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2 10:18:12| 人氣7,6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健康人生:巴金森氏症



健康人生: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患者的生活指南
巴金森氏症通常發生在50歲後,但最容易發病的年紀是界於65和85歲之間,但還是有30多歲便發病的例子。
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志弘醫師表示,此病形成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有些研究認為可能和環境的因子有關,但結果還不是很明確,少數的患者的確是和遺傳有關。

適度運動 減緩肢體僵硬
一旦確診為巴金森氏症,一定要配合使用藥物控制。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志弘說,巴金森氏症因為是退化性疾病,不治療不會好,只會直線退化,治療雖然只是改善症狀,無法停止腦部的退化,但可以讓活動力改善到接近正常人,提升生活品質。
家人也要鼓勵病患多運動,因為適度的運動,可以減緩肢體的僵硬,改善動作的協調,像是太極拳、氣功都是不錯的選擇。

細心觀察 及早釐清病情
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志弘提醒民眾,巴金森氏症與老人失智症因為腦部退化部位不同,治療方式也不相同,目前無具體找到可預防的方法,家人可以多觀察老人家肢體障礙問題,及早釐清病情。
但對藥物無法發揮功效的巴金森氏症患者來說,深部腦刺激手術是病患最有效、也是最後一個治療方式。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治療中心,自2002年迄今已完成超過近200個案例,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說,動作障礙疾病患者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多數能夠恢復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

接受治療 可以延緩退化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目前巴金森氏症罹患人數居腦退化疾病第二名,僅次於失智症,但是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不同的地方,就是目前有藥物與手術可以有效治療,病友應樂觀積極、及早接受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強調,不論是吃藥、手術,還是輔助的運動,都需要病友及家屬的全力配合,希望每位病友要勇敢接受治療,而社會大眾應對巴金森氏症有正確的認識,並且鼓勵身邊罹病的親友接受治療,勇敢走出家門,重拾信心。


典型症狀

當長輩年紀逐漸增長、行動日益遲緩,甚至伴隨手抖的症狀,到底長輩是正常的退化,還是罹患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三大神經疾患之一,它是一種進行性的退化疾病,雖不會直接致命,卻會在五到十年間逐漸惡化,造成殘障。

發病年齡
典型巴金森氏症╱大於41歲
青年型巴金森氏症╱21歲~40歲
少年型巴金森氏症╱小於21歲

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
1.全家族沒有人得過巴金森氏症:0.35
2.配偶有巴金森氏症:0.35
3.父或母有巴金森氏症:1.05
4.兄弟姊妹有巴金森氏症:2.10
註:數據來自美國與冰島的研究

關於巴金森氏症的研究
●台北榮民總醫院最近在神經學期刊 Neurology《神經學》發表的分析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日後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3.24倍。
●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在神經學期刊 Neurology《神經學》中發表的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停用降血脂藥物「史他汀」(statin)罹病機率較高。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劉宏輝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殺蟲劑、除草劑,尤其是巴拉刈的民眾,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巴金森氏症。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整理╱記者黃文彥;繪圖╱杜玉佩
 

正子影像躍進更早發現巴金森氏症

全台目前約有10萬名巴金森氏症患者,長庚醫院日前發表診斷巴金森氏症的新研究,可望更準確早期診斷巴金森氏症。該研究團隊發現,利用AV-133放射性追蹤劑的解析度和敏感度更佳,在正子影像中可更客觀顯示出多巴胺在巴金森氏症每一期的退化程度,可望早期介入治療,延緩症狀。

「就像一百萬畫素進步到兩千萬畫素。」林口長庚醫院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閻紫宸說,AV-133放射性追蹤劑是用來偵測囊泡轉運體(VMAT2)功能是否正常的新影像技術,包括表現在多巴胺、血清素以及正腎上腺等三個系統,該團隊將其運用在與巴金森氏症相關的多巴胺系統中,發現AV-133正子影像的確可在早期區分巴金森症與正常老化的差異,也可透過影像看出巴金森症的嚴重程度,目前仍在學術臨床第二期研究階段。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閻紫宸表示,巴金森症是因腦中的黑質細胞退化造成,但早期診斷困難,到了平衡及行走出現困難等,都已是較嚴重的第四期或第五期階段。目前使用的鎝99m-多巴胺轉運體分子影像,僅能偵測出基底核功能下降,但在影像品質及偵測範圍仍有限制。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意欣表示,根據國外文獻及現有經驗,約有四分之一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被誤診為非典型巴金森氏症,如多發性系統萎縮症等,甚至要等到病發5年後才可確診為巴金森氏症,若能透過正子影像早期發現,便能及早投藥及追蹤。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意欣說,60歲以上的民眾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比率約0.5%到1%,80歲以上罹患該症的比率則升高到8%,年紀愈大,罹病的機率愈高,初期的症狀是靜止時手抖,手腳動作遲緩,無法順利完成綁鞋帶、扣鈕扣等動作,部分先驅症狀為嗅覺喪失及睡夢中拳打腳踢。

台長: 讀.冊.人
人氣(7,643) | 回應(0)| 推薦 (1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閱讀:理財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健康人生:退化疾病,能緩解不能根治
此分類上一篇:健康人生:致癌原因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