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3 19:34:05| 人氣4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實地參訪-公碩一



98公碩




高雄實地參訪之嘉蘭村中繼屋重建實況

全球氣候變遷所致各地巨災

    2002年歐洲水災,德國、俄羅斯、捷克災情慘重,20058月於美國南部佛羅里達及紐奧良登陸的五級颶風-Katrina,造成嚴重人身傷亡及財物損失,並對國際油價及境內治安產生衝擊,200988台灣南部及本縣遭遇水災侵襲亦造成相當慘重的人員傷亡,氣候難民隨著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太麻裡溪河面原有150寬,這是百年來自然界所定下的寬度,但數十年來因過度得開發,變更許多河床地,讓河道整整縮小成50,也加高堤防去改變河川流向,變成迂迴河路。這次風災,從山上滾降的大水把所有變更河道摧毀,還原成最古老時期原始河道寬度與路徑。水永遠會記得回家的路,它要收回長期被人類霸佔的東西

原住民族的世界觀(Worldview

原住民族與土地以及所有具有「生命」的自然萬物間的獨特精神連結,是原住民族社會與文化的核心價值。

排灣族部落的五年祭maljeveq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理解

民族環境識覺與地名意義。

土地權制度,土地分配、所有土地之建界、分配、繼承、移轉制度及其實際土地分配之社群與空間分布型態。

土地資源概念與分類、使用分區(如農地、漁區、禁地、獵場等)、利用方式、維護(生態知識)、防衛(社會或空間防衛法)及其實際過程。

部落型態,聚落結構。

民族領域邊界重疊區域之地名、土地衝突之協調機制。

戰後台東縣大武地區的集團移住

    日本政府並未對大武地區的排灣族部落進行徹底或長距離的「集團移住」,反倒是戰後的國民政府,才在此處進行長距離的「集團移住」,徹底將深山的部落遷到平地。

    台東縣1950-1956年,由於國民政府實施集團移住,將大武地區兩個山地鄉的部落遷至兩個平地鄉境內,形成地理上所謂的「飛地」,而他們原來居住的土地則轉為林班地;另一方面,兩個平地鄉在國民政府鼓勵西部漢人移住的情況下,其原住民佔總人口的比例,則由1946年約65%降為1956年約40%。在集團移住之外,戰後國民政府同時推行山地三大運動-生活改進運動、定耕農業、育苗及造林,這也大大改變了大武地區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海棠颱風之後,許多70歲以上的老人認為,嘉蘭村地勢較低的地方原來就是河川行水區,太麻里溪來要回原屬於它的土地。海棠災後四年,政府才在嘉蘭村內找到位於都拉利吉溪和太麻里溪間的私人土地,要為十餘戶災民重建。這回莫拉克颱風似乎再一次印證了老人家的看法:『我們應該還地於河,不應該與河川搶地。』目前災民傾向於回新富高地、林試所土地、或原居的部落去重建部落,不過因複雜的地權問題,莫拉克的災戶重建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嘉蘭村介紹

    嘉蘭現址原稱為布邏布路深(Buliblosan),意即很多霧。排灣族語bu是多,libosan為霧,此地過去也很多大樹,容易累積霧氣,故稱之。

    嘉蘭村主要分成兩個居住區域,一個為排灣族為主的嘉蘭主體部落,另一個是由魯凱族為主的新富社區。而嘉蘭部落總共分成7個部落組成,分別為KaaluwanMadalaluDuledevedevegVuduluMaliveleMaledebeDulewuwai。昭和14年時,日本人在「集團移駐」的政策之下,將原本居住在知本溪上游Kaaluwan社的排灣族人移到太麻里溪下游北岸,民國34年以後,陸續有從太麻里溪上游支流、麻里霧溪、馬奴蘭溪、麻里都溪岸部落、荳羅拐社、麻里卜社、馬里霧社等居民遷移到此地。

    排灣族發源於北大武山,目前居住在海拔I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人口約六萬多人。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排灣族分布在屏東和台東的12個鄉和台東市一個里,分別是:屏東縣的三地門、瑪家、泰武、來義、春日、獅子、牡丹和滿州八個鄉,台東縣的金峰、達仁、大武、太麻里四個鄉,以及台東市的新園里,其中以屏東來義鄉分布最多排灣族人。總人口數約八萬一千多人。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        頭目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

 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為五年舉行一次,因此又稱為「五年

祭」。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接受人類的獻祭。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服飾灣族貴族階級有權利穿著華麗的服飾,有特殊裝飾的專利權,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表示貴族階級的徽號,並展示其權勢。

中繼屋與永久屋

中繼屋建材與永久屋一致;但地基不同,牆面不同、地板不同、內裝不同

中繼屋與永久屋都是綠建築,節能減碳皆可居民與志工協力造屋,凝聚社區意識

中繼屋已具備舒適、美觀基本條件,居民可迅速安定中繼屋搬遷至永久屋仍然以部落為單位,協力完成中繼屋每戶材料成本約55(鋼材上漲),成長為永久屋總價約120(工資外加視居民與志工參與而定)。此成本仍比一般永久屋經濟得多。

中繼屋永久屋的優點

  1. 特殊設計之結構與施工法,90%建材可直接移作永久住宅使用。從短中期安置到永久住屋的總成本遠低於兩段式的傳統組合屋到永久建屋作法。
  2. 鋼骨結構(輕鋼骨):安全性高:耐震、耐風系數符合中華民國建築法規
  3. 節能減碳材料之環保綠建築,每戶約減碳40噸,(Carbon credit =NT 30,000)
  4. 樣式風格符合原住民生活習性與文化,可就地取材(例如:竹子外觀)與當地文化與自然景觀融合
  5. 居民與志工協力造屋,凝聚社區意識,為未來社區總體營造打下基礎。(居民以工代賑造屋)
  6. 採乾式、組合式建築法,施工簡易快速,成本低,施工期短

實地參訪記錄

    主任:太麻里溪的情形與紅葉溫泉相仿,原本的舊河道運用堤防改變成新河道,像美國有一個案例,原本河道是蜿蜒的,後來截彎取直,但是10幾年後河道又恢復成蜿蜒的狀態,基隆河的截彎取直是對是錯在我們這代都不知道,人有個性河川也有他的個性,本次水災雨量實在是太大了,加上上面可能有淹塞湖,一垮大水就沖下來,本地沒有下雨,但是水源區在中央山脈作一個分水嶺分流而下,原來的稻田雖然是私有地但是其實是在河道行水區內,像金帥飯店下方地基就是62年大水時寶島特產店被淹沒的位置,是否要再重建堤防還是就讓河道維持它的原貌需要專家重新評估,百姓當然想要恢復原狀,但是這就是政府為難之處,太麻里溪上都是農田比較好處理,像富山村政府也是建議整村遷移,但是由於不了解原住民本身的家族文化來源,造成很大的阻力。

    章鄉長: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是我們推動重建最重要的原則,讓沒有住戶的同胞盡快安置下來,初期安置由軍方協助在介蘭國小待了一個月,中期安置包含租屋補助及遷至馬蘭農家,長期就是請世界展望會協助建造中繼屋,981217完工交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感謝世界展望會及軍方的大力協助,每日協助60人,村裡另有以工代賑的方式共計七十位村民協助搭建。

    土地是公有地以及一部份的私有地,考量因素第一:比較安全、第二靠近都會區生活機能比較好、第三土地取得比較沒困難,第四讓災民與當地居民重新融合,中繼屋計畫居住兩年半,以後可以規劃為民宿區。

    中繼屋分成四個區塊,災區共有四個部落運用抽籤或協調,依照他們原本的生活部落自己住在一起,申請進駐中繼屋的資格條件為第一籍在人在,第二房屋確實流失,租屋不算,房屋為24上下兩層一戶一間為原則。

    社區自我管理,部落已經成立自救會,公部門會設臨時辦公處所,維修的部分由公部分維修,戶籍沒有遷移,本社區叫作嘉興社區。

    依照水利法規定被沖毀地方不得再回復或種植高經濟作物,所有流失的土地由政府統一徵收提供補償,另外規劃一塊地方當作永久安置處所,將來是採取授配的方式而不是無償取得,建物無償取得,土地要賣給災民因為是政府徵收來的,規劃的永久安置地方是私有地所以還在商談,地主有意願售出但是價格還需協調。

    原來河道將近九十度轉彎所以才會潰堤,若是能沿著山壁蜿蜒而下就不會有類似的情形再度發生。

台長: beya
人氣(4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