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23 16:29:52| 人氣17,701|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破不刺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
一代紅顏為君絕,千秋遺恨羅巾血。
半棵樹是薄命碑碣,一捧土是斷腸墓穴;
再無人過荒涼野,莽天涯誰吊梨花謝。
可憐那抱幽怨的孤魂,只伴著嗚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
—清.洪昇《長生殿》〈七轉〉

活動簡介:
名列聯合國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
3月31日起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全本《長生殿》,1688年洪昇創作《長生殿》,名列明清三大傳
奇之一。在康熙以後兩百年間,未曾以全本演出。全本《長生殿》2010年在台灣首度以全本完整演出
,重現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曠世愛情故事,寫下崑劇在台灣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本次演出的《長生殿》,邀請著名戲曲史論家郭漢城、戲劇評論家劉厚生、文學家白先勇與余秋雨等人擔任顧問,在尊重原著的原則上,刪繁就簡、調整結構、保持抒情性、加強戲劇性,將50折戲分為「釵盒情定」、「霓裳羽衣」、「馬嵬驚變」、「月宮重圓」四本,每場演出各演一本,全劇歷時逾十小時;每本之間故事連貫,又可獨立成章。

演出人員更是集結當代最重量級的崑曲藝術家,以被譽為「活唐明皇」的蔡正仁為首,以他最爐火純青的唐明皇角色,詮釋第三本、第四本中經歷國家變亂、與楊貴妃生離死別的唐玄宗李隆基,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第一本的楊貴妃,由中國北方崑劇院台柱魏春榮飾演,她的扮相優美,儼然是「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最佳詮釋;與蔡正仁同為崑曲大師俞振飛和「傳」字輩藝人親授弟子的張靜嫻,則是在第三本中與蔡正仁搭檔,詮釋面臨馬嵬兵變的楊貴妃,展現「梅花獎」二度得主的功力;「崑曲第一老生」計鎮華則飾演梨園名家李龜年。除了上述多位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挑大樑演出外,上海崑劇團的中生代演員張軍、黎安、沈昳麗、余彬等亦在各本中擔任主角,除了為《長生殿》帶來全新的觀眾族群外,也在此劇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唱腔編曲則是邀請到知名崑曲老生顧兆琳出馬,力求「宮調不變,套數不變,曲牌不變,主腔不變,笛式不變,結音不變」,恢復《長生殿》在清朝盛世時的演出原貌。

洪昇原著《長生殿》,與《牡丹亭》、《桃花扇》並列為明清三大傳奇。此次演出的版本,以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調整結構,保持抒情性、加強戲劇性,賦予傳統崑曲新生命。《長生殿》演出的舞臺、燈光與服裝等設計精美絕倫,重現輝煌的大唐盛世;霓裳羽衣舞一幕,邀請琉璃藝術品牌琉璃工房的創辦人楊惠姍女士,製作巨型琉璃翠盤,再造貴妃霓裳翩舞的絕美場景。在「定情」、「小宴」兩折中,唐明皇和楊貴妃手持酒杯,也使用琉璃工房設計的翠綠色菊花杯,這個杯子曾在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貫穿使用,《長生殿》是翠綠菊花杯首次在中國傳統戲曲中亮相。

全本崑劇《長生殿》全劇演出共
分4本「釵盒情定」、「霓裳羽衣」、「馬嵬驚變」、「月宮重圓」四本50折,共計10小時,分為四晚演出,是不容錯過的超級製作。

中國全本崑劇《長生殿》
第一本〈釵盒情定〉

[傳概] [定情] [賄權] [春睡] [禊遊] [傍訝] [倖恩] [獻發] [復召]
唐明皇/張軍 楊貴妃/魏春榮 安祿山/吳雙 高力士/侯哲 楊國忠/劉立爭
大唐天寶年間,山河一統,太平盛世。唐明皇冊封絕世美女楊玉環為貴妃,賜金釵鈿盒。楊貴妃得寵,進言明皇赦免邊關敗將安祿山死罪。虢國夫人與楊貴妃爭寵,貴妃遭貶出宮,幸由高力士呈上貴妃一縷青絲,明皇迎回貴妃,兩人相見,恩情更添十倍。
3/31 19:30
4/3 19:30


第二本〈霓裳羽衣〉
[傳概] [聞樂‧制譜] [疑讖] [進果] [舞盤] [權哄] [夜怨] [絮閣] [合圍]

唐明皇/黎安 楊貴妃/沈昳麗 李龜年/計鎮華 安祿山/吳雙 高力士/侯哲 楊國忠/劉立爭
夢中嫦娥傳授楊貴妃霓裳羽衣曲,唐明皇讚歎此曲非人間所有。壽宴上李龜年及梨園子弟演奏霓裳羽衣曲,貴妃躍上翠盤翩翩起舞,明皇擊鼓助興。楊國忠、安祿山爭權恃寵,唐明皇命安祿山為范陽節度使,授以兵權,不料安祿山傳三十二路番兵番將官圍場角獵,意欲謀反。
4/1 19:30
4/4 14:30


第三本〈馬嵬驚變〉
[傳概] [偵報] [窺浴] [密誓] [陷關] [驚變] [埋玉] [追‧情悔‧神訴] [聞鈴]

唐明皇/蔡正仁 楊貴妃/張靜嫻 安祿山/吳雙 高力士/胡剛
明 皇貴妃在長生殿中,對天盟誓,願生生世世永為夫妻。安祿山自范陽起兵叛變,兵臨長安,明皇貴妃仍在賞花飲酒,聞變驚惶逃往成都。行至馬嵬驛站,眾軍殺丞相 楊國忠,聲言再殺楊貴妃,否則誓不護駕。楊貴妃捨身保社稷,懸白絹自盡。唐明皇在劍閣避雨,夜裡聽著雨聲和屋簷下隨風而響的鈴聲,思念楊貴妃,肝腸寸斷。
4/2 19:30
4/4 19:30


第四本〈月宮重圓〉
[傳概] [神訴‧屍解] [罵賊‧刺逆] [剿寇‧收京] [哭像] [彈詞] [仙憶‧見月] [覓魂‧寄情‧補恨] [得信‧重圓]
唐明皇/蔡正仁 楊貴妃/余彬 李龜年/計鎮華 安祿山/吳洪發 高力士/胡剛
楊 玉環原是蓬萊仙子,因過謫貶人間。土地公以金水將其身魂合一,楊玉環升返仙閣。安祿山攻克長安,卻為義子李豬兒祿山刺殺而亡。長安城外,郭子儀大敗叛軍, 收復長安。唐明皇為楊貴妃改葬,發現墓是空的,命道士覓魂,終於在蓬萊仙閣尋見貴妃。八月十五日,唐明皇赴月宮與楊貴妃重逢,比翼連枝,好合依然,情留萬 古無窮。
4/3 14:30
4/5 19:30


原著:洪昇
顧問:白先勇、余秋雨、郭漢城、劉厚生
總導演:曹其敬
導演:沈斌、張銘榮

演員:張軍、黎安、蔡正仁(唐明皇)
魏春榮、沈昳麗
(楊貴妃)
張靜嫻、余彬(楊貴妃)
計鎮華
(李龜年)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主辦:新象文教基金會、上海崑劇團
主要贊助:力晶文化基金會
辦:琉璃工房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dvd/dvdfile.php?item=D020029818

 

「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長生殿》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據洪昇此劇《例言》說,他曾三易其稿:最初所作名《沉香亭》,後因「排場近熟」,刪去有關李白的情節,加入李泌輔肅宗中興事,更名《舞霓裳》;「後又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馬嵬之變,已違夙誓,而唐人有玉妃歸蓬萊仙院、明皇游月宮之說,因合用之,專寫釵合情緣,以《長生殿》題名。」這一過程費了十餘年的時間,最後一稿寫定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
 
《長生殿》是清代大戲劇家浙江錢塘人洪昇所撰,搬演唐明皇與楊貴妃故事,全劇五十齣,曲文華麗高妙,音律婉轉嚴謹,結構細膩曲折,以「金釵鈿盒」為其中關鍵,離合悲歡,錯蹤參伍。場次安排穿插得當,搬演者無勞逸不均之慮,觀者聽者有層出不窮之妙,被公認為是一部完美之作。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早期都以宮廷檅事及女色禍國為主。而白居易的『長恨歌』經由詩歌的宣染,美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把李、楊二人由歷史人物轉化為傳說人物,元代白樸據此寫成四折的『梧桐雨』雜劇。洪昇以『梧桐雨』雜劇改寫的「密誓」、「驚變」、「埋玉」、「雨夢」四折為主,配合了『長恨歌』,將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演化成《長生殿》傳奇。
 
『長恨歌』及『梧桐雨』雜劇都是以唐明皇為主,楊貴妃在只是在陪襯的地位。
洪昇在《長生殿》中道出了楊貴妃千迴百轉的情懷,也顯示了楊貴妃在情場玲瓏剔透的手腕,更寫出楊貴妃肯為愛情犧牲性命的果斷,把楊貴妃的人格形象美化。最後跨越生死之界與唐明皇「笑騎雙鳳飛,瀟灑到天宮。」《長生殿》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美化後的總成果,也是最完美的呈現。
  
 
定情『唯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定情」為《長生殿》的第二齣,寫楊貴妃入宮之日,唐明皇賜予金釵鈿盒,取其「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這是從『長恨歌』中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及「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演化而成。這是一齣大場面的群戲,富麗堂皇,襯托出大唐盛世的氣派,「金釵鈿盒」卻成為日後離合悲歡的見證。
 
絮閣『情深妒亦真』
「絮閣」為《長生殿》的第十九齣,寫唐明皇私幸梅妃,楊貴妃得知,清晨闖至翠華西閣絮聒。經高力士及宮女永新的勸解,唐明皇的陪禮,才雨過天青,兩人和好如初。本齣為南北合套,由北曲及南曲交替而成,旦主唱北曲,冠生、丑及貼分唱南曲,是一齣繁重的唱工戲。
 
驚變『驚破霓裳羽衣曲』
「驚變」為《長生殿》第二十四齣,以『梧桐雨』的第二折為本,也就是『長恨歌』中的「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在御花園中飲酒作樂,貴妃載歌載舞,為明皇歌唱李白所寫清平詞。明皇大樂,開懷暢飲,貴妃不勝酒力,先回宮安寢。這時丞相楊國忠突然見駕,告以安祿山造反,逼近長安。明皇倉促下令往西蜀避難。這是《長生殿》一劇由歡樂轉變為悲劇的關鍵,小宴時的歡樂和聞變後的驚恐,在詞曲與音樂上都有強烈的對比。
 
埋玉『一代紅顏為君絕』
「埋玉」為《長生殿》的第二十五齣,寫唐明皇入蜀避難途中,行至馬嵬坡,六軍痛恨楊國忠專權誤國,將之殺死。又恐貴妃日後在明皇身邊進言,於是圍住驛館,要殺貴妃。明皇不肯,貴妃恐牽連明皇,乃慷慨自縊而死。 這齣淒滄的做工戲是以『長恨歌』中的「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娥眉馬前死。」及『梧桐雨』的第三折為藍本。
 
聞鈴『似我迴腸恨怎平』
「聞鈴」為《長生殿》的第二十九齣,寫楊貴妃在馬嵬坡被眾軍逼迫自縊後,唐明皇行至劍閣道上,適值風雨交加,乃進入劍閣避雨,聞簷前鈴聲淅淅零零隨風而響,勾引起國破妃亡淒然之情。這是一齣純粹抒情的唱工戲,由白居易《長恨歌》中「雲棧縈紆登劍閣」、「夜雨聞鈴腸斷聲」等句演化出來的。情節單純,詞曲淒滄,尤其是第二支「武陵花」,聲情合一,曲詞的音樂效果極為出色。
 
哭像『把哭不盡的衷情夢兒裡再細講』
「哭像」為《長生殿》的第三十二齣,由兩套曲牌組成,故亦稱「迎像、哭像」,寫唐明皇入蜀後,傳位太子,自稱上皇。因悼念楊貴妃,特敕成都府建立祠廟一座,用檀香木雕成楊貴妃生像。廟成祭奠之日,命高力士迎像入宮,然後親送入廟供養,追憶往事,悲愧交加。本齣由冠生一人獨唱,詞曲精妙,是「長生殿」後半段冠生的主要唱工戲,感情充沛,氣氛哀傷。
  
 
彈詞 『唱不盡興亡夢幻』
「彈詞」為《長生殿》第三十八齣,寫宮廷樂工李龜年經安史之亂,流落江南賣唱維生。在鷲峰寺彈唱唐明皇寵楊貴妃而引起賊亂的往事,與知音李謨相遇。本齣的「九轉貨郎兒」淒涼感人,是崑曲老生的代表作之一,長期以來傳唱不衰。崑曲極盛時期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之諺,就是指《千忠戮》的「慘睹」第一支曲首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及本齣第一支曲首句「不提防餘年值亂離」而言。 
 
總之,《長生殿》是一部以寫「情」為主、兼寓政治教訓與歷史傷感的作品。其一,劇中對「情」這一全劇的核心作了充分的描寫和反覆的渲染,並把故事的結局,寫成一方雖死,猶抱癡情,一方雖生,而痛不欲生,共守前盟,因此感動天地鬼神,得以共升仙宮,永久團圓。雖然「情」本是楊、李故事的中心,但《長生殿》的寫法,卻有把「情」從故事中抽像出來,作為具有普遍意義和超越生死的力量來歌頌的用意。劇本開場曲寫道:「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即點明這一主旨。在《例言》中,作者又對有人稱此劇「乃一部鬧熱《牡丹亭》」的說法表示贊同,這表明《長生殿》對情的讚美是受到《牡丹亭》很大影響並且與之相似的。但《長生殿》所寫皇帝與妃子的情,在當時的道德觀中是無可非議的,這和《牡丹亭》所寫根本違逆禮教精神的情,性質完全不同;作為歷史題材,《長生殿》又以一種距離感避免了對人心的強烈刺激。這樣,《長生殿》既在一定程度上沿承了晚明文學的特色,又退縮到一個比較文雅和安全的範圍之內。
 
其二,在寫「情」的同時,《長生殿》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寫安史之亂及有關的社會政治情況,這使得此劇顯得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情節富於波瀾曲折,既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劇,又具有歷史劇的特色。這一雙線平行交織、互相映襯的結構,把楊、李的愛情故事具體地結合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廣闊的社會背景來描寫,除了通過對唐明皇失政的批評,寄寓了「樂極哀來,垂戒來世」(《自序》)的教訓意義外,還通過描寫愛情在歷史變亂中的喪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個人命運為巨大的歷史力量所擺佈的哀傷,而這一點在當時尤其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特別像《彈詞》一出,寫皇家樂工李龜年於安史亂軍破長安後流落江南,對人彈唱宮中舊事與馬嵬慘象,所謂「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歎」,令人生不堪回首之感。
 
李龜年自述流離的一曲《一枝花》,則又抒發了普通人在歷史變亂中的悲愴: 不提防餘年值亂離,逼拶得歧路遭窮敗。受奔波風塵顏面黑,歎衰殘霜雪鬢須白。今日個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臉上長街又過短街,那裡是高漸離擊築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簫也,那乞丐。 此曲與李玉《千鐘祿》中《慘睹》一出的《傾杯玉芙蓉》曲一時流布甚廣,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俗諺,其原因是容易理解的。
 
《長生殿》在人物形像塑造方面,實不及《桃花扇》。這可能有寫作難度上的問題。劇中的唐明皇,既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是一個傳說人物,分寸不易把握。為了突出「情」的主題,作者寫他在馬嵬坡兵變中「寧可國破家亡」,寧可棄捨「九重之尊,四海之富」(《埋玉》),也不願棄捨楊貴妃,這和「皇帝」的身份難以相符。在其他各出中,唐明皇的性格也大抵集中在癡於「情」這一點上,顯得比較簡單。楊貴妃的形像,在前半部分寫她恃寵驕縱,為獨佔唐明皇的歡心而機變百出,又因害怕失寵而憂心忡忡,性格較為豐富,也切近一個寵妃的身份。其他人物,如作為忠臣義士的郭子儀、雷海青等,都顯得簡單化。 
 
「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長生殿》
初劇作家洪昇所作的劇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方面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長生殿》全本共有五十折,劇情涉及皇室、仙界與人間;成書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尤侗作《長生殿》序。清代初期,有許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滅亡的教訓,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這樣的作品,《長生殿》也同樣,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導致王朝幾乎覆滅;劇本雖然譴責了唐玄宗的窮奢極侈,但同時又表現了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愛情的同情,間接表達了對明朝統治的同情,還寄託了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洪昇
浙江錢塘人,生於清初順治二年七月一日,卒於康熙四十三年六月一日,與同時代之孔尚任(山東曲阜人,1648-1718)為清初劇壇之「雙璧」。
 
洪氏之《長生殿》成書於康熙二十七年,孔氏之《桃花扇》寫成於三十八年,兩劇前後相隔十年,而皆於成書後即傳唱極甚,轟動京師。然二人皆於其劇成之翌年即因之「罷官」,洪昇因為在康熙皇帝母親佟皇后喪期內仍然觀看《長生殿》,被革職回鄉,酒醉落水而亡,所謂「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其後兩劇卻又盛行於世,「南洪北孔」遂成清代曲家之代表,即於當時已如二人之知友金埴(1663-1740)所云:「兩家樂府盛康熙,進御均叨天子知。縱使元人多院本,勾欄爭唱孔、洪詞。」(見《巾箱說》)洪、孔兩家之詞主題有基本相同之處,故兩家之命運亦如一途,實為治史者所可深思細會者。 
 
清中葉曲論家梁廷柟(1796-1861)評洪昇之《長生殿》云:「錢塘洪昉思昇撰《長生殿》,為千百年來曲中巨擘。以絕好題目作絕大文章,學人、才人一齊俯首。自有此曲,毋論《驚鴻》、《綵毫》空慚形穢,即白仁甫《秋夜梧桐雨》亦不能穩佔元人 詞壇一席矣。……..讀至〈彈詞〉第六、七、八、九轉,鐵撥銅琶,悲涼慷慨,字字傾珠落玉而出,雖鐵石人不能不為之斷腸,為之下淚!筆墨之妙,其感人一至於此,真觀止矣!」梁氏此論道盡《長生殿》之本事、動人之神筆,與其在詞曲史上之地位。《長生殿》寫自唐代中葉後即成中國文學創作主題之唐玄宗與楊貴妃故事,其文有小說、戲曲、詩歌等,至洪昇時所流傳熟知者已有百五十餘種以上,而其中最著名者亦在三十餘,梁氏文中所提及 之元代白樸之《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人吳世美之《驚鴻記》與屠隆之《綵毫記》即是。洪昇之創作《長生殿》為集各家之長而又獨出心思予以創新,故能超越前人之作而成「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梁氏於百餘年後仍見其傳唱之盛,故云:「《長生殿》至今,百餘年來,歌場、舞榭,流播如新。」 
 
洪昇作劇過程亦極複雜。 其本人精通音韻詞曲,「年少即能吟絕妙詞」,負「英絕之才」,此皆為其創作之基礎所在,而他本人之寫《長生殿》亦是數易其作,先有《沈香亭》,再有《舞霓裳》,後乃成本劇,可見其創作構思之精審。洪昇創作的《長生殿》,最早由北京著名的崑曲戲班「內聚班」演出,康熙皇帝在紫禁城看過演出後十分讚賞,並向王公貴族們大力推薦。於是親王和內閣大臣每當舉行宴會必演此劇,《長生殿》成為當時最紅的劇碼之一。
 
這部劇本以宮廷生活為主線,穿插社會政治的演變,情節跌宕起伏。並讓蘇州音樂家徐麟幫助他嚴格地按照曲律填詞,使整個音樂布局與曲辭密切配合,風格各異,與人物場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楊玉環酒醉後用《南撲燈蛾》曲「宛然一幅醉楊妃圖」;郭子儀唱用北曲雄渾激昂此劇一經演出,立刻轟動,北京城中幾乎家家會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種戲劇劇種改編,梅蘭芳京劇《貴妃醉酒》也是改編於《長生殿》。作為明清傳奇的巔峰之作,《長生殿》以其精緻優美的曲詞、清麗悠遠的唱腔和美妙悅耳的音樂將崑曲藝術推向歷史的高峰,因此也與《牡丹亭》、《桃花扇》並列明清三大傳奇。  
 
「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早期都以宮廷祕事及女色禍國為主。而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經由詩歌的宣染,美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元代白樸據此寫成四折的『梧桐雨』雜劇,展開了對唐明皇的個性描寫。到了清代,劇作家洪昇以『梧桐雨』雜劇改寫的「密誓」、「驚變」、「埋玉」、「雨夢」四折為主,配合了『長恨歌』,寫活了楊貴妃,將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演化成五十齣的《長生殿》傳奇。
 
『長恨歌』及『梧桐雨』都是以唐明皇為主,楊貴妃在只是在陪襯的地位。
洪昇在《長生殿》中道出了楊貴妃千迴百轉的情懷,也顯示了楊貴妃在情場玲瓏剔透的手腕,更寫出楊貴妃肯為愛情犧牲性命的果斷,以及死後對愛的執著,把楊貴妃的人格形象昇華。洪昇在《長生殿》中創造的「釵盒情緣」,在藝人舞台實踐的打磨之下,使得《長生殿》成為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美化後的總成果,也是最完美的呈現。
 
《長生殿》是由依據『長恨歌』演化而成,因此在《長生殿》中處處可以看到『長恨歌』的影響,例如:「定情」就是由「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演化而成。「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如春。」是「春睡」的因由。洪昇用「聞樂」、「製譜」及「偷曲」三齣來描寫「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飄飄處處聞。」的情景。「密誓」就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翻版。「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形成了「驚變」。「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娥眉馬前死。」造成「埋玉」的悲劇。「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分成了「聞鈴」及「見月」兩齣,只不過「聞鈴」搬到「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的劍閣去了。「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則被引用在「聞鈴」及「哭像」的曲詞中。「尸解」、「改葬」是由「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引申而成的。「雨夢」是從『梧桐雨』雜劇第四折改寫的,捕捉了『長恨歌』中「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落葉時。」「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的悲劇抒情意味。「覓魂」則是寫「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雲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寄情」寫「惟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盒一扇,釵擘黃金盒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等情節。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只有在楊貴妃交與「臨邛道士鴻都客」徵信時的提到「金釵鈿盒」。而《長生殿》把「金釵鈿盒」強化為貫穿全劇情節的關鍵,前後出現八次,提到三次,作為離合悲歡的見證。尤其在楊貴妃死後,「金釵鈿盒」更成為天上人間的唯一聯繫。第二齣「定情」,楊貴妃冊封入宮之日,唐明皇賜以「金釵鈿盒」為定情之證。第十九齣「絮閣」,楊貴妃借「金釵鈿盒」固寵。第二十五齣「埋玉」,楊貴妃要求以「金釵鈿盒」殉葬。第二十七齣「冥追」楊貴妃鬼魂回到馬嵬驛,怕高力士未將「金釵鈿盒」殉葬,真情未有所託。第三十齣「情悔」,楊貴妃對「金釵鈿盒」懺悔。第三十三齣「神訴」,土地神向織女娘娘訴說楊貴妃因「金釵鈿盒」信難辜,抱恨守冥途的癡情。第三十七齣「尸解」,楊貴妃攜「金釵鈿盒」尸解。第四十三齣「改葬」啟開墓時,是空穴。連裹身的錦褥和殉葬的「金釵鈿盒」都不見了,只有一個香囊在。第四十七齣「補恨」,楊貴妃緊守「金釵鈿盒」,終於感動織女,代奏天庭補恨,成為重圓的因素。第四十八齣「寄情」,楊貴妃分釵一股,劈盒一扇,以為徵信,促唐明皇相會。第五十齣「重圓」,李楊天宮重逢,鈿盒再聯,釵頭重對,情緣永續。
 
洪昇最成功的是在《長生殿》中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楊貴妃,主動爭取愛情「獻髮」、「絮閣」,又肯為愛犧牲「埋玉」,死後對愛的執著「冥追」、「情悔」、「補恨」,終於在天上團圓「重圓」。「獻髮」、「絮閣」描述楊貴妃借頭髮、「金釵鈿盒」固寵,顯示了楊貴妃在情場的手腕,不但把一場場風波化解於無形,而且加深了兩人的感情。「埋玉」更寫出楊貴妃肯為愛情犧牲性命,『梧桐雨』對楊貴妃的描述不夠深刻,寫楊貴妃臨死的表現,卻只有一句自私的話:「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明知大勢以去,卻以此言來難為自己所愛之人。而在《長生殿》中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感情與人格刻劃的非常深入,楊貴妃在驚恐戰慄,萬分痛苦時,仍勸唐明皇不必以她為念。而唐明皇的反應也是相當強烈,甚至說出:「寧可國破家亡,阿呀!決不肯拋捨你的!」最後楊貴妃說出:「陛下雖則恩深,但事已至此,無路求生。若再留戀,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捨妾之身,以保宗社。」悲劇終於發生。楊貴妃死後經由「金釵鈿盒」的牽引,使得她的癡情終於感動天庭,才得與唐明皇「笑騎雙鳳飛,瀟灑到天宮。」
 
「釵盒情緣」:蔡正仁《長生殿之唐明皇》
 
提到崑曲,不能不提到《長生殿》;提到《長生殿》,又不得不提蔡正仁。蔡正仁這個名字幾乎已經等同於唐明皇這個角色。蔡正仁是一九五四年上海戲劇學校第一屆「崑大班」培養出來的崑劇演員之一。這批至今從藝超過五十年的演員,直接繼承了傳字輩和俞振飛等崑曲大師的表演藝術,可以說代表著目前崑劇演出的最高水準。 

 蔡正仁戲路寬廣,不只能演出貴為天子的唐明皇,也能幽默可愛地把飢寒交迫的「窮生」演得活靈活現。以書卷氣著稱的崑劇「巾生」,自然更不在話下。他對《牡丹亭》的柳夢梅、《紅梨記》的趙汝舟都有獨到的詮釋。蔡正仁不僅在舞台上,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在校園中推廣崑曲,從九○年起更擔任了十八年上海崑劇團團長,領導上崑編創了七十多臺新戲,整編兩百多齣老戲,成績斐然。

 

與《長生殿》是分不開的崑曲之路

 蔡正仁的崑曲之路和《長生殿》是分不開的。一九五四年三月,他一進戲校學戲,便由沈傳芷老師開蒙,學演《長生殿.定情賜盒》。後更師承京崑一代大師俞振飛。他不僅一字一句、一舉手一投足地跟著老師學,更長年觀看俞振飛的演出,看完自己再演。聽老師講解優缺點,再一遍遍地琢磨老師和自己的演出。蔡正仁看得最多、演得最多的是《長生殿》中的〈驚變〉、〈埋玉〉、〈哭像〉等三折經典折子戲。

 唐明皇一角在崑曲中,是由崑曲獨有的家門「大官生」應工,而非一般專司談情說愛的「巾生」。一般崑曲小生演員往往沒有足夠的「膛音」和作派以至「扛不起」唐明皇這個角色。飾演風流天子,不單要有一般小生的「風流」,更要演出「天子」的氣魄。蔡正仁的嗓音和作派不僅有君臨天下的氣魄,更是細膩無比。聽他聲聲細訴唐明皇國破家亡的悲愴與淒涼,那聲音彷彿在萬水千山、亙古長河間迴盪,催人淚下。

 《長生殿》的經典折子戲中,蔡正仁特別喜歡〈哭像〉和〈聞鈴〉。 〈哭像〉演的是唐明皇在楊貴妃死後,為她塑像,駐足雕像前追憶兩人共同經歷的辛酸血淚。十多支曲牌,一支連著一支,一唱超過四十分鐘。這樣的「份量」一般演員根本負擔不了。蔡正仁演來游刃有餘,聲情並茂,他說:「〈哭像〉這齣戲,不僅唱腔好,而且感情也好,作者的唱詞最能引起我的情感共鳴,每當唱『脫布衫』這段曲子時,我常一邊唱一邊淚水就在眼眶打轉了。」

 〈聞鈴〉則是唐明皇倉皇西逃時,在途中遇雨,眺望群山,回首前塵,唱出大段大段淒涼悲壯的心情。一起首就是「萬里巡行,多少悲涼路途情。」完全一派天子氣魄,但光有氣魄是不行的,蔡正仁以為必須把唐明皇層層疊疊的心情,利用崑曲各種不同的腔格細緻地唱出層次來,才能徹底地將人物立在觀眾面前,在自己「百唱不厭」之餘,觀眾自然也就「百聽不厭」了。

 光是唱好,是不夠的。蔡正仁以為演《長生殿》最考驗演員功力的,不是唱工,而是人物心理劇烈的矛盾。〈絮閣〉這折戲演的是楊貴妃因唐明皇私下和梅妃在絮閣相會醋勁大發,蔡正仁分析「唐明皇在這齣戲中頗為被動,一方面自覺不妥,所以千方百計地掩蓋事實,另一方面還要擺出皇帝的架勢。這種『和稀泥』的表演確有難度,太隨便了不像個皇帝,太一本正經又令人覺得唐明皇這個人虛假。這些複雜的心理層次,使得這齣戲很有難度。」又例如〈埋玉〉,演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馬嵬坡的死別,也有極大的心理掙扎,也非人生體會與舞台經驗不足的演員所能勝任。  

 

鎔鑄新舊打造當代《長生殿》
 蔡正仁演了半輩子的唐明皇,將整部《長生殿》完整地搬上舞台,一直是他的心願。上崑的《長生殿》排了一本又一本,一個、兩個晚上的,折子串連的,整本大戲的都有,就是始終沒有辦法湊齊各方條件將《長生殿》完整呈現。蔡正仁想要的並不是一個企圖仿古,只為呈現崑曲舊風貌的瓊樓玉宇,他要的是一座經過重新詮釋重新創造的《長生殿》,一座將唐明皇視為「人」,而不單只是一個「帝王」的《長生殿》。分五天以上演出,為演全而演全並不重要,況且觀眾的負擔會太沉重;演三天?若因此必須刪掉一些支線和精采的折子,又太可惜。蔡正仁提出演四本,四本涵蓋了原劇五十齣中的四十六齣,保留了完整性,只刪除過於冗贅的部分,又兼顧了演出的實際需要。四本各以〈釵盒定情〉、〈霓裳羽衣〉、〈馬嵬驚變〉、〈蓬萊重圓〉為主軸,每一本又都由九場戲組成。每一場並不一定是原著中的一齣,有的是濃縮了原劇本中的二至三齣戲。每一本的第一場都是從洪昇原著的第一齣〈傳概〉而來,彷彿是每一本的引子,借說書人之口串講家門大意。若觀眾無法盡觀四本,也能收首尾完整之效。 
 單演折子和演整本戲,蔡正仁從觀眾的反應感受到全然不同的能量。以大段唱功,最為蔡正仁喜愛的〈聞鈴〉為例,單獨演折子戲時,蔡正仁總是覺得「這個戲不大好唱」。沒有前情的鋪墊,實難使觀眾和唐明皇一同在劍閣之上,感受雨聲鈴聲「一點一滴又一聲,點點滴滴又一聲,和愁人血淚交相迸。」的動人心魄。四本《長生殿》首演之前,蔡正仁很憂心在經過整夜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後,觀眾是否耐著住性子,留下來靜聽〈聞鈴〉。但是,首演過後,蔡正仁的疑慮全消,「台下那種鴉雀無聲、那種專注,唉呀,讓我感動得……真不知道該怎麼說。沒有理由不好好唱啊!」 
 四本《長生殿》中,有三十幾齣戲並無傳統戲的表演可以借鏡,必須完全重新排練,從無到有。蔡正仁認為此次新排的部分,與舊有劇目結合得非常好,他非常有信心地說,「基本上看不出老戲和新排間的痕跡。」他非常喜歡第一本的〈春睡〉,藉由舞蹈和音樂,把楊貴妃初睡醒時的情態生動地展現出來,猶如一個睡美人。雖然沒有舊有的傳承,但依舊是依照崑曲的美學來創造。現在有導演的整體觀照,還同時顧及了視覺上的整體美學,連斗篷顏色的搭配也都極其講究。又如〈復召〉,在劇本中「很有戲」,卻沒有流傳。上崑重新排出〈復召〉,演唐明皇逐出的楊貴妃,兩人卻又都思念著彼此,靠著高力士穿針引線才使得兩人復合。其中李、楊兩人的心情轉折甚大,有許多小細節都生動地展現出來。 
 
經典折子戲保留原汁更添新味
 大量地排演過去沒有表演傳承的劇目,蔡正仁以為應當會對崑劇劇目的增加起一定的作用。也透過這些新戲的創造,使青年演員有機會和老一輩藝術家們一起排練,傳承經驗,更嫻熟地從傳統中提煉精華,豐富表演。在四本的演出中,該怎麼處理經典折子戲呢?蔡正仁和上崑並非百分之百地保持「原汁原味」,而是在全本的脈絡中加以處理。例如在〈聞鈴〉中,刪除了中間「提起傷心事」的唱段。舞台的處理上,也捨棄了傳統的調度,改在平台上演唱。但同時,蔡正仁非常強調,「傳統的好東西必須要保留下來。」
 
 蔡正仁對於在〈埋玉〉的新設計,十分滿意。
他在傳統的演法中,加入了很多新的調度,強調視覺上的美感,加強李、楊兩人生離死別的戲劇張力。「以前的〈埋玉〉過於平穩,跳躍性不夠,這種生離死別的時候,卻讓人有些使不出勁兒來。」他這樣評論傳統的演法。他甚至更動少許唱詞,「以前楊貴妃總是稱唐明皇『陛下』,現在我們加了個『三郎』。最後楊貴妃撕心裂肺地叫出一聲三郎,唐明皇一聽簡直心如刀割呀!」蔡正仁邊唸「三郎」,邊唸著鑼鼓演了起來,「兩個人跪了下去,跪著就這麼往前,兩個人就這麼擁抱在一起呀。這動作、地位調度都是全新的,但是跪步,叫頭都是傳統的。這兩個人的生離死別卻被大大地加強了,許多人看到這裡,都要流淚的。」蔡正仁以為新演法的本質是對唐明皇這個角色的重新塑造,此番唐明皇是以一個「人」的身分與情人死別,而非以「帝王」之姿令妃子自盡,而更富有人情味。   
 蔡正仁認為這些經典折子戲的新創造,應該被傳承下去。「戲是應該有發展的,以後演〈埋玉〉,或者是教學生也會按照新的教。戲發展到這個階段,很多人,包括我們演員本身都覺得新的比舊的好,為什麼以後不照新的來呢?」蔡正仁堅定地說,「我覺得這些傳統折子戲『得到新生』,如果我們還是按照老路子走,就算《長生殿》再有名,也很難得到當代觀眾、青年觀眾的熱愛。」身為一個演員,蔡正仁對於觀眾的感受是最敏感的。他深深以為崑劇的發展是奠基於觀眾的,並始終深信「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演員」,而不能要求觀眾去配合演員。崑劇的時代性也是建立於觀眾之上,「受當代觀眾喜愛的崑劇,就是富有時代性的。」蔡正仁始終堅持這樣的想法。
 
親見崑曲復興萬分感動
蔡正仁經歷了崑劇觀眾的萎縮和復興。在八○年代中期左右,崑曲的觀眾萎縮得非常厲害,「台上演員比觀眾多,實在不是形容詞,而是真實狀況。全上海的鐵桿(死忠)戲迷大約只有兩百個。」蔡正仁感嘆,「有次到校園中推廣崑曲,有個年輕人說自己喜歡崑曲,嘩嘩嘩,引起轟堂大笑啊!」直到九○年代中前期,蔡正仁即使對崑曲藝術抱著信心,但不曾真的覺得自己有機會親眼見到崑曲的復興。但是至,九○年代後期以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精緻的藝術,二○○一年崑曲又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上對崑曲的觀感有了很大的改變。
 
四本《長生殿》二○○七年在上海首演前,有四十多位熱情的年輕觀眾找上上海崑劇團,自願擔任劇團的義工,這在上海可說是破天荒的事情。經由這些義工一個一個地請觀眾填寫問卷,竟然使問卷回收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根據六千多張的問卷統計,十九歲至三十五歲觀眾,竟佔了百分之六十七。蔡正仁為此感動萬分,崑曲已然不是遺老遺少的專利了。「我當了十八年團長,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天!崑曲是最古老的劇種,卻有最年輕的觀眾!」蔡正仁激動地說,「觀眾的改變不只是很大,而該稱得上翻天覆地!」崑曲正在蔡正仁的手中復興!
 
延伸閱讀:崑曲
 
崑曲
是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崑劇。崑曲以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崑曲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歷史
時代,在北方興起雜劇,由許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戲文起源於宋代南遷前後。初時,南戲文加北雜劇成傳奇
 
根據《南詞引正》,崑曲發源於蘇州崑山,形成於元代末年,明代崑山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戲傳到崑山地區後,與當地的民間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聲腔,在音樂家顧堅推動下,有長足的發展。根據周玄暐的《涇林續記》,明太祖朱元璋也注意到崑曲,可見當時崑曲的規模已經不小。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清曲唱家魏良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崑山腔,採用中州韻系,依字聲行腔,「調用水磨,拍捱冷板」,使崑腔具細膩婉轉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調」、「水磨腔」之稱。稍遲出現了用崑腔演唱的傳奇新作《玉玦記》、《鳴鳳記》、《浣紗記》等,新腔始風行大江南北,成為領導性的戲曲聲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前後兩百多年為崑曲全盛時代,崑劇舞台藝術亦在清朝中葉發展成熟。此後花部興起,以崑劇為代表的雅部逐漸退出舞台,然薪盡火傳,其聲腔和表演藝術深刻的影響了後來劇種,如京劇;民間曲社唱曲活動也一直綿延不絕,成為保存曲唱規範的主力。
 
花部又稱「亂彈」,根據《揚州畫舫錄》卷五,特別以「亂彈」來統稱花部諸調便可以知道。徐扶明〈亂談亂彈〉一文指出,「亂彈」又名「鸞彈」、「爛彈」、「亂談」。花部腔調劇種中所用的音樂風格較活潑嘈雜。因此在清朝時,不論梆子腔、西秦腔、吹腔、二簧調、弋陽腔或時調小曲等,都有以「亂彈」一詞作為代稱或自稱的例子。
 
行當,又稱家門,崑曲以生、旦、淨、末、丑、外、貼七個家門為基礎,而生又分為官生、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旦角分正旦、刺殺旦、五旦、六旦、老旦等;淨丑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等。直到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崑曲腳色行當,由「江湖十二腳色」更精細的分工,發展成為「二十家門」。樂器方面,主要採用嗩吶、三弦、琵琶等等。
 
崑腔劇本之豐富,在各劇種中首屈一指。舞台藝術以「折子戲」為特色,講究口傳心授。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1956年,浙江崑蘇劇團根據傳奇《雙熊夢》改編的《十五貫》登台,周恩來在觀看了《十五貫》的演出後做了兩次講話。周恩來說:「你們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十五貫》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相當高的藝術性。」這次搶救救活了崑曲的劇團體制和人事制度。從那時起各地陸續成立的崑劇團,形成了崑曲舞台的大致格局。
 
崑曲名劇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最有名的折子是遊園、驚夢。
十五貫,「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在中國大陸現有江蘇省蘇崑劇團(成立於1956年,原名蘇州蘇崑劇團,2001年改名江蘇省蘇州崑劇院)、江蘇省崑劇院上海崑劇團、杭州浙江崑劇團、北京北方崑曲劇院、郴州湖南省崑劇團6家崑劇專業藝術團體,以及浙江永嘉崑曲傳習所,被稱為「六團(院)一所」。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7,701) | 回應(6)| 推薦 (14)|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悅讀映像:《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映像:《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

讀.冊.人
名列聯合國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
3月31日起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全本《長生殿》,1688年洪昇創作《長生殿》,名列明清三大傳奇之一,在康熙以後兩百年間,未曾以全本演出。全本《長生殿》2010年在台灣首度以全本完整演出,重現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曠世愛情故事。

演出人員更是集結當代最重量級的崑曲藝術家,以被譽為「活唐明皇」的蔡正仁為首,以他最爐火純青的唐明皇角色,詮釋第三本、第四本中經歷國家變亂、與楊貴妃生離死別的唐玄宗李隆基,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第一本的楊貴妃,由中國北方崑劇院台柱魏春榮飾演,她的扮相優美,儼然是「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最佳詮釋;與蔡正仁同為崑曲大師俞振飛和「傳」字輩藝人親授弟子的張靜嫻,則是在第三本中與蔡正仁搭檔,詮釋面臨馬嵬兵變的楊貴妃,展現「梅花獎」二度得主的功力;「崑曲第一老生」計鎮華則飾演梨園名家李龜年。除了上述多位國家一級演員挑大樑演出外,上海崑劇團的中生代演員張軍、黎安、沈昳麗、余彬等亦在各本中擔任主角,除了為《長生殿》帶來全新的觀眾族群外,也在此劇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唱腔編曲則是邀請到知名崑曲老生顧兆琳出馬,力求「宮調不變,套數不變,曲牌不變,主腔不變,笛式不變,結音不變」,恢復《長生殿》在清朝盛世時的演出原貌。

《長生殿》的經典折子戲中,特別喜歡〈哭像〉和〈聞鈴〉。

〈哭像〉演的是唐明皇在楊貴妃死後,為她塑像,駐足雕像前追憶兩人共同經歷的辛酸血淚。十多支曲牌,一支連著一支,一唱超過四十分鐘。這樣的「份量」一般演員根本負擔不了。〈哭像〉這齣戲,不僅唱腔好,而且感情也好,作者的唱詞最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每當唱『脫布衫』這段曲子時,我常一邊唱一邊淚水就在眼眶打轉了。

〈聞鈴〉則是唐明皇倉皇西逃時,在途中遇雨,眺望群山,回首前塵,唱出大段大段淒涼悲壯的心情。一起首就是「萬里巡行,多少悲涼路途情。」把唐明皇層層疊疊的心情,利用崑曲各種不同的腔格細緻地唱出層次來,「百聽不厭」。

洪昇原著《長生殿》,與《牡丹亭》、《桃花扇》並列為明清三大傳奇;全本崑劇《長生殿》,全劇演出共分4本「釵盒情定」、「霓裳羽衣」、「馬嵬驚變」、「月宮重圓」四本50折,共計10小時,分為四晚演出,是不容錯過的超級製作。
2010-03-23 16:41:08
讀.冊.人
作者洪昇〔滿江紅〕全詞云:
「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萬里何愁南共北,兩心那論生和死。笑人間兒女悵緣慳,無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總由情至。先聖不曾刪鄭衛,吾儕取義翻宮徵。供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

《長生殿》裡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釵盒情緣」。釵盒所象徵的是「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而「釵盒」也就好像織布機上的梭,它穿著「至情」的線往來密織其間,使得《長生殿》的情節布置,脈絡分明,頭緒不煩。其穿梭的情形是:定情之夕,明皇贈貴妃釵盒為信物,此後釵盒再見者凡七。蓋翠閣交收以固寵,馬嵬殉葬以志恨,墓門夜玩以寫怨,仙山攜帶以守情,璇宮呈示以求緣,道士寄將以徵信,至廣寒重合則以結案。其每次出現,無不為關目所在,而其死生不渝必欲達成的愛情主題思想就藉著這「釵盒」的線索很清楚而完整的顯現出來。⋯⋯ 繼續閱讀

《長生殿》之曲,葉堂謂之「綺麗」,楊恩壽賞其「風致」,馮沅君稱之「頑豔淒麗,語語精粹」,王廷柟特舉其〈彈詞〉第六七八九轉。評曰「鐵撥鋼琶,悲涼慷慨,字字傾珠玉而出,雖鐵石人不能不為之斷腸,為之下淚,筆墨之妙,其感人一至於此,真觀止矣。」王季烈更說:「《長生殿》之北曲,直入元人堂奧,雖關白馬鄭,無以過之。」可見在名家眼中,《長生殿》的戲曲文學,成就是很高的。

全本《長生殿》,就要假國家戲劇院於3月31日至4月5日盛大演出。這是自清康熙43年(1704)三月,洪昇遊於江寧(南京),受到提督張雲翼與督造曹子清的推崇愛重,集江南北名士置酒高會,演出全本《長生殿》三晝夜之後,306年來又一次的全本演出;演出的又是以《長生殿》當仁不讓的「上海崑劇團」,精采可期。
2010-03-24 15:11:54
Liz
I love it, too! ^_^
2010-03-24 15:18:06
lazybone
這齣戲最近在電視上的廣告也好多喔
不過光看廣告真的不了解內容有多精彩
謝謝你仔細的分享
2010-03-24 16:14:10
楊風
來賞雅樂了
2010-03-24 18:06:51
武道琴俠
久未蒞臨
雲遊賞文
聆曲長生
滿江紅門
字裡行間
觸我情深
2010-03-24 21:14:02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