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6 14:52:47| 人氣7,0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露閱讀:麥可.路易士《快閃大對決》

 

白露閱讀:麥可.路易士《快閃大對決》
書名
:《快閃大對決:一場華爾街起義》Flash Boys:A Wall Street Revolt

作者:麥可.路易士 Michael Lewis
知名作家。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魔球》(Money Ball),以及《大賣空》(The Big Short)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AMAZON暢銷書榜常勝軍。

譯者:林旭英
曾任職媒體編譯,目前專職翻譯,譯作有《轉變之書》(早安財經)等。

內容介紹:
《魔球》作者Michael Lewis再拋震撼彈!!
《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等各大媒體好評推薦
2014最佳商業書獎!上市首周狂銷13萬冊!
美國有多少個股票交易所?你很可能以為,只有兩家: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錯!從二○○八年以來,這兩大交易所的壟斷早已被打破。今天,美國股市共有……13個公開交易所!其中大多數未經台灣媒體報導,因此你聽也沒聽過,例如:BATS、Direct Edge等,很陌生吧?
 
不僅如此。這些「公開」交易所之外,幾乎每家大券商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交易平台,俗稱「暗池」(dark pool)。而光是暗池,就有四十個以上。
這本書,就揭發了發生在證券交易所、暗池裡,一個媒體從未發現、但任何投資者聽來都匪夷所思的真實故事:原來,報紙上的美股行情,都不是真的!原來,紐約證交所的主機不在紐約,而是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小鎮上,為什麼?原來,有一群神秘玩家,暗中操控著全球最大股市,影響著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市場!

然後,有一群年輕人──在金融圈打滾的科技人──終於發現了這個秘密,並且決定與這群神秘玩家宣戰!就像電影「瞞天過海」,他們一個一個離開自己的工作,組成一個新團隊──Michael Lewis稱他們為「快閃小子」(Flash Boys)。這本書講的,就是快閃小子與神祕玩家們,所展開這場精采大對決……
誰買走了你的股票?相信我,你一定不知道!~Michael Lewis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48691?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9

 

目錄:
前言
誰買走了你的股票
相信我,你一定不知道答案
第一章
13毫秒的秘密
從一條瞞天過海的光纖工程講起

第二章
誰在搞鬼?
是的,有人暗地裡操控了股市

第三章
玩具反斗城logo的玄機
遇上羅南,恍然大悟

第四章
穩賺不賠的股市黃牛
追根究柢,抓出新禿鷹

第五章
高盛機密被偷了
噓,你們知道得越少越好

第六章
大對決前夕,沙盤推演
虛情假意的買賣

第七章
禿鷹現形記
看見你的錢被吃掉的那一刻

第八章
蜘蛛與蒼蠅
哪來的「神秘醬汁」?真是夠了
後記
追尋答案的心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48691?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9

 

前言:誰買走了你的股票
相信我,你一定不知道答案
寫這本書,我想是從我第一次聽到薩吉‧阿列尼可夫(Sergey Aleynikov)的故事開始的。薩吉是一位曾經在高盛上班的俄羅斯電腦工程師,他在二○○九年夏天辭職後不久,因為涉嫌竊取高盛的電腦程式碼,遭到美國FBI逮捕。

真是太詭異了。打從那場高盛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整個高盛唯一被起訴的,居然是一位「從高盛拿走某樣東西」的員工;更詭異的是,檢方認為這位俄羅斯人不應被保釋,因為如果把他放出來,讓高盛的電腦程式碼落入不肖人士之手,將可能被用來「不當操控市場」──難道,程式碼在高盛手上,就不會被「不當操控」?如果高盛可以不當操控市場,別的券商是不是也可以呢?

高頻交易……什麼鬼?
最最詭異的,其實還有另一件事:這位俄羅斯人到底在做什麼,根本沒人能解釋清楚。我指的,不是他這回做了什麼犯法的事,而是他「過去」到底在做什麼,也就是:他的工作內容,到底為何?

外界都說,他是一位「高頻交易軟體工程師」(high-frequency trading programmer),但這不算什麼解釋。回到那年夏天,那只是個絕大多數人──即便是在華爾街──聽也沒聽過的名詞。什麼是「高頻交易」?那個程式碼到底有多重要、重要到一發現遭員工拷貝,高盛要立刻通知FBI逮人?如果說,這個程式碼實在太重要太重要,可能對金融市場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為什麼又會落到一個在高盛工作才兩年的俄羅斯人手上?

剛開始,我只是希望有人能為我解答上述疑問。直到有一天,我坐在一個望出窗外,可俯瞰世貿中心原址──也就是現在的「自由廣場一號」(One Liberty Plaza)──的辦公室裡。

辦公室裡聚集的,是幾位來自華爾街不同領域──包括大券商、大證交所、高頻交易業者──的高手。他們當中,有人放棄了高薪,挺身向華爾街的弊端宣戰。他們所揭露的弊端之一,正是高盛聘請這位俄羅斯人去做的事。他們一邊討論,一邊解答了我的疑問,也回答了許多我原先想都沒想到的問題。

一九八七年十月那次崩盤,我正好在「紐約廣場一號」(One New York Plaza)四十樓──也就是我的前老闆「所羅門兄弟」──躬逢其盛。當時,實在太有意思了,假如你還不相信華爾街的人對於未來其實沒半點頭緒,看看那一天吧──前一刻,天下太平;下一刻,整個美國股市跌掉了22.61%,卻沒有半個人知道原因。

那段期間,有些交易員為了怕接到客戶要賣股票的通知,乾脆不接電話。這些人不是第一次這樣惡搞,但政府那次決定採取行動:推出新政策,讓電腦來取代這些不稱職的人。從那次崩盤以後,電腦越來越重要,今天,電腦交易已經可完全取代人工撮合。

閉起眼睛,想像一下股市的長相
過去十年來,金融市場的改變太大了。講到股市,我敢打賭多數人腦海裡所浮現的畫面裡都有「人」──有穿著夾克的交易員,在交易大廳上吆喝。但那種畫面早就過時了。大約從二○○七年開始,市場就已經不需要那種交易員,就算他們還存在,也已經完全不重要了。今天,在紐約證交所與芝加哥的幾個商品交易所裡,我們還能在交易大廳看到一些交易員,但他們早已無法左右金融市場,也不見得能掌握市場動態了。

現在的美國股市,都是在「暗池」(dark pools)交易的。這些暗池,大多座落在紐澤西與芝加哥戒備森嚴的大樓裡。我們至今還不完全明白這些暗池裡是怎麼運作的,電視螢幕下方跳動的股價數字,只能告訴我們股市的一小部分訊息,各種關於暗池的報導也莫衷一是,不怎麼靠譜,就算是股市專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般散戶就更別指望弄懂了。你也許會打開電腦,登入你的網路交易帳戶,按下「買進」指令,然後呢?你可能以為自己知道,但相信我,你不知道。因為如果你真的知道,很可能根本不敢輕易按下指令。

大家的腦海裡都停留在過去的畫面,是因為這樣最不必傷腦筋,是因為要重新理解、建構一個新畫面太累人,更是因為少數能幫你建構新畫面的人,根本不想讓你搞懂。
這本書,就是希望為你還原這個畫面。這個畫面,是由很多小畫面拼湊而成的──包括金融風暴後的金融業者、各種聰明的創新、電腦程式,以及那些來到華爾街才發現華爾街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人。

其中有一個人──一位加拿大老兄──就站在這個新畫面的正中心,把一個又一個的小畫面串起,讓我們看到一幅完整的大圖像。直到這一刻,他願意把美國金融世界的真相公諸於世的勇氣,還是讓我吃驚不已。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48691?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9

 

書摘:第2章 誰在搞鬼?
是的,有人暗地裡操控了股市
布萊德‧勝山(Brad Katsuyama,以下稱小布)壓根兒沒想過,美國爆發的那場金融危機,跟他有什麼關係。
當時,他在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上班。該銀行雖然是全球第九大券商,卻很少人會把這家銀行與華爾街聯想在一起。它穩健經營,而且相對正派──因為後來大家都看到了,該銀行的確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抵擋了暴利的誘惑,拒絕承做有問題的美國次級房貸業務。
 
回到二○○二年,皇家銀行為了「進軍」華爾街,把當時才二十四歲的小布派到紐約。但說來難堪的是,華爾街根本沒多少人注意到皇家銀行的「進軍」這回事。一位從摩根史坦利跳槽到皇家銀行的交易員就形容:「我去了那裡之後,那種感覺是……靠,這下誰會鳥我?」小布自己也說:「加拿大總部的人老是說,美國公司的人,薪水都太高了!但他們不明白的是,之所以薪水會這麼高,正是因為在美國這裡,根本沒人要來皇家銀行上班──這家銀行是nobody!」
 
小布在華爾街的前幾年,主要是從事美國高科技與能源股的交易,後來被拔擢負責股票交易部門,底下有二十幾位交易員。在皇家銀行交易大廳上,他們有一個所謂「拒絕渾蛋」的默契──假如來求職的人,看起來就一副華爾街渾蛋的樣子,管他自稱能為公司賺進多少錢,公司也絕對不會雇用他。他們甚至還為這樣的企業文化取了個暱稱,叫做:「皇家銀行nice」。
 
對小布來說,這暱稱也太「加拿大」風格了點,但說實話,他自己還真是貫徹這種風格的人。帶人,他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大家相信,你能幫助他們的生涯成長,而要讓大家相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大家的生涯成長真正受到幫助。
 
當時的小布並沒有發現,他所從事的工作與他的價值觀之間,有什麼衝突之處。他覺得自己可以在華爾街當交易員,同時保持自己原有的習慣、品味、世界觀與人品。剛開始的那幾年,也的確如此。「他就是我們的金童,」一位前同事說:「我們都覺得他有一天會接管整家銀行。」一直以來,小布信任金融體系,而體系也信任他。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他發現自己遭到金融體系背叛時會震驚不已。

電子交易,我們真懂嗎?
事情要從二○○六年說起。
當時,皇家銀行花了一億美元,買下一家叫做「卡林金融」(Carlin Financial)的電子交易系統公司。但看在小布眼中,加拿大的長官們要嘛不了解這家公司,要嘛就是根本對電子交易沒概念。因為,就在買下「卡林」之後,公司內部爆發了嚴重的文化衝突。小布發現,如今自己得和一群完全不一樣的美國交易員並肩作戰。
 
兩家公司合併的第一天,有位女同事打電話給小布,很小聲地說:「怎辦?這裡有個穿著吊帶褲的傢伙,手上揮著球棒走來走去……」其實,這位老兄不是別人,正是「卡林」的創辦人兼CEO,名叫傑瑞米‧弗洛姆(Jeremy Frommer),是個風格與皇家銀行截然不同的人物。他的招牌動作之一,就是把二郎腿翹到桌上,一邊讓人擦拭他的皮鞋,一邊用力舞動球棒;他也會刻意跑到交易大廳上,大聲嚷嚷「某某人,你可能會被炒魷魚喔」之類的話。有次他回母校艾爾巴尼大學(University of Albany)演講,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他還真是這麼說的:「我是搭頭等艙沒錯,但對我而言還不夠過癮,我得知道有哪些朋友還在搭經濟艙,我才會覺得滿意。」
「弗洛姆這個人很情緒化,易怒,講話很大聲──總之,跟典型加拿大人完全相反。」一位皇家銀行前主管說。「對我來說,多倫多是另一個世界,」弗洛姆自己也承認:「我很不適應,就像一位棒球打擊者,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揮棒了的感覺。」
但每揮一次球棒,弗洛姆都打在這群加拿大人的最敏感地帶上。例如兩家公司合併後,弗洛姆就自作主張地安排了第一場耶誕派對。一直以來,皇家銀行的耶誕派對都是比較傳統的,但弗洛姆逕自租了「馬奇」(Marquee,一家位於曼哈頓的知名夜店)的場地。「皇家銀行是絕對不會跟馬奇有任何瓜葛的,」一位曾經在皇家銀行的交易員說:「每個人當下的反應,都是心想:天啊,這是什麼鬼?」「我走進去這家夜店,裡頭九成的人我全不認識,」另一位交易員說:「那個場合,就像置身拉斯維加斯飯店大廳的酒廊,一堆半裸女人在那裏走來走去兜售雪茄,我心想,這些人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合併後,弗洛姆帶入了一堆與這家老派銀行截然不同類型的員工。「卡林公司女員工的長相,跟皇家銀行的非常不同。」另一位前交易員語帶保留地說:「你會有種感覺,覺得這些女人之所以會被雇用,就是因為她們很辣。」不只如此。「卡林」還設了一個黑市交易室,裡頭的交易員有的前科累累,有些甚至即將要去坐牢──例如其中一位交易員,就是齊高夫(Zvi Goffer),他後來因為在前一家公司工作時涉入內線交易,而被判監禁十年。
 
還有,在皇家銀行,員工們六點半就會上班;「卡林」的職員,一直到八點半才來,而且會一副沒睡好的樣子;皇家銀行的人總是低調有禮,「卡林」的人則粗魯張狂。「他們常會誇大、瞎掰自己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一位現任皇家銀行業務員說:「他們會掰說自己跟某某大咖──例如避險基金天王級人物鮑爾森(John Paulson)──超熟的,但如果你打電話去問鮑爾森,他可能根本想不起這人是誰。」
當時,皇家銀行要小布的整個部門,從原本在世貿大樓的辦公室遷到「卡林」在市中心的另一棟大樓。至於原因究竟是什麼,小布也不是很清楚,只是隱約覺得加拿大的長官們認為,電子交易是未來趨勢──即便他們未必明白原因,甚至沒搞懂究竟什麼是電子交易。
但這一搬,卻為小布帶來很大的麻煩。

 

打開電腦,看見……幻覺
搬到「卡林」辦公室後沒多久,他們就聽到了弗洛姆出了名的經典簡報。站在自己辦公室牆上的電腦螢幕前,「他說,現在要在市場賺錢,全要靠速度,」小布回憶:「交易,就要靠速度。他說,接下來我就要讓你們見識一下,我們系統的速度有多快。」
「弗洛姆轉頭對旁邊負責操作電腦的人說:來,輸入一筆買單!那人照做了,然後這筆單子出現在螢幕上,大家都看到了。這時弗洛姆說,你們看,是不是很快!但其實旁邊那傢伙不過是在鍵盤上輸入股票名稱,然後讓名稱顯示在螢幕上而已。弗洛姆接著繼續說,來,再輸入一次!然後旁邊那人又按了一次Enter鍵。當時是下午五點,市場已經收盤,根本沒辦法交易,但弗洛姆卻一副真的成交速度很快的樣子。」小布心想:「這傢伙,到底在搞什麼?」。
就在弗洛姆出現在小布的世界後,股市也變得怪怪的了。皇家銀行買下「卡林」的電子交易系統之前,小布的電腦操作一切正常。現在,突然間,他的電腦不靈光了。
在這之前,當他的螢幕顯示有一萬股Intel股票要賣,賣價每股22元,意味著他可以用每股22元買到一萬股Intel,他只需要按下鍵盤買進即可。但是到了二○○七年春天,當電腦螢幕顯示有一萬股、每股賣22元的Intel股票要賣時,他按下鍵盤要買進的那一剎那,所有賣單卻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當了七年交易員,他以前只要望著電腦螢幕,就能「看見」股票市場;但是現在,螢幕上呈現的再也不叫市場,彷彿只是幻覺而已。
 
對小布來說,這是個嚴重的大問題。身為交易員,小布的工作是負責撮合大戶(要買賣大量股票)與公開市場上的散戶(買賣數量較小)。假設有個大戶要賣三百萬股的IBM,但市場只顯示有一百萬股的買單,那麼小布就會先把三百萬股IBM全部吃下,然後立刻賣出一百萬股給散戶,剩下的兩百萬股,則慢慢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設法分批脫手。但如果他不能掌握市場上有多少人想買,他就沒法為賣家報價。他的角色能為市場帶來更高的流動性,但此刻的電腦螢幕,卻讓他沒法達成任務──無法掌握的風險,誰敢去冒?
 
到了二○○七年六月,問題已嚴重到不容坐視了。當時,新加坡有家叫做Flextronics的電子交易業者,宣布有意以每股近四美元的價格,買下一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Solectron。有位大客戶打電話給小布,說想趁機賣掉手中的五百萬股Solectron股票,於是小布查了一下市場──紐約證交所與那斯達克──顯示的是3.70~3.75,意思是:你可以用3.70美元賣出,用3.75美元買進。不過,以這樣的價格,在當時只能賣出約一百萬股。
 
這位大戶打給小布,就是希望小布能吃下所有五百萬股,擔下沒賣掉的四百萬股的風險,而這位大戶願意以每股3.65元(比市價低一點)賣給小布。但就在小布吃下股票之後,卻發現市場出現了詭異的變化──他原本以為,要賣掉這一百萬股不成問題,但結果卻只賣掉了幾十萬股,並引發股價一度小崩盤。市場彷彿看穿了小布想幹嘛似的,總搶在他前面掛出更低的價格,等著他送出賣單。最後,當他把全部五百萬股賣掉,反而倒賠了一大筆錢。
 
這樣的事,按理講不應發生。一家即將以某個價格被收購的公司,股票通常會被熱絡地交易,而且價格區間不會拉開太遠──應該說,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尤其,照理講買方不會在他送出賣股票訊息的剎那突然消失。
於是,就像我們遇到電腦失靈時的做法一樣,他打電話請卡林的工程人員協助。

是技術太爛,還是其中有鬼?
剛開始,電腦工程部的人懷疑,是小布自己操作錯誤(這是他們最常見的一種假設)。「他們常會把我們這些交易員當成一群科技白癡。」小布說,他告訴工程人員,他所做的不過是按下鍵盤而已──不可能會出現什麼「操作錯誤」。
 
當發現問題的確比「操作錯誤」複雜時,負責處理的工程人員層級也跟著升高。「他們開始派負責產品的人來,這些人看起來終於像是技術專家了,但是……」小布說,當他向對方解釋,螢幕上照理說應該呈現股票市場的實際概況,但現在卻失去了這樣的功能,對方卻只能呆呆地望著他,同樣不明所以然。
 
後來,「卡林」終於派出「產品開發人員」來協助他。當初在談合併時,這些人也來過皇家銀行。「你平常很少看到這些印度人和中國人在交易大廳走動,大家都說,他們是公司的金雞母。」但這幾位開發人員同樣認為,問題不在電腦,而是出在小布身上。「他們說,那是因為我人在紐約,交易所在紐澤西,所以我所看到的市場資訊會比較慢;他們說,這是因為市場上有數以萬計的人在同時交易,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想買賣股票。」

如果真是如此,小布問對方,那為什麼「只有」當他想要買賣某筆股票時,才會發生這種事?
為了讓對方明白他的意思,小布要他們看著他操作。「我要他們看仔細:我現在要買十萬股的安進(Amgen)公司股票,目標價是每股48元。而現在,電腦顯示整個股票市場上,正有十萬股的Amgen要賣,每股就是48元──其中一萬股在BATS線上交易所、三萬五千股在紐約證交所、三萬股在那斯達克、兩萬五千股在Direct Edge交易所。哪,螢幕上你們都可以看到。我們就這樣,全盯著螢幕看,然後我把手指放到鍵盤的Enter鍵上,大聲數到五……」
「一……」
「二……看,沒有什麼動靜。」
「三……看,十萬股的賣單都還在,每股要賣48元…」
「四……」
「五!我按下Enter鍵,登愣!那些原本還在螢幕上的賣單,這下全消失了!然後,股價往上漲了!」
幾位開發人員沒說什麼。「他們只是說,嗯嗯,我們回去研究看看是怎麼回事,然後就再也沒來過了。」打過幾次電話追問,依舊沒下文後,小布也放棄了。
當時他猜想,應該是「卡林」的技術太遜了。無論原因是什麼,同樣的情況反覆出現:只要他想針對螢幕上所顯示的行情下單,行情立刻出現變化。而且不只有他遇到這個問題,所有他底下的交易員都遇上同樣的狀況。
 
與此同時,皇家銀行必須付給交易所的費用,也突然飆升,但小布完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二○○七年底,小布算了一下,「這為我們造成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損失,」他說:「錢就這樣默默賠掉了。」他在多倫多的長官要他想辦法,控制不斷增加的交易費用。
 
猜猜看,美國現在有幾個股票交易所?
其實在那之前,小布並不覺得證券交易所的存在,有什麼特別的學問。
當他在二○○二年抵達紐約時,美國有高達八成五的股票交易,都是在紐約證交所進行的,而且有些還是透過人工撮合;剩下那些不是在紐約證交所交易的股票,則全在那斯達克交易。沒有任何股票,可以同時在兩邊交易。後來,由於外界抨擊這兩大證交所壟斷了交易市場,有官商勾結的嫌疑,於是在美國證管會積極主導下,兩大交易所轉型為營利事業,並且開放競爭。到了二○○八年,美國總共出現了十三家公開證券交易所(public exchanges),其中大部分設於紐澤西北部。
 
大體來說,一檔股票無論在哪個交易所掛牌,現在都能在這十三家交易所裡買賣。你還是可以在紐約證交所買賣IBM股票,但現在BATS、Direct Edge、那斯達克、Nasdaq BX等等交易所,也同樣可以交易IBM股票。過去,我們總認為股票交易得靠人工來撮合,那樣的時代也結束了。今天,無論是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或其他新冒出的交易所,全都是一台台的電腦伺服器,裡頭安裝著叫做「撮合引擎」的軟體。在這些交易所買賣股票,不再需要打電話給某個營業員,而是直接在你的電腦裡輸入想要交易的股票,然後傳送到這些交易所的撮合引擎即可。在華爾街的大券商裡,過去那些負責向大客戶兜售股票的人,現在全改頭換面了,他們現在改賣運算方法──也就是銀行自己開發的專屬操作軟體。
 
這也就是為什麼,皇家銀行會那麼緊張,緊張到去買下「卡林」。目前,像小布這樣的交易員,還有生存空間──在大客戶與小散戶之間扮演撮合者角色,但這空間也越來越小了。
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獲利模式,也跟著改變。過去,他們對每一家券商的每一筆股票交易,收取固定的手續費。但是現在,以電腦取代人力之後,交易不但變得更快、更複雜,也讓交易所訂出了一套複雜無比的費率與回饋金計算制度。這套稱為「造價─受價制」(maker-taker model)的收費標準,就像其他華爾街的發明,其實根本沒人搞懂過──包括專業投資者在內。
 
一般來說,交易所會向受價者收取每股幾美分的手續費,付給造價者少一點的費用,然後自己賺取中間的差價。但也不是所有交易所都如此,像BATS,就是倒過來向造價者收取費用,然後付錢給受價者。
 
這一切,對於二○○八年初時的小布而言,都是前所未聞的。「我以為所有交易所都是向我們收取固定的費用,」他說:「我心想:什麼?居然有人願意付錢給我們,讓我們交易股票?」
我是交易員,居然不知道這家交易所的存在
自以為聰明的小布,決定修改電腦程式,把所有交易全導向收費方式對皇家銀行最有利的交易所──當時,正好是BATS,因為他以為可以從BATS那裏賺到費用。「那是場大災難。」小布說。因為,無論他想透過BATS買哪檔股票,那檔股票的賣方就會憑空消失在螢幕上,害得他無法交易;緊接著,那檔股票的價格也立刻與他所設定的目標價越來越遠。最後,他不但無法如願地從BATS那裡嘗到甜頭,反而越賠越多。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products/0010648691?utm_source=Johnsonkuo&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409

 

台長: 讀.冊.人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