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9 14:54:02| 人氣5,0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泰勒曼:「漢堡的潮起潮落(水上音樂)」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是代表後期巴洛克音樂的德國作曲家。他在172140時移居德國北方的漢薩自由市漢堡,直到去世的46年間,都擔任漢堡市音樂總監與教會的音樂指導,負責歌劇、音樂會、教堂音樂之演出與出版。在18世紀前半的歐洲,他有首屈一指的聲譽與名氣,其名聲竟超越巴赫與韓德爾,是當時最高的作曲家。據記,當時有家萊比錫的報紙曾舉行作曲家的聲望投票,結果泰勒曼得第1名,第2名是韓德爾,巴赫竟然是第7名。20前往萊比錫就讀大學的途中,在哈雷認識韓德爾,兩人成為朋友,信件來往甚為頻繁。跟巴赫也有親密的交誼,還當巴赫次男卡爾的代父。1750年巴赫去世時,他用最高讚詞稱讚巴赫的業績,以追悼巴赫。

泰勒曼是古典音樂史上,譜作樂曲最多的作曲家,這一點在「金氏記」也有正式登。依德文版維基百科記載,已確認的泰勒曼作品有3600曲以上,如果加上樂譜散失的作品以及還沒有發現的作品,其數量至少會超過4000曲。一般而言,在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巴洛克時代的歐洲,教堂的禮拜、王侯貴族與富裕階層的樂與慶典等各方面,都需要用到音樂,因此當時有名的作曲家,必須不斷創作音樂,如韋瓦第有800曲以上,韓德爾有600曲以上,巴赫就有1100曲以上。而泰勒曼在他74年作曲生涯當中,至少創作歌劇40曲、室樂曲200曲、協奏曲170曲、管弦樂組曲600700曲、受難曲46曲、教會清唱劇1700曲以上。

對於這些龐大的作品,馬丁‧路恩克(Martin Ruhnke)編有泰勒曼作品目(TWV),韋爾納‧孟克(Werner Menke) 編有泰勒曼聲樂作品目(TVWV)。在目中,把這些作品以號碼分類,即:115宗教聲樂曲,2025世俗聲樂曲,3039器樂曲,4045樂曲,5055管弦樂曲。通常泰勒曼的作品以TWV編號表明。例如「餐桌音樂」第1集的第1曲「序曲e小調」,則以分類號碼55(管弦樂組曲),調性e組的第1號曲而編為TWV55e1TWV41以後大致並記調性,但聲樂曲與器樂曲沒有表明調性,如「布洛格斯受難曲」(Brockes-Passion)是分類號碼5(受難曲)的第1號,所以編為TWV51

泰勒曼會演奏管風琴、大鍵琴、直笛、魯特琴等多種樂器,尤對直笛有很高的名人演奏技術。在2030年代接觸的法國、義大利、波蘭等地的民族音樂尤其舞曲給他不少影響,再熟練運用德國樣式,以及洛可可風趣,就成為他音樂的風格。他是長壽的作曲家(享年86),因此年還跟海頓的青年期重疊,即使在高齡,其創作意願也沒有減少。他在年,有以三重奏鳴曲編制寫成的「嬉遊曲」。他經常站在音樂新趨勢的前端,引導當時以對位法為主的後期巴洛克樣式的音樂,過渡到主曲調音樂的古典主義樣式。

組曲C大調水上音樂「漢堡的潮起潮落」(WassermusikHamburger Ebb und Fluth”) TWV 55:C3常與韓德爾的「水上音樂」並稱,是1723年為漢堡設立海軍鎮守府100周年慶典而作曲者。在泰勒曼的手稿上,此作品的題名只作「序曲」(Ouverture)。在巴洛克音樂時期,具有法國風格序曲為第1曲的組曲,有時也稱呼為「序曲」(Ouverture)。此曲充滿明朗的氣氛,顯示是一首慶典用的音樂。曲中使用數支當時流行的直笛做為獨奏樂器,因而呈現直笛協奏曲的樣貌。由於是一部組曲,因此有不同形式的音樂串聯其中,更換手法出現。也許泰勒曼就是擅長於譜寫這種富有創意的音樂。有運用弦樂器撥奏的音樂,也有運用弦樂器顫音以釀出緊張感的樂章,創意層出不窮。

組曲包括下列10曲:

1. 序曲,4/4拍子。 (Ouvertüre)
2.
薩拉邦舞曲:睡眠中的忒提斯(女海神)3/4拍子。
   (Sarabande: Die schlafende Thetis)
3.
布瑞舞曲:睡醒的忒提斯 4/4拍子。
   (
Bourrée: Die erwachende Thetis)
4.
魯爾舞曲:陷入愛情的尼普頓(海神) 3/4拍子。
   (
Loure: Der verliebte Neptun)
5.
嘉禾舞曲:舞蹈的泉水精靈們 2/2拍子。
   (
Gavotte: Spielende Najaden)
6.
英國喜劇風格:戲耍的特里同(海神) 3/4拍子。
   (
Harlequinade: Der SchertzendeTritonus)
7.
狂吹的埃俄羅斯(風神) 3/4拍子。
   (
Der stürmende Aeolus)
8.
舞曲:爽快的仄費羅斯(西風神)3/4拍子。
   (
Menuett: Der angenehme Zephir)
9.
吉格舞曲:潮起潮落 6/8拍子。
   (
Gigue: Ebbe und Fluth)
10.
卡納利舞曲:愉快的船夫們 6/8拍子。
   (
Canarie: Die lustigen Boots Leute)

緩慢而恭敬的法國風格序曲開始,然後運用薩拉邦舞曲、布瑞舞曲、吉格舞曲等當時流行的舞曲形式,以活潑的音樂表現女海神忒提斯等神話中諸神,或風等自然現象,中間也有含陰影的小調部分。有名的第9曲「潮起潮落」,運用英國吉格舞曲的架構,很巧妙的描述潮起潮落的景象。吉格舞曲的後半部,要採用與前半部相反的音型,這就很像浪潮來又退的情形。

泰勒曼的時代,社會所需求的是實用音樂。泰勒曼投社會大眾與王侯貴族們的所好,創作許多應景的音樂。他譜寫的3集「餐桌音樂」是最好的例子。他能察知大眾所好,因此所譜作品多受到大眾喜愛。時過境遷,300年後的今天,大眾接觸古典音樂的態度從實用轉為欣賞,聽眾集中精神面對音樂,泰勒曼的音樂不適合於欣賞,於是他在大眾的地位逐漸滑落,甚至被遺忘。其實夏天聽他的「水上音樂」也很不錯呢。

(音樂家樂團) http://youtu.be/N2IRAPUM7XI



台長: 雲翁
人氣(5,021) | 回應(1)|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噶利唉爾:「俄羅斯水手之舞」─自舞劇「紅罌粟花」
此分類上一篇: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

Scott L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n6fWRn7zQ
我收藏的CD
2020-03-03 12:51: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