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23 18:00:56| 人氣4,0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朗克:交響曲d小調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交響曲d小調(Symphonie en r mineur)作品48,是法國作曲家法朗克譜寫的交響曲。這首作品,成為代表法國的19世紀後半最重要的交響曲之一,並與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同受很高的評價。法朗克在巴黎音樂學院就學時就寫過一首交響曲G大調作品13(1840年,18歲),現在好像找不到樂譜,以致從來沒聽到有人演奏,因此現在都說交響曲d小調實質上是他唯一的交響曲作品。
 
此曲依連章形式作曲,有很堅固的結構。曲中受貝多芬、華格納等人的影響,因此有時也被評為法國人寫的德國風格的交響曲。
 
法朗克的主要作品大都集中在晚年,這一首也是他最晚年的作品。他著手譜寫此曲是在1886年,這一年發生兩件事情,可能直接間接影響到他的創作欲念。
 
第1件事是1886年5月19日,聖桑的交響曲第3號「管風琴」在倫敦首演。聖桑曾經主宰「國民音樂協會」,而法朗克一直也有創造新「法國音樂」(Ars gallica)的志願。聖桑在這首交響曲裡,把管風琴使用得非常有效果,竟而築成從來沒有人聽過的燦爛的音樂世界。對法朗克與聖桑來說,管風琴是佔在他們專長與精神中樞的特別樂器。
 
第2件事是1886年7月31日,一直扶助法朗克的大作曲者、鋼琴家李斯特去世。李斯特以他的慧眼看出年輕無名的法朗克的才能,在德國音樂界大力推介法朗克的作品,還稱讚法朗克的管風琴演奏說:「我現在聽到巴赫」。聖桑對李斯特也懷有很深的敬意,因而第3號交響曲首演後即將出版時,在樂譜開頭追記一句「呈獻給法蘭茲‧李斯特的回憶」。
 
雖然李斯特的去世可能是一個因素,促使法朗克想譜寫一首交響曲以紀念李斯特對他知遇之恩,但作品完成之後,他所呈獻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他的一位弟子安利‧杜巴克(Henri Duparc,1848-1933)。
 
此曲於1888年8月22日完成,1889年2月17日在巴黎音樂學院首演。首演並不很成功。據法國作家羅曼キ羅蘭在他日記上記載,他感覺到首演時的氣氛是,大部分聽眾根本不關心,許多人喝倒彩,只有少數人稱讚。「管風琴樣式。規則、有力而僵硬的發展部。切成片段,銅管喧囂的樂句。有時乾燥無味。沒有過門部分,而忽然從fff移到ppp的樂句。不過,寬度、感情、思想會令人想起『至福』(法朗克創作的代表性宗教歌曲)。有個性。音樂廳內有3種聽眾。狂熱拍手的只有少數。許多倒彩。…演奏中看到故做高雅掩耳的聽眾。總之,大多數聽眾都不關心。」
 
法國作曲家古諾評論說:「荒涼而陰濕的交響曲」「到達宗教教義領域的不可能性的斷言」。不過,法朗克並不氣餒,很滿意的說,音樂的聲音正如他所想像的。德布西則很稱讚此曲。法朗克的管弦樂法,極為樸素無華,不像德布西、拉威爾等人的法國音樂那麼華麗。還有許多管風琴風格的聲響,因此有時會改編為管風琴曲演奏。
 
此曲採用連章形式(cyclic form)。通常,交響曲會有4個樂章,但此曲缺少相當於舞曲或詼諧曲的樂章,而只有3個樂章。不過,第2樂章的中間樂段具有詼諧曲的性格,因此也可視為把徐緩樂章與詼諧曲合成一個樂章。
 
曲中有3段短得無法稱為旋律的音型,出現在各樂章。這些稱為「連章主題」或「連章動機」的音型,成為這篇交響曲的構成要素,就像累積小紅磚築成一棟紅磚建築物一樣,構築這一篇交響曲。這種建構音樂的方式特別稱為「連章形式」,而法朗克的交響曲d小調被認為是依連章形式作曲的代表作。
 
第1樂章 緩板;不太快的快板(Lento; Allegro ma non troppo.)
(Wilhelm Furtwngler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youtu.be/FSP1Faw5eMA  1/2
http://youtu.be/1UIzTQ8-ZPk  2/2
(Pierre Monteux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http://youtu.be/IPx2x_FHGw0  
 
d小調,4/4-2/2拍子。由緩板的序奏與快板的主部形成的樂章,緩板部分為4/4拍子,快板部分為2/2拍子。
音樂開始於速度緩慢又沉重的樂句,而一開始由低音樂器奏出像是從下面爬上來的音型,就是構成這首交響曲的3個連章動機中的第1個動機(如譜例)。 
  
這個動機曾使用在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曲第16號終樂章,與李斯特的交響詩「前奏曲」中。過不多久(第29小節)速度加快,弦樂器奏出頗有挑戰性的音樂,但不久也安靜下來。這緩慢部分與快速部分會重複一次,然後進入主要部分。
在主要部分,木管樂器與弦樂器的合奏,奏出安逸溫柔的音樂,然後提出悠然的動機(如譜例),這就是第2個連章動機。

上面兩個動機,有時由獨奏樂器演奏,有時由全管弦樂高響,展現各式各樣的形態進行。在進行途中,有好幾次像是音樂停止了,只有幾個音一直拉長,然後進入另一個局面。有人形容這種情形很像「管風琴演奏者一隻手繼續按住1個鍵盤延長聲音,用另一隻手操作音栓切換音色。」
法朗克也是管風琴演奏者,也許他在作曲時,連想到管風琴的聲響。
 
這個樂章由全樂器演奏的第1連章動機以最強音結束。結束第1樂章的這段尾聲,像是光芒四射的聖詠。
 
第2樂章 稍快板 (Allegretto)
(Wilhelm Furtwngler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youtu.be/WJJd-ziQGeQ
(Pierre Monteux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http://youtu.be/eiAyo78-NDc
 
降b小調,3/4拍子,複合3段體。中間樂段是詼諧曲。遊唱詩人之歌與漂浮才華的舞曲交錯的很奇異的樂章。
豎琴與弦樂器的撥奏刻出伴奏旋律與節奏。這伴奏也許正表現古時遊唱詩人彈奏的豎琴聲音,聽來古意盎然。到第16小節,英國管奏出第3個連章動機(如譜例)。
其實這部分旋律,也是從第1連章動機衍化而來。英國管奏出的旋律很古雅。豎琴與英國管的起源很古老。據説,英國管的祖先是蘆笛,豎琴的祖先是狩獵用的弓。
 
這古雅的旋律告一個段落後,小提琴奏出由第2連章動機變化而來的旋律,然後進入速度較快的中間樂段。小提琴急速而細碎的音型,以及單簧管舞曲風格的樂句主導這一部分。
 
不久,在小提琴細碎的音型上,出現英國管那古雅的旋律,進入樂章第3部分。在這樂章出現的所有旋律,就在這裡組合成一體。
 
那英國管古雅的旋律很有名。
 
第3樂章 終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Finale: Allegro non troppo)
(Wilhelm Furtwngler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http://youtu.be/oEopeu9DHKk  
(Pierre Monteux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http://youtu.be/Z9iokeSCeTE  
 
D大調,2/2拍子。
明朗與陰鬱交錯的壯大終曲。
樂章開始於弦樂器強有力好像在奔馳的音樂,除了豎琴以外的其他管樂器馬上跟進,然後大提琴與低音管奏出愉快的旋律。銅管樂器以豐滿而柔和的和弦接下去。等到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奏出令人想起第1樂章開頭的沉重音樂,再回顧第2樂章的英國管旋律後,愉快的氣氛就蒙上憂愁的情緒。
 
此後,幾乎動員所有在前面出現的動機與旋律,或予縮短,或予拉長,或予重疊,或改變節奏,或改用其他樂器,驅使各種手法展開千變萬化的音樂。最後,在第2樂章由英國管演奏的音色古雅的旋律,在這裡改由銅管樂器的最強音吹奏,並在弦樂器波濤似的巨響與定音鼓如雷的擂打中屹立,築起高潮。然後在豎琴滑奏引導下回憶第1連章動機與第2連章動機,最後除豎琴以外的全樂器,還加上定音鼓擂打以全奏達到另一次高潮後,結束全曲。
 
(Leonard Bernstein指揮法國國家管弦樂團)
http://youtu.be/1sqmhOIw9vw  全曲

台長: 雲翁
人氣(4,057)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莫札特:交響曲第39號降E大調K543
此分類上一篇:布魯克納:交響曲第4號降E大調「浪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