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04 15:00:05| 人氣6,8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文學獎:陳列

 

聯合文學獎:陳列
「我不認為自己已找到最好的敘說方式,根本就不急著出版。」作家陳列近作「躊躇之歌」深受聯合報文學大獎七位評審讚賞,陳列卻說,他對該作還不滿意,「出不出版對我不重要,我出版,只是因為出版社一直催。」
陳列人生極為傳奇,在嚮往文學的青年時期莫名捲入白色恐怖,成為他一生最大打擊;出獄後,他在文學綻放光芒,後來又參與政治,曾任民進黨花蓮縣黨部主委,還當選國大代表。近年他又回歸鄉野,一邊種菜除草,一邊寫作,「但我花最多時間的是閱讀」。
陳列說,在任何時候,文學都能帶他去另一個世界,試著用作家的眼光去看世界,「這樣的眼光很豐富我,開我的眼界」。透過文學,不論閱讀或寫作,對他都具有祈禱般作用,「讓我心靜下來,看到更光亮神聖的某些東西」。

「躊躇之歌」以五個章節記述他早期被捕、出獄、從政、擔任國大代表見聞乃至回歸鄉野心情,獲譽為沉靜超越。陳列卻說,寫該作時,他其實常有不平、憤怒,才會耗時十年,只為找一種比較文學性的方式說話,看哪些先說、哪些多說或少說,「用五章看自己怎麼變得躊躇猶豫」。

認為,如此敘述方式其實都是修辭,「我一直想修改得比較美,希望呈現出的是詩而非政治」。也期待讀者別把這本書當他自傳,最好看到的是他怎麼看世界,而不是他這個人如何;「我不喜歡暴露自己,書中也避免私人事務。」

寫完「躊躇之歌」,試著用文學方式看待自己為何一直被文學、政治兩股力量搞得「亂七八糟、一事無成」,陳列仍疑惑自己是否有把話說清楚。未來他想描寫過去接觸的一九五○、六○年代政治犯,「他們內心有很細微的東西,我一直在想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們怎麼活過來。」

 

聯合報文學大獎:第一屆得主陳列 得獎感言
近三年內作品:《躊躇之歌》
評審推薦代表作:《地上歲月》

獎金:新台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
評審團:王德威、施淑、陳芳明、陳雨航、陳義芝、楊照、廖玉蕙(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得獎感言╱莫忘初衷(陳列)
電話裡,評審團通知我得獎的消息時,大概有好幾十秒鐘吧,我一直搞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那時,已近黃昏了,我趁著難得午後稍晚突生的陰雲遮去炎熱陽光的時段,已把菜園裡大蔥畦上的雜草拔除並順便培土了,正坐在屋簷下休息,喝水,閒看那些渾厚的雲和不遠處雲下方的山脈。風無聲吹拂。聽到電話裡的聲音說起這個獎旨在鼓勵攀登高峰的寫作者之類的事,我更是頓覺恍惚,甚至於漸漸感到有些慚愧和心虛。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專心致志的寫作者,而只是一直試著在寫,一直不願意放棄寫作而已。我也知道,有許多人比我認真、努力,並且聰穎;他╱她們的若干作品曾或多或少給過我一些驚喜、啟示和營養。卡爾維諾說,「任何書本都是其他書本的產物。」所以,我要仿效福克納說,這個獎不止是授予我個人,而是授予寫作這樣的工作,授予所有從事這份辛勞但迷人工作的人。我進入書房,翻閱著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出書時自序裡的文字:「我避免寫遠離社會現實的囈語謊言,但又深信文學應有它之所以是文學的藝術美質……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走動,經歷見聞的某些人和事物曾令我感動、不安或憤懣。這幾篇文章,大致上,便是此類情思的記錄和詮釋。」我抬頭看著窗外的那些山和雲,同時告訴自己,不要忘記這份單純的初衷。
感謝主辦單位,感謝每一位評審。(陳列)

得獎者簡介:
陳列,本名陳瑞麟,1946年生於嘉義農村。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首獎。1991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現已回歸文學專事寫作。目前定居花蓮。著有陳列作品集:《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台長: 讀.冊.人
人氣(6,819)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小暑閱讀:一代詞癡納蘭容若
此分類上一篇:夏至閱讀:一個書店傻瓜汪世旭 ,甘願賠錢10年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