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7 13:47:12| 人氣5,72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親子天下「自學力」-讓孩子自動自發愛學習9612月no.3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9.4.5)初看親子天下是第三期「自學力」吸引了我,我似乎得到至寶,用很喜悅、很受用的心情讀完它,而後我上「親子天下」網站查詢它相關的其他出版的雜誌,它將是我在未來教養方面很受用的資料庫(網站資料是摘選版,可以的話還是要看雜誌,資訊比較完整,且可深學習)。

(圖片出處博客來網路書局)
以下是重點整理,書中摘錄:
ps.以下摘錄章節是我現階段較受用的資訊筆記


睡得飽 頭腦才靈光2008/12/03 --洪蘭

每次親子座談會,都有家長問孩子睡眠的問題。
睡眠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睡不飽,精神不振,學習怎麼會好呢?在實驗上,我們已經很清楚地看到,睡眠與作夢跟孩子的學習有直接關係。人在第四階段睡眠時,會分泌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資,如生長激素、血清張素及正腎上腺素,跟記憶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孩子要睡得飽,學習才會好人在作夢時,大腦把白天發生的事拿出來整理,去蕪存菁,同時活化相關的神經迴路,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是有大腦中神經機制證據的。
從以色列睡眠研究的報告,科學家甚至知道剛睡覺時作的夢是白天發生的事,睡到中夜以後的夢是七天前發生的事,我們每天一定有作夢,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因為作夢都是在第四階段深睡以後才發生的事,那時我們已經沒有意識,所以不知道。

許多人說他是一覺睡到天亮,沒有作夢,其實他有。一個人平均每夜作四到五次夢,但是只有天快亮,睡眠淺時作的夢才會記得。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可以證明夢是必要的,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夢到下樓梯,一不小心,一腳踩空,把自己蹬醒了。為什麼很多人都作類似的夢呢?這是因為大腦急切要去作夢,如果肌肉沒有放鬆就去作夢,我們會爬起來夢遊,大腦為了避免夢遊,就下指令在最短時間內使肌肉放鬆,肌肉本來是慢慢放鬆的,現在突然要立刻放鬆,我們就夢到踩樓梯一腳踩空了。
在實驗上有看到肌肉張力的消失與眼球的跳動(那是作夢的指標之一)是同步發生的。所以我們知道夢是必要的,不然大腦不會特地設計一個方式,使我們可以安全去作夢。

睡眠的研究者發現,一覺睡到自然醒後,我們的頭腦最清楚,記憶力最好,是心智警覺的高峰,最適合背生字、寫文章、做要用腦力的事。用了一天以後,那些神經傳導物質消耗掉了,到了黃昏時,是心智警覺的低谷。工人或操作員出意外,多半都是黃昏精神不濟的時候發生的。所以孩子累了就叫他去睡一下,哪怕是打個盹十五分鐘,醒來後,學習的效果都會好很多(最近的報告說只要睡七分鐘,就可以再撐一個小時)。
我們需要讓學校知道睡眠和學習的關係,孩子一大清早來到學校應該是晨讀而不是打掃校園。我們應該利用孩子精神最好的時候,去做最需要花腦力的工作。打掃校園可以排在下午精神不濟時,出來動一下,舒活一下筋骨、醒醒腦,這樣校園也乾淨了,精神也恢復了(運動時,產生多巴胺是個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對心情有幫助)。
教育的目的是增進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品格。任何對孩子有利的事,我們都應該極力去爭取,不必墨守成規。只要是人訂的規矩,人就可以改變它。上學的早晚是可以改的,什麼時候掃除也是可以改的,如果學習能配合孩子的生理狀態,使他學習更有效,又何樂而不為呢?


父親回歸家庭之後2008/12/03 李偉文

這幾個月因為金融風暴加上不景氣的影響,很多朋友有的轉換工作跑道,有的因為公司少了很多與客戶的應酬往來,總算能夠回家吃晚飯,有時間陪伴孩子,開始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
可是,當原本「失蹤」很久的父親,重新出現在晚餐桌上時,不但沒有增加家庭親子互動的溫馨時刻,反而給家人帶來許多的壓力與困擾。
我想,大概是這些爸爸們沒做好準備的緣故。首先是自己情緒的調整。大環境的確不好,公司狀況也許不樂觀,但是這些擔心與負面情緒,無論如何要留在家門口外,或許在回家之前先去運動一下,或者在車子裡唱幾首會讓自己快樂的歌曲,確定自己臉上帶著自然的微笑才進門。
再來我們也要考慮到因為家人已經習慣父親不在家,也都能把自己打理得好好的,這個突然多出來的人一定是在狀況外,千萬要提醒自己不要以「視察分公司」的心態去「垂詢」各個部門現在手上的「業務」,而是要以一個「新人」的心態,偷偷觀察「前輩」的動態與習性或喜怒哀樂的情緒。
如果孩子還在小學中年級以下,比較簡單,沒有三兩天,大概就可以融入孩子與媽媽之間的小圈圈。若是你的孩子已進入青春期的年齡,那就真的要多花些功夫了
因為中學生的課業實在非常重,他們應付學校老師的要求,與來自同儕之間競爭、互相比較的壓力已經很煩了,若是回到家突然多一個人來對他們東唸西唸的(家長只用言語關心,在他們看來就是嘮叨),你說親子之間氣氛會好嗎?
因此,重新回到家的父親,應該趁著孩子入睡時,偷偷拿他們的課本來讀一讀,把他們考試的測驗卷答案遮起來,自己考考看他們的課業內容的理解,是進入他們現階段生活的必要條件,也只有從協助他們應付課業壓力開始,才談得上引領他們面對生命裡其他的挑戰。
所謂面對課業壓力,並不是一定要家長親自教孩子功課,而是我們知道課業的內容與進度之後,能夠利用課餘的家庭休閒時間,可以有一些比較好的安排。比如說若家長事先用心的準備,才有能力挑選些學校將來會教到的內容有關的影片來欣賞,假日出門旅遊時,也一定要事先做好必要的準備,才能夠在快樂的活動中,加深孩子學習的印象與深度。

當父親真的理解孩子現在最關心的事,以及能感受到他們的煩惱與不安的情緒,好的家庭氣氛才有可能出現。因此,父親回家吃晚飯絕不是人在場就好,而是要以當初追老婆、寫情書一樣戰戰兢兢的心情與努力來看待才是。


寫好日記其實很簡單-王文華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推展「晨讀十分鐘」。

十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翻十來頁書是可行的。這十分鐘,恰好是陽光爬過山頭,白花花的光線灑落窗間,吸幾口新鮮氧氣,陪著小朋友看書,真愉快。
除了晨讀十分鐘,班上小朋友每天也要寫日記,天天寫,天天練,孩子們享受書香時,我則翻閱他們的日記,樂讀孩子們的童年。
為什麼要寫日記?這是不少家長的疑問。唉,現在的國語課,一週刪到只剩五節課(其他的被鄉土語言、英語和綜合課瓜分了),我們都知道,語文要學得好,多讀多寫是不二法門,可是一學期只寫四篇作文,是不是明顯的不足?
怎麼辦?日記就這樣浮上許多老師們的腦海,因此躍進課堂,變成小朋友的「福利」。
其實,寫日記可以練習觀察力,一個沒有觀察力的孩子,就會覺得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面對日記發呆;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學習省思的功夫,夜深人靜攤開日記本,下筆時靜靜思索,寫出來的日記一定很真。
低年級

孩子出生時,家長們都會買本成長日記,印上小朋友的手印、腳印,貼上孩子的照片,喜孜孜地替他們量身高、寫日誌,轉眼間,孩子上小學了,用什麼來記錄成長呢?
何不買本日記送孩子,由他自己記錄。
孩子的第一本日記,圖畫日記本不錯,空白的更佳。空白的畫面供孩子塗鴉,下面的格子給小朋友寫日記。小朋友都怕寫字,圖畫日記本的字數不多,小朋友一下子就寫完了,畫圖呢,卻可以畫得很高興。
日記的內容,可以只寫簡單的一句話,請孩子把當天發生的事,重點式地寫下來。
例如:今天是海薇的生日,她請大家吃了一個好大、好好吃的蛋糕。
圖畫日記,也可以是幾句話,用它們來大概地敘述事情的經過;更可以用一段話,把事情說得更完整。陪孩子想一想今天發生過的事,先讓小朋友用口述說一遍,有的小朋友連接詞還不太會用,會一直寫然後、然後、然後,趁小朋友口述時幫他修掉,下筆就是好日記了。
中年級
升上中年級,日記的格子變小變多,字的數量也一下子增多,小朋友這個階段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把日記寫成流水帳。
流水帳像帳單,通篇都在記事。事情記一堆,卻沒一件事講得清。
小朋友會寫流水帳,原因多半是不會找重點,一天的事情那麼多,到底哪件事是重點?妳可以把日記給小朋友看,請他從中找出一件最重要的事,把它從頭到尾說一遍,說完再將這件事寫在日記上,兩篇日記同時並陳,小朋友就不太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中年級的孩子有些還不太會找題材,寫來寫去總不脫教室、老師、家裡的事等,這種事寫多了,招式用老,觀察力也鈍掉了。試試這樣的題目:最大的一朵雲、校園最美的花、今天服裝最特別的人、讓我害怕的一刻,由師長提供需要仔細觀察的題目,小朋友接受挑戰後,觀察力自然跟著進步。
中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剛脫離注音符號的輔助,也很容易寫一大堆錯字,有的父母會替他把正確的字標在旁邊,小朋友可以立刻更正,看起來很輕鬆,可是下回遇上同一個字,還是不認識,結果又寫錯;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用鉛筆圈起來,請孩子查字典,寧可現在多查幾次,每查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下回就不會再錯
高年級
高年級的孩子,身心快速地發展,青春期前的孩子,開始有心事了,如果再碰上一點兒「情事」,還真是會情緒亂糟糟呢。
嘿!日記就是這時的好幫手,鼓勵小朋友把日記當成知心的好友,他可以把心情寫在上頭。有一本知名的兒童小說《親愛的漢修先生》,書裡的主角是個單親的孩子,與媽媽相依為命,兩人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小鎮重新展開人生,轉學生的身分,造成他不少的困擾,他想念的爸爸卻又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老是忘了他的生日,連他每天的午餐,都會莫名其妙地失蹤,這些困擾讓他煩不勝煩,幸好他找到了日記,他每天在日記的開頭寫上一句「親愛的日記」,藉由日記的書寫,找到了生命的出口,也因為日記,讓他在這段孤立無援的日子,多了一位知心朋友相伴。
高年級日記的質量當然要再往上提升囉,這時打開視野是很重要的事,陪孩子到圖書館買幾本經典文學閱讀;雜誌、報紙上的好文章,也可以請小朋友剪貼下來收藏,文化素養加上背景知識豐富,他的每一天都會過得很精采。
高年級,有的小朋友也喜歡寫寫交換日記,你寫一篇我寫一篇再彼此交換,那種期盼看到別人眼中的世界的心情,彼此分享的感覺是很棒的,如果可能,父母可以邀孩子來寫交換日記,母子的、父女的,甚至是全家人一起來,以身作則,相互關懷,不是偷看他的日記哦,而是大大方方利用日記當起親子橋梁。

國中生
孩子升上國中,學校會要求他們每週寫一篇週記。
有的孩子不把週記當回事,隨手塗鴉,交差了事。他們的理由是:「書都讀不完了,還寫什麼週記呢?」
嗯,週記可以當成基測作文的小幫手哦,寫週記很自由,老師並不會強迫孩子一定得寫什麼。課本裡的文章,都是知名的作家,何不每週挑一位作家的文章來讀,初學寫作的孩子,如果能把讀後感變成週記,仿寫文中優美詞句,學會摘錄、發表感言。好的週記,也是作者展現體悟人生的好場所,看完一本書,鼓勵孩子嘗試用不同角度切進去發表他的想法,讓創意在週記裡產生火花。
如果孩子沒空讀大塊頭的文學名著,還有一個方法,陪孩子從他感興趣的地方著手,比如電視劇、卡通動畫片、電影、遊戲中,訓練孩子加深加廣他對這些事的認知與發想。
而時事新聞、科學新知也是週記的好題材,奈米科技、音樂欣賞乍聽好像串連不在一塊兒,但是,在孩子生命旅程中,因為還沒有定型,所以什麼都可以嘗試,什麼都有可能,鼓勵他去發展去尋找,讓週記變成孩子打開人生視野的好課題,因為,除了繁重的功課外,若能因此尋得一點兒創意人生的培養與啓發,孩子的生命將會變得更豐富。


香港播道書院-訓練學生細心聆聽大方表達
課堂一開始,老師讓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張學習卷。一位學生從書中找答案,另一位則把答案寫下來。接著老師開始進行一段QA,問的是書中相關的內容。
討論的目的,是希望學生不只能閱讀文字,也能從圖畫與相關文字中去推測答案,並讓學生了解,很多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QA進行告一段落,老師會請學生上台拿麥克風口述故事重點。大部分學生都非常踴躍發表,有的甚至能侃侃而談,毫無怯色。最有趣的是,學生口述完畢,老師會請其他同學在桌上閉起眼睛舉手評分。
這樣的課堂活動不只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也因為孩子要評估其他同學的表現,所以他要學會聆聽,他要能夠告訴老師為什麼這個學生該得這個分數,所以也同時訓練了思維能力。

香港播道書院-用加分取代減分,激勵孩子學更多
考一百分不稀奇,學校為鼓勵學生多認字、多查字典,「心理辭彙」寫得愈多,得愈高分,有些學生甚至可以考兩、三百分。

今天,這堂一年級的語文課真的很不一樣。
葉煥婷老師走進播道書院一年級教室裡,拿起麥克風,就開始和底下的學生演起話劇來。
原來在前一天,所有的學生都事先讀了「青青的寶物」這本書。
老師開口講第一句台詞,接著就邀請同學上來表演接下來的劇情。有的小孩很會耍寶,惹得同學哈哈大笑,還有很多學生搶著舉手,迫不及待要上台演出。
「青青的寶物」講的是一個名叫青青的小女孩把她的寶物弄丟了,回家心情很不好,剛好看到電視在播麥當勞廣告,只要每天去麥當勞,連續吃十天,就可以換到二十個麥當勞公仔,所以青青每天都吵著爸媽帶她去麥當勞的故事。
老師帶著孩子把故事演到一半,然後發下工作紙,請學生回家把故事結局完成,並畫上圖畫。接著在課堂上進行「心理辭彙」分組比賽。
葉煥婷老師發給每組小朋友一張大海報,以麥當勞為主題,學生開始討論,寫相關的心理辭彙。
心理辭彙聯想有幾個方向:看到麥當勞想到什麼?可以買到什麼東西?跟誰去?心情怎麼樣?
討論過程中,學生很興奮,而且每個人想到的都不一樣。
心理辭彙是從生活經驗出發,以麥當勞為例,有的學生寫快樂開心,有的寫玩具的名字,有的寫汽水、生日會。
較複雜的事情,家長最好幫忙統整一下,把一件事分成原因、經過和結束,利用一問一答的方法:
原因:「我們今天去哪裡逛夜市?和誰去?」
經過:「夜市裡有什麼東西?最喜歡哪個攤位?」
結束:「要回家時的心情怎麼樣?」
小朋友寫完日記,請他讀一遍,別忘了,多多讚美,每天從他寫的日記裡,找一句很棒的句子(找不到句子,找一個詞也可以)來鼓勵,孩子會很高興,明天就會寫出更棒的句子。
本子不要買太大本,小朋友很輕易寫滿一本,寫了一本再一本,一年下來,可以寫個五、六本,最後用大訂書機咔嚓一聲,裝訂好了。行有餘力,再幫孩子加個硬殼封面,就是童年最佳的禮物。
挑戰心理辭彙
競賽規則是寫愈多愈厲害,由於老師事先告知今天要做心理辭彙競賽,很多學生都會在家裡查字典,事先寫好很多辭彙,所以在小組競賽時,會發現每組的小朋友都寫得又多又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展及傳訊主任黃麗萍指出,「心理辭彙」的練習可以鼓勵孩子多用多想,很快建立更多辭彙。
播道書院的閱讀策略,是讓小一生先大量認字,接下來就用故事書教學,主要是用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所研發出來的教材。
葉煥婷老師指出,播道書院一年級學生一學期大約看六本故事書,第一本就是「我是小一生」,跟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很貼近,可以很快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為了鼓勵孩子多查字典、多問問題,播道書院的考試、作業給分,也是用加分激勵的方式。例如,他們的默書,並不需要全篇默出,只要能填出關鍵詞,就可以得分。他們的考試或作業,也都有「心理辭彙」的挑戰題,學生寫得愈多,就可以得愈多分。有些學生甚至可以考兩、三百分。每次考試前,都可以看到學生拚命在翻字典,想要記住更多心理辭彙。
教學與遊戲結合

心理詞彙小組競賽時間到,老師把每組海報貼到黑板上,然後跟學生討論。
葉煥婷老師這時趁機教導學生一些健康飲食的知識。她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飲食金字塔」圖片貼在黑板上,然後問學生,「在麥當勞裡吃到的東西,屬於飲食金字塔裡哪個類別?」接著她讓學生把在麥當勞的食物照片擺到食物金字塔的類別裡,結果小朋友驚訝地發現,麥當勞裡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好的,還發出發「哇!」的聲音。
學生了解健康飲食的原則後,老師請他們依照學到的飲食金字塔,設計一份新的菜單,怎麼吃比較健康,這就是他們的下一個功課。
一堂五十分鐘扎扎實實的課程,卻因為充滿遊戲、表演、競賽的元素,讓學生充分投入。
以孩子的生活經驗啟發他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有目標的學習,在播道書院這堂一年級的語文課堂裡,讓人看到了完美的示範。


在家養成自學力六大秘笈
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先幫助他認識自己,根據特質找出適合的學習節奏,同時建構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可以啟動孩子「為學習而學習」的內在動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孩子,父母除了適當引導外,也不要吝惜經常鼓勵。

「我的兒子很聰明,但就是不肯主動拿起書來讀,怎麼辦?」、「我家孩子不愛念書,家教、補習都試過了,還是沒有用……。」許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不肯主動學習。其實,孩子缺乏自學力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沒人教他怎麼做之外,主要都和學習動機有關。
家庭生活支援術
培養自學力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孩子,而不是放任孩子不管,有時父母適當的引導也是必要的。想要從根本上強化孩子的自學力,必須從生活面著手,共有四大要素:
要素1:自主、自律的生活節奏
穩定的家庭生活,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攝取均衡早餐、多運動、盡情地玩之外,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以及固定的讀書時間。由於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都不一樣,必須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特質和需求,找出適合的學習節奏,同時對自己的學習步調有足夠的控制權。決定每天什麼時間寫功課,一回到家?還是等吃完晚餐?一旦自我決定的程度愈高,動機也就愈能內化
此外,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由他獨立完成。藉由賦予責任和義務,例如:整理自己書包、打掃自己房間、準備明天上學該帶物品,或幫忙做家事等,讓孩子對生活和行為有更多主導權,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素2:建構不求競爭、支持性的學習氣氛
在環境安排上,要考量光線、空氣、色彩、溫度等因素,讓孩子能不受干擾地學習。同時,建構一個充滿信賴、強調自我成長而不求競爭的學習氣氛,可以啟動孩子「為學習而學習」的內在動力。
至於辭典、地圖、百科全書、圖鑑、地球儀等參考工具,應該放在隨手可取得的地方。只要遇到不懂的字彙或問題,教孩子先利用周遭的工具書找解答,因為主動探究的能力是自學的根本。如果在辭典裡找不到解答,就試用別種方法,例如查百科全書或上網找答案,父母只在必要時提供協助。將辭典裡查過的頁面貼上標籤,隨著查閱的次數增加,辭典貼滿了標籤,孩子也逐漸看見自己的成長。這種下工夫解決問題所得到的滿足,會深深地留在記憶裡,要比大人直接給答案來得持久。
要素3:打造成功經驗,現學現賣

成功的經驗:無論是哪一個學習領域,都能幫助孩子增強自信,激發學習動力。不妨多觀察孩子在哪方面表現得不錯,找出孩子的強項,加以強化,讓孩子體驗「我做到了!」的喜悅。
如果能把所學的成果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是一種強化的方式。例如,當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拼音和常用國字後,可鼓勵他們寫封短信給朋友或親戚,或者寫文章投稿,體驗學習所帶來的實際成果。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學習起來會更有自信,就算遇到問題也比較願意想辦法去克服。

要素4:啟動好奇心,分享美好的經驗
與其老是抱怨孩子不肯主動學習,不如嘗試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只要孩子真的想要了解,學習就能持久深入。

就讀台中一中二年級,今年在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的張睿哲回憶,爸媽從小對他的課業都採取開放的態度,鼓勵他自由探索。就算地科不是考科,也不會因此阻止他參加競賽。
除了課本外,生活中到處都是學習的觸媒,可以和學校教的東西相呼應。例如:在家幫忙分東西的過程,可以學到除法和分母運算;坐火車的時候,打開地圖,看看火車目前行駛到哪一站,熟悉地理位置。甚至,將孩子期待的年度家族旅行交由他負責執行,舉凡旅遊地點、詳細行程表、負責訂票等,藉此訓練孩子自己蒐集資料、選擇使用學習工具的能力。
一有空,也要多和孩子共同分享美好的經驗,像是參觀天文館、科博館、欣賞藝術表演等。偶爾讓孩子充當父母的老師,更能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早稻田大學校長白井克彥建議,父母可用「發球策略」──多問孩子「為什麼」,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原理,這樣他獲得的往往遠超過答案本身。

培養自學力的六大策略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慾望和本能,讓孩子自己「想學」,是啟動這個內在動機的第一步。縱使每個孩子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但透過一些在家可以實行的策略,就能幫助孩子培養自學的能力。
策略1: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
好的時間觀念是培養自學力的首要前提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店挑選一個他喜歡的計時器。一開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時間的長短,例如:設定十分鐘「倒數計時」,看看他在這段時間內能夠完成多少事;接著,要他自己先「預估」完成某項作業的所需時間,然後按下計時器的「正數計時」開始做作業,再和「實際」所需時間做比較分析,填入以下表格。如此經常練習,能幫助孩子了解不同作業所需的時間長短,進而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項作業。

此外,刪去法能幫助孩子了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可供運用。先教孩子扣掉上課、校外活動、家庭出遊,當他發現可自行安排的時間比預期來得少時,就會比較珍惜時間。
張睿哲說,國中有段時間因為功課多、活動多,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於是他重新檢視自己的時間規劃,停掉一些沒有必要的補習,後來情況才有改善。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種訓練孩子掌握時間的工具:和孩子共同制定確實可行的作息表,張貼在房間的顯眼處。如果接連幾天,孩子都無法依照預定時間作息,應找出原因並做調整。制定作息表的關鍵在於,由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規則,讓他覺得「自己做得來」,他會比較樂意遵守。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然會提高。
策略2:設定目標和計畫,排出優先順序
其次是教孩子如何排定學習的優先順序。請孩子寫下一日或一個月內要做的事,再依重要性和緊急性的程度排列出來:將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列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為「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列為「三」;至於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列為「四」。教孩子如何判別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後再做。另外,不是每件事都得去做,要教孩子根據有限的時間做出篩選。
學習要以目標為導向,目標要具體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單字全背起來」,而不是「我要學好英文」。先問問孩子他希望設定什麼學習目標,共同做好目標約定,再依孩子的程度,分段設定可達成的階段目標和步驟,例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鐘背誦英文字彙,每兩天媽媽抽考我一次」。接著,根據目標和所需時間,訂定每日和每週計畫表,並且定期檢視計畫有沒有用?還是要修正?擬計畫表的原則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做「該做的事」,以及他「想做的事」。
隨著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有信心去實現下一個目標,自然不斷地進步。不但要協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適度加以讚美,當孩子犯錯時也要寬容地看待,因為犯錯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策略3: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
 閱讀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好英、數、科學之前,要先教孩子「學會閱讀」。然而,閱讀是一個需要時間、長期發展的能力,除了必須從小建立親子共讀的習慣外,還要以有系統的閱讀理解策略做為基礎。
有效的閱讀理解歷程包含五大步驟:首先,從頭至尾概略瀏覽一遍;其次,針對不明瞭的內容進行自問自答,集中焦點;接著是逐字逐句精讀,分出重點和非重點,並用劃線和做筆記摘要(用關鍵字描繪成放射狀的「心智圖」,可整理出容易記憶的重點)的方式,加深理解;接著回想所讀內容,進行背誦,以短時間、間隔多次的效果最好;最後,對內容進行全面通盤的了解,加以複習。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剛記住的事物在幾個小時之內遺忘速度最快,因此務必引導孩子養成當天及時複習的習慣
策略4:反覆練習求精熟,用五感增強記憶
 光靠著課堂上的聽講,是無法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唯有經過反覆練習、完全吸收的內容才能在腦中根深柢固。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重新複習基礎的內容,直到精熟為止。提倡「反覆練習」的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認為,「運筆練習」(包含國語練字和數學運算)可為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但是必須先讓孩子了解「反覆練習」的重要性,這樣才不容易放棄。

學習時應充分利用所有感官頻道:圖像較淺顯易懂,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朗讀可活化腦部,加深理解,除了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唸,用耳朵聽。如果你的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那麼朗讀出聲會比默讀更有助於記憶。另外,將學習內容與已知的事物連結起來,也能增強記憶。
策略5: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自我監控就是觀察自己的學習過程,藉著不斷確認目標、選擇方法,有意識地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督及修正。例如,孩子做加減運算時,錯誤率極高,這時不妨建議孩子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引導孩子自我提問:為什麽要這樣做?我這樣做對嗎?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呢?哪一種方法最好?

藉由自問自答的方式,孩子也能夠了解某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幫助他持續朝目標邁進。例如:「如果今天我不練習拼字,把時間用來打電動,會有什麼後果?」於是他們明白:如果今晚不用功,明天的拼字考試肯定考不好。一旦孩子能對自我行為有所覺察並思考,就能提高自學力。他們會問自己:「對我而言,這樣做行得通嗎?」
至於自我評價,不只檢視學習成果,還要教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不妨鼓勵孩子定期做紀錄並檢視,寫下自己想要改善的問題、列出錯誤的地方、檢討作業心得等:我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什麽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在解題中有沒有什麽遺漏或錯誤?將來如何避免?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怎樣做比較好?藉由自我評價的過程,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優、弱點,找出為何他們在某些科目表現很好、但在某些科目表現較差的原因。
策略6:適度自我獎勵,激發學習動機
 在設定學習計畫的同時,記得提醒孩子建立自我獎勵的機制。適度的自我獎勵,可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幫助他有效達成目標。知名教育心理學教授拜瑞.利莫曼發現,很多學業表現突出的學生都偏好使用這項策略。例如:每天讀書一小時之後,讓孩子有五至十分鐘的自由時間可以做點喜歡的事;或者當孩子學習告一段落時,請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獎賞自己,例如吃點心、聽音樂等。

一開始訓練孩子時,可能會遭遇困難,不妨先和他玩一種「集點數換獎勵」的動力遊戲,提升學習動機:先共同界定比較困難的功課,每次只要完成一項就得到一點(可以用貼紙代替點數,會很有趣)。透過「每日評價」和「每週評價」,讓孩子不斷受到鼓舞,持續激發內在動機。等集滿二十、三十張點數(即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後,就能獲得之前承諾的獎勵。值得注意的是,獎勵的標準應是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非考試成績。再者,每個孩子想要的獎勵未必相同,父母必須找出對孩子最具吸引力的「獎勵」。只要孩子的內在動力被喚醒,就要逐漸減少物質獎勵的頻率,或改用安排家族活動的方式來取代。
最後,培養自學力不是一蹴可幾的,持續下去的關鍵在於,滿足孩子「關愛、自主和能力」三大需求,同時要把自己放在合作、而非監督的位置上,讓孩子知道有問題可以來找你。


適合家長閱讀的好書
ps.在博客來先查看,寫在小本,暫存J個人書單
《學習動機》
本書提供淺顯易懂的實用指南,教導父母了解動機機制的運作,以及如何啟動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隨書附有「動機測試」,讓你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機有多高。伊旭塔.雷曼著/賓靜蓀譯/天下雜誌出版
《教出學習力》
本書集合了作者多年來的觀察,列出四十種經典教養情境,針對不同個性孩子的學習問題提出具體建議,步驟清楚,簡單易懂。呂宗昕著/天下雜誌出版
《教出閱讀力》
本書結合了經驗和理論基礎,是國內第一本「閱讀力」學習手冊,運用有系統的閱讀策略,幫助父母有效增進孩子的閱讀能力。柯華葳著/天下雜誌出版
《心智圖筆記術》
本書將心智圖定位為創意筆記法,利用聯想、關鍵字和圖像呈現的方式,幫助孩子有效掌握課堂重點,跨越學習障礙。William Reed 著/蕭雲菁譯/晨星出版
《孩子,你開竅了!》
高智商低學習成就學生的問題出在那裡?作者運用豐富的親職教育實務經驗,提出「十步引導計畫」,激發孩子主動向上。Michael D. Whitley 著/黃昭明譯/久周文化
《教出組織力》
這本深入淺出談「自我管理」的指南,針對被貼上「迷糊」標籤的中學生,提供了時間規劃、物品收納的訓練方法。Donna Doldberg、Jennifer Zwiebel 合著/丹鼎譯/久周文化
《激勵孩子快樂學習》
本書指出男孩與女孩在學習上的相異之處,並提供許多具體可行的方法,激發各種不同年齡孩子的學習動機。Andrew Martin 著/陳昭如譯/新手父母出版
《不可思議的成績進步法》
作者為日本知名補習班負責人,他以行動科學的成功教學經驗,發展出一套教導孩子自主學習的學習管理系統,教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打通學習的各個環節。石田淳著/陳美瑛譯/如何出版
適合老師閱讀的好書
《自律學習》
本書探討如何轉換教師的角色:從承擔全部學習責任的授業者,變成自律學習的教練或顧問,並利用自律學習的循環模式,幫助學生自我觀察平時的學習情況,成為「聰明的學習者」。Barry J. Zimmerman 等著/林心茹譯/遠流出版
《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一五○種策略》
藉由協助學生滿足自主、能力表現,以及樂趣的學業心理需求,有效增進內在學習動機。作者明確定義每種策略的目的、步驟、適用年級和學科領域,以及如何將策略納入現行課程。J.P. Raffini 著/賴麗珍譯/心理出版
《自主的課堂》
針對如何營造正向積極的學習環境,提供實用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律,並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計畫。Dale Scott Ridley、 Bill Walther 合著/李弘善譯/遠流出版
《教學生做摘要》
「教學生做摘要」是老師給學生的「最佳禮物」。從效用切入,詳述五十種多元的摘要法,協助學生監控理解,過濾學習內容。Rick Wormeli 著/賴麗珍譯/心理出版
《我可以學得更好——學習輔導與診斷手冊》(低、中、高年級版)
分為低、中、高年級版,針對國小語文學習和數學學習的歷程,羅列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疑難雜症,並提出教學策略和輔導上的建議,是一本結合了實務和理論的實用手冊。台灣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組 合著/心理出版
《閱讀達人是教出來的:學習風格心智圖教學法》
作者運用「學習風格」搭配「心智地圖」,突破原有班級共讀的教學方式,藉以提升孩子學習動機和閱讀成就。盧金鳳、田耐青合著/大好書屋
《培養反思力》
本書從「反思力」的角度切入,透過對行為的觀察及自我行為的反省,教孩子培養洞察力,並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及負責。Scott G. Paris、 Linda R. Ayres 合著/林心茹譯/遠流出版
《師生雙贏──選擇理論在教學上的運用》
作者將「選擇理論」轉化成一套充滿活力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現有如球場上的投入和興奮之情。William Glasser 著/楊誠譯/心理出版

學習動機 ─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教出學習力 ─從小開始打造讀書好習慣
教出閱讀力─幫助孩子有系統的閱讀

ps.培力園學園網站http://www.alearn.org>tw/

台長: jean

BP6
嗨!
2013-01-16 21:34: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