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21 00:14:52| 人氣16,10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布拉姆斯:交響曲第3號F大調,作品90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1883年布拉姆斯50歲時,在德國中部黑森州避暑地威斯巴登寫的交響曲。跟交響曲第2號一樣,這首也寫得很快。布拉姆斯在寫交響曲第2號到第3號之6年間,曾旅行義大利3次,而這首第3號有許多充分歌唱的旋律,也就是有豐潤的旋律性,魅力十足,咸認為受義大利旅行的影響很大。


另一方面,50歲的布拉姆斯所表現的晦澀作風也很顯著。曲中漂浮類似第4號的放棄一切的情緒,成為情緒在裡面悶燒的音樂。感情在有些地方會高昂,但每個樂章結束時都平靜的消失。這是這首作品的特徵。也許這種特徵,使這這首作品較其他三首少有上台的機會。

首演由翰斯李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演奏。李希特稱呼此曲為布拉姆斯的「英雄」交響曲,但此曲除編號與「英雄」相同外,其性格與「英雄」差異很大,因此李希特的稱呼並不被認同。

樂曲的架構照樣很嚴謹。布拉姆斯的作品,大多有很嚴謹的架構。1樂章開頭F-A-F3個音組成的基本動機統一全曲。這種構想在2號交響曲也有,但在第3號交響曲中,只在1樂章全章與第4樂章最後比較明顯。這個F-A-F 3個音,據說是代表布拉姆斯從年輕時就提倡的口號「Frei aber froh(自由但快樂)」。不過此曲聽來不夠快樂,那是因為「A」音帶有降記號。究為大調或小調,模糊不清也是此曲的特徵。

 

此曲除管弦樂譜外,還留有作曲者自己改編的鋼琴聯彈樂譜。

 

1樂章  有精神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F大調,6/4拍子,奏鳴曲式。樂曲一開始,管樂器奏出由F-A-F 3個音組成的基本動機。這動機在這一樂章中出現好幾次,釀造樂章的統一感。小提琴覆蓋在基本動機的尾端,在高音部奏出很有勁的第1主題。基本動機具有的f小調的聲響,給音樂一點陰影。舒曼交響曲第1號「春」的第2樂章,與交響曲第3號「萊茵」的第1樂章,也有同樣音形的動機會露臉,因此也有人指出這基本動機與舒曼交響曲有關聯。1主題是F大調,但經常傾向小調,因此也隱藏著寂寞氣氛。


過門句像是在給予安慰。休止符之後,氣氛一變,單簧管奏出柔和的像是跳舞的2主題。9/4拍子,A大調。有人指出這主題與華格納「唐懷瑟」中的「維納斯堡的音樂」有共通點。

這旋律由大提琴與法國號承繼下去,其他木管樂器附和這旋律。這旋律被小提琴的新旋律中斷。然後是小結尾。管樂器奏出像下降的琶音音型後,以弦樂器為中心釀造高揚的氣氛後結束主題呈示部。呈示部有反復記號,但常常省略反復不演奏(其實,除非是音樂學者,一般愛樂者不必注意跟誰有關等問題,在這裡只是提一提,也有這種看法而已)。


開展部承繼呈示部的高揚氣氛,熱情的開始。逐漸高潮,低弦以暗淡的升c小調奏出第2主題。平靜下來後,法國號靜靜的提出基本動機。之後速度轉慢,並在低音管與低弦上暗示1主題。速度回到樂章開頭,基本動機大現,音樂進入再現部。


再現部大致與呈示部一樣,但有一部分的省略。第2主題以D大調再現。與呈示部一樣,造出高揚的氣氛後,進入尾聲部。在這裡會出現基本動機的變形,並引出1主題。這主題像再次開展似地高揚而達到高潮後,轉入回想氣氛,以豐盈的和聲平穩的結束。


 Karaj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vcg3fXV3rs


2樂章  行板Andante

C大調,4/4拍子,3段體或是變形的奏鳴曲式。這樂章不使用小號等比較有刺激性音響的樂器,因此氣氛樸素和平寂靜。先以單簧管為中心的木管四重奏唱出很平靜的旋律,偶爾加進來的弦樂器暗示著1樂章的基本動機。之後,中提琴靜靜的奏出基本動機,並由小提琴變奏主題結束第1段。徘徊在2度音程的動機也很醒目。


樂曲轉為較灰暗的氣氛後,單簧管與低音管奏出中間樂段聖詠似的主題。這段有點寂寞感的主題由其他樂器重複之後,小提琴提出新的主題。重複之後,小提琴在高音域演奏包含半音移動有似小波浪的圓滑旋律。在這旋律下面,低音管、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第1段主題的變奏旋律。把這一章解釋為變形的奏鳴曲式者,就把這段的主題解釋為第2主題,但這主題不會被開展,也不會再現(所以是變形的奏鳴曲式)。

 

這部分逐漸高潮時,突然出現斷然的樂句,全體休止後回到平靜的氣氛,木管樂器奏出1段開頭主題。這第3段聽來像是第1段的變奏形式。在尾聲部,中間樂段的主題稍微露臉之後,以木管樂器為中心平靜的結束。

 Karaj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6sSzFp0qI4

 

3樂章  不很快的稍快板Poco Allegretto

c小調,3/8拍子,3段體。3樂章通常是安排詼諧曲的地方,這首作品則屬例外,安排富於感情的平靜樂章。樂器編制更是縮小,以弦樂器與木管樂器為中心,銅管樂器只用兩隻法國號。大提琴在木管不很清楚的樂音上,演奏出充滿憧憬與哀愁的旋律。這是布拉姆斯的作品中,特別有名的一段。旋律開始於弱拍,更釀出不安的氣氛。這旋律被小提琴接下去,再發展為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位法。再由木管與法國號唱出這旋律後結束第1段。

 

中間樂段為降A大調,木管樂器奏出跳動似的旋律。這旋律有夢幻似的柔和表情。中途,小提琴奏出很動人的旋律。之後,木管樂器暗示第1段的主題。


法國號朗朗再現第1段的主題,進入第3段。雙簧管與小提琴承接下去後,靜靜的結束此章。

 

 Karaj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F45KiPOwI

 

Moscow RTV Symphony Orchestr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4-qvFle_OA


這樂章的音樂被用在法蘭絲瓦·莎岡(Françoise Sagan)的小說為原作的美法合作電影「何日君再來(1961年作品,原題為Goodbye AgainAimez-vous Brahms ?(喜歡布拉姆斯嗎?)中文題名好俗氣」中。其他也有附歌詞演唱的,或是改編的。

(電影「何日君再來」(goodbye aga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zuaPKo6xk

附歌詞的歌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YZiL34Qvi4Take My Love/Frank Sinatr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ZosXLkvVoBaby Alone in Babylone /Jane Birkin

(經改編並附動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RFmXUiw-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MK0gcwrXsA

 

4樂章  快板Allegro

f小調─F大調,2/2拍子,奏鳴曲式。很熱情的築起全曲的高潮。雖然是奏鳴曲式,但沒有開展部。只是在呈示部與再現部包含主題之開展風格部分。

 

樂章一開始,弦樂器與低音管奏出有細碎移動的1主題。低音部分好像在呻吟,氣氛微弱而充滿暗雲。長號的同音反復,引出第2樂章聖詠風格的動機,微弱得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聽來有點嚇人。忽然音樂轉為激烈,熱情推進,夾著第1主題,更達有力的高潮。第2主題為C大調,是由大提琴與法國號演奏的使用3連音符的快活旋律。到小結尾再度轉入c小調,情緒轉烈。

 

激烈的情緒安靜下來後,音樂進入再現部。有些人的解釋,把這裡做為開展部。木管樂器演奏第1主題。先前聖詠風格的動機增加力量,以強奏反復,由c小調逐漸升高半音,達到F大調後瞬間轉為c小調,並形成很大的頂點。然後以F大調提出第2主題,繼續顯出明朗氣氛後,又回到激動的音樂。

 

當木管樂器奏出1主題的片段後,音樂的速度開始緩慢下來,顯出悠然氣氛。音樂進入尾聲部,調性轉入F大調,基本動機出現,在弦樂器細膩作聲中,銅管樂器柔和的提出聖詠風格的動機,氣氛更為安靜時回想第1樂章第1主題而讓音樂靜靜的消失。


 Karaja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yixZraAIG8


全曲樂譜可在下列網站下載

http://imslp.org/wiki/Symphony_No.3,_Op.90_(Brahms,_Johannes)

 

Bruno Walter/紐約愛樂)可以下載全曲欣賞

http://cid-f5c4b648081ce735.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Public/sound/sound-i/sound435

 

 

Wilhelm Furtwaengler/柏林愛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2eBmZme-P0 (第1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jt_aZ72EM  (第2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UWgK-i2DSI  (第3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I2Isv2hVQ  (第4樂章)

 

 

台長: 雲翁
人氣(16,107) | 回應(3)|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徳弗乍克:交響曲第9號e小調「新世界」
此分類上一篇:莫札特:交響曲第40號g小調,K550

Scott Lin
聽第3樂章就足夠
2020-04-03 17:05:11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雖然聽音樂全憑個人的興趣,但有時間還是要聽全曲,因為交響曲究竟是講究整體架構的。
2020-04-04 13:02:29
文天祥
這交響曲就像品嘗微苦的咖啡般,細細品嘗,雖一開始難以入口,但喝完後反而有種微苦甜的感覺繚繞於心。這首雖較冷門,但絕對不只第3樂章。
2021-02-22 21:06:33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所見極是,不過我也蠻喜歡第3樂章主部的旋律,也常常會湧現在腦裡。
2021-02-22 21:25:56
文天祥
其實我相當喜愛第二樂章,這裡的旋律變化細緻又讓人喜愛不已。這交響曲我認為不輸布拉姆斯第四和第二,但第一就難說了。
2021-02-28 03:13:29
版主回應
布拉姆斯很在意貝多芬的9首交響曲,因此對管弦樂曲尤其對交響曲的創作非常愼重。他特別嚴格推敲他的第1首交響曲,通常在數個月到數年會完成的交響曲,竟花了21年才完成。這首作品被大家認為是承繼貝多芬正統的傑作,指揮家畢羅稱讚為「貝多芬的第10號交響曲」。其調性為c小調,與貝多芬的「命運」相同,第4樂章的第1主題,會令人想起「合唱」的「歡樂頌」。整曲有「從黑暗趨向光明」之勢,也很類似貝多芬。這些事項,使人認為這是他在浪漫主義盛行時,試圖回歸古典主義的代表性作品,但是從現代的觀點來看,其樂器或和聲的運用,樂曲的架構等,多有浪漫主義的特徵。如第1樂章開頭,在定音鼓的強打上,小提琴在高音域的半音階旋律都表現此傾向。。
2021-02-28 16:49: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