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4 14:45:41| 人氣7,8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展 期:2010/10/08 ~ 2010/12/26
陳列室:103, 104, 105, 107, 202, 204, 206, 208, 210, 212

分為「文化振興」、「藝術創新」、「生活美學」和「傳播與融合」四個單元,以說明南宋宣示承繼大統的理念、創新的藝術品味、江南地區的審美意念,以及書畫、工藝、圖書等,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圈之間的流通、傳播與融合等各個面向,以展現南宋藝術的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振興」部分,有宋高宗以中鋒墨跡給抗金名將岳飛的「賜岳飛手敕」,南宋朝廷以圖畫題贊古代聖賢明君,藉以宣揚道德文化維繫倫理道統。 藝術創新」部分,介紹南宋定都杭州後,重建畫院,並以簡取勝,突破山水畫構圖布局,和北宋畫構圖繁密緊實大大不同「生活美學」和「傳播與融合」部分,介紹庶民生活藝術和南宋時期與北方金國和西南、東南地區的藝術文物交流融合。

 

圖書方面,除了宋版孤本,更輔以元、明、清等朝刊本或後人描述南宋文化之著述,藉此說明南宋文人生活的多元及可看性。書畫部分,馬麟的「靜聽松風圖」與「秉燭夜遊圖」以及夏珪「溪山清遠」都是故宮精品;宋高宗與宋寧宗皇后的人物像,清楚呈現了宋朝正式朝服的樣式;宋高宗寫給岳飛的親筆信札,則顯現宋高宗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而借展自遼寧省博物館的「自書詩」,則是詩人陸游用猩猩毛製成的毛筆完成的8首詩文。北宋繪畫結構繁密、筆墨勁拔渾厚,相較之下,南宋畫風則趨向空靈,以簡取勝。 

 

故宮館藏如帝后書法、宮廷藝術家創作、士人書畫;器物如官窯瓷器、端硯、玉雕、銅鏡等;文獻如宋版圖書等珍稀藏品加上商借文物共展出410件。這次南宋特展特別向國內外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與遼寧省博物館商借南宋時期書畫精品;向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 、連江縣政府、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浙江省博物館、福建博物院等商借南宋出土器文物,器物品浙江省六個博物館,包括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市歷史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諸暨市博物館、金華市博物館、衢州市博物館等,福建省三個博物館,包括福建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館、邵武市博物館共借96件,將南宋的銅器、玉器的復古文化做了綱要性的說明;也將宋代新穎的雕漆器、玻璃器、金銀器的成就,壽山石雕、文具、服飾的樣貌呈現;書畫類共16件、出土瓷片向國內三個博物館30組,以地下的瓷片,彰示南宋人的生活軌跡。藉著紀年古墓所展開的當時生活,有助於觀眾了解有別於清宮舊藏的南宋世界,是故宮有史以來最大借展規模。

 

每個商借文物由哪個博物館館藏,因文物從哪裡出土,都有其歷史意義,代表南宋除貴族宮中收藏品外,地方庶民文化也有藝術成就。浙江省博物館商借的杭州出土「修內司銘銜環銅虎」,虎眼炯炯有神,其腹部有篆書銘文:「紹興五年三月九日,修內司奉聖旨製造,并環重十斤」。宋代修內司是掌管宮殿太廟修繕事務的機構。而浙江省諸暨市博物館藏南宋文人案上的「石雕筆架」,由黑色石材雕刻而成,造型為32座山巒連峰起伏,山與山間凹下低谷正好可以放置毛筆,設計自然巧妙,足以顯示南宋文人案桌上的山水連綿意境。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館藏「金娃娃」、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館藏漆器「紅剔犀葵瓣式三層套盒」、浙江省諸暨市博物館藏「石雕犀牛鎮紙一對」,以及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館藏具南宋時代風格菊花造型「銀鎏金盤盞」。「有人說雍正展令他重新認識1名皇帝,這次故宮有企圖心,讓大家更了解一個世代,重新體認南宋藝術成就。」

 

展品清單:
 
  

 「文化振興」書畫單元

宋室南遷後,為因應新的政治情勢、地理環境及文化氛圍,帝王倡導以藝載道,重視禮樂教化。高宗、高宗后(吳皇后)、孝宗、寧宗、寧宗后(楊皇后)等,承襲宋代皇室喜好翰墨,重視文藝修養的傳統,以書寫或圖繪方式實踐藝術的教化功能,常見御筆書寫古代經典故事,用以頒賜國學或地方府學,或於畫作題詩,賞賜大臣。又藉圖繪題贊古代聖賢明君的事蹟,宣揚傳統道德文化,維繫倫理道統,重建理想的政治與社會秩序。 

 

 《宋高宗坐像》

宋室南渡後,高宗趙構積極招攬畫人,重建宮廷畫院,並致力於蒐求散佚書畫,致使南宋的藝文活動得以迅速振興並續作發展。本幅畫高宗頭戴烏紗展腳幞頭,身著朱紅袍服。相貌溫文儒雅,雙目炯炯有神。此像在保存過程中,曾經遭受嚴重傷損,清代重加裝池時,將原本破損的背景移除,易以另絹,並用色粉調墨罩染,雖然色澤參差不勻,所幸實景部分猶能看出原畫大致的面貌。

 

《宋寧宗皇后坐像》

 宋寧宗皇后(1162-1232),原本不知姓氏,年少時隨養母入宮,擔任雜劇女伶。由於得到吳太后垂愛,將她賜與寧宗,乃得平步青雲。朝臣中,有名楊次山者,皇后認其為兄,自稱楊妹子。楊后雖然出身微賤,但卻學識淵博,能詩善畫,書法風格與寧宗相近,曾為之代筆。本幅中,畫楊后頭戴龍紋花釵冠,拱手端坐於靠背椅上。身著交領大袖的五彩褘衣,衣上織綉兩雉花紋,並列成行,是為「搖翟」。

 

《宋高宗賜岳飛手敕》

紹興七年(1137)秋天,岳飛(1103-1142)率軍到防區邊界巡視,高宗(1107-1187,在位1127-1162)以此御札回覆其報,嘉勉其恭忠體國。高宗趙構早年書學父皇徽宗,稍長學習宋黃庭堅、米芾書體。後來上追晉王羲之,臨習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對南宋皇室書法有深刻影響。此札楷書帶行體,點畫講究、姿態優美,雖然是在軍事急迫中對屬下的敕書,行氣首尾一貫,顯現出他的書法造詣。

 

《書畫孝經》

原題: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本冊原本應為圖文相連的長卷,後來因破損嚴重,改裝成書畫分開的冊頁形式。畫幅各藉不同場景,詮釋各階層人士盡孝及忠君的雙重意涵。圖文相輔,充分突顯了「為君主立言」的創作初衷。書幅風格,雖與高宗略似,但應出自御書院書手的代筆。畫幅風格則與馬和之全然不同,部分山石皴法反倒與李唐、蕭照較近。且本冊後副葉之宋人題跋均真,故本冊宜更名為〈宋人書畫孝經〉,或更符合事實。

 

宋朱熹《致會之知郡尺牘》 

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畢生並以建構國家新秩序為志。故孝宗晚年延攬理學家改革國是時,曾讓他大為興奮,可惜新政剛起步,便隨孝宗的崩逝而結束。本函下筆迅捷有力,是1194年8月他卸下知潭州(湖南長沙)一職後,前往京師途中所寫,意在向部屬交待潭州政務。首段提及令人傷感的「國家喪紀」,指的正是同年6月孝宗之死,但7月寧宗繼位,他有機會入朝宣教,又讓他頓時轉憂為喜。

 

器物單元

 南宋時,國家政治中心遷移南方。並仍視祭祀為國之大事。在禮敬天地祖先的隆重祭典裡,昭告承續大宋天命的正統地位。由於北宋原有銅質、玉質禮器都已散失,遂以陶瓷器、竹木器替代。在朝廷指揮下,南宋官窯瓷器延續著北宋汝窯類型的釉色傳統,製作出銅禮器的型樣。宋人重禮。北宋君臣考訂古器物而編輯成的《宣和博古圖錄》,成了南宋釐定禮器的主要依據,並將新的考訂繪製為禮圖,頒發樣制到各地,使地方文廟祭器與禮儀用品有所依循。這種復古尚禮的努力也在南宋銅器、玉器的樣式中呈現。

 

南宋官窯《青瓷尊》

這件青瓷尊帶有喇叭口、扁圓形的腹部及厚實的足部。器身表面上了濃厚而均勻的青釉,釉層潤澤光亮。器身外壁有四條直行的稜線,稜線的邊緣處因釉層比較薄,顯露出胎土原有的深褐色。釉層表面因為燒造過程中,釉料和胎土熱脹冷縮的速率不同,因此在表面出現不規則的淺色裂紋,稱為開片,是官窯瓷器的特色,全器優雅而莊重。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後,金兵佔據北方,皇帝倉皇南渡,國家的政治中心遷移到南方。朝廷非常需要舉辦祭典,向天下人民昭告政權的正統性。但是在兵荒馬亂、百廢待舉的情勢之下,很難取得製作精良的銅器或玉器來作為官方祭祀用的禮器。因此,朝廷便下令暫時使用陶瓷器、木器,並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最初燒造官窯瓷器的地點有會稽、蘇州、杭州等地,並以杭州為主要產地。在官方的監督控管之下,早期的南宋官窯瓷器皆有特定的樣式。因為製作這些陶瓷器的原意正是要取代銅質的禮器,所以一些早期的南宋官窯瓷器與古代銅器的造型十分相似,現在眼前所見的這件青瓷器便是模仿古代青銅「尊」的造型。圖書單元 南宋在經學、理學、科技、史學方面,都有所創新。

 

南宋經學研究承襲北宋,並繼續另創新義。

儒家的經學研究,到了宋代而形成「理學」。南宋理學衍生出許多學派,至朱熹而集其大成。朱熹主張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以窮理盡性。陸九淵則創建「心學」。理學成為南宋學說的主流。南宋的科技文明既傳承發揚前代遺緒,亦展現其獨特的思路和取徑。如:《楊輝算法》揭開了數學教育的先河;《農書》則記載水稻的栽培技術。南宋史學極盛,史家著述豐富。李燾濤《續資治通鑑長編》編寫北宋九朝史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記述宋高宗一朝史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開創紀事本末體的先河。鄭樵《通志二十略》則擴大了典章制度專史的範疇。

 

《四書集注》二十六卷(宋)

朱熹撰清內府仿刊宋淳祐本 朱熹(1130-1200),徽州婺源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徙居建陽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有紫陽先生、考亭先生等稱,後人尊稱為朱子。 《四書集注》亦稱《四書章句集注》,內含《大學章句》一卷、《論語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大學》、《中庸》原為《禮記》篇章,至宋代始單獨選出論說其義理。《四書》一稱,至朱熹始定,將《大學》分別經、傳,亦將《中庸》重編章節,補綴闕文,定名為「章句」;《論語》、《孟子》則融會諸家,謂之「集注」。原編首重《大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表示為學次第。《四書集注》反映朱熹治學風格,對文句再三斟酌,裁融各家所考,同時重視闡發義理,注明已見。《大學章句》以「格物致知」為要旨,表述「即物窮理」的知識過程。朱熹為《四書集注》投注畢生心力,不止在程朱理學體系中占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及影響力,使《孟子》列入經書,連同《論語》、《爾雅》、《孝經》,加上唐代「九經」,正式構成「十三經」,南宋《四書》成為經學史的里程碑。

 

《周禮注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

賈公彥疏宋紹熙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刊元明遞修本。 儒家經書昭示天下公理,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宋代士人欲振興文化亦需從經書的詮釋著手。《周禮》又名《周官》,內容敍述周代官制及其職掌,含有相當成分的理想,為士人所必讀。此書舊傳為周公制作,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六篇。東漢鄭玄(127-200)集諸儒之說為全書作注,疏者為唐代名儒賈公彥。《周禮》之於宋代士人有特殊作用,除了十分認同其中的政治、教育理想,亦是效仿改制的依據。此「茶鹽司刊本」將經文、注文與疏文合刻於一書,始見於宋高宗紹興年間,反映南宋士風鼎盛,及在經典學習方法上的新意,尤其便於深入閱讀,以應因科舉考試之需。後世亦據此法陸續刊行,故有此謂「遞修本」,即一書版片經過兩次及兩次以上修補,而重新刷印、出版的書本,足以顯見南宋刊本的重要地位。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宋)

袁樞撰宋寶祐五年趙與  心湖州刊元明遞修本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樞撰。袁樞(1131-1205)字機仲,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曾任國史院編修期間分修國史列傳,秉持史官書法不隱精神。袁樞喜讀司馬光《資治通鑑》,然為其浩博所苦,欲通貫其著乃有《通鑑紀事本末》之作,亦開創史學新體例。自漢代以來,史學總歸紀傳、編年二體,然紀傳體一事複見數篇,編年體則一事為卷帖所隔,袁樞故而別出新意以事為單元,融通紀傳、編年為一,別立「紀事本末體」。本書述始於「三家之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記二百 三十九事,另附錄六十六事。南宋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出現,對於歷史學之通俗化、普及化尤有重大意義。是書在南宋即為各方所重,明清以降,各種紀事本末、紀略及方略等名目書刊不勝枚舉。本次展出宋寶祐五年趙與 湖州刊元明遞修本,原清宮天祿琳琅舊藏,「正觀君臣論治」一條,因宋諱貞字,改貞觀做正觀。

 

《農書》二十二卷(南宋)陳旉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陳旉《農書》是現存最早關於中國南方水稻栽培技術的專著,共三卷,共一萬二千餘字,書成於紹興十九年(1149)。上卷部分闡述了農業生產經營和技術,中卷則以養牛為核心,下卷則以蠶桑為主。陳旉(1076-?),號西山隱居全真子,又號如是庵全真子,係道教全真派道徒。陳氏隱居於淮海東路儀真郡(江蘇省儀徵縣)的西山,自己從事農業勞動生產。除了仰賴自身實踐農業的觀察,也向老農們請益,於七十四歲之齡撰成此書,意比於前代的《齊民要術》和《四時纂要》。《農書》的內容除了水稻種植之外,尚有「六種」。六種即「陸種」,指的是旱地作物,即麻、粟、芝麻、豆、蘿蔔、菘菜(白菜)和麥等。陳旉對旱地作物的重視,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緣以宋代之後,重視以防禦自然災害的角度來強調旱地種植的重要性。政府的詔令和地方官員的勸農文,一方面向北方推廣種植水稻,提高生產量,另一方面則在傳統水稻種植區的南方推廣旱地作物種植,以達到備荒的效果。陳旉總結南方旱地作物的種植經驗,認為旱地作物應該要重視栽種順序,按月種植不同的作物。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6926

 

宋馬麟《秉燭夜遊》

冊 絹本 設色畫 縱:24.8公分 橫:25.2公分

<紈扇畫冊>第二幅 

馬麟,約西元13世紀,祖籍山西河中(今永濟縣),後遷居浙江錢塘。宮廷畫家馬遠之子, 曾任職南宋寧、理宗(11941264)兩朝畫院,位至祇候。作畫題材廣泛,工山水、花鳥,也擅長人物。其作品多進呈君王供賞玩或頒賜用,畫上常見有南宋寧宗、楊皇后(11621232)及理宗的題詩。

 

此圖取材自蘇東坡《海棠詩》: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夜色掩映的深堂廊廡,茫茫夜色中庭院燭光高照,映照園中海棠盛開。 一士人據太師椅當門而坐,品味幽靜月夜良辰美景。馬麟對自然觀察敏銳,寫生功夫頗深,抒情小景工緻細膩,表現宮廷園苑亭廊建築和園林布局,作品有院體畫工整細緻的特點,極富有情致。

 

 

宋馬麟《靜聽松風

此畫顯示馬麟在山水、人物等方面的繪畫才能。此圖繪深山流水間古松兩株,老幹橫偃如虯龍蟠空。一高士憩坐於松根,其身向後倚斜,右手支於松幹,左手輕執衣襟,傾首凝神諦聽,其有一侍童,操手執扇側立。畫家技藝高超,所作畫中人物姿態自然,比例準確,衣紋線描勁健流利。由於人物表情生動刻畫入微,其全神貫註的神態,使觀者經由想像似乎也聽到了迎風搖曳抑揚迴蕩的松聲。馬麟的畫無論是鉤勒填彩,或墨筆寫意,在其高超寫實功力外特重用筆。此張畫中的松幹瘦枝虯曲俯仰多姿,畫家在絹上以中鋒細長線條寫老樹巨幹,松針繁密層次分明,並以馬派特有斧劈皴法,來表現樹底下巨石之紋理。畫面後方一脈流水相映,溪水由左向右自山谷中緩緩涌出,其迂迴之狀恰足以疏解前景山石樹木方硬有力,迅疾揮灑的筆勢。南宋院體畫極為註重畫中人物、環境的氣氛營造,圖中隔岸遠山烘托下,煙水迷茫,更加強了景物鬱蔥秀潤之感。整幅畫筆意高古,氣韻閒逸,設色淺淡典雅和諧。 

 

馬遠作畫時,常將風吹時的樹枝特意拉長。歲寒老松拖著長枝,枝葉擺盪間,松風與松枝交響合鳴,靜中有動,好似傳出蕭蕭松濤,而枝芽自由四處伸展。圖,畫面上,山被推遠,只剩淡墨一抹,畫中人則坐樹下,斜倚身聽著什麼,樹上藤蔓隨風飄飛,松風呼之欲出。人物身上衣服飄帶飛起,完全陶醉在聽覺裡。

 

此畫右上方有南宋理宗書「靜聽松風」四字,下并鈐有「丙午」、「御書」二璽。考南宋丙午年有二,前為孝宗淳熙十三年,後為理宗淳祐六年(一二四六)。此畫所鈐丙午年印,應為理宗(一二二五-一二六四)御筆,因宋孝宗時馬麟恐尚未成名家。將本圖高士臉相與本院藏宋理宗像相比對,顯然是同一人。畫左下方有署款:臣馬麟畫。因此〈靜聽松風圖〉為馬麟畫宋理宗「靜聽松風」,應是馬麟成熟期最重要作品,更是傳世馬畫巨幀中之傑作。畫上除了清宮鑑藏寶璽之外,並鈐有收藏印記多方,分別是:虎、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天水郡收藏書畫印記等印章。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7609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南宋為期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為中國文化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時期。南宋朝廷一方面宣示承繼大統,重振禮樂規章;一方面振興江南文風,重視儒學教育,融合釋道,確立以朱熹為代表的經學道統;此外,獎勵各種經濟發展,以至於農耕進步,商業繁榮,手工業興盛,海外貿易蓬勃。經濟富庶帶動文藝創作之風,詩文詞章,或尚以文載道,或追求閒逸自然;風雅之士喜好文物鑑藏,講究生活品味。在書畫與工藝製作方面,隨著皇室的倡導與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與人文風氣的轉變,無論在內容與形式上,都創造出獨特而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對後世藝術發展影響深遠。

 

南宋時期流傳的文物,既是富於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也是說明南宋文化的最佳實證。為求呈現南宋藝術與文化全貌,本次特展展品展覽規劃於2010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結合書畫、器物與善本圖書,在本院一、二樓的十個陳列室展出。以說明南宋宣示承繼大統的理念、創新的藝術品味、江南地區的審美意念,以及書畫、工藝、圖書等,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圈之間的流通、傳播與融合等各個面向,以展現南宋藝術的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
 
演講場次表:
10/15(五)14:30~16:30
劉芳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副研究員兼科長)
講題:從精微到奔放─特寫南宋人物畫

10/18(一)14:30~16:30
侯怡利(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人員)
講題:言有盡而意無窮─談南宋尺牘

10/21(四)14:30~16:30
許文美(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講題:走入詩情─解讀南宋山水畫

10/26(二)14:30~16:30
許媛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講題:書籍行四方─談南宋圖書的生產、行銷與傳播

10/29(五)14:30~16:30
葉淑慧(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講題:南宋詩詞的生活文學:愛國、隱逸、淒清、婉約的時代奏鳴曲

11/2(二)14:30~16:30
余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處長)
講題:南宋官窯

12/7(二)14:30~16:30
鄧淑蘋(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
講題:十二、十三世紀中國玉器文化的發展

南宋天下事
11/15(一)14:30~16:30
王明蓀(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講題:南宋與金朝的「中國」觀念

台長: 讀.冊.人
人氣(7,861) | 回應(1)| 推薦 (16)|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映像:借物少女艾莉緹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映像:通天神探狄仁傑

讀.冊.人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每個商借文物由哪個博物館館藏,因文物從哪裡出土,都有其歷史意義,代表南宋除貴族宮中收藏品外,地方庶民文化也有藝術成就。 向浙江省博物館商借的杭州出土「修內司銘銜環銅虎」,虎眼炯炯有神,其腹部有篆書銘文:「紹興五年三月九日,修內司奉聖旨製造,并環重十斤」。宋代修內司是掌管宮殿太廟修繕事務的機構。而浙江省諸暨市博物館藏南宋文人案上的「石雕筆架」,由黑色石材雕刻而成,造型為32座山巒連峰起伏,山與山間凹下低谷正好可以放置毛筆,設計自然巧妙,足以顯示南⋯⋯宋文人案桌上的山水連綿意境。 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館藏「金娃娃」、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館藏漆器「紅剔犀葵瓣式三層套盒」、浙江省諸暨市博物館藏「石雕犀牛鎮紙一對」,以及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館藏具南宋時代風格菊花造型「銀鎏金盤盞」。「有人說雍正展令他重新認識1名皇帝,這次故宮有企圖心,讓大家更了解一個世代,重新體認南宋藝術成就。」

展品清單:
http://www.npm.gov.tw/exh99/southernsong/ch_06.html
2010-10-14 14:47:2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