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7 00:00:30| 人氣16,54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寒露閱讀:《子夜歌》

 
寒露閱讀《子夜歌》
是樂府《吳聲歌曲》名。
一種中國古代的詩歌體裁,相傳為晉代江南一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創,屬於樂府詩的一種。現存晉、宋、齊三代歌詞四十二首,均寫男女戀情,形式為四句五言句。詩中多用雙關隱語,活潑自然。《子夜歌》描述四季的景象,按季節分為子夜春歌、子夜夏歌、子夜秋歌、子夜冬歌四種,多採用諧音手法抒情。
 
根據《 唐書‧樂志 》的記載:「《 子夜歌 》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聲過哀苦。」《 宋書‧樂志 》曰:「 晉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豫章僑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古今樂錄》曰:「凡歌曲終,皆有送聲。子夜以持子送曲《鳳將雛》以澤雉送曲。」《樂府解題》曰:「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 》。又有《大子夜歌 》《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
時代背景:據《 宋書樂志》說:「 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樂府詩集 》更指明「江東」即建業:「 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不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樂府詩集 》還說:「 按西曲歌 ,出於荊、郢、樊、鄧之間。」
 
《子夜歌》四十二首
落日出前門,瞻矚見子度。冶容多姿鬢,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為,冶容不敢堂。天不奪人願,故使儂見郎。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自從別歡來,奩器了不開。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
崎區相怨慕,始獲風雲通。玉林語石闕,悲思兩心同。
見娘喜容媚,願得結金蘭。空織無經緯,求匹理自難。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前絲斷纏綿,意欲結交情。春蠶易感化,絲子已復生。
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自從別郎來,何日不咨嗟。黃檗郁成林,當奈苦心多。
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
朝思出前門,暮思還後渚。語笑向誰道,腹中陰憶汝。
攬枕北窗臥,郎來就儂嬉。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時。
駐箸不能食,蹇蹇步闈裡。投瓊著局上,終日走博子。
郎為傍人取,負儂非一事。摛門不安橫,無複相關意。
年少當及時,嗟跎日就老。若不信儂語,但看霜下草。
綠攬迮題錦,雙裙今復開。已許腰中帶,誰共解羅衣。
常慮有貳意,歡今果不齊。枯魚就濁水,長與清流乖。
歡愁儂亦慘,郎笑我便喜。不見連理樹,異根同條起。
感歡初慇勤,嘆子後遼落。打金側玳瑁,外豔裡懷薄。
別後涕流連,相思情悲滿。憶子腹糜爛,肝腸尺寸斷。
道近不得數,遂致盛寒違。不見東流水。何時復西歸。
誰能思不歌,誰能飢不食。日冥當戶倚,惆悵底不億。
攬裙未結帶,約眉出前窗。羅裳易飄飏,小開罵春風。
舉酒待相勸,酒還杯亦空。願因微觴會,心感色亦同。
夜覺百思纏,憂嘆涕流襟。徒懷傾筐情,郎誰明儂心。
儂年不及時,其於作乖離。素不如浮萍,轉動春風移。
夜長不得眠,轉側聽更鼓。無故歡相逢,使儂肝腸苦。
歡從何處來盬端然有憂色。三喚不一應,有何比松柏。
念愛情慊慊,傾倒無所惜。重簾持自鄣,誰知許厚薄。
氣清明月朗,夜與君共嬉。郎歌妙意曲,儂亦吐芳詞。
驚風急素柯,白日漸微蒙。郎懷幽閨性,儂亦恃春容。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人各既疇匹,我志獨乖違。風吹冬簾起,許時寒薄飛。
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儂作北辰星,千年無轉移。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
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
遣信歡不來,自往復不出。金銅作芙蓉,蓮子何能實。
初時非不密,其後日不如。回頭批櫛脫,轉覺薄志疏。
寢食不相忘,同坐復俱起。玉藕金芙蓉,無稱我蓮子。
恃愛如欲進,含羞未肯前。口朱發豔歌,玉指弄嬌弦。
朝日照綺錢,光風動紈素。巧笑蒨兩犀,美目揚雙蛾。
 
 蕭衍《子夜四時歌》
《子夜四時歌,春歌四首》
階上香入懷,庭中花照眼。春心一如此,情來不可限。
蘭葉始滿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憐意,摘以寄心知。
朱日光素冰,黃花映白雪。折梅待佳人,共迎陽春月。
花塢蝶雙飛,柳堤鳥百舌。不見佳人來,徒勞心斷絕。

《子夜四時歌,夏歌四首》
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閨中花如繡,簾上露如珠。欲知有所思,停織復歭躇。
玉盤著朱李,金杯盛白酒。雖欲持自親,復恐不甘口。
含桃落花日,黃鳥營飛時。君住馬已疲,妾去蠶欲飢。

《子夜四時歌,秋歌四首》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七彩紫金柱,九華白玉梁。但歌雲不去,含吐有餘香。
;吹漏未可停,絃斷當更續。俱作雙絲引,共奏同心曲。
當信抱梁期,莫聽回風音。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子夜四時歌,冬歌四首》
寒閨動黻帳,密筵重錦席。賣眼拂長袖,含笑留上客。
別時鳥啼戶,今晨霜滿墀。過此君不返,但恐綠鬢衰。
果欲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墮地,歲寒無異心。
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軀乃無依。
作者:梁武帝蕭衍,為宮體詩詩人。蕭衍對詩歌的熱忱和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詩歌的演變開始向詞作發展。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曾被喻為「竟陵八友」之一。稱帝後對於文學的愛好依然不衰。其詩作現存有九十餘首,多數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
 
蕭衍登天子,民望所歸,敢革時政,頗得人心,初期國家興旺繁盛,為一明君。
後期太過信仰宗教,企圖以佛治民,學者有此評價:一,太過慈悲,不力法治,導致官吏貪污搜刮,百官「緣飾奸諂,深害時政」,奸邪小人紛紛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現,官場風氣敗壞,民間疾苦,國力衰敗,而民怨終於為眼光銳利的侯景所利用。二,外交失敗,不能知人,導致侯景之亂。
 
 
李煜《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賞析:本詞牌又名《菩薩蠻》。
被俘入宋,李後主已深刻地意識到人生難免痛苦,但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獨有自己這麼不幸悲慘?是命運的捉弄還是自釀苦酒?他似乎沒有思考,至少在詞中,他對自己的人生痛苦,既不埋怨,也不控訴,又不懺悔,只是一味地呻吟。李後主晚期的詞作,就像是一杯杯濃濃的毫無雜質的苦酒。夢,常常是現實的替代性補償,現實中無法回歸故國,只好在夢中回歸。然而美夢短暫而虛幻,一夢醒來,更加深了失落的痛楚。夢既不長,轉而追憶歡樂的往事,而往事已成空,追憶過後又是深深的失望。

李後主詞藝術上的特點,是善於寫出心態的變化,而不僅僅是寫瞬間的心緒。
這首詞就體現出這一特色。我們可以概括出李煜此詞的結構,這種結構也是他的心理流程的外化:痛定思痛──尋夢解脫──夢醒更痛──再思往事──又如夢境,重入苦海。在李煜入宋后期的詞作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後主孤獨的形象。前面《烏夜啼》曾寫到“無言獨上西樓”,後面的《良淘沙》也說“獨自莫憑欄”,此詞又是“高樓誰與上”。日常生活中李煜似乎總是形影相吊,踽踽獨行。生活中的孤獨無伴更會強化心靈深處的孤獨感。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即《子夜歌》,屬《吳聲歌曲》,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李白的《子夜吳歌》共有四首,分述四季之事,此處所引的是秋歌。
 
李白《子夜吳歌》春歌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粧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為作者所承,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此體向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的創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李白天才型詩人,不太受韻律的拘束,在本質上適合古體詩的創造,尤其古樂府,依傍古調,篩取詩材,出以新意,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傑作。本詩就古詩中的人景取材,羅敷成為「拒愛」的主角,詩人在以「舊」為「新」的題詠中,並未改變羅敷美艷和有夫的定位:「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以此聯敘事,總起全詩:「素手青條上,紅粧白日鮮」,不直接敘說羅敷之美,而以烘雲托月的手法,藉採桑景物的映襯,使其艷光四射,白嫩的玉手,在青條上不斷移動,具有和諧動感之美,紅粧在明亮的陽光下,放射著美艷的光彩,簡描速寫,使羅敷美艷的形象,活潑生動地呈現。「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改了古詩的情節和寫法,不指明「羅敷自有夫」,而依採桑飼蠶的真實而發展,蠶已饑而羅敷欲去,以見羅敷的忠實於所事,著一「欲」字而其欲行未行的情態以見,藉此以婉拒。味意更在古詩「使君一何愚」之上;故而「五馬莫留連」,促請駕五馬太守的離去,溫厚而有禮。詩人此作,簡練、典雅、含蓄、動人,更在古詩之上。
 
李白《長相思》
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捲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6,549)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墨墨傳情 |
此分類下一篇:立冬閱讀:黃花風鈴木
此分類上一篇:以詩會友:濟慈《璀燦之星》

讀.冊.人
《子夜歌》
是樂府《吳聲歌曲》名。一種中國古代的詩歌體裁,相傳為晉代江南一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創,屬於樂府詩的一種。現存晉、宋、齊三代歌詞四十二首,均寫男女戀情,形式為四句五言句。詩中多用雙關隱語,活潑自然。根據《 唐書‧樂志 》的記載:「《 子夜歌 》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 聲過哀苦。」《 宋書‧樂志 》曰:「 晉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豫章僑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古今樂錄》曰:「凡歌曲終,皆有送聲。子夜以持子送曲《鳳將雛》以澤雉送曲。」《樂府解題》曰:「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 》。又有《大子夜歌 》《子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

《子夜歌》描述四季的景象,按季節分為子夜春歌、子夜夏歌、子夜秋歌、子夜冬歌四種,多採用諧音手法抒情。據《 宋書樂志》說:「 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樂府詩集 》更指明「江東」即建業:「 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不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

《子夜四時歌,秋歌四首》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七彩紫金柱,九華白玉梁。但歌雲不去,含吐有餘香。
;吹漏未可停,絃斷當更續。俱作雙絲引,共奏同心曲。
當信抱梁期,莫聽回風音。鏡中兩入髻,分明無兩心。
2012-10-17 00:05:42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