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03 13:56:31| 人氣15,82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立春閱讀:茲卡病毒是什麼?

立春閱讀:茲卡病毒是什麼?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又稱茲卡熱,是一種因茲卡病毒引起的蟲媒傳染疾病,透過在台灣常見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等黑斑蚊傳播。

茲卡病毒其實像極了我們熟悉的登革熱,或其他熱帶地區常見的曲弓熱病毒。
除病媒蚊一致外,茲卡病毒的症狀也和曲弓熱、登革熱高度重疊。大部分的患者會出現紅疹、關節痛、發燒、肌肉疼痛與結膜炎等徵狀,通常在一週內就會痊癒,極少數的嚴重患者才需要入院治療。
此外,一如登革熱與曲弓熱,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疫苗或抗病毒療法可以對付茲卡熱,醫療人員僅能給予患者紓緩疼痛上的支持性協助。


究竟茲卡病毒從何而來?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回顧這波疫情:有紀錄的起點是在2015年5月。當時巴西疾管局就已經確認,該國東北部發生茲卡病毒的原地傳播(在當地族群之間透過病媒蚊展開傳染)。到了同年10月8日,巴西全國已經有14個州出現原地傳播的情況。一週後,哥倫比亞也透過實驗室血液分析,確認在哥國玻利瓦省的口岸城市迦太基港等地的9宗疑似病例。


目前,茲卡病毒已擴散至美屬波多黎各、海地、玻利維亞、薩爾瓦多、巴拿馬、巴貝多與法屬馬丁尼克等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總計共有21個區域國家與屬地通報茲卡病毒感染案例,惟除巴西與哥倫比亞外,各國案例數都不多。美國疾管當局則於1月下旬,證實了在維吉尼亞州與阿肯薩斯州各出現1名確診病例,兩位病患最近都有到中南美洲的旅遊史,屬境外移入個案,而非原地傳播。


不同一般病毒、茲卡演變快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引起孕婦產下小頭症畸形兒及神經系統異常的茲卡病毒,引起全球恐慌,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茲卡病毒演變極快,與之前認知病毒完全不同,高度懷疑與小頭症、多發性神經炎有關,國人不可大意。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個案為一名24歲泰籍男性,今年1月10日入境桃園機場,經發燒篩檢站攔截並採檢送驗後確認,該患者已回泰國。

為防茲卡病毒入台,疾管署最近行文給國內所有醫療院所及醫師,頒布治療指引。一旦發現孕婦曾至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旅遊,且於旅遊期間或之後二周內出現疑似症狀,就應立即通報、採檢送驗,還應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小頭畸形或顱內鈣化;如果懷孕婦女確診茲卡病毒感染症,應每隔三至四周接受超音檢查。

周志浩表示,一旦遭帶有茲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後,經過大約3至12天潛伏期,約五分之一感染者會發病出現症狀,發燒、厭食、腹痛、噁心、頭痛、眼窩痛、結膜炎、關節痠痛,與登革熱不同的病灶為斑丘疹。
為何茲卡病毒疫情於2015年起快速擴散,周志浩指出,2007年之前茲卡病毒僅偶發於亞、非洲,2013年法屬玻里尼西亞出現一例個案,短短一兩年內擴散至巴西。茲卡正循著2013年屈公病在中南美洲大流行的傳播軌道擴散中。



公衛?暖化?茲卡為何大爆發
謝英士、邱虹儒/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研究員

世界衛生組織在二月一日正式宣布,席捲南美的茲卡病毒列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繼二○○九年禽流感、二○一四年小兒麻痺症和同年的伊波拉病毒之後,世衛組織第四次宣布最高緊急公衛事件,也可能是首度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嚴重疾病傳染。

去年一場登革熱的浩劫,襲擊南台灣,從台南發端的本土性病例,確診病例破四萬,死亡病例二一四人。為何會發生?多數指向是民眾生活習慣的問題,因為夏季乾旱,習慣在室內儲水,而降夏雨時,市場內的容器與空地輪胎等皆利於病媒蚊孳生。

然而,登革熱的大規模爆發,一次比一次嚴重。過去歷史記錄中,台灣曾經在一九○一、一九一五以及一九三一年發生三次全島性登革熱流行,一九四二再次爆發,感染人數高達當時六分之五的人口(五百萬人),許多年長的台灣人可能都有得登革熱的經歷。根據疾管署的分析,也將成因歸咎於二戰後公共衛生和基礎建設不足。

或許表面成因的確如此,但如果細看台灣過去平均氣溫的變化,這幾年正好也是震盪到高溫的年份。而在這十年內,登革熱的病例數也是年年都超過五百例,近三年更是年年破千,這與台灣持續上升的平均溫度呈現正相關。

這絕對不是巧合。登革熱的主要帶原者之一埃及斑蚊,幼蟲發育快,有高卵孵化率和幼蟲活存率,特別在攝氏廿至卅六間,能夠快速繁殖,加快疾病的傳播速度。用再多的藥、或是生態防治、改善生活環境等,可能都難抵氣溫帶給斑蚊的舒適繁衍環境。

在巴西大規模爆發的茲卡病毒同樣是透過埃及斑蚊做為帶原者。目前已經傳播超過廿個國家,巴西超過四千個受母親感染而罹患小頭畸形的嬰兒已經出生,疾病擴散一路往北到墨西哥,威脅到美國,歐洲亦有案例。

茲卡病毒爆發的時間正巧是巴西聖嬰現象最嚴重的時候,同樣因為乾旱而在室內儲水,二○一五年是地球最熱的一年,讓埃及斑蚊擁有最佳的生長環境,也讓疫情的擴散難以控制。接著要來到的反聖嬰現象,可預期茲卡病毒從巴西往加勒比海擴散,更將影響八月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奧運會。

面對大規模的斑蚊傳染和氣候條件的改變,我們在關注民眾的衛生習慣或公共衛生和基礎建設不足之外,更應該思考其背後的成因,也就是肇因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衝擊,都將使病媒蚊的傳染更加惡化、難以預測與控制。正本清源之道在於全面性的氣候變遷政策要儘快落實,醫療部門站在公衛最前線,更該督促能源、農業、交通、建設等部門儘快逐步減排並做好調適,否則,類似玆卡病毒的緊急事件將不斷發生。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5,822) | 回應(2)|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閱讀:理財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健康人生:胃食道逆流
此分類上一篇:健康人生:重鹹致胃癌? 一分鐘算出高鈉食品

(悄悄話)
2016-02-04 09:26:06
(悄悄話)
2016-02-04 17:20:2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