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7 16:03:26| 人氣20,451|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

 

美學系列2010上海世博與英國館
 
文/蔣勳
英國館挑戰了二十一世紀生命物種面對生態浩劫的難度,它不是第一名,它是2010世博唯一思考到時代難度的建築……
 
世博會──強國的競技場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創立在1851年。那個年代,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列強向全世界發動戰爭,在工商業落後的亞洲、非洲、中南美洲地區掠奪土地、資源、市場。如果英法聯軍(1857)標誌著歐洲兩大強國在中國的宣示軍事主權,同一個時間,世界博覽會也正是強國向世界宣告政治實力、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的競技場。
 
第一屆世博由英國主辦,1851年在倫敦舉行,由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王夫亞爾伯特主持。英國館的水晶宮,以鋼鐵與玻璃組合,也宣告了數千年來人類傳統建築材料(岩石、泥土、木材)的結束。1853年世博在新崛起的美國紐約舉行。1855年世博由法國主辦,在巴黎舉行。1862年世博又回到倫敦,再度由英國主持。1867年又輪到法國巴黎主辦。
 
回顧十九世紀後半葉的世博會主辦歷史,很清楚看到這個以經濟商業與工業科技為名的博覽會正是強國藉以宣告政治實力的場域。整個十九世紀,並沒有太多國家有能力主辦(甚至參加)世界博覽會。世博會的「世界」只是幾個強國的較勁而已。
 
亞洲第一個有能力主辦世博會的是日本(大阪),時間已經晚到1970年了。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整整這一百多年,亞洲國家是與世博會無緣的。
 
世博會啟發梵谷、德布西
十九世紀後半葉,亞洲國家雖然無能力主導世博會,卻因為參與,的確對歐洲文化發生了正面的影響。 
大家都很熟悉,梵谷在1887年從荷蘭到巴黎,他就是透過了世博會帶去的日本版畫認識了東方浮世繪的線條色彩構圖。梵谷收藏浮世繪,臨摹浮世繪,甚至摹寫上面他看不懂的漢字,啟發了梵谷最後三年自我繪畫風格的完成。
 
不止梵谷,印象派畫家馬奈、莫內、高更等人的畫作裡都可以看見對東方藝術的好奇與探討。強國在展現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的同時,社會的菁英往往可以透視到一個民族更深層的歷史的厚度、文化的源遠流長,可以看到不因為政治衰弱而喪失的美學品質。德布西也是透過了世博會聽到印尼甘美郎音樂,啟發他在十九世紀末創作了不同於傳統歐洲切音方式的新印象派音樂。
 
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艾菲爾塔
十九世紀末,各列強國家在世界博覽會展示自己政治、經濟、科技實力的目的越來越明顯。
1893年芝加哥世博,野心勃勃的俄羅斯曾以修建長達九千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作為自己國家實力的證明。 
博覽會中俄羅斯館,觀眾可以瀏覽所有大鐵路修建的地理與科技資料、設計圖稿。同時也可以坐在火車車廂中,聽到火車汽笛鳴叫,車窗外是四層由當時一流俄羅斯畫家合作長度達兩千公尺的西伯利亞的沿途風景。四層景深由近而遠,山脈、河流、平原,天空朵朵白雲,景片拉動,虛擬乘坐火車的實景,栩栩如生,經濟科技實力轉換成了美學的形式出現。
 
1889年世界博覽會在巴黎舉行,法國為紀念大革命一百周年,大肆慶祝。那一次世博會址坐落在塞納河西南岸的戰神廣場,廣場上高高聳立的艾菲爾鐵塔,挑戰世界最高建築的難度,成為展現法國國家經濟與科技實力的新美學標誌。
 
眾所周知,這座鐵塔原來只是電信通訊的信號塔,純粹只是為了資訊科技的功能性而設計。但是艾菲爾思考當時世界上挑戰最高力學極限的建築量體,不止放棄了人類數千年熟悉的建築材料,放棄了岩石、木材、泥土,改用現代科技的鋼鐵,更徹底放棄了舊有的建築形式束縛,用純粹力學結構,組織成向上挺伸的力量,背叛地心引力,擺脫所有舊建築的裝飾符號記憶,不再有羅馬圓拱,不再有希臘柱頭,不再有巴洛克雕花,艾菲爾宣告二十世紀建築純粹材料與力學的結構之美,藉著世界博覽會,法國領導著經濟科技實力走向新的美學思考。所有政治經濟科技實力最終是在美學的層次上完成,沒有美學層次,政治、經濟、科技實力,都只是沙上建塔,無法留下記憶。
  
上海世博會留下什麼
在上海世博會場走一圈,每一個館都是一個符號,每一個館都具體而微說明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中國館是最醒目的,不止是因為它是主辦國,可能更因為中國試圖藉這次世博展示的野心或企圖心都太明顯了。中國館的醒目,不止是大,更因為造型上不斷向上擴大飛張的霸悍雄強的氣勢。遠遠望去,像一個健身房重量訓練出來的健美先生,虎背細腰、寬肩膊倒三角的身材,氣勢奪人。雄強是可以讓人記憶的,但是還需要內在的飽滿。沒有內在的飽滿,雄強容易流於虛張聲勢,不是真正的實力充足的從容自在。
 
中國館的造型來自兩千年中國木建構建築的斗拱與飛簷,是傳統符號概念的再演繹,是記憶的繼承與放大,而不是勇敢的創新。受過一百年民族自信的壓抑,從民族傳統符號尋找再出發的信心,可以理解,但過度放大民族舊的記憶符號,有時恰恰也是走向崛起的阻礙。艾菲爾鐵塔正是勇於擺脫舊符號,以全然的新思維走向世界實力競爭的成功案例。
 
太過因循舊的民族符號,有時候是不想(或不能)具有現代世界的競爭力,如同這一次世博的泰國館,因為放棄了在現代世界的競爭,倒也不虛誇矯情地在傳統符號裡安分的做小小的自己。
 
德國館的外觀看起來強大,形式的概念卻延續著二十世紀初包浩斯的美學規則。幾何切割的塊面,在二十世紀初是創新,在二十一世紀初,卻無論如何只是一頁翻過去的美學陳跡。如同十九世紀末挑戰力學最高的艾菲爾鐵塔,有創新難度,二十世紀末蓋一個號稱最高的101,就只是虛張聲勢而已。沒有難度的挑戰,是沒有美學可言的。
 
荷蘭館不大,不虛誇,草地上的羊,溫室中的鬱金香,浮在半空的民房,都是小而實在的國家記憶。荷蘭近二十年來在建築美學上的思考,務實而不虛誇,令人耳目一新。建國四百年的荷蘭如果可以如此平實,不知道為什麼才建國兩百年的美國卻要背負如此沉重僵硬的「大國」負擔?在美國館中看美國這個國家的總統、國務卿政治演說,只覺得可笑而已。
  
英國館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在遊覽荷蘭館時,我的視覺不斷被一旁的英國館吸引,像一個灰濛濛的發光體,像珍珠的光,內斂而絲毫不囂張,想到古詩裡的「曖曖內含光」。我向荷蘭館導遊道歉,因為忍不住一直在看英國館,沒有專心聽他解說。這解說員嘆一口氣笑著說:是啊!荷蘭館很驕傲提供了一個看英國館最佳的平台。
 
英國館的總設計建築師是1970年代誕生的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他的建築思維沒有太多國家符號的記憶(僅僅有一個隱而不顯的「米」字符號)。也許,作為世界主流英語文化圈的中心,國家的概念已經是二十世紀的舊符號,海澤維克拿到2010上海世博的英國館案子,他的思考顯然是:如何為二十一世紀找到美學的新方向?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共同難題是什麼?
 
如果二十世紀世博會競技的是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二十一世紀的難題,或許恰巧是對濫用的政治、經濟與科技的反省與思考。政治、經濟、科技無節制的濫用,造成生態失衡,氣候變遷,危及人類自身與物種的生存。英國館沒有從外在造型思考,所有的建築造型來自思考生態難題這一主題意識。
 
英國館從現代人的生存空間開始反思,思考空間的意義,思考廣場的意義,思考自然與人的互動關係,最終思考到物種的傳延。參觀者通過廣場,通過水,來到護衛種子的「聖殿」。「種子」是生命的胚芽,儒家哲學中心思想的「仁」這一個字,其實就是「種子」,是瓜子仁的「仁」,是杏仁的「仁」,「仁」並不是形而上的抽象哲學,「仁」是來自如此具體的生命必須生長的「生生」不息的願望。
 
因此設計者擺脫了形式束縛,從「種子」出發,集合了倫敦和雲南植物研究中心六萬顆種子,封存在七點五公尺長的有機壓克力管中。六萬條透明的長管,固定在木結構上,隨風微微搖曳,隨日光發生變化,像一團光,不斷變化色層的光體,像基督教《聖經》裡傳說的「方舟」,在生態浩劫來臨時負責承載傳延生命。在種子聖殿裡,戶外的自然光被七公尺長的透明管引進室內,每一根管子的前端,透過凸鏡放大,看到不同種子的形狀,孕育著生命,等待發芽,如此安靜,如此飽滿,如此神聖,如此莊嚴。
 
英國館挑戰了二十一世紀生命物種面對生態浩劫的難度,它不是第一名,它是2010世博唯一思考到時代難度的建築。它沒有從思考造型開始,卻完成了真正造型的革命。西班牙館很漂亮,英國館不是漂亮,是美,「美」必然有思考的難度。
 
2010年上海的世博會熱鬧非凡,十月以後,人潮退散,建築物陸續拆除,黃浦江兩岸都將如廢墟,那時,這一片復歸沉寂的土地將在歷史上留下什麼記憶?西伯利亞的大鐵路嗎?或是標誌新世紀美學的艾菲爾塔? 
 
閱讀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
 
英國館[種子聖殿]小檔案:
展館位置:世博園區C片區
場館主題:傳承經典,鑄就未來
國家館日:9月8日
建築師:英國建築師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種子來源: 英國皇家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種子銀行」 
英國館設計者托馬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不到四十歲,以「傳承經典,鑄就未來」為主題造價1320萬英鎊,主體建築「種子聖殿」樓高20米,由六萬根由新型材料「亞克力」製成的透明壓克力光纖絲管向各方伸展。每一根「亞克力」長7.5公尺,內部裝有LED光源,白天時觸鬚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線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現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間;夜晚時光纖絲管內的光可照亮整座建築,使其光彩奪目。毛絨絨的大圓球外觀英國館看起來就像一朵蒲公英(Dandelion)。代表了對未來的許願,許多人將英國館暱稱為「種子聖殿」,其實主要是藉由建築想提醒全世界的人保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且提高人類面對氣候變化的應變力、創造力和恢復力。每根管子的末端都放進種子而且前端也設計小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發出不同的顏色與圖案。,這些「亞克力」具有高透明度、透光率達92%的塑膠水晶,「亞克力」的特性使觸鬚可隨風輕擺,加上光影變化,讓英國館看起來就像一座「會 呼吸的建築」。
 
這是設計者用來向倫敦皇家植物園「千禧年種子庫計畫」致敬的巧思。「千禧年種子庫」由2000年正式開始,預備在10年內保存24,000種野生植物的種子,是全球植物種類的10%;到2020年預備達到25%。所收集的種子都放在冰櫃進行長期保存。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植物保存計畫,由全球50個以上的國家合作進行,不乏瀕臨絕種的珍貴植物。種子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種子銀行」。
 
進入主體建築「種子聖殿」參觀後會依序經過展區中的「綠色城市」、「開放城市」、「種子聖殿」、「活力城市」,最後進入「開放公園」。在「綠色城市」這部份,可以看到英國四大首府「貝爾法斯特」、「卡迪夫」、「倫敦」和「愛丁堡」當城市建築和街道消失後,地圖中剩下的就是這四大城市中大片的綠色區域和充滿綠意的城市景觀。在「戶外城市」裡,會驚訝於頭頂上呈現一個倒掛的縮小版英國城市,另外雨水很豐沛的英國,在這裡還可以體驗到「光雨」灑落在身上的神奇「種子聖殿」則是英國館創意理念的核心部分,而「活力城市」更將植物的活力將盡情展現,可以看到展示種類豐富的植物,透過八個真實的植物生命故事和未來可能實現的植物故事,展現植物與自然如何打造出城市生活的未來「開放公園」是對城市律動的鮮活展示,參觀者將有可能看到以獨特方式呈現的莎士比亞劇目演出,和足球運動員來個互動,欣賞前衛時尚的現代藝術表演,甚至是在板球運動中試一下身手。參觀者還可以通過設在館內的「奧運角」,首次目睹倫敦奧運會的雛形,並與多位英國著名體育明星進行交流。「開放公園」是個露天場所,大約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開放空間,設計成它就像一張打開的包裝紙,將包裹在其中的「種子聖殿」送給中國,作為一份象徵兩國友誼的禮物。
   

 

台長: 讀.冊.人
人氣(20,451) | 回應(7)| 推薦 (12)|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愛情:泰姬瑪哈陵「愛的淚珠」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建築:潘冀人生學,夢見一座橋

讀.冊.人
「一軸四館」指的就是上海「世博軸」、「中國館」、「主題館」、「文化中心」、「演藝中心」;它們不僅占據了整個世博園區最精華地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5個永久建築。

「中國館」
中國館的外觀,以東方之冠為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設計理念在展現「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思想。中國館是世博園區最高的建築物,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總面積達16萬平方公尺,是世博園區核心建築物,將永久保留。中國館的多媒體「清明上河圖」,人物會走動,分白天和黑夜兩個版本。中國館所使用的空調,都不是用電的空調,而是只透過廢熱、天然氣等替代能源所產生的熱能進行運作,不但能源效率比普通空調高兩倍,排放低四倍,而且投資節省三分之一。

「世博軸」是世博園區內的主要入口和主軸線,地下地上各兩層,是個半敞開式建築,還是園區空間景觀與人流交通的主要動線。

「世博中心」是世博會期間的指揮、慶典會議、新聞及論壇活動中心。主題館則承擔演繹、展示主題的重任,重點在反映當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長的背景下,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文化中心」
用地面積六點七萬平方公尺,總建築面積近十六萬平方公尺,其中地上為單層的一點八萬座多功能劇場及環繞主場館的周邊六層建築,地下建築為兩層。

「文化中心」造型呈飛碟狀,設計理念中的「漂浮」概念,即藉助周邊功能區塊的上移,留出草坡平台層以滿足各種交通空間的轉換及劇場人流的疏散,同時解決了建築容量增大、原有基地不足的困境。「飛碟」輕盈地落在綠色基座之上,碟形主體與基座的分離似乎擺脫了重力,加強了天與地之間的戲劇性效果。

大陸第一個容量可變的大型室內場館,世博文化中心的劇場空間可以透過靈活的垂直分隔系統和創新的可伸縮可升降觀眾座椅系統,根據需要隔成一點八萬座、一點二萬座、一萬座、八千座、五千座等。舞台可根據演出內容在大小、形態、甚至在三百六十度空間中進行立體組合,使之既能舉行超大型慶典、演唱會,又能舉辦籃球比賽和冰上表演,甚至可以進行冰球比賽。

在環保與生態領域,「文化中心」以時尚的飛碟外形設計形成了建築的自遮陽體系,同時為玻璃屋頂的地下空間進行自然採光;光電幕牆系統的採用,能夠讓場外觀眾也能感受到場館內的演出氛圍。此外,江水(黃浦江)冷卻系統、氣力垃圾回收系統、空調凝結水與屋面雨水收集系統等多種節能手段,也在世博文化中心綜合使用。
2010-07-27 16:11:58
狐狸克斯
那個看起來整個像刺蝟的建築真酷
2010-07-27 16:54:20
版主回應
狐狸克斯您好:

歡迎朋友您來與寶貴留言。
自己也很喜歡這造價1320萬英鎊的英國館「種子聖殿」,只是他們形容這外形毛絨絨的大圓球就像一朵蒲公英。主體建築「種子聖殿」樓高20米,由六萬根新型材料「亞克力」,每一根長7.5公尺,內部裝有LED光源,觸鬚狀透明「亞克力」光纖絲管向各方伸展,這些「亞克力」觸鬚頂端都帶有一個細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組合成多種圖案和顏色。白天時觸鬚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線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現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間;夜晚時光纖絲管內的光可照亮整座建築,使其光彩奪目。由於光纖絲管可隨風擺動,加上光影變化,,讓英國館看起來就像一座「會 呼吸的建築」。
2010-07-27 17:32:33
好攝客-------小煌
很棒的~分享

世博的建築
真的都很有特色~

台灣館也不愛~ 期待它搬回台灣
2010-07-27 20:33:23
mi ya ko
很美也很有特色的建築啊
原來設計師在設計硬體時.還有考量到這樣的涵義喔

看文長知識
謝謝^^
2010-07-28 23:01:04
斷章
我最想去看就是英國館了^^
建築師的設計理念我很喜歡~
2010-07-28 23:42:31
隨風俠隱
抬頭文 寫的極是有理!!
謝謝來彷.久未有新作
抱歉!!
2010-07-29 04:53:51
阿空
我媽用心幫我留了簡報,今天又看了一次。好文章。
2010-07-29 18:45:22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