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6 14:27:42| 人氣5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問

這個人該問的不該是:我要如何從我所在之處,前往我想去的地方?而是要問:誰已經從我所在之處,到了我想去的地方?然後他們就會去暸解這個貴人是怎麼辦到的,並且加以效法、模仿。─摘自『生命沙伐旅』

心心相印是深受班員肯定的課程活動,也是自己非常喜愛的時段,由班員針對家庭、朋友、宗教信仰、生涯規劃、異性交往五大方向來發問,由營主任、副營主任、幹部群來負責解答,等於是我們與班員直接交流的機會。

前幾年成長營的心心相印,增加了生涯規劃與異性交往的選擇之後,這兩項都是生意興隆,生涯規劃是台灣區班員的最愛,異性交往則是馬國班員發問的第一名。

像是上週日馬國新山區的成長營,異性交往的第一輪就有十五位班員發問,自己的作法不僅是問題解答,也希望帶動班員進行思考反省,更期許班員建立正確的感情觀念,為將來創造美好的幸福打下基礎。

有位男生班員問到:如何找到合適的對象?又如何吸引異性的注意?

合適與否其實並不是取決於對方是怎麼樣的人,而是取決於自身的了解是否成熟與完整,所以談感情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自我探索與自我了解,先了解人格特質與情感需求,再去探討彼此之間是否合適,如此才能掌握到重點。

接下來鼓勵班員進行自我了解,從了解自身的優點、缺點、特質、慣性與需求開始,藉由了解自己的過程中,也認知到了解對方的方式,以達到交往的第一階段─相知。

至於第二個問題:如何吸引異性的注意?

當場就把問題丟給女生班員,請在場的女生作答,每個人講一個答案,把答案寫在黑板上,猶如進行腦力激盪一般,一方面讓大家有參與感,不是自己在唱獨角戲,另外一方面讓男生與女生有意見交流的機會,學習到瞭解彼此想法上的差異性。

這時候男生才恍然大悟,原來女生在意的並不是外表上的光鮮亮麗,而是內在的成熟度與特質呈現,藉由互動的溝通,澄清了過往的假設,避免班員被世俗的廣告、電視劇、電影等內容所誤導。

無論是男生或是女生都很在乎對方的付出是否是真愛?如何才能找到真愛?

每一年回答異性交往的問題,必定會提出真愛的四大要件─關懷、了解、尊重、責任。

往往會特別強調責任的重要性,畢竟如今劈腿的風氣熾盛,被劈或是劈人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傷害對方也傷害自己,感情的價值感就蕩然無存。

有位女生班員很直接問:我的男友已經二十四歲,若是對方的經濟狀況穩定,彼此的交往相處很滿意,是否已經可以論及婚嫁?

由於成長營的班員都是未滿二十歲,顯見男女雙方在年齡上的差距,至少在五歲以上,因此自己提出的思考角度是人格成熟度。

站在輔導班員的角度,澄清問題─引導當事人思考反省是建立輔導關係的基礎。

當下不忍心潑她冷水,以真愛的四大要件來澄清問題,對方比較年長並不代表他一定比較成熟,他是否能夠做到關懷、了解、尊重、責任?他是否願意等妳學業結束?他是否能夠了解妳的感情需求,並且與妳共同學習成長?如此才能建立細水長流的感情,而不是一時的激情。

沒想到活動結束後,這位班員的隊輔找我溝通,提及這位女生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更加認為她的男友是最優的,認定未來會嫁給他。

聽到之後的反應是臉上出現三條線///,只能苦笑一下。

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無法保證解答都能盡如人意,只能做到無愧我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把問題講清楚說明白,不只是我們要盡心去同理班員,更需要靠上天的加靈加智慧。

有位男生班員問到:去年跟前女友分手之後,她離開新山到外地讀大學,到底要選擇繼續等她還是要放棄等待?

由於心心相印是無記名的發問,所以問題單上沒有班員的名字,不過為了讓解答更加清晰,自己會主動詢問這位發問的班員是否願意公開承認?這樣我們就可以當場用個談的方式來進行,自己收集到更完整的資料,回答上也能夠對症下藥。

這位男生很勇敢的舉手,詢問他當初分手的原因為何?為何想要繼續等待下去?

他回答說:當初是女方要去外地讀書,主動提出要專心在學業上,不想要繼續感情,男生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分手,對於女方還是有很深的感情,希望未來能夠挽回。

看他是痴心一片,知道他不願意輕言放棄,又擔心他會再次受傷,給他的建議是:不需要等待,而是用心精進學習自我成長,等女方學成之後,讓她對你刮目相看,雙方可以選擇重新開始。

回想過往的年少輕狂,心裡同樣有滿腹的疑問,希望有人能夠幫助我解答,往往就會遇到貴人相助,或是找到一本好書,貴人與書籍就是自我成長的助緣之一。

幸運的是自己能夠遇到貴人─社團的學長學姊、同球隊的好兄弟、同寢室的好友、學校的師長等,他們不斷的鼓勵我、提醒我、告誡我、相信我,給自己許多學習歷練的機會,心裡總是深切的感恩。

發問是誠意正心的表現。

發問就是承認自身的不足,願意放下身段不恥下問,表現出虛心求教的誠意。

發問就是遭遇不順心、不如意的情境時,內心出現怨恨惱怒煩等負向情緒,願意發出求救的訊號,希望藉由他人的協助,讓自己能夠看清問題從心選擇。

同樣的自己是很愛發問的人。

當初求道之前,為了道與教有何不同,提出層出不窮的疑問,差點把想要渡我的小學同學問倒;進入營隊後承擔責任,因為凡事起頭難,對於營隊還沒有完整的概念,不斷的打電話詢問,請教外道場有經驗的講師,對方說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我這麼好問的人。

過去三年的營隊,無論是台灣區或是馬國三區,面對著大換血的陣痛期,如何將經驗傳承下去,將是營隊存亡的關鍵課題。

新夥伴願意主動發問,自然能夠吸收到過往累積的經驗,很快的融入在營隊的籌辦中;老夥伴懂得發問,自然能夠把握機會教育,讓大家重新思考與檢視營隊的團隊精神;幹部群藉由發問的方式,可以刺激大家觀照到天心與人心的變化,提示大家從WHY-HOW來反省,建立整體性的共識。

發問就是用心學習的開始。

6/11/2009 2:23:48 PM

台長: 俞講師
人氣(5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