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7 18:03:49| 人氣10,01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格納:齊格飛牧歌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齊格飛牧歌」(Siegfried-Idyll)是華格納的器樂曲作品,屬於一種交響詩,但並沒有敘述特定的故事或描寫特定的情景。原為室內管弦樂團所寫,現在常由大規模管弦樂團所演奏。

這首作品,由於曲名中有「齊格飛」字樣,因此常被誤解與樂劇「尼貝龍的指環」(Der Ringdes Nibelungen)中的「齊格飛」(Siegfried)(請參閱本台「華格納「尼貝龍的指環」─北歐神話」一文)有關連。的確,曲中幾個動機取自樂劇「尼貝龍的指環」,但音樂本身是獨立的作品,而非「尼貝龍的指環」中的音樂,曲名中的「齊格飛」是指華格納的長子齊格飛‧華格納(Siegfried Wagner,1869~1930)。不過齊格飛‧華格納的名字也是取自「尼貝龍的指環」。

華格納的樂劇「尼貝龍的指環」(常被簡稱為樂劇「指環」,甚或僅稱「指環」)在1848年到1874年之間創作,於1876年首演。不過此樂劇實際上包括4齣樂劇,有些樂劇提早上演。

「齊格飛牧歌」於1870年作曲,當做32歲生日禮物兼耶誕禮物送給他的妻子柯西瑪(CosimaFrancesca Gaetana Wagner,1837年12月25日 - 1930年4月1日)。她是華格納的第2任妻子。她在耶誕節誕生,於愚人節去世,享年93。

柯西瑪的父親是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母親是瑪麗‧達辜伯爵夫人。這兩人維持10年以上的情人關係,柯西瑪是這兩人間的第2個子女。1857年,柯西瑪嫁給指揮家韓斯‧馮‧畢羅(Hans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1830-1894)。

華格納自1864年開始因巴伐利亞國王而有在慕尼黑上演歌劇的機會,畢羅就在這個時候當他的助手。早在1862年,柯西瑪就認識華格納,兩人之間發生戀情。1865年,柯西瑪與華格納之間誕生長女伊索笛,(這也是從他的樂劇取來的名字),次年柯西瑪離開畢羅與華格納在瑞士琉森郊外特里布森(Tribschen)同居。1869年與畢羅離婚,這一年,齊格飛誕生。她在1870年正式跟華格納結婚,他們兩人間共生育兩女一男。

柯西瑪從1869年開始寫日記,直到華格納去世的1883年。這日記後來出版,公諸於眾。夫婿去世後,她主宰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致力於華格納作品之上演。上演的劇目,由她限制在「徘徊的荷蘭人」以後的作品。後來她把地位讓給兒子齊格飛,但依然影響音樂界很久的時間。德國哲學家尼采在其著作「瞧!這個人」中稱讚柯西瑪說:「這裡有唯一我認為跟我自己同等的人。我要充滿深厚謝意以說出此事。柯西瑪‧華格納夫人懷有無可比擬的最高的高貴天性。」

其實,這首音樂是相當私人的作品,是華格納用音樂寫給妻子的情書,是對生產兒子齊格飛的柯西瑪表示慰勞與感謝的作品。華格納在56歲才得到兒子,於是從當時正在譜作的樂劇「齊格飛」中取得名字給這兒子。生兒子後,到1870年,柯西瑪終於跟畢羅離婚,正式與華格納結婚。華格納精神愉悅,決定為兒子寫一首作品。這首作品在11月就作曲完成。為了把作品做為柯西瑪的生日禮物,華格納一直秘密作曲,並於12月4日偷偷把總譜交給弟子漢斯‧里希特(Hans Richter),里希特馬上抄寫樂譜之後,到蘇黎世挑選演奏者。他們從軍樂隊商借樂器,每天都勤加練習。12月21日總練習之後,12月24日在琉森的「湖旅館」大廳,由華格納指揮,舉行最後的練習。里希特負責演奏小號與中提琴,小號只有十數小節,中提琴另外還有一個人。

1870年柯西瑪生日當天是耶誕節,也是星期天,但15名樂手在早上很早就到華格納的住宅,並在廚房調音,然後靜悄悄的排在柯西瑪寢室旁邊的彎曲樓梯上準備演奏。華格納站在樓梯最高處指揮,只是因樓梯彎曲,因此看不到樓梯最下面的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里希特為挑選演奏者常偷偷摸摸去蘇黎世,或到無人影的軍舍練習小號,以致被柯西瑪懷疑其品性,直到柯西瑪生日過後,才恢復信用。

演奏於上午7時30分開始,柯西瑪大受一驚,也極為感動自不在話下。此曲在當天之內,演奏好幾次。由於在樓梯上演奏,因此當時5歲的長女伊索笛與3歲的次女愛娃,都叫此曲為「樓梯的音樂」。據說,演奏的成績非常完美。這是華格納夫妻間非常私人的作品,因此本來他們不準備出版,尤其柯西瑪很不喜歡把此曲公開給大眾。到1878年終於出版之後,立刻受人歡迎,成為管弦樂團的標準曲目。此曲的原題叫「有飛迪(齊格飛暱稱)的小鳥之歌與橙色日出的特里布森牧歌(Triebschen Idyll with Fidi's birdsong and the orange sunrise)」,後來才改稱「齊格飛牧歌」。對華格納夫妻來說,小鳥之歌與日出很可能有什麼特別意義。這次演奏,算是此曲非公開的首演。

1871年12月30日,華格納在曼汗指揮此曲做私人演奏,真正第一次公開演奏是在1877年3月10日於邁寧根公爵的宮廷中舉行。

樂劇「齊格飛」要到1876年才首演,而「齊格飛牧歌」中含有與樂劇共通的素材。以前大家認為本來預備要用在樂劇中的素材,同時利用在此曲中。但現在的看法完全相反。華格納從未完成的室內樂曲取旋律素材用在「牧歌」中,再轉用在樂劇中齊格飛與布倫希爾德的愛情場面。

此曲採E大調,4/4拍子,大致依照奏鳴曲式,並自由插入幾個插曲。演奏的樂團幾乎可以說是一管編制的小規模樂團。這種小規模編制的管弦樂團,成為後世荀貝格、魏本等作曲家室內交響曲與交響曲的模本。

3小節序奏後,第1小提琴的主旋律是樂劇「齊格飛」第3幕「愛之和平動機」。這旋律會開展。這時,長笛奏出「女武神」中的「睡眠動機」。這動機由雙簧管與單簧管承繼下去。弦樂器上的「愛之和平動機」平行着由低音管與低音弦繼續,逐漸轉強。之後音樂安靜下來,弦樂器在低音管、單簧管、法國號的3連音符和聲上,演奏出現在樂劇「齊格飛」中由兩個下降音符形成的旋律。這段旋律轉為強奏後再安靜下來,雙簧管奏出的搖籃曲的旋律,與「愛之和平動機」一齊開展。

連續震音之後轉入降A大調(3/4拍子),單簧管奏出「世界之寶物動機」。這動機也在各樂器上開展,轉入B大調而由雙簧管奏出「愛之和平動機」。然後以降A大調開展「世界之寶物」與「愛之和平」,再轉入B大調而興起最強奏的高潮。

回到4/4拍子而成為C大調,然後以很快的速度由法國號奏出樂劇「齊格飛」中的「愛情的牽連動機」。長笛奏出的樂劇「齊格飛」中「小鳥歌聲」的一部分,重疊在「愛情的牽連動機」上面。

轉入E大調展開「愛之和平」與「睡眠動機」,強奏後改為C大調,這時候小號才登場,奏出「世界之寶物」與「小鳥歌聲」的一部分。再次回到E大調而安靜下來,在溫和的氣氛中,前面出現的主題相繼回來,最後以「愛之和平」平靜的結束全曲。

此曲有時被認為「沒有旋律」「有令人不舒服的不協和弦」「結構鬆弛」等,其實是凝聚「崔斯坦與伊索笛」「紐倫堡的名歌手」以及「齊格飛」等劇精華的名曲。例如樸素而優美的旋律之間插進的神秘部分,會使聽者觸摸到「崔斯坦」第2幕令人陶醉的世界。259小節開始法國號與單簧管後來還加入長笛的對話,當然是模仿齊格飛與小鳥的對話,再到335小節音樂擴張到全樂器處,也會聽到名歌手們豪邁的氣概。

樂譜在:

音樂實例在:

(1) 索爾悌 指揮維也納愛樂

(2) 佛特溫格勒指揮Orchestra Sinfonica di torino della RAI

(3) MartaCarretón指揮室內管弦樂團

台長: 雲翁
人氣(10,016)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
此分類上一篇:西貝流士:「卡瑞利亞」序曲與組曲

(悄悄話)
2011-10-08 05:32: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