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20 22:55:14| 人氣5,5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莫札特:嬉遊曲D大調,K.334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談嬉遊曲(divertimento)。嬉遊曲是18世紀中葉出現的器樂組曲。此語源自義大利語「divertire(快樂、有趣、消遣)」一詞,其音樂風格明朗、輕妙、快樂,避免嚴肅或黯淡的氣氛。

這種音樂常在貴族的餐桌邊、娛樂社交祝賀等場面演奏,其樂器編制沒有特別規定,因而有三重奏者、四重奏者、弦樂合奏者、管樂合奏者、小規模管弦樂團演奏者,不一而足。這類音樂的形式樂章數都很自由。以同樣目的譜作的音樂還有小夜曲(Serenata),兩者的架構頗為相似,但一般都以小夜曲為在屋外演奏用的音樂,而嬉遊曲是在屋內演奏的音樂。

18世紀,海頓、莫札特等人寫了不少這一類作品,到19世紀衰退一陣,到20世紀,巴爾托克等人又開始寫這種音樂。

 

嬉遊曲第17號D大調K.334(320b)是莫札特在1779年作曲的管弦樂用的嬉遊曲。此曲在他20多首嬉遊曲當中,大概是最有名的一首。全曲富於明朗美麗的旋律,更有流麗優雅與巴黎的風華,很適合當高雅的娛樂音樂。而讓此曲有名的是第3樂章小步舞曲。這首小步舞曲常被稱為「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單獨以小提琴獨奏、弦樂重奏等形式上演,並廣受聽眾喜愛。這首嬉遊曲不但是他嬉遊曲的最高傑作,在他全作品當中,也屬於最高部類的作品。

這首嬉遊曲咸認是為莫札特一家人的親友,薩爾斯堡的富豪貴族羅比尼西(Georg Joseph Robinig von Rottenfeld, 1710-60)家的喜事而寫,因此莫札特本人也稱呼這首作品為「羅比尼西的音樂」。1780年7月,羅比尼西家的長子齊格蒙(Sigmund Robinig) 薩爾斯堡大學畢業,此曲是為慶祝此事而寫。雖然正確的作曲日期並不清楚,但他寫給父親的兩封信,一次是在1782年5月8日,一次是28日,都提到「羅比尼西的音樂」,推測說的是此曲。羅比尼西家主人喬治早在1760年去世,但莫札特一家人繼續與羅比尼西家交往。寫這首作品時,遺孀薇特麗夫人(Maria Viktoria, 1716-83)已60多歲,長女瑪麗亞‧約西發(Maria Josepha, 1743-67)也已去世,次女瑪麗亞‧伊麗莎白(Maria Elisabeth, 1749-92, 暱稱麗賽爾 Lizel)三女瑪麗亞‧雅樂佳(Maria Aloisia Viktoria, 1757-86, 暱稱露伊絲Luise)與長子齊格蒙在家。莫札特比較喜歡年齡較接近的露伊絲。

如上所述,嬉遊曲是在餐桌邊、娛樂、社交、祝賀等場合演奏的實用音樂,因此常會要求有一定的長度,由此常有勉強拖長演奏時間,好像稀釋的飲料那種味道很淡的音樂。這在莫札特也是一樣,尤其在田園中演奏的管樂器嬉遊曲更有這種傾向。德國音樂學者艾因斯坦說:「這些管樂器嬉遊曲沒有一首一首費心探討的必要…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架構,也沒有緊張,只不過是形式的遊戲而已。」

然而,這首薩爾斯堡時期最後一首嬉遊曲K334,以其情意之深,以及偶而顯露的憂愁陰影,成為同時代的嬉遊曲中特別傑出的作品。這首作品的第3樂章小步舞曲,被稱為「莫札特的小步舞曲」而非常有名已如上述。不過真正傑出的是中間的徐緩樂章。第1首徐緩樂章由行板的主題與6段變奏曲而成,聽來像是一首嚴肅的四重奏曲。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名首席黑崔爾(Gerhart Hetzel)曾說:「從樂章的中間開始,作曲者好像忘了這是一首娛樂音樂。」第2首慢板像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獨奏小提琴自始至終雄辯不已,而其他伴奏樂器也並不沉默。首尾兩端樂章滿溢優美感覺,悅耳如天籟。這兩個樂章雖然都是超過9分鐘的長大樂章,但都不是摻水的淡薄飲料。而夾在中間的兩首小步舞曲防止這首作品太過嚴肅,讓聽者這只是一首娛樂大家的嬉遊曲。

 

全曲有6個樂章:

第1樂章 快板(Allegro) 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流麗的第1主題由第1小提琴奏出,還加上圓號。第2主題由第2小提琴提示,第1小提琴加以變奏,並予反復。然後第1主題依次出現在弦樂器的4個聲部,這時候就顯出此曲與室內樂曲要素的融合。在發展部會見到F大調的新旋律。

第2樂章 行板(Andante) d小調,2/4拍子。主題與6段變奏。
有人指出此樂章與後來的弦樂四重奏d小調K.421終曲的親近性。各段變奏曲都是以第1小提琴為中心的裝飾風格變奏,但在第3、5變奏,也表現出與其他樂器的對話。在第4變奏顯現圓號二重奏。

第3樂章 小步舞曲(Menuetto) D大調,3/4拍子。複合3段體。
這是莫札特最有名的小步舞曲之一,常被稱為「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已如上述。很多人都聽過這首音樂。

第4樂章 慢板(Adagio) A大調,2/2拍子。奏鳴曲式。
以第1小提琴為中心演奏的靜寂而抒情的徐緩樂章。第1主題與第2主題又顯出美妙的與室內樂曲要素的融合。

第5樂章 小步舞曲(Menuetto) D大調,3/4拍子。輪旋曲式。
小步舞曲主題有力而甜美,而第1中間樂段是d小調,附有8分音符碎音,始終以弱音演奏,卻有強烈緊張感的音樂。第2中間樂段在D大調主題前後,放置升f小調的前奏與後奏,其設計很有深度。

第6樂章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 D大調,6/8拍子。輪旋曲式。
輪旋主題很明朗。採A─B(A大調)─A─C─A─D─(G大調)─B─A架構。

 

(聖馬丁學院室內樂團) https://youtu.be/830LICRzWUk

 

莫札特還有一首進行曲D大調K.445(320c),從編制、調性來看,咸認為是附屬於K.334的進行曲,因而常與嬉遊曲D大調K.334一起演奏。

 

(Hans Graf 與薩爾斯堡莫札特管弦樂團) https://youtu.be/zm6t0wW7YKE

台長: 雲翁
人氣(5,558)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西貝流士:「藍敏凱寧」組曲
此分類上一篇:比才:小夜曲─自歌劇「伯斯的美麗少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