音樂。這些民謠中,也有不少受外國音樂的影響,但還深深留有傳統的特色,影響許多音樂。尤其與民族相近,來往旺盛的愛爾蘭,在音樂方面也有許多類似性。

蘇格蘭民謠的代表性樂器是風笛(Bagpipes,在5世紀時就有風笛的原形,自古就擔任中心角色,但這種樂器傳自愛爾蘭,其起源更可以溯及中東。風笛的種類光是主要者就多達十幾種,而在蘇格蘭民謠中使用的,大約是大高地風笛Great Highland Bagpipe),蘇格蘭小風笛Scottish Smallpipes),蘇格蘭低地風笛Border Pipes)等。大高地風笛因音量太大,合奏時調音不易,因而多在室外大場面或演奏會上出現,在一般室內演奏會上就難得一見。有關風笛,請參閱維基百科風笛條,以及英文維基百科「List of bagpipes」條。

英格蘭東北部,在歷史上一會兒屬於蘇格蘭,一會兒屬於英格蘭,因此在音樂方面受這兩國的影響。在這地區使用的是諾森布里亞小風笛(Northumbrian Smallpipes)

除了風笛以外,蘇格蘭民謠還常用愛爾蘭哨笛(Irish whistleTin whistle等)。這種直笛據說是發源於愛爾蘭,後來傳到英格蘭、蘇格蘭等地。這原來只是把鉛板捲起來,焊接成筒形製造的簡單笛子,其聲音很樸素。也有好多種,詳情請參閱英文維基百科「Tin whistle」條。

在下面實例中,可以聽到雄壯的風笛,以及哨笛的演奏。
Andre Rieuhttps://youtu.be/5C6LPqLuedQ
歐洲大風笛隊進場時所演奏的曲目,是「蘇格蘭勇士」(Scotland the Brave),是在蘇格蘭非正式受到國歌待遇的樂曲,經常在國際比賽中出現。另外蘇格蘭皇軍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聯隊(The British Columbia Dragoons)的風笛隊,也正式採用為進行曲。請參閱維基百科「蘇格蘭勇士」條。

上面實例在台上演奏的曲子是「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開始時可以聽到哨笛的演奏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Celtic Woman) http://youtu.be/HsCp5LG_zNE

「奇異恩典」是英國的牧師約翰·牛頓(John Newton,17251807)作詞的讚美歌,是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作曲者佚名,作曲經過則諸説紛紜,有説是混合愛爾蘭與蘇格蘭民謠譜成者,也有説是在美國南部誕生者。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奇異恩典」條,這裡也可以查到歌詞。

在蘇格蘭與蘇格蘭民謠裡,為刻劃節奏,也常用「包隆」鼓bodhrán。這是一種單面鼓,在木框的單面,鋪張獸皮,以20公分左右的木棍敲打鼓面演奏。木棍可使用兩端敲打。請參閱英文維基百科「bodhrán」條。
(Robbie Harris) https://youtu.be/FQv8mdJa8t4
Youtube上有許多「包隆」鼓演奏影片,請讀者自行查閱。

 

「安妮•羅莉」(Annie Laurie)-蘇格蘭民謠
 (Slim Whitman) https://youtu.be/RacAd8SV5ro
 (
演唱:臺中一中合唱團資深校友團 指揮:蕭璧珠 伴奏:張甫全)
https://youtu.be/wslUvlll8RU  
在解說欄有中文歌詞。

「安妮•羅莉」是代表性的蘇格蘭民謠。安妮•羅莉的正名是安娜,安妮是暱稱。她是馬克斯威爾頓(Maxwellton)準男爵羅伯•羅莉(Robert Laurie)的幼女,16821216日誕生,據說是聞名蘇格蘭的美女。歌詞是1700年代,芬格蘭(Fingland)的鄉紳威廉•道格勞斯(William Douglas 1672? - 1748)所寫。據傳,道格勞斯看上安娜,曾到馬克斯威爾頓準男爵家提親,卻以她尚年幼,與準男爵的政治立場相違等理由,遭到準男爵拒絕。道格勞斯後來跟另一位女性私奔。

安娜•羅莉則在1710年嫁給克萊格達咯克(Craigdarroch)的郡主亞力山大•發噶勝(Alexander Fergusson),在該地生活約33年。他為了她大興土木蓋邸宅,並依她的喜好造庭園。她去世年代並不確定,據説是1761年,埋葬在克萊格達咯克。馬克斯威爾頓紀念館還留有她的畫像,可以看到令威廉•道格勞斯着迷的藍眼佳人。此曲威廉•道格勞斯的歌詞,據說修改了好幾次。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時,為寡婦與孤兒舉行的慈善活動中曾刊行一本歌集,其中刊載這首「安妮•羅莉」,軍樂隊也演奏此曲,於是逐漸出名,戰場的士兵也哼唱此曲以想念故鄉的熟人。

 

「我的邦妮」(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蘇格蘭民謠
(Mitch Miller) https://youtu.be/2leXucHMrow   
有歌詞字幕

「我的邦妮」是相當古老的蘇格蘭民謠,曲中所謂「邦妮」(Bonnie),在蘇格蘭方言中是Beautiful之意。由此,也有人説這是對遠去海外的美麗愛人(女性)的情歌,但蘇格蘭人聽到「邦妮」,則馬上會想到「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也就是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Charles Edward Stuart17201788)。1707年蘇格蘭被併入英格蘭,但許多英格蘭人都希望國王由斯圖亞特家選出。於是蘇格蘭軍擁立正統王位繼承者查利王子挑戰英格蘭。戰爭初期蘇格蘭軍還得勝利,但最後在17464月的卡洛登(Culloden)沼澤戰役中被殲滅。這次戰役,就成為蘇格蘭對英格蘭的最後戰役。查利王子女裝後,經天空島(Isle of Skye)逃往歐洲大陸,臨走留下「我必將回來」之語,蘇格蘭人相信此語而一直等待,但他終生不再踏上蘇格蘭之土。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條。

「我的邦妮」的歌詞很簡單,有蕭而化譯的歌詞,其大意如下:

1. 我邦妮飄泊遠渡大海,我邦妮飄泊在國外,
   
快叫我邦妮歸來,歸來。(反復句)

2. 秋風請你吹過海洋,快吹我邦妮歸航。
  
快叫我邦妮歸來,歸來。(反復句)

3. 可哀我昨夜夢魂低迷,我夢見我邦妮已死。
  
快叫我邦妮歸來,歸來。(反復句)

 

「天空島船歌」(Skye Boat Song-蘇格蘭民謠
(The Corries) https://youtu.be/n1CTxa-FuKc  
有歌詞字幕
(Ella Roberts) https://youtu.be/XBSqQPP4aVM    
解說欄有英文歌詞
(Chester County Voices Abroad) https://youtu.be/AZ7qKqPbaPo  

這首民謠描述英俊王子查理在卡洛登戰役中戰敗之後,得芙羅拉•麥當勞(Flora MacDonald 17221790)之助,女裝乘舟經天空島逃往歐洲大陸,這情形已如上述。歌詞中所謂「芙羅拉」,就是幫他脫逃的這位芙羅拉•麥當勞。歌詞由哈羅德·波頓爵士(Sir Harold Edwin Boulton, 2nd Baronet)編寫。這首民謠簡單樸素,聽來令人懷舊,也有點心酸與無奈,也溫柔得像搖籃曲。此曲詳情與歌詞請參閱維基百科「斯凱島船歌」條,也請參閱英文維基百科「The Skye Boat Song」條。

此曲後來改變歌詞,成為電視劇「異鄉人:古戰場傳奇」(Outlander)的主題曲。
(Kathryn Jones) https://youtu.be/-zQoQ1ckFxI   
有歌詞字幕

 

「羅夢湖」(Loch Lemond) -蘇格蘭民謠
(Peter Hollens) https://youtu.be/p0KQLJwMDzc
解說欄有英文歌詞
(
未寫明演唱者) https://youtu.be/Vl3lPvefgqA有中文歌詞

這民謠歌唱蘇格蘭西南部的羅夢湖。依蘇格蘭方言,「Loch」是「湖」的意思。此湖因1841年發表的民謠「羅夢湖的美麗湖岸」(The Bonnie Banks o' Loch Lomond)簡稱「羅夢湖」(Loch Lemond)而聞名。此曲似乎也與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戰爭有關。擁立正統王位繼承者查利王子挑戰英格蘭的勢力,稱為加可拜特Jacobite)。這勢力被稱為詹姆斯黨(Jacobitism)。他們擁護歷史上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國王詹姆斯二世以及斯圖亞特朝的直系男子。查利王子是詹姆斯二世孫子。加可拜特(Jacobite)一語,來自詹姆斯的拉丁名字「Jacobus」。

有許多歌手演唱此曲,但其原作者不詳。廣被相信的説法,是由被俘的蘇格蘭士兵所寫。他把這首歌當做寫給故鄉的最後一封信,在歌中描述他如何思念美麗的故鄉。

另一則故事卻説,1745年詹姆斯黨(請參閱維基百科「詹姆斯黨」條)的起義失敗後,被英格蘭軍俘虜的蘇格蘭士兵,在獲得赦免回蘇格蘭路上寫此歌。歌詞中有「低路(low road)」字眼,這表述凱爾特的傳說,如果有人在外鄉去世,則有精靈在地下挖掘隧道把他的靈魂帶回家鄉。「低路」是指這隧道。

此歌以合唱反復的部分,有「你走高路,我走低路」(Oh ye'll tak' the high road, and I'll tak' the low road)一句,走低路的是因起義而喪生的蘇格蘭士兵的靈魂,走高路的是生還的蘇格蘭士兵與國民。

中文歌詞請參閱維基百科「羅夢湖」條。

 

「強尼不在,讓我很低沈」(I'm a Doun for Lack O'Johnnie)-蘇格蘭民謠

(Danijela Pintarić女高音,Tatjana Pernicki小提琴) https://youtu.be/3QpWxOLY0kg  

(Vanessa Mae歌唱與小提琴) https://youtu.be/Lh9j0-Ey3kw  

依蘇格蘭音樂家、民謠歌手雷得帕斯(Jean Redpath1937 2014)的説法,這首民謠在1862年以芬雷•鄧(Finlay Dun 17951853)編曲版本初次出版,並在蘇格蘭北部傳開。其實,這首民謠的旋律,早在1852年由蘇雷尼(J.T. Surenne 1814-1878)刊登在他的蘇格蘭民謠集中。1880年這首民謠的旋律被布魯赫(Max Bruch)使用在他的「蘇格蘭幻想曲(Schottische Fantasie)作品46的第3樂章,於是此曲聞名全球。後來新加坡小提琴家薇妮莎•美(Vanessa Mae,因母親為華僑而有中文名字「陳美」,現為英國籍。)經常以「蘇格蘭小幻想曲」演奏而更為出名。民謠的歌詞大意:

強尼不在,讓我很低沈。

強尼一定會來,如果他不要我,我不知會變成怎麼樣。

強尼不在,讓我很低沈。

我只有坐在草地哭泣,如果他不要我,我不知會變成怎麼樣。

 

「當我行過麥堆」(Comin' Thro' The Rye-蘇格蘭民謠
(Amelita Galli-Curci) https://youtu.be/BuLMqHJl4Bw
(
未寫明演唱者) https://youtu.be/hPt1j3k4jBs 有中文歌詞

此曲歌詞的作者是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17591796)。原曲在英語圈裡,被評為調皮與玩笑氣息很重的樂曲。其旋律作者已不可考,但很像「離別歌」(Auld Lang Syne),因此咸認「離別歌」(Auld Lang Syne)是來自此曲的一首變奏。此曲因旋律與節奏略有不同而大別為兩類的變奏。其最初的樂譜刊載於伯恩斯共編的The Scots Musical Museum Vol.51796),當中把這兩類分為第1套與第2套,各套的歌詞使用伯恩斯的詩的不同句子,看來這兩套是1組,後來卻分別單獨歌唱。不過,其中一套,有一些另一套沒有的裝飾音或短小音符。

這些歌曲的節奏,都多用「短長」的蘇格蘭切分音Scotch snap),在4音為1單位的動機裡,就有「長短短長」、「短長長短」、「短長短長」、「長短長短」等變化。

曲名「Comin' Thro' The Rye」是「Comming Through the Rye」的方言。伯恩斯常用方言寫蘇格蘭民謠歌詞,譬如這首民謠的歌詞中會出現,weet wetdraigl't draggledgin if, shouldcry call out [for help]warl worldken knowain own等等方言。英文歌詞請參閱英文維基百科「Comin' Thro' the Rye」條。

蘇格蘭民謠常用當地獨特音律的樂器如風笛、哨笛、「包隆」鼓等,以及獨特的節奏如蘇格蘭切分音奏出獨特的音樂。不過,世界各地的民謠都是如此,只是需要有心人予以整編,有歌手與樂團予以演奏,才能推廣到世界各地,聞名於世。

有名的蘇格蘭民謠還很多,這樣談下去,會沒完沒了,這次先在這裡打住吧。

 

 

台長: 雲翁
人氣(4,032) | 回應(2)|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漫談 |
此分類下一篇:快閃音樂會
此分類上一篇:英國民謠

Scott Lin
漏掉這首"Welsh Lullaby",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太陽帝國"用過,十分感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UyS_Tfjls
2020-01-02 12:56:12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民謠太多,尤其是英國,因此掛一漏萬是免不了的。
所提這首威爾斯搖籃曲最早在1800年左右印行,作曲者不詳,歌詞由威爾士民俗作家Robert Bryan(1858–1920)收集。威爾斯語曲名是「Suo Gan」。
https://youtu.be/7hDWBHNyPYA (長笛、豎琴、英國管合奏)
https://youtu.be/84Nw1BtP0oY (女高音獨唱、合唱、管弦樂伴奏)
2020-01-02 15:57:48
Scott Lin
每次聽到這首歌就想哭
2020-01-03 12:52: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