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17 15:37:50| 人氣1,8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立冬閱讀:金士頓集團 副總裁 胡應昌


立冬閱讀:金士頓集團 副總裁 胡應昌
集中管理
在地智慧金士頓建置人性化IT架構
CIO企業經理人雜誌採訪/施鑫澤 文/張煌仁

在資訊產業可成為華人驕傲的金士頓,在全球各地均有據點,如何有效管理,以及趕上新興科技,本刊特訪難得來台的副總裁胡應昌,敘述其中精彩。
全世界最大的記憶體廠商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是一家擁有全世界記憶體59%的市佔率,在全球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馬來西亞、台灣與中國大陸等地都擁有後勤工廠,員工超過4000名的跨國性公司。其各地的生產流程不盡相同,再加上各地的生活習慣、人文環境、語言風俗、以及工作條件都不完全一樣的情況下,要使得這樣的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資訊系統完全統合,並且順暢的相互合作,這對於資訊長而言會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挑戰。
在資訊產業可成為華人驕傲的金士頓,在全球各地均有據點,如何有效管理,以及趕上新興科技,本刊特訪難得來台的副總裁胡應昌,敘述其中精彩。
全世界最大的記憶體廠商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是一家擁有全世界記憶體59%的市佔率,在全球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馬來西亞、台灣與中國大陸等地都擁有後勤工廠,員工超過4000名的跨國性公司。其各地的生產流程不盡相同,再加上各地的生活習慣、人文環境、語言風俗、以及工作條件都不完全一樣的情況下,要使得這樣的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資訊系統完全統合,並且順暢的相互合作,這對於資訊長而言會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挑戰。

從分散式開始到集中化管理
對此金士頓科技副總裁亦是基訊最高主管的胡應昌表示,這其中最關鍵的作業就是統一,而且是從資料中心的基礎架構開始統一。胡應昌指出,由於公司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一開始是從美國總部開始,然後擴展到台灣,之後再到歐洲的愛爾蘭,近期才又回到亞洲的中國上海、深圳、以及馬來西亞。這些地區的資料中心,在應用程式上都是統一由美國總部所提供,這方面不會有太多的問題。但是,每個地方的資料中心都必須要在地化,所以也必須要有資訊人員的協助。這使得金士頓一開始在每個據點都有四個資訊人員的編制,以維護當地資料中心的運作。

而這樣的政策在實施了一段時間之後,胡應昌發現,每個據點雖然都由總部統一來提供應用程式的架構,但是因為每個據點都有不同的商業模式、產品生產等,這使得這些統一的應用程式在一段時間後都必須面臨調整。因此,由一開始由總部提供修改的服務,到後來由總部提供核心碼,再由各據點資訊同仁自行修改的方式來因應需求。如此經過修改之後的各地資料中心基礎架構就跟原本總部所提供的有所差異,這讓最後必須將資料中心統整回總部時的工程就發生了障礙。因此,為了一致性的需求,便強勢規定各地的資料中心最後必須回歸到統一的基礎架構上。

統合IT資源以達到最高效率
對於要進行統一的步驟,胡應昌規定第一步就是要使用與總部相同的軟硬體,如此可避免相關修正的麻煩。其次,在相關的認證工作上,也必須採取與總部一致性的作法。因為,各地區的資料中心,終究還是必須跟總部的資料庫取得聯結,將資料輸入或取出。這時,如果相關的認整條件不一致的話,這些權限與標準就會產生錯誤,將影響所有的集團運作。至於在應用程式的運作上,雖然不完全硬性規定所有部分都不能作修改,以符合當地在地化的要求。但是,基本上在基礎架構的程序上一定要符合總部所列出標準。在如此「同中求異」的情況下,80%的作業可以相互支援運作,另20%不同的架構,則以相同的核心碼來處理,這樣就能達到初步整合的效果。

而除了基礎架構的統整之外,程式開發人員的分散,也是一種達到統合的方法。胡應昌表示,過去,相關的程式開發人員都由美國總部來掌控80%以上的人數。後來,因為成本的考量,逐漸的往亞洲區分散。也就是一開始從台灣,然後在到中國上海,最後外包到中國深圳。目前這些地區的資料中心資訊人員的人數都差不多數量,為得就是各地都能夠協助總部進行完整的程式開發工作,而且融合在地化的需求,這樣架構下所建構出來的程式,會比過去由總部單方向出發的架構更加迎合各地的需求,而不需要再大量進行修改,變成一種當前流行的「協同作業」,統籌資源的概況。因此,即便目前企業的員工人數已經成長到四千到五千人之間,目前的資訊人員人數仍維持在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名之間。

對於這樣統整了資訊系統之後的好處,胡應昌指出,就是能將企業的資源以最低的成本,發揮到最大的效益。胡應昌舉例來說,如果是企業中相關產品生產的需求,在目前金士頓科技的工廠都在亞洲的情況之下,就都交由台灣來統籌就可以。而如果是在財務或行政相關的事務上,則美國總部就可以來完全的處理。至於在業務方面,雖然大部分都由各地的據點來各自負責。但是因為各區的情況不盡相同,所開發出的APP等應用程式也不見得完全一樣,如果有彼此可以合作的地方,也可以相互分享資源。例如,美國總部管理北美這麼大區塊的市場,單品的規格就簡單許多。但是,歐洲有許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產品或許都不相同。但是這其中,如果有適合北美地區可以使用的產品,美國總部也得以分享資源,拿到北美市場上來銷售。

建立協同機制打造客製化系統
再談到之前所說的協同作業方面,因為金士頓是個跨國性的公司,各地方的語言使用不盡相同,因此在協同工作上也經常會出現難以預測的麻煩點。胡應昌就指出,在溝通問題上,歐美等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目前都沒有甚麼大問題,而以中國大陸、台灣等地以中文為主的地區,因為受限於金士頓總部原本就不支援中文的ERP限制,這部份的內容溝通就由總部提供核心碼,用當地所開發的ERP系統來解決。除此之外,因為金士頓的相關資訊系統,在採購前都是先研究Gartner的報告,找出市佔率前三名的廠商來競標,最後評估找最佳的一家來使用。因此全球都相同,所以就不會有其他溝通不良之處。

只是這樣的作法,金士頓也發現有問題產生。胡應昌舉例表示,金士頓之前所買的ERP系統就是全世界最佳的系統之一。但是,就是因為他是全世界最好的系統之一,廠商不會因為你一家客戶而去改變它裡面的程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金士頓是一個必須有相當彈性的企業。因此,使用了十多年下來,這個問題一直沒能改善,而金士頓的資訊人員也是中只能自己跳下來完成相關的客製化工作。最後,在這樣的問題不能完整被解決的情況下,最後只好自己寫一個符合自己需要的ERP程式來取代,最後還反應非常良好。

新技術研究不遺餘力
面對近幾年金士頓在大幅度進行資訊架構的變革之際,恰巧也是雲端運算、行動裝置風起雲湧的時刻。所以,面對這樣的轉變,胡應昌坦言近幾年的挑戰是比過去來得大。因此,為了能應付日新月異的科技轉變,目前金士頓的資訊架構發展放在了雲端運算、大數據、社群軟體、以及行動裝置等項目上。就以大數據的發展來說,胡應昌指出,金士頓算是相當早開始研究大數據相關應用的企業。不過,當時不論是研究機構或企業本身來說,許多人都還不清楚大數據究竟能為製造業帶來甚麼不同的變化。因此,在摸索中,金士頓配合策略夥伴微軟的步伐,逐步的將大數據與社群軟體的應用結合在一起。

至於,在雲端運算的方面,胡應昌表示當前對於雲端運算的投資,對企業來說目前看起來相當的龐大。但是,資訊人員對於這部份的知識吸收,還非得要三到五年不等的時間,所以雖然在雲端運算上,尤其是公有雲的發展上,金士頓還沒有完全的投入。但是,在資訊部門來說,卻也針對其中的技術與應用投入了研究。另外,由於在金士頓集團中,未來有部門可以有單獨拆分而上市的機會。只是,目前這個部門仍小,對於投入太大量的費用來發展他專屬的雲端運算,或相關資訊架構,現階段都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金士頓即透過此部份來導入公有雲機制,一方面研究所有企業建立雲端運算的可行性,一方面也強化本身資訊人員的能力,以符合未來相關業務開展時的需要。

跨足新產品領域 創造下世代榮景
最後,從本身的專業,金士頓看到當前許多新創公司的發展,胡應昌認為,金士頓有機會利用下一個新創市場,造就公司下一個世代的營運成長。胡應昌指出,過去個人電腦這個產業造就了金士頓28年的快速成長。但是,目前個人電腦正在慢慢的衰退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手持行動裝置的興起。因此,金士頓就必須考慮,在手持行動裝置的世代中,究竟有甚麼產品能使得金士頓能像在個人電腦時代那樣大放異彩。雖然,現在大家都還在摸索當中,不過也必須有這些前端的準備與研究,未來才有機會創造金士頓的新榮景。

胡應昌表示,就現階段來看,雖然公司的營收仍舊以DRAM為主要的營收,但是未來的新創產品可不一定會是這類的產品。例如,目前已經有相關遊戲類的產品陸續問世,包括耳機等產品,這些就跟原來的領域沒有絕對的相關聯。而金士頓也希望藉由這些不同領域的產品發展,使其成為更加多元化的企業,能在市場中有絕佳的競爭力。
https://sites.google.com/a/cio.com.tw/cio-interview/home/kingston-hu-ying-chang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824)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人生:管理春秋 |
此分類下一篇:小雪閱讀:司徒達賢《個案教學》
此分類上一篇:立冬閱讀:5大基本功,打造超強企畫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