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6-18 12:38:17| 人氣4,8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芒種閱讀: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芒種閱讀: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詩作《行宮》。詩人元稹,字微之;詩風和白居易相近,都主張以平易文字,來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這首詩以行宮的殘破,來顯示唐朝盛世的結束。與依然自開自落的花木相較之下,越發顯得人事變幻無常。「閒坐說玄宗」的背後,更隱藏了無限感時傷逝的情懷。

元稹《行宮》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參互並觀。這裏古行宮即洛陽行宮上陽宮,白頭宮女即「上陽白發人」。據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這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裏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宮人。這首短小精悍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詩人塑造意境,藝術上主要運用兩種表現手法。一是以少總多。我國古典詩歌講究精煉,寫景、言情、敘事都要以少總多。這首詩正具行宮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係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幸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閑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

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複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豈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隻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淒絕。寥落、寂寞、閑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

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出那樣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二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以為這首詩是王建所作,並說語意絕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

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麵,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裏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淒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

紅花在這裏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致與惡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薑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



白居易《上陽白發人》

上陽人,紅顏闇老白發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馀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别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内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歌。
 

台長: 讀.冊.人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