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5 01:34:37| 人氣2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直教生死相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本榮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慈濟菩薩們在證嚴上人的感召下,用生命做慈濟,隨著四大志業、八大腳步的拓展,上天下地,無所不在地以光和熱照亮人間,應驗了《金剛經》「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常在。」而更期於往生後將身體最後的功能,貢獻於醫學教育。如此生死相許的長情大愛,使慈大的解剖學從傳統的醫學與科學教育,昇華成最圓滿的生死教育與人文教育層次。

上個月參加了在陽明大學舉辦的「醫學院校人文通識教學研習會」,一位台北的醫師同仁困惑於所服務醫院地下樓層的兩個方向指標,向左指的是「往生室」,向右指的是「求生梯」;這位同仁強烈質疑,「往生」與「求生」兩個意涵完全不同的「生」同時並列,違反了邏輯思辯與科學精神。我當時的回答是:生與死(living and dying)從自然觀點與宗教觀點本自不同。自然觀點是從生至死(live to die),也就是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本是自然演變;其死是為了生(die for live),亦即死亡後,四大假合的身體消散為大自然的養分,成為生物鏈的一環。而從宗教觀點則是截然相反,其生是為了死(live for die),生存的價值是為了提昇慧命,期待往生後可得永生(基督教),證得涅槃(佛教);其乃是從死至生(dying to live),因宗教認為生死輪迴,報應不爽,鼓勵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兩種觀點各有其建設性意義,道並行而不相悖。而慈大的解剖教學正涵融這兩種觀點的正面價值;生死是一體兩面,將之串聯起來的則是無我的長情大愛。
解剖課程順利推展成功,身為醫學系主任的我有無限感恩。感恩上人創立慈濟世界,感恩大體老師的無言說法,感恩行政及營建同仁的緊密配合,感恩教學同仁在百忙中戮力以赴。曾國藩教授是課程的啟動者,我曾在本校舉辦的教師成長營中,以主持人的身分,如此介紹擔任講者的曾教授:「先代曾國藩訓練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今代曾國藩獻身解剖教學,從事從太平間到天國之事。」雖為有感而發,但冥冥中似有天定。
無語良師有如基因的去氧核醣核酸(DNA),經由專業老師扮演的傳訊者核醣核酸(messenger RNA)之媒介,傳承到同學成為能發揮生命功能的蛋白質protein。每個醫學系的蛋白質男孩與蛋白質女孩,成就你們功力的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及偉大無私的奉獻!沒有人要求回報,但只有你們秉持所學,不斷發揮功能,體現良能,才能圓滿解剖課程背後無量行願所匯集的終極意涵。

(本文作者為現任慈濟大學校長,前慈濟大學醫學系主任及小兒科教授)

資料來源:取自《無語良師》‧2003/02/01出版

台長: 木木醫師
人氣(2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永遠的無語良師 |
此分類下一篇:《證嚴上人開示》情深,願更美
此分類上一篇:不失濟世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