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08 12:51:00| 人氣7,0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嚴長壽

推薦 1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6.3.19)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嚴長壽  
居安思危!
憂心,在缺少「匱乏」的環境中
年輕的一代,國際競爭力,正在快速流失中
記得嚴長壽在演講中曾說過:「台灣不缺少提供意見的人,缺的是去執行的人」
「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在閱讀《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一書,
又看見他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做著領頭羊!
提出現有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公益平台」默默扶持各領域專業人士,發揮己力!
隨筆註記~
利用網路通訊發達為載具、線上學習,無校園的線上革命,帶動風潮
TED18分鐘論壇
「華德福」實験教育、「公益平台」
Minerva Schools  (ps學英文是重要媒介
可汗學院
均一教育平台
「思考與學習的能力」、
「文化識讀、互動與表述能力」、
「自我照顧、日常生活技能與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
「多元識讀」、
「數位能力」、
「工作生活能力與創業精神」、
「參與、影響,並為永續未來負責」,以培養孩子跨領域的橫向能力!
「以特色小國為師」瑞士、丹麥、荷蘭
清楚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定位發展,把自己的優勢極大化
把友誼、感動放前面,翻轉以利為觀光導向,才能吸引有層次的旅客
且永續經營台灣軟實力、文化層次
人民的微笑、和善,是我們給別人的印象,轉化為深耕的利基
「科技是忙出來的,文化卻是閒出來的」,無壓力、無功利性的目的,
生活中就可以得到更多靈感和啟發
台東池上,鄉鎮文化,「台灣好基金會」一系列質耕
〈秋收〉音樂會、〈稻禾〉雲門巡演、〈聚落〉蔣勳駐村
讓台東池上,在世界發光,在國際被看見
宜蘭大同寒溪村「不老部落」,在觀光和自我生活中,控管供需,取得平衡
延續泰雅文化,現更開枝散葉在花東偏鄉部落蹲點,將成功經驗承傳
〈食養山房〉用餐喝茶,在環境、空間、食物,整合哲學是無法複製的氣韻、美學
余光中「科技催未來快來,文化求歷史慢走」
物質文明終究有其極限,必須在失速運轉的資本主義中,
冷卻下來,其盡頭,正是精神棄而存升之處


《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嚴長壽  
前言
「未來」已經成為現在
  時間的腳步飛速地流逝﹗2008年3月31日,在台灣政黨二度輪替的同一時期,我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那本書前前後後耗時將近三年寫作,是無意,也是巧合,碰巧就在這種關鍵時刻出版。當然在寫作之際,我無法預設誰當選、哪個政黨執政,但在台灣經過之前八年的混亂、貪腐及停滯之後,我期許新的執政者,能夠看清台灣正處在向上提升或繼續沉淪的「轉捩點」。這是我出書的唯一初心。
  而當時我也已積極籌備「公益平台」!作為一個有四十五年資歷的觀光界老兵,我一路見證了台灣改變的過程,也參與無數行銷台灣、包裝台灣的構想,甚至付諸實現,直到當時卸下亞都總裁及「台灣觀光協會」會長的角色,我的觀光生涯算是到了畫下句點的時刻。因此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便帶著將畢生學習與見證的歷程,收納為「畢業報告」的心情,期盼能廣為傳播,同時內化為社會各階層共識,暗自期許或許有人可以接棒,讓我這九局下半的人生,得以重新啟動。
  即便這本書當時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曾有很大的迴響,可是後來的發展,並未如我們想像的方向前進,最希望能做的事情,因為沒有共識,政策沒有擬定,更不可能執行。
  曾經的太平盛世
  八年前所我看見的「未來」,如今已成為「現在」,明顯地時間並沒有站在我們這一邊。大家盲目地以為好日子會永遠地過下去,然而我所看到的當前卻是:「無一不知,無一能改」可嘆又無奈的窘困處境。
  多年前的台灣曾經很有機會往下一輸太平盛世發展。但是機會如雲朵,來去聚散,時移事物,沒有永恆不變的江山。
  60年代開始,亞洲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復甦,戰敗的日本在美國援助下重建經濟,積極發展重工業。汽車、電子產品快速成長,日本各大企業迅速崛起,「Made in Japan」是亞洲經濟起飛的第一步。隨著日本經濟快速地成長,成本跟著高漲,產業版圖位移,美國尋找新的合作夥伴。70年代,機會的雲朵來到了台灣的上空。
  當時中國與西方世界對立,政策封閉;越南剛打完越戰,百廢待舉;其他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政經情勢尚未安定,問題層出不窮……,香港、新加坡固然不錯,但腹地太小,無法發展工業。於是,機會便翩然降臨到腹地最大、人口最多、勞力最密集且便宜的台灣。那時的台灣人很爭氣,即使沒有邦交,仍勇敢提著手提箱走向世界,這種「一卡皮箱」的精神,讓台灣人牢牢握住成為世界舞台要角的機會,也造就「Made in Taiwan」世界工廠的巔峰。
  此後短短三十年間,台灣一路由傳統的農業出口、製造業出口之後,轉而邁向科技出口三階段,形成美國是「設計的頭腦」,而台灣則是那雙「代工的手」,也成就日後「台灣矽谷」美名。
  在世界地圖上漸漸消失
  90年代,開放改革後的大陸經濟大幅改善,台灣的製造業與高科技接連外移,讓大陸成為新的代工雙手,而我們卻沒有讓自己及時轉化為人才的培訓與供應的中心,以致台灣從技術、科技、服務,乃至文化人才都被大量吸走。
  緊接著,台灣年輕人在90年代末期,因為經濟優渥而出國留學人數開始驟降,即使出國也僅想快速拿到學位,回國搶占台灣正加速膨脹的大學教授職缺。加上彼時「本土優先」的意識形態當道,台灣幾乎處於鎖國狀態。其結果無論在公(政府)、私(個人)部門都缺乏精深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系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提到台灣最值得讚許的「腦礦」優勢,其實現況早已過了高點,難掩日薄西山頹勢了。
  離開旅館業第一線這十年來,原本我已經打算將黃昏般餘生專注於「公益平台」及偏鄉教育改革,而不再介入其他議題。時隔八年,決定寫這本新書之前,我好幾天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眼見我們面臨在世界地圖上漸漸「消失中的台灣」,是如此艱難的狀態,明明知道或許勢不可為,但仍然無法駕馭自己那股無可救藥的熱忱,總希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因為實在不想等到四年之後,再度說同樣的話。
  如果將「地圖」視為一種隱喻,其實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時,台灣就可說是已經在國際政治地圖上消失了;而後隨著大陸的崛起,台灣在世界產業地圖上也漸漸快消失了;偏偏這時候,台灣大量虛增了各式由職校、專校快速轉型的大學,供過於求的情形下,又間接摧毀了原本扎實的基礎技職教育體系,僵化的教育體系與不合時宜的教育,加上網路通訊工具的快速崛起,正面與負面資訊快速地交穿擴散,也直接影響了公民的思辨能力,因此台灣的教育也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了,而我最熟悉的觀光與文化也失去了定位及方向,無法永續。
  換言之,台灣必須重新尋找自己在世界地圖中的明確定位。
  迷航的島
  英國名作家路易士・卡羅(Lewis Carroll)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有一段經典對白,愛麗絲問:「這裡是哪裡?」
  精靈反問她「你想要去哪裡?」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最後她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那麼你現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當全世界正值劇烈改變之際,看到台灣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幾乎停滯不前,過往給我們好日子的「機會雲朵」飄走了、經濟存糧用罄了、人才存糧耗竭了……。此時,眼前的台灣就像迷航的愛麗絲。
  自得自滿的苦果
  機會來了要警覺,切勿躊躇滿志,自鳴得意。如今回過頭來才看到,我們在那個黃金時代,政治人物太過自信,以為經濟會無限制成長,反而忽略掉那時候其實最應該為下一階段著手未雨綢繆,蓄積能量。趁著榮景,為下一代的發展找出路,同時利用顛峰的優勢,努力跟世界做朋友。然而我們卻什麼都沒有做。
  而今面對強國崛起、科技的發展、東南亞強鄰紛紛找到自己的出路,坦白說,此時此刻的台灣,比起八年前的處境更加險峻,前方的路似乎已然崩塌了,這讓現下的我有一種深刻的焦慮與危機感。以我們目前身處的劣勢,在外交上失去舞台、經濟上面對各國保護主義興起、國內政治情勢持續惡化,即便從現在開始我們整合全國力量,擺脫成見,通力合作,努力追趕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克服那些已經造成、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各黨派無視於世界危機,毫無共識與合作的空間,在這樣的分歧之下,我們可能連現狀都保持不了,其他就更不要談了。
  這還不只是一個經濟的危機,而是我們要如何把握住僅存的經濟、人才、文化、民主的存糧,刻不容緩地為台灣下一代的未來找到一個新的定位。就像家長告訴自己的兒女,家裡只剩手頭上的這些錢財了,我們該怎麼善用這些僅剩的寶貴財產?如何放掉個人不同的欲望?擬定優先次序,找到可以繼續生存下來的方法?
  我常常形容自己的熱情簡直就是天生的無可救藥,即使總能在冷靜與理性的狀況下,知道自己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但當感性勃然升起之際,特別是心裡頭明明知道這是對的方向,對的出路的時候,我依舊會無法克制住自己感性的一面,就更不用說是對這片自己如此深切關愛的土地了。
  找到機會加溫、點亮
  世界是我們生存的舞台,每個人都必須找到出路,如何在世界地圖上重新找到台灣的定位?文化與觀光的定位?企業或組織的定位?教育的定位?年輕一代未來的定位?不啻是此刻最重要議題。
  過去已經發生的,不可逆的錯誤,就不再提出,我只希望我們還能夠找到可以施力的作用點,有專家指出一項議題的討論及傳播,可以概分為:「加溫」、「點亮」、「找到解決方案」(Heating-Lighting-Solution)三種階段。依此看法,這本新書希望針對我所看到的一些問題,仍有機會可以加溫、從某些角度可以看到光亮、在部分範圍內找到解決方案。
  然而,我必須很誠實地說,我們所做的遠遠太少太少。親愛的讀者,請容許我在這本書中,以赤誠之心期勉大家共同向前。希望藉著個人從事國際事物及偏鄉公益的觀察與各位分享,努力在自己所知的局部範疇內,在世界的地圖上為台灣重新找到自己。
  其實,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台灣人民在很多問題上習於各執己見,相互分裂、攻扞,潛在原因在於,很多人似乎誤以為我們可以分乘很多艘船,所以沒有「命運與共」的一體感。然而,事實卻是,因為我們全都在同一艘船上,台灣未來到底是「受惠」或是「受難」,不論是哪一種命運,都將是全民共同承擔。如果我們以共好之心,社會必將更安定、更寬廣、更有希望。
  天打雷劈都要做
  我是很好面子的人,但這不是指個人的面子,當我代表公司,我希望公司被客戶認同稱讚;一旦我出國門代表國家,我希望自己的國家,被人家尊敬與喜愛。當大家都從這樣的角度設想時,我們就能夠期待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台灣社會也一定有辦法走得更穩健長遠。
  謹以虛心坦懷,誠心敬虔地提出我的看法,我衷心期待這本《在世界的地圖中,找到自己》,可以當作我們全體社會與公民凝聚「共識」的一種引子。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話:「該燒香燒香,該吃飯吃飯,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我們已經上無長輩了,未來也不能全靠神明祭拜,站在懸崖邊的台灣,已別無退路,我們只能期許自己拿出鑄山煮海的氣魄,謀求台灣最好的可能,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年輕人,在世界的地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該辦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

台長: jean

Buzzard
寧可在世界地圖上找不到自己

一,如果你永遠呆立臺灣,走不出世界,
在世界地圖上,不難馬上找到自己。

二,如果你善於周遊列國,活生生,蹦蹦跳,
喜到世界各處旅遊,一伙兒東,一伙兒西,
在世界地圖上,當然不易找到自己。

三,除非你已作古,長眠一處。
2017-05-08 22:20:38
版主回應
找自己,於年輕時,透過視野,幫助自己釐清未來人生的目標
也在尋找的當下,觀察自己以外的世界百態
地球是平的,數位網路拉近了距離,但要取其中庸
要有意識的深度閱讀,不流於瀏覽
人生有無限可能,自己也常常在閱讀中更清楚自己的腳步,
有時潛能的發掘,就在轉彎處!
謝謝您的分享!
看到您的分享,想必亦是性情中人,是否有成立部落格
不知可否加入好友,以書會友,相互交流~
2017-05-09 11:11: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