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13 00:14:53| 人氣3,00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冬至閱讀: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

冬至閱讀: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
 
書名:新宋貳》卷五 南歌子 
 
作者:阿越
文理兼修的創作才子,理工科畢業後,曾任火車維修技師,後轉為攻讀中國古代史,創作新宋的緣由起於碩士班入學考試的試題中有關於宋代史的題目,竟發生答題不遂的窘境,因而耿耿於懷要再深入研究宋代歷史。現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碩士。
 
2004年開始動筆撰寫長篇小說《新宋》,歷經數載完成《十字》、《權柄》、《燕雲》三部長篇小說,近240萬字。目前是大陸第一線的網路作家,有網路二月河的美名。
 
阿越的作品思想深刻,文風嚴謹,於正確詳實的歷史氛圍中創造出歷史想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新歷史小說的代表作家。《新宋》開創了新歷史小說的新境界,與《隋亂》的作者酒徒在歷史小說界有著極高的人氣,也正因此而有南阿越、北酒徒的稱號產生。
 
《新宋》系列也在新浪官方博客長期維持超高人氣和「越迷們」的關注。百度網的「新宋吧」也成為評論歷史小說的第一大討論區。更有讀者特意尋書中文字著成〈新宋詩詞考〉、〈新宋地理考〉。甚至有學者也專門討論「新宋學」這股新歷史小說的風潮。
 
內容介紹:
人一旦擁有支配他人的力量,就很難抑制住去使用它的衝動。
但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
越是最簡單、最痛快的手段,便越要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
 
 
古戍飢烏集,荒城野雉飛。
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
宋與西夏初戰大捷,卻也使得兩國境內各自的政治局勢陷入更深的矛盾與糾結。
西夏興慶府內,少主秉常見到宋朝改制後的富國強兵,心中更添改制漢化的決心。但軍政大權旁落梁氏一族的太后與國相手上已久,缺少上位者狠決果敢的秉常雖有心改制,終究還是敗在猶豫不決的個性還是喪失了改革先機,成為梁氏一派的傀儡,漢化政策宣告失敗。 
 
獲勝的宋朝內部卻也產生分歧,西夏境內潛伏的細作,各自盤算著局勢的變化,以獲取各自最大的利益。宋廷之內,擔心政權落入石越之手的呂惠卿則暗中盤算籌碼,鋪設自己的為相之路,憂心戰爭勞民傷財的司馬光,在戰和之間亦有疑慮。此時帝王的猜忌之心亦起,擔心功高震主的趙頊,在權力分配與國家利益之間游移未定,而兩國之外的朝鮮與遼國的情勢也有了巨大的轉變,然而石越與邊防將領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亦開始浮現……。 
 
本書特色
《新宋》歷史背景是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前,內容描述一個熱愛歷史的現代大學生石越穿越時空,試圖運用數千年後的歷史知識與文化涵養試圖改變這個世界,以現代觀點改革宋朝弊病,見地精深,史料綿密,對北宋王朝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故事。主人翁以當代人的身份,去接觸歷史上的各種傑出人物,一步一步試圖扭轉歷史的車輪。掩卷之餘,總是讓人有一種思考,歷史是不是倘若真能那樣,會將是有如何重大的改變? 
 
這個現象同時也反映出對岸當代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茫然與夢想的渴望在現實環境的壓力與劇烈變動之下,無從發揮自己的理想,只好寄情於歷史小說,細膩的心理情境描寫與真實的史實具象交構,在歷史小說中這是個創舉,也是當代青年會有的共同感受。 
 
故事中的主角石越和改革派王安石、呂惠卿針鋒相對,與蘇軾一同品酒煮茶、談政論學,創立書院與二程子、沈括一起研究發明,並結識蘇杭名妓楚雲兒、世家之後桑梓兒,引進棉花紡織技術發展商業,使用活字印刷術開始立書傳世,從此改變北宋的變法革新……。 
 
《新宋》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北宋各個層面,帶領讀者置身於當時的大宋江山,舉凡科技(建築、印刷術、火藥、紡織)、政治(兩黨制、議會制度、新舊黨爭)、權謀(權力分割、分化、抹黑構陷)、情感(朋黨、愛情)都有相當程度的描寫,作者阿越本身為歷史博士研究生,對於歷史非常考究,也因此在大陸出版時引起一派歷史小說的風潮,也開創歷史小說全新的格局與定位,因此擁有新歷史小說盟主與網路二月河的稱號,甚至受邀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作專題演講。
新宋系列共有三部,共計十三卷,陸續出版中。 
 
書摘:
西夏國相梁乙埋的國相府,是興慶府除王宮以外最大的建築群。整個相府佔地數百畝,有三道厚實的院牆,高聳的箭樓以及豐富的倉儲,還有超過千人的家兵,儼然就是一座小小的城池。在相府的高牆之內,則有百千樓閣,高下參差,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楯,金碧輝煌。其後院更有綠水環繞於樓台假山之間,花木蒼松,繁茂交錯,是這「塞上江南」少有的園林。此時天近嚴冬,普降大雪,這一片美景被白雪掩蓋,更見一番別樣的風致。只是國相梁乙埋雖是漢人,但卻是在西夏出生長大,文少武多,竟下令府中僕人,每日都要將園中積雪打掃乾淨,做些煮鶴焚琴的勾當;又嫌冬日翠色不足,竟又使人將幾株珊瑚樹置於園中各處,使得好好一座園子,變得不倫不類,讓人忍俊不禁。只是來往相府之人,要嘛本身便不通風雅,反而羨慕梁氏的豪富;要嘛不敢得罪梁氏,只裝作視若無睹。梁乙埋於是渾然不覺,反而頗為自鳴得意。

不過梁乙埋雖然粗俗無文,但卻是精於權術。早在夏主秉常開始「大安改制」之前,梁乙埋便警覺到危險的可能,開始稱病不朝,長期居住在這園中不出。但是對於朝中局勢,老謀深算的梁乙埋卻是洞若觀火。「大安改制詔」頒布後,他便指使野利拿等人試探夏主的決心,不料夏主竟然出乎意料的狠決,當殿便將野利拿三人處死。這無疑是搧了梁乙埋一記重重的耳光。遍布朝堂的梁氏黨羽雖然一時被夏主嚇住,但是回過神來之後,便陸陸續續前來國相府,要梁乙埋拿出對策。

這一群人兔死狐悲,聚集在梁乙埋府中,不免要吵吵嚷嚷,聒噪不休。梁乙埋連哄帶罵,方將這些人暫時鎮住。

打發了這些黨羽之後,梁乙埋開始認真考慮起目前的局勢來。自從綏德之敗後,他在西夏國中的威信便日益減弱。以外戚控制國政,在西夏這種實力派林立的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以前之所以不斷出兵攻打宋朝,除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轉移國內矛盾,緩解國內對梁氏獨霸朝政,治國無能的不滿。並且透過戰爭,牢牢把握兵權,使反對派不敢輕舉妄動。但是綏德一敗,西夏國力大損,國內對他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昔日被壓制的反對派,聲音與膽子也一併增大。若在以前,就算借仁多瀚一個膽他也不敢派兵入駐興慶府!現在這樣潛在的力量,散布於興慶府與各地。乃至於在梁氏強大之時並不敢有他想的西夏部落首領,此時對梁乙埋的支持也變得猶疑起來,這些人一向只會追隨強者。

如果秉常當時果斷一點,趁兵敗時拿他開刀,他梁氏一族,此時有可能已在鬼門關相聚。不過當時秉常也有他的疑懼:梁氏一門兩后,朝中黨羽密布,最重要的是,在平夏城作戰的梁乙逋還控制著一支精兵。饒是如此,當時也是梁氏地位最不穩固的時期,因此梁乙埋才會長期稱病不朝,害怕的就是出現萬一。也因此梁乙埋才不惜代價要和遼國交好,藉此穩住腳跟,並且迅速地再次將兵權牢牢握在手中。梁乙埋深知,他梁氏一門在西夏國中立足的根基,依賴的就是梁太后的威望與對兵權的掌握。

此時梁乙埋基本上已經穩住陣腳,但是他亦知道,此時的情勢,與兵敗綏德之前依然大不相同。綏德兵敗導致梁氏勢力的削弱,不是這麼輕易就能挽回的。西夏國中,上自各路「諸侯」,下至普通將士,真心擁戴梁氏,特別是對他梁乙埋忠心無二的已經非常的少,但不滿的卻在增加。只不過梁乙埋表面上依然是太后的弟弟,夏主的岳父,一門兩后的地位,加上經營十數年的積威,與掌握兵權的實力,使得梁乙埋在表面上依然還能夠維持著自己的地位。

梁乙埋也許算不上一個智者,但是精擅權術的他,對於這些潛在的變化,卻非常的敏感。能在西夏殘酷的權力鬥爭中成為勝利者,他依靠的也並非僅僅是因為他的姐姐是太后。

西夏的局勢,可以說本來就已經相當的微妙。力量的天平在改變,形成了一種新的微妙平衡。在這個時候,夏主秉常頒布了「大安改制詔」,這個微妙的局勢,注定要被徹底的打破了。

梁乙埋完全出於一種本能,非常謹慎地應對著即將發生的變化。畢竟現在的西夏,已經不是他可以操控一切的時候了。
 
夏主秉常的「大安改制詔」,也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希望。有實力與野心的人希望藉此機會掌握權力;而關心時政的貴族酋長們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們盼望著變化,盼望西夏能中興,雖然這一點也妨礙他們想要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社會的下層,則希望減稅,並變得厭惡戰爭。哪怕是一個純游牧民族,戰爭也不會只帶來好處而不帶來麻煩的,更何況西夏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國家,長期的戰爭給社會下層帶來的痛苦其實並不遜於他們給敵人造成的痛苦。戰爭得到的大部分利益往往被上層所侵吞,而普通民眾卻要承擔賦稅加重以及生產之主要責任由婦女老幼承擔等種種惡果。「大安改制詔」的頒布,至少在精神上,給了這些人一個希望。

梁乙埋雖然並不能準確的把握住國人的想法,但是他卻能直覺般地意識到一些東西,更何況有些情況他是明白的:「秉常有大義之名。」

這是絕對不可輕視的。
梁乙埋權力的合宜之處便是因為他依附於大義的名份上。
一旦他失去這種名份,國內立時就會大亂。即便他並非通曉史事的人,也知道宋太祖的故事,以宋太祖在軍中、國中的威望,一旦黃袍加身代周,也得背負叛亂之名。他梁乙埋威望、才望、實力三者無一樣比得上宋太祖,別說禪代,哪怕擅行廢立,也就意味著內戰的開始,更何況還有一個宋朝正虎視眈眈。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梁乙埋也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真要下手,就要有控制局面的萬全把握,至少也要能夠控制住秉常。
否則,遠的不用說,耶律伊遜就是前車之鑑。遼主不過是太子,耶律伊遜還可以另立新君;但是秉常卻是西夏國王,先帝不知所終唯一的兒子!如果不能控制住秉常,他梁乙埋的前途便已注定。他的勢力會很快瓦解,梁氏一族在西夏就徹底玩完了,梁氏的權力基礎是依附於西夏王權的,他不會做自掘墳墓之事。

「投鼠忌器!投鼠忌器!」梁乙埋不斷地自言自語著。理清思緒之後他才驚覺,局勢之複雜微妙,更出他預料。自己真能控制住興慶府嗎?在某一瞬間,梁乙埋甚至有點懷疑,若是秉常親自率軍,究竟有多少原來支持他的部隊在那時候會動搖、觀望,甚至是倒戈。但是秉常有這種膽識嗎?梁乙埋一時間竟也拿不定主意了,若從之前來看,他絕無這種膽略;但若從他在大殿誅殺異己來看,卻又不無可能……

「終須先翦其羽翼!」沉吟良久,梁乙埋終於咬著牙,一拳砸在桌案上。「來人!」恢復平靜之後,梁乙埋整了整衣服,高聲喝道……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1016

台長: 讀.冊.人
人氣(3,003) | 回應(2)|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親子天下:綠葉做到極致也變「紅花」
此分類上一篇:冬至閱讀:建築大師 諾曼.佛斯特

讀.冊.人
納蘭性德《南歌子》
古戍飢鳥集,荒城野雉飛。
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
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
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
作者:納蘭性德,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納蘭能詩善賦,尤工詞,雖長於鐘鳴鼎食之家,且「密邇天子左右,人以為貴近臣無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錄),然其詞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與梁藥亭書》中曾寫道:「僕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從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間集》的風味。

清初詞家如陳維崧、朱彝尊等,不脫古人羈絆,以化用前人舊境為能事,總有名家詞句梗擱在眼前,所以他們的詞,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難免隱現著前賢名作的影子,終不能超越古人﹔他們並非不想創出新的意象,思想習慣和才力束縛限制了他們,使他們尋覓終身而不得一字。納蘭性德卻憑敏銳的觀察、新鮮的感會和高度的語言概括力,獨造新境,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創造才能。納蘭性德是清代文壇的一個奇跡,納蘭詞的魅力至今不衰。
2013-01-13 00:26:27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3-01-14 14:30:2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