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0 16:43:37| 人氣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二十年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十年後
上週五去松山寺祭拜,外公、外婆與父親的骨灰都放在那裡,見到父親的遺像,很多的回憶湧上心頭!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是最初也是最後的偶像,他高大威武的身影,永遠刻印在我的心底,因為崇拜他,心想只要戴上眼鏡就可以跟父親一樣帥,所以小學三年級發現近視之後,心裡暗自竊喜,我也可以跟父親同一國了!
記得小學二年級曾經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父親。其中有段話非常寫實:我的父親不抽煙不喝酒,只是喜歡打麻將。老師給我的分數是甲上〈A〉,作文簿拿回家之後,父親看了之後只是笑一笑!
國中二年級時,父親的生意失敗,從此之後家裡開始負債,他的臉上失去了笑容,直到父親生病逝世,債務都沒有處理完,有次在醫院陪伴他,他說這是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對於母親深感歉疚,我還勸告他不需要想這些了,這些畫面給自己很深遠的影響,至今自己從來不借錢、不貸款,更不願意被金錢綁住!
曾經反問過自己:家裡負債多年,身為長子的我,應該是最有理由想要賺大錢的人,為何自己如此淡泊名利?
答案很簡單:從小聽到祖父的豐功偉業,他是少年得志的風雲人物,可惜後來沒有升少將,自從祖母早逝之後,祖父就自我放棄了;日後父親為了重振家風,一心一意的想要發財,可惜他的個性過於端正敦厚,生意失敗之後,居然不願意宣布破產,理由是不想拖累朋友,導致家裡承擔龐大的債務,想到上兩代都是被名利所累,一輩子沒有自由可言,因此自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曾經做出假設:如果父親與祖父仍然在世,身為長子、獨子又是長孫、長外孫的我能夠做出全捨全聖的抉擇嗎?
說實在話,可能是一半一半,一半是因為自己從青春期開始就非常叛逆,不斷的學習自我探索,想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既然修辦可以改變命運,我當然不願意跟著上一代的腳步;另外一半可能向現實妥協,既然身為俞家的長子,照理來說,自己應該承擔一切的責任!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年了,七十六年〈1987〉曾經是人生最大的低潮,父親罹患肝癌過世,與初戀女友分手,加上功課被當的一塌糊塗,民事訴訟法因為缺課過多直接零分,接二連三的打擊與挫敗,當年的生活有如陷入黑暗中!
那天在屏山大專班,跟同學分享這段心路歷程,自己說的很清楚,大學四年最大的學習不僅是專業知識與社團經驗,更關鍵的是親身體悟到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的八大苦,畢業之後的第二年機緣成熟,自己得道發心之後,很清醒的認知到命運的抉擇是在自己手上,不是無常與宿命的安排!
如果再回到當年,絕對不可能想到現今的自己是如此這般,求道之後的改變,有如前世今生般的脫胎換骨,最大的差異就是對於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釐清與肯定!
人生觀是建立在正知正見上:雖然人生苦短,必須面對無數的未知與變數,把人生的最高目標訂為『助人』,幫助孩子發現真我創造快樂,協助眾生認識真理離苦得樂,不斷的接受上天的調教,配合上天的調遣,我執我見持續的縮小,生命即是無限的寬廣!
價值觀是建立在重聖輕凡開荒下種的愿力上:將近十四年居住在國外,等於今生的三分之一都沒有在家,每個月都要搭乘飛機出國,四海為家成為生活的常態,自己很清楚這輩子沒有安居樂業的命,不需要跟他人比較,更不需要與上天計較,唯有積極的認命就是好命!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二十年前的往事,早已如同過眼雲煙,除非在講課需要引用,不然根本沒有回憶的需要,未來的時空才是自己要把握的,二十年後的今天,自己可能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辦育樂營,繼續培養當地的年輕人,與孩子們共同快樂的學習,也可能回到祖籍浙江紹興,繼續談道論玄與眾生廣結善緣!
最重要的是肯定自己沒有白白走這一遭,做到了本來的真我,沒有愧對天恩師德,做到了本有的善愿!
4/10/2007 3:39:48 PM

台長: 俞講師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