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0 01:13:15| 人氣12,63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柴可夫斯基:交響曲第4號f小調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梅克夫人)

柴可夫斯基共譜寫7首交響曲,1885年創作唯一沒有編號的「曼費達交響曲」外,其他都編有1~6的編號,而這6首交響曲,常常分成前3首與後3首(後期交響曲)兩組處理,後3首被認為傑作而有較多的上演機會,而「曼費達交響曲」則獨樹一格,上演機會較少。從第3號到第4號,有如貝多芬從第2號到第3號「英雄」似的距離。

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基本上是私小說。因此,他在遇到人生最大的轉捩點的時期作曲的這首交響曲第4號,有很大的意義。第1個轉捩點是遇到梅克夫人;第2個轉捩點是與安東妮雅‧米露可娃(Antonina Miliukova)的一場災難性的婚姻。在這段混亂期間,他創作兩部大作。一是這首交響曲,另一是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1879)。

簡單來說,柴可夫斯基的特徵是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擺動的無奈。這種傾向,愈到晚年愈顯著。而這特徵開始清楚出現的是在這轉捩點的時期。初期的作品比較著重於追求古典的形式感,而從這轉捩點時期開始,他把斯拉夫的憂愁推到前面。這種變化,讓柴可夫斯基脫離性格淡薄的初期作品,踏進他獨特的世界。

柴可夫斯基與「五人幫」相比,常被稱為「西歐派」,兩者好像在對立關係。然而轉捩點以後的作品,兩者有了許多共同點。例如第1樂章的「命運的主題」,顯然有無法僅以合理主義解決的俄羅斯的聲音。因此有人稱此為「宿命的主題」。西歐的「命運」到俄羅斯就成為「宿命」。第2樂章歪曲的舞曲,第3樂章的焦躁,第4樂章的吵鬧!與同時期的布拉姆斯的交響曲比較,柴可夫斯基比較靠近「五人幫」而非布拉姆斯。有人也認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相當反映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狀況。1861年的農奴解放,引起農奴流入都市促進社會主義運動而引起反動,到80年代,動盪的俄羅斯社會打碎知識份子的幻想。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經常呈現的無奈,似乎反映當時俄羅斯民族與國家的狀態。

柴可夫斯基第4號交響曲於1876年到次年之間譜作,是他代表作之一。有令人感到標題音樂似的故事性,卻在純粹的交響曲形式中,溢出灰暗而激動情緒的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發揮交響曲作家真本領的名曲。

他大概在1876年有譜寫此曲之構想。1877年訪問威尼斯,投宿風光明媚的斯基阿佛尼河畔(Riva degli Schiavoni)的倫多拉皇宮旅館(Hotel Londra Palace)時,就在這旅館脫稿。這旅館在當時稱為玻‧黎瓦久旅館 (Hotel  Beau Rivage)。這家旅館的牆壁上,有塊令旅館驕傲的紀念碑,上面刻着「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自1877年12月2日起到16日止住在本旅館,譜寫第4號交響曲」。

他在這時期有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 1831 - 1894)之資助,因而能夠專心作曲,不須煩惱經濟方面的事。於是如此曲的大作品相繼誕生。為了表現謝意,他就把這首作品獻給梅克夫人。樂譜上寫獻辭說「呈獻給親愛的吾友」,「親愛的吾友」指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3月1日寫給梅克夫人的信函上面,詳細說明此曲的內容。除此以外,這封信函還透露出他全作品的傾向,因此是一封很重要的信函。這段時期也是柴可夫斯基因不幸的結婚而煩惱的時期,因此這首交響曲被認為是描述對他自己灰暗命運的絕望與認命,還描述他跟命運的戰鬥與勝利。這種模式很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雖說如此,樂譜上完全看不到這種標題,只看到隨處擺放的俄羅斯民謠樂句與揚溢在曲中的美麗旋律,最後達到高潮。這是起伏很大的交響曲,因此不知道上述標題,也具有很大的魅力。柴可夫斯基用傷感的或是充滿感情的旋律,在此曲中毫不保留的顯露自己,使此曲成為一首很容易欣賞的、絲絲扣人心弦的音樂。

此曲於1878年2月22日,在聖彼得堡由倪克萊‧魯賓斯坦指揮演奏。

此曲採用古典的4樂章架構,但第1樂章較長。外觀看起來是一首絕對音樂,但如上所述,柴可夫斯基本人卻說有強烈的標題性。因此詮釋時,常從這方面著手。第1樂章非常暗淡,具有病態,感情過剩。第2樂章描述寂寞與夢(他的友人說,這個夢描寫跟男性的關係),第3樂章是醉酒的農民們跳舞的情緒,第4樂章描述打敗命運。(這些是前文之另一種說法。)

第1樂章 稍慢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有活力的中板(Moderato con anima)-稍快的中板,大致以行板(Moderato assai, quasi Andante)-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o)
f小調,有序奏的奏鳴曲式。

(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Barenboim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這是命運。命運的力量要妨礙想達成目的而趨向幸福的衝動。這是充滿嫉妒心,監視不讓幸福與平安佈滿天空的力量,就像達摩克利茲(Damocles)的劍一般懸掛在頭頂上,而且絕不移動,經常欺虐靈魂的命運的力量。』(柴可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信)

這個樂章表現灰暗的現實與淡漠的夢想交錯的人生。

序奏部分是3/4拍子,稍慢的行板。一開始就由法國號與低音管奏出的咆哮號曲( Fanfare)代表「命運的主題」。這主題是這首交響曲全體的精髓,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上說:「命運的主題是全曲的中心」。在這個樂章主部當中,這主題也以銅管群的強奏毫不客氣的跳出來。在第4樂章也會再度提出這旋律。由這主題代表的命運的力量,阻礙幸福,不斷把毒素注入靈魂,是絕不敗者。第1樂章悲劇性的斷然結末,正表示命運的這種霸氣。這主題反復幾次之後,序奏部分結束,音樂進入有不安定氣氛的主題呈現部。

主題呈現部為9/8拍子,有活力的中板。弦樂器奏出鬱鬱然又像在沉思的第1主題,木管重覆這主題。加上定音鼓,築起激烈的高潮後,出現單簧管獨奏,奏出略帶溫暖感覺的第2主題。不過憂鬱沉思的氣氛仍然消除不去。定音鼓靜靜的刻出節奏。音樂逐漸增加力量,以戲劇性的揚起感築起高潮。

小號吹出「命運的主題」的號曲,進入開展部開展第1主題。以弦樂器為中心,憂鬱的情緒漸漸升起,緊迫感繼續存在,「命運的主題」再度出現,達到高潮後,第1主題有力地出現,音樂進入再現部。第2主題則由低音管再現。最後進入尾聲部。

在尾聲部,也是「命運的主題」的號曲在發指令。開頭平靜,然後逐漸煽動的旋律與第1主題會合,在悲劇氣氛中,以f小調的拖長和弦結束第1樂章。

柴可夫斯基本人說明第1主題是「得不到安慰的絕望感」,第2主題是「脫離現實的幻想」。

第2樂章 如歌曲似的小行板(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快一點(Piu mosso)
降b小調,複合3段体。

(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Barenboim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第2樂章表現哀愁的另一個相貌。累於工作,獨坐,雖拿出書本,卻滑落地上。那是會在旁晚出現的憂鬱感。過去的回憶,一幕又一幕出現。懷念昔日雖快樂,但是這麼多的事情逝去,那多悲傷。這些決不再回來的』(致梅克夫人信)

這是歌曲風格的徐緩樂章。雙簧管奏出漂浮寂寞情緒的主題。這段雙簧管獨奏旋律很長,因此常用來作為介紹雙簧管或考試的旋律。這旋律由各種樂器開展,或加上裝飾等來反復數次,變化色彩。不久,弦樂器承受這寂寞奏出副題,並使音樂高昂。這正是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旋律。音樂雖然顯示出高昂,但力量不足以達到高潮,又跌回原先的寂寞。這種對答繼續一陣之後,進入速度略快的中間樂段。雙簧管獨奏的主題是表現奏者演奏技巧的最好的樂段,但是句子很長,因此須要特別注意換氣。

中間樂段是農民舞曲風格的音樂。調性轉為F大調,情緒略為明朗。主旋律出現在管樂器,並由各種樂器繼承下去。情緒漸熱,加上定音鼓與銅管樂器而築起高潮,但馬上恢復冷靜,並回到主部。主部再現,裝飾程度更加強。最後是低音管的寂靜獨奏,沒有其他樂器以副題承接,只好靜靜的結束。

第3樂章 詼諧曲:不斷撥奏。快板(Scherzo: Pizzicato ostinato. Allegro)-稍慢(Meno mosso)
F大調,詼諧曲, 3段體

(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Barenboim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第3樂章並沒有表現一定的感情。那是奇想曲似的阿拉伯舞曲,是喝些許酒後,在酒醉初期浮現在頭腦裡的莫名的各形象。』(致梅克夫人信)

這是這首交響曲中,最有獨創性的樂章。3段體的各段,似乎只用弦樂器,或只用銅管,或只用木管來演奏,聽來就是各自為政,散亂而不統一,到最後才一起演奏。

開頭部分只用弦樂器的撥奏演奏。前面兩樂章的氣氛到這裡來一次大轉變,呈現微醉的幽默感。這部分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當中,運用弦樂撥奏最有效果的部分。這弦樂撥奏,在本樂章中到處可聽到。

中間樂段開始時只用木管演奏。俄羅斯舞曲風格的旋律逐漸高昂。短笛閃爍的聲音出現後,曲趣轉為進行曲風格。銅管上場。忽然進行曲似的旋律出現,木管也加進來。

之後回到最初弦樂撥奏部分。不過,這一次到最後部分會加進木管與銅管。在撥奏節奏上,把各旋律的片段連接起來演奏,最後以弱奏忽然消失。真的是發奇想的阿拉伯舞曲,莫名而隨便的樂章。

第4樂章 終曲:熱烈的快板(Finale: Allegro con fuoco)
F大調,4/4拍子,自由的輪旋曲式。全體架構是A-B-A-C-B-A-C-B-號曲-尾聲。

(Mravinsky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Barenboim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這世界不是只有黑暗。如這個樂章所顯示,有許多純樸的人間的歡樂。……如果在你自己裡找不到喜樂的動機,那就看別人吧。跑進民眾裡面。看他們如何打成一片,浸在喜悅的感情裡歡樂。當我們要跑進民眾裡面,就會出現那可惡的「命運主題」……他們純樸的群眾,不會理解我們黑暗的生活,但如果能夠跟他們一起高興他們的幸福,那就能獲得生存的希望。』(致梅克夫人信)

由此可知,此曲在描述,要以很大的決心超越悲傷,表現出『生存的希望』。

樂章一開始就是全樂器爆炸似的最強音全奏,並急速在音階跑上跑下。這強烈的第1主題馬上重複一次。接著,木管樂器奏出第2主題。這是使用俄國民謠「在田野間豎立的樺樹」的旋律。再次出現第1主題後,加進銅管華麗的聲音提出狂熱的第3主題。這3個主題以快速節奏反復、開展,漸增緊張感。柴可夫斯基在這裡發揮他多采的樂器使用法。這裡有節日熱烘烘的氣氛。

忽然速度轉慢,樂章進入行板,第1樂章開頭的「命運主題」號曲出現在銅管,打段亂哄哄的氣氛。之後速度回復,法國號的弱奏演奏第3主題,音樂進入尾聲部。音樂逐漸加強,與這樂章開頭一種呈現爆發,有力的歡樂情緒繼續下去。鈸、定音鼓連打,全曲在跳躍似的節奏下,強烈地結束。

下面是兩段全曲演奏:
(小澤征爾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Otto Klemperer指揮愛樂管弦樂團)

樂譜在:


台長: 雲翁
人氣(12,635)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馬勒:交響曲第5號升c小調
此分類上一篇:莫札特:交響曲第41號C大調,K.551「朱庇特」

(悄悄話)
2011-10-21 12:07:03
Scott Lin
當年在樂團演出這首非常有感
尤其喜歡第一二樂章
再看了老柴的信
感受到無盡的悲哀
不過
老柴還是無法扭轉命運
擺脫憂鬱
2020-03-29 22:00:52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3-30 13:39: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